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带头人在课程改革中的成长与作为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89356659 上传时间:2022-12-0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科带头人在课程改革中的成长与作为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学科带头人在课程改革中的成长与作为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学科带头人在课程改革中的成长与作为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学科带头人在课程改革中的成长与作为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学科带头人在课程改革中的成长与作为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科带头人在课程改革中的成长与作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科带头人在课程改革中的成长与作为(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科带头人在课程改革中的成长与作为课改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大势所趋,我们每一个姓“教”的人,都应该思考着为课改做出积极的贡献。学科带头人该怎么办,该做些什么,这是摆在我们面前不容回避的现实问题。下面以自己作为一名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的身份,谈谈带头人该如何在这场浩大而深刻的课改工作中有所作为。一、提升自己 1集中培训 2012年,本人有幸参加赤峰市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参加为期三年的培训活动。三年来在研修网上,聆听了十几位专家学者的十几场报告和示范课。不同的专家,以不同的风格,用不同的方式,从多侧面多角度向我们阐述了这次课程改革涉及的教育教学理论。这些报告,生动活泼,深入浅出,联系实际,揭示问题。

2、使我们开拓了视野,增长了见识,给人启迪。这些报告已经或即将在今天和今后的教育教学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并必将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产生深远的影响。在培训期间还结识了全省各地的教育教学精英,学员之间的交流也是非常频繁的,我们在会场上交流,在寝室里交流,在散步时交流。与他们交流,向他们学习,获得课改信息和经验,从中受到启发,由此挖掘并扩散开去。对自己的提升也是非常有帮助的。在培训期间,我们还到中学第一线与课改教师交流,通过听课、评课,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既了解课改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又明了今后的努力方向,对自己的教育教学是一个极大的促进。2个人进修 学习是教师发展的原动力。教师发展方向应当是成为学习型的

3、人,应当具有现代教育理念,精通教学内容,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和方法,并以积极健康的人格魅力和高超的教学技艺指导学生学习。随着社会发展进程的加快,新课程改革步伐也会不断加快,教师要通过不断地学习来更新观念、充实知识、掌握方法,在客观审视现实的同时不断超越自我。具体来说有三个方面:一要确立现代化学习观。面对新课程,教师应树立全新的学习观,学会终身学习,适应未来教育的发展需要;学会创新学习,能够把知识转化成智慧,在实践中形成新的方法论、价值观;学会利用网络进行学习、交流和研究,快速完善自我、更新自我和超越自我,加快自身专业化发展的进程。二要采用多元化的学习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及时更新知识结构,保持专业知

4、识的先进性;通过团队学习,发挥群体优势,从而相互促进,共同提高;通过探究学习,改进教学行为,革新教学策略和方法,朝着“教育专家”的目标发展。 三要博学多才。教师应学习普通文化知识、专业学科知识、教学法知识和优秀教师的个人实践知识,学习语言表达技能、课堂教学组织技能和教育科研技能等,重点提高核心教学能力,掌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技术,既做“专才”又做“通才”,从而使自己能够胜任新课程教学。自己在业余时间学习了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等文件,带头人都应该进行研究,工作起来才可能游刃有余,既能自由驰骋而又不

5、出格。二、培训教师 转变观念是课程改革有效推进的首要前提。在课程改革实践中,我们深深体会到:“认识重于知识,观念重于技能”。不管是教育工作的决策者、管理者,还是教育者、受教育者,认识决定行为,思想指引行动。正确处理知识与能力的辩证关系,是课改的一大难题。在课程改革中,如果不能解决思想、认识、观念问题,课改就不可能有创新,不可能有成效,也就不同能把课改的精神贯彻到实际工作中去。师资培训是课程改革成功实施的基础工程。在课程改革中,教师不仅是新课程的实施者,而且是新课程的参与者和研究者。因此,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实现教师教育观念的彻底转变,不断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是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 我们

6、认为,要提高培训的实效性,必须做到以下“三个要点”:一要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适用性,坚决反对培训中的形式主义;二要激发教师的学习动力,鼓励教师成名成才,坚决反对灌输式、强迫式培训;三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培训管理机制,使培训工作持久进行,坚决反对培训中的一阵风行为。 我们的教师培训工作可以概括为“三个结合”:一是在培训时间方面,实现了假期培训、平时培训和业余培训相结合。假期多由区组织开展高强度的集中培训和专题研讨,平时主要由学校组织开展校本培训,业余则主要由教师自己进行业务自修。二是在培训内容方面,实现了课程标准、课程理论和专业知识培训相结合。不论是何种形式的培训,我们的培训内容既包括课程基础理论

7、的通识培训,也包括课程标准、专业知识的专业培训。三是在培训途径方面,实现了国家培训、区域培训、校本培训相结合。教研员、骨干教师参加教育部组织的国家级培训和教育厅组织的省级培训,全体课改年级教师则参加区域培训和校本培训。 教师培训是带头人的核心工作,尤其是在课改这种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改革潮流中,带头人更应该以主人翁的态度,把这项工作搞得有声有色,生动活泼。既重过程又重结果,既创新形式又深入浅出。教师培训强调“三个侧重”:一重在观念引导。比如改革的必要性,要不遗余力地形象阐述,让教师口服心服。再比如学科观念方面,课程目标的多元性,教学方法的探究性,内容标准的具体性,评价方式的发展性等,这些观念都应该

8、使教师入脑入心,并挤占掉原来的一些不准确甚至错误的观念。二集中优势兵力。课改培训是一项十分艰巨而繁重的工作,仅靠带头人一人孤军奋战是难以胜任的。所以带头人要设法“抓”几个学科能人在手里,组成一个学科课改培训小组,争取让他们同自己一起外出学习,一起接受上级培训,一起钻研课标和教材。这样对教师进行培训的时候,既可以分片区同时进行,也可以分解任务集中进行。这样既让培训更有效,同时也锻炼并提高了骨干教师队伍。三突出参与式培训。培训工作也应该随着课改一起进行改革,要突出教师的参与培训。带头人要转变观念,犹如教师要树立学生主体观一样,带头人也应树立教师主体观。要让教师亲身经历、体验和感受课改的过程,尽量少

9、灌输,少讲空话。比如,李远蓉教授的那场报告,非常形象生动,让我们直观真切地感受到了新课程理念下应该有怎样的教学模式,如何自主,如何合作,如何探究。特别是当自己成为学生角色时,感受更深体会更多。参与式培训,我们是这样开展的。在活动中,我们将座位安排成“开放式”的U字型,通过专题讨论、现场示范、争鸣交流、案例分析等多种方法,围绕教学实践中的热点问题组织大家展开研讨,大家畅所欲言气氛热烈。每一次的培训活动可以是某学科的,也可以是跨学科的,既是培训活动又是集体备课,针对下一阶段课改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大家群策群力、各抒已见。这种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培训活动真正切合了教师的实际和需要,受到教师们的普遍欢迎

10、。三、亲自参与 课改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有很多困难甚至阻力横在我们面前。要能在课改中做出贡献,就只有奋勇向前,迎难而上,决不退缩。带头人必须迅速扎进课改,以最快的速度熟悉、研究、吃透课改。1、身先士卒,引导课改实验。课改之初,学校就成立了以校长、副校长、各处室主任为核心的课改实验领导小组和教研室与各教研组长组成课改实验指导小组(我是具体策划者和指挥员),研究并制定了课程改革实施方案、实验计划,建立了领导干部听课、研讨制度。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们身先士卒,深入课堂,与实验教师面对面的交流与研讨,指导教师领会各学科课程标准的理念和教材的编写特色,共同研究教学改革问题,特别在使用新教材问题上,给予教师

11、具体的指导,使实验教师敢于怀疑教材,敢于增减教材,并每月指导教师上一节研究课或观摩课,加强宏观调控。在我们积极参与、具体指导和耐心帮助下,广大实验教师焕发了极大的改革和创新的热情,使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积极稳妥扎实推进。2、率先示范,参与课改实验。观念的转变仅靠专家、教授们的集中“灌输”是远远不够的,送教师外出学习,人力财力都有困难,这些矛盾随着时间的推移更加凸现出来。针对这一问题,我们根据专家意见提出课改实验研究要校本化和经常化。一线教师在教学工作的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对课改新理念和新思想的自觉和认同,进而在实践反思中内化为自身的理念尤为重要。为了消除大家的顾虑,我们在组织观看一些教学录像的同时,我

12、与参加过省地骨干教师培训的同行们,率先“示范”,开出系列研讨课,引发大家思考、辩论,启发大家实践、尝试。几年来我力争每学期开出一至二节教研课,当着靶子,供大家批判、借鉴。开出的课是有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电磁感应现象、受迫振动与共振、人造卫星与宇宙速度、能的转化与守恒等。这不仅对教师投入课改是一种无言的诱导,同时也为自己的课改指导工作在教师心目中开辟了“信服”之路。3、深入课堂,指导课改实验。在课改实验工作中,我更多的是选择典型课例全程指导,结合实践讲理论,将新课程的理念通过课堂直观地表现出来。在指导过程中我主要注意了以下三个环节:一是集体备课,集体备课的目的是,以关注教师学习动力为核心,促进教师

13、教学风格的形成。我们改变了过去集体备课强调统一的做法,强调平等讨论,共同探究。在集体备课时,老师们围绕若干个中心议题(主要是前一阶段教学实验的困惑和障碍),采取“头脑风暴”形式,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再集体研讨,最后理出较好的设计思路供大家分享。备课时,老师们带来不同的备课资料和以往的教学经验,进行有效沟通,从而激发了他们教学的想象力。我们认为,这种集体备课是一种基于问题的学习,它会产生两种效果:一是通过不同背景的教师的合作学习和对话,通过思想的交流和碰撞,能够达成一种相对科学、合理的看法,通过对话,彼此深化了各自原有的想法,进一步发展了教师个性化的思维和方法,从而促使教师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并

14、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二是同伴互助。同伴互助的目的是,以随堂观课学习为主要形式,强化教师的业务培训。课改实践中,没有权威,没有绝对专家,人人都是学习者,人人都是研究者,人人都可以有所作为。针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引导听课教师讨论,教师不再把自己当作被动的听课者,而是积极主动地参予讨论。要求双方采取同伴互助的方式,既欣赏又质疑,加强相互间的研讨和动态合作,从而提升双方实施新课程的能力,促进双方的专业发展。我们鼓励教师相互听课,相互交流,共同提高,共同成长。课改以来,听课交流蔚然成风。 三是案例研讨。案例研讨的目的是,以焦点或问题为导引,促进教师专业知识和行为技能的发展。我们认为,案例研讨的

15、核心是通过提问使意见或观点得以检验,提问包括开放性问题、诊断性问题、假设性问题、扩展性问题等。我们开展案例研讨的基本过程是:先是授课者介绍本节课设计的基本思路,并让研讨者分组进行合作讨论。接着,研讨者根据自己的理解,设计自己的教学方案,并进行相互交流。案例研讨法不仅使教师能够有效的吸收先进的课程设计思想,而且能够相互交流各自的感受,进一步提升设计的艺术。案例研讨法受到了教师的一致好评。我们要求各学科的每一位教师每学期必须撰写两个以上的优秀案例,以便定期进行学科乃至学科间的案例研讨。通过案例研讨,使各科教师能超越学科知识,深入探讨课程的共同价值。 课改来势迅猛,只有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把课改各方面

16、的工作做到了如指掌,带头人才能站在课改的前列,使手中的课改之旗猎猎有声,呼风唤雨。四、专业引领校本教研是在理论指导下开展的实践性研究。仅管校本教研是在“本校”展开的,是围绕“本校”的问题进行的,但它又不完全局限于本校的力量。如若缺少了专业研究人员的参与,常常会形成教师们自圆其说的窘态,迈不开实质性的步伐,甚至将停滞不前。专业研究人员以其开阔的视野、前瞻的理念、渊博的学识,参与“校本教研”,能使“校本教研”在一定的理论高度上进行,必能让教师们感受理性与智慧的碰撞,必能让教师们倾听到生命与生命的对话,必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必能促进学校的深层次发展。如果说校本教研是教师、学校发展的必由之路,那么专业引领就是一面旗帜,指引着前进的方向;就是一盏引航灯,能为课程改革保驾护航。为此,学校适时的聘请精晓课改的各级专家来校,积极争取他们的支持与指导。一次次用心聆听,一次次直面对话,新的教育理念便在交流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