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苦与最乐》教学设计3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89350142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8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苦与最乐》教学设计3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最苦与最乐》教学设计3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最苦与最乐》教学设计3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最苦与最乐》教学设计3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最苦与最乐》教学设计3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苦与最乐》教学设计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苦与最乐》教学设计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苦与最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与要求:1、学习本课应在掌握有关议论文知识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2、明确作者观点,理清文章脉络,3、学习文章流畅而又凝练的语言。重点: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难点:训练严密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具:多媒体教程:二、过程设计1 教法学法2 教学流程(1) 导入课题:播放多媒体课件:中央电视台对抗“非典”战士钟南山等人的采访。当记者问他们进入疫区时怕不怕,他们的回答是“怕”,“但还是要进去,因为这是医护人员的责任”。展示有关报道:有一个家庭,一位老人感染了“非典”病毒,但是她和她的家人拒绝接受隔离,导致全家8 人死亡,因受接触被隔离的人数高达200 多人。教师引导学生讨论

2、这两则报道,使学生明确:人是社会的人,社会是人的社会,人离不开社会,社会、家庭都需要人能负责任,同时对别人负责任就是对自己负责任。(2) 作者简介:课前布置学生通过网络、书籍等查找有关梁启超的资料,课堂上请学生展示自己的预习成果。教师可结合课文注释,明确有关要点:作者: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曾参与“戊戌变法”,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文风:流畅、犀利、凝炼著作:饮冰室合集(3) 课文朗读:朗读时教师加以指导,明确一些较难的字词的音义:注音:契约 ( )揽( )悲天悯人 ( )结合文中注释解释词语:失意、如释重负、无入而不自得、悲天悯人补充解释词语:莫若:不如。达观:对不

3、如意的事情看得开。契约:证明出卖、抵押、租赁等关系的文书。任重道远:任务繁重,道路遥远。比喻责任重大而艰巨。死而后已:死了以后才停止。指奋斗到死为止。仁人志士:有仁爱之心的人,品德高尚有志向有抱负的人。(4) 师生讨论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结构:第一步:先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填写以下空格:是人生最大的痛苦。是人生最大的快乐。人生当,而不能 _。第二步:根答案再次讨论,理清课文结构,从而明确文章可以分为三个部分:一、 (1 、2 自然段 ) 论述“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二、 (3 自然段 ) 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三、 (4 、5 自然段 ) 论述“人生当勇于负责任,而不能逃避责任

4、”。分析课文:第 1 自然段:、作者使用设问, “人生什么事最苦呢” ,提到了哪些事 ?它们是最苦吗 ?点拨:贫知足;失意安分;老上去排解。、接着作者顺势提出自己的见解,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请用原文回答。明确: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为什么“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最苦呢?点拨:找出论说的句子:( 正) 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应该做的事。( 反) 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从而推论出最苦的原因:受良心责备,无处逃躲。第 2 自然段:、一篇好的议论文,为了增加可信度和说服力,必须适时适度地举例,请找出有关事例。举例:个人对他人的责任( 承诺未完、欠人钱

5、、受人恩惠、得罪人等)延伸:对家庭、社会、国家,乃至于对自己。、学生讨论在文中找出有关句子。对人的责任: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对事的责任: 凡属我应该做的事, 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 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对自己的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找出“不尽责任最苦”的原因。点拨:关键词句“良心”的监督、时时刻刻,至死不已、这种“苦” ,无法排解,也不能逃躲。明确: 1、 2 自然段的关系是主论与辅论的关系。第 1 段提出观点,第 2 段进一步指出有关的种种情况和状态。、讨论第二部分:、什么事最快乐呢

6、?明确: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作者引用了哪些古语、俗语,由学生找出,并讲讲它们的含义。有关句子有:古语如释重负俗语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孔子无入而不自得、找出论说的句子,总结这一段的内容。有关句子: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小结:快乐之权,操之在己、讨论第三部分:、找出作者引用的名言佳句,并想一想这些话要说明什么?名言:孟子君子有终身之忧曾子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学生小组讨论后总结:要说明“人生当勇于负责”。、为什么说仁人志士的忧国忧民、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是乐而不是苦呢?点拨:从文中找出 “尽得大的责任, 就得大快乐。”“日日尽

7、责任, 便日日得苦中真乐。 ” 小结:苦中真乐,是乐,不是苦。、最后一段说明了什么内容呢?为什么这样说 ?找出文中句子加以说明。明确:说明了“人生不应当逃避责任” 。文中句子: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责任不能逃躲,只有大小的分别。想躲责任,只是自投苦海,痛苦永远不能解除。、文章的题目叫做最苦与最乐 ,学生讨论后回答,最后一段哪些句子分别呼应了“最苦”和“最乐” ?点拨: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最乐责任不能逃躲,只有大小的分别。最苦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最乐想躲责任,只是自投苦海,痛苦永远不能解除。最苦小结:学生讨论填写,从而明确苦乐

8、与责任的关系本文的论题:最苦与最乐本文的中心论点: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5) 拓展延伸课文内容:了解语言特色,锻炼思维能力:第一步:小组分析讨论本文的语言, 看看文中运用了哪些不同的句式、 哪些论证方法 ?有什么好处 ?点拨:句式陈述句、设问句、反问句、感叹句;肯定句、否定句;主动句、被动句等。论证方法引证、例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指导学生在文中找出具体句子。好处:虽然本文谈的是严肃的话题,但由于句式、论证方法的变化,使得文章的语言凝重却不呆滞,有一股灵动之气。第二步:找找本文有哪些修辞手法,看看它们对本文的语言由那些帮助?点拨:修辞手法排比、设问、反问等。指导

9、学生在文中找出具体句子。好处:文中的排比俯拾皆是,这造成了文章流畅气势,设问、反问等不再与上题重复。第三步:学生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大声地把它读出来。第四步:句型练习仿写: 学生可以根据示例仿写, 也可以仿写自己最喜欢的句子。例 : 人 若 能 知 足 , 虽 贫 不 苦 。 _ 若 能 _ , 虽_。例: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人生 _,莫若 _。积累:、请学生说出日常生活中与“苦、乐”相关的词语、俗语、谚语。例:知足常乐、苦尽甘来、苦中作乐、先苦后甜;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教师就发表内容,予以相关的教育。、教师准备好一些关于责任的名言佳句,要

10、求小组讨论其字面意义 ( 可查资料 ) ,并举例说明 ( 可引用历史人物、生活实例或词语 ) ,然后进行小组交流。例: (1) 孔子:无入而不自得字义:无论到了什么境地,没有不自由自在的。举例:如安贫乐道的颜回、笑口常开的弥勒佛(2) 孟子:君子有终身之忧。字义:君子一生都有尚未尽完责任的忧虑。举例: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孙中山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3) 曾子:任重而道远字义:任务繁重,而道路遥远。比喻责任重大而艰巨。举例: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父母终身为子女付出的那份“无私的爱”(4) 曾子: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字义:我每天用下面三件事情来

11、反省自己。为别人做事, 有没有不尽力的地方 ?和朋友交往,是不是都守了信用呢?老师所教的课业,有没有认真复习呢?举例:桃园三结义、一诺千(5) 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字义:在天下人都尚未忧虑之前,就先忧虑;在天下人都觉得快乐之后,才觉快乐。举例:大禹治水、许多爱国的仁人志士 学生座谈,发表自己的意见:、居里夫人说:“世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奋斗。 ” 梁启超说:“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张潮却随笔写下:“人莫乐于闲”。“闲”能读书;游名胜;交益友快乐是我们所需求的,亦是幸福人生不可或缺的要素。细翻自己人生的扉页,想必有许多事令你痛苦或快乐,请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经

12、验,谈谈自己对苦与乐的认识。、漫谈人生:阅读下面几则材料,谈谈对人生的看法。1) 是什么,做什么。做什么,像什么。做一事,专一事。每事勤,事事成。2) 对自己信心,对别人尽心。对事情用心,对朋友诚心。对亲情关心,对生命真心。3) 您虽不能左右天气,但您可以改变心情。您虽不能改变容貌,但您可以展现笑容。您虽不能逃避现实,但您可以勇敢面对。您虽不能样样如意,但您可以事事尽力。(6) 结语:播放说句心里话一歌,在音乐声中结束课程。我们看了抗“非典”的专访,知道了白衣战士的责任;我们听着说句心里话 ,了解了军人的天职;在每个人的生活中,都会也都应有他的责任。只要我们尽职尽责,我们就会快乐,我们的生活就会变得更美好!(7) 作业园地:结合课堂所学知识,用“如释重负、悲天悯人、任重道远、死而后已”这四个词语连词组段,词序不拘,字数在100 字以上。本文的中心论点是: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这是一对姊妹命题,请你也试着去定三个这样的作文题目。作业:后记:由于学生刚接触议论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掌握文章的观点和基本内容,理清文章结构,采用座谈、讨论等方式、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并通过语言欣赏、自主活动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以及创新的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