五4第一单元数下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89357235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4第一单元数下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五4第一单元数下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五4第一单元数下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五4第一单元数下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五4第一单元数下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五4第一单元数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4第一单元数下(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五年级 下 册 数学 学 科第 一 单 元教材分析单元名称图形的变换单元序号1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1. 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探索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 在二年级学生已经认识了日常生活中的对称现象,有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并能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和它的另一半,这里是进一步认识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概念,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并学习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本单元教材先设计了画对称轴,观察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的活动,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特征的认识,从而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探索新知识。 2. 注重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

2、具体情境中认识图形的旋转。 本单元联系具体情境,让学生观察钟表的表针和风车旋转的过程,分别认识这些实物怎样按照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旋转,明确旋转的含义,探索图形的旋转的特征和性质,再让学生学会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 3. 通过大量的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图形的对称和旋转变换,增强空间观念。本单元不仅设计了看一看、画一画、剪一剪等操作活动,而且注意设计需要学生进行想像、猜测和推理进行探究的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例如,让学生判断几个图案分别是由哪种方法剪出来的。这就要求学生要根据图案的特征,不断在头脑中对这个图案进行“折叠”,并将最后的结果与下面的剪法对应起来。而且还让学生思考“

3、还有什么剪法”,从而使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单元学情分析学生在二年级已经初步感知了生活中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初步认识了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画简单的轴对称图形,也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或垂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在此基础上,本单元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学习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和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旋转90后的图形,发展空间观念。结合本单元的学习, 还安排了数学游戏“设计镶嵌图案”。单元教学目标1.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2. 进一步认识图

4、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3. 初步学会运用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进一步增强空间观念。4. 让学生在上述活动中,欣赏图形变换所创造出的美,进一步感受对称、平移和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单元教学重难点1、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2. 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单元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单元教学内容课时数轴对称1旋转1欣赏设计2“图形的变换轴对称”教学案5X101主备人:胡少平 班级: 学生姓名:学习目标:1. 我能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掌握图形成轴对称的特

5、征和性质。2. 我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3. 培养观察能力,体会轴对称图形给人以平衡与和谐的美感。学习重点:认识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学习难点: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的方法。学案导学案一、自主学习1. 同学们,让我们翻开课本进入图形王国欣赏2-3页的图形,看看你都有了什么发现,你能试着画出第三页上的蜻蜓等6个图形的对称轴吗?快动手吧。2. 观察例1方格里的图形树上点A点A到对称轴的距离,你发现了什么?3. 数一数完成下面的填空:点A到对称轴(虚线)的距离是 格,点 A到对称轴的距离是 格。同样,点B与点B到对称轴的距离都是 格,点C与点C到对称轴的距离都是 格,也就是

6、说对称轴两侧的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如果沿着虚线对折,那么点 和点 重合,点 和点 重合,点 和点 重合。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小组合作完成下列各题,一组展示,其余补充、评价)1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轴对称: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对折,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这两个图形成轴对称。这条直线就是 ;两个图形重合的点叫做对应点,也叫做对称点;互相重合的线段叫对应线段;互相重合的角叫对应角。轴对称的性质: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 。轴对称的特征:沿对称轴对折,对应点、对应线段、对应角都 。2.画一画,你能画出第四页例2中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吗?(想想能不能用轴对称的性质找出关键的对应点来画呢?)3、

7、小结方法:(1)找关键点 (如屋顶的关键点O,底角的顶点A,房体和屋顶的交点B)等。 再数出这些关键点到对应点的距离分别是几个小格。(2)描对称点:如点A对应的A(3)连线:按顺序连接原图形关键点的对称点,画出图形。读一读,用你自己的方法来说说看:过关检测:1、填空。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沿( )折叠后可以 2、写出下面图形各有几条对称轴并画出对称轴。 ( ) ( ) ( ) ( ) ( ) ( )总结、评价: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我在 方面的表现很好,在 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总体表现(优、良、差), 愉悦指数(高兴、一般、痛苦)通过课件展示引起学生兴趣,并放手给学生,引导学生复习有

8、关轴对称的知识。学生前面已经学过在方格纸上画对称图形。 给学生自己探究的时间和空间,一步步由深入浅,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动手操作,逐渐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另外两个特性。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进一步探究新知。采用完全放手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到应用新知的过程中来,通过动手前的相互交流,将理论和实践充分结合起来。 教学反思:在本节课中,我坚持运用直观教学,通过学生的直观操作调动学生的内在思维活动,使外显的动作促进数学思考,把具体的感知上升为抽象的思维。在学生充分感知了轴对称图形之后,教师让学生自己来翦一个轴对称,学生通过自己的经验和思维得到新的知识的理解和领悟。整堂课学生的观察思考操作过程与多媒体的演示过

9、程有机结合起来了,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体验着轴对称图形的美,享受着学习的快乐。“图形的变换旋转”教学案5X102主备人:胡少平 班级: 学生姓名:学习目标:1、我能通过生活事例,初步感知旋转的现象,理解图形旋转的含义。2、我能通过动手操作,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3、我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旋转一定度数后的图形。学习重点:认识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学习难点:能画出一个图形的旋转一定角度后的图形的方法。学案导学案一、自主学习学习任务:1.蝴蝶的翅膀成 图形,电梯的上下移动是 现象,那么钟面上时针不停转动又是什么现象呢?( )2.观察例3时钟的指针从“12”到“1”是怎样变化的?结合例3的图示和

10、提示试着填写书上的内容。 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小组合作完成下列各题,一组展示,其余补充、评价)1要弄清指针的旋转一定要说清三点:(1)指针是绕哪点旋转的?(旋转中心)(2)是向什么方向旋转的?(顺时针或者逆时针)(3)转动了多少度?请结合以上三点说一说例3的是怎样旋转的?2.风车旋转后,每个三角形的形状、位置、大小发生变化了吗?图1的风车绕点O, 针方向旋转了 度到图2 。又绕点O, 时针方向旋转了 度到图3。3、 画一画,完成课本第五页例4,并小结方法。过关检测:1. 1、在课本第五页例3的钟面:(1)指针从“12”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度到“( )”。(2)指针从“6”绕点O顺时针旋转9

11、0度到“( )”。(3)指针从“9”绕点O逆时针旋转( )到“6”。(4)指针从“3”绕点O逆时针旋转180度到“( )”。2、在图1中画出下列图形绕O点逆时针旋转90度后的图形。2. 在图2中画出绕O点顺时针旋转180度的图形 图1 图 2总结、评价: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我在 方面的表现很好,在 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总体表现(优、良、差),愉悦指数(高兴、一般、痛苦)由学生常见的生活现象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体现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使学生在轻松有趣的学习中,突破教学的重、难点,让学生感悟图形旋转的三要素:点、方向、角度。通过过关检测进行

12、知识的延续,将所学图形变换的知识进行恰当的小结。 教学反思:本节课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从中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就在自己的生活中。开始,我出示了学生熟悉的摩天轮,钟表,车轮,风车,旋转木马等物体运动的画面,让学生观察画面上的运动现象,并根据学生的感知规律,让学生经历观察对比的思维过程,通过交流探究得到旋转的含义。只是后来在实际操作中,学生画出后旋转的图形还不熟练。教 学 设 计教学课题欣赏设计教学课时1备课教师胡少平教学目标1进一步熟悉已学过的对称.平移、旋转等现象。2学会应用对称、平移或旋转的方法设计图案。教学重点学会运用对称、平移和旋转设计美丽图案教学难点感受图案的美感,培养审美情趣。教学准备课件,方格纸,视频展示台授课时间2013年 2月 26 日教 学 流 程个性设计-欣赏图案,感受美1、教师用课件出示教材第2页得美丽图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