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人教版新闻阅读与实践 梦碎雅典 配套练习题 含答案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89346085 上传时间:2024-01-0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1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语文人教版新闻阅读与实践 梦碎雅典 配套练习题 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二语文人教版新闻阅读与实践 梦碎雅典 配套练习题 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二语文人教版新闻阅读与实践 梦碎雅典 配套练习题 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二语文人教版新闻阅读与实践 梦碎雅典 配套练习题 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二语文人教版新闻阅读与实践 梦碎雅典 配套练习题 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语文人教版新闻阅读与实践 梦碎雅典 配套练习题 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语文人教版新闻阅读与实践 梦碎雅典 配套练习题 含答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自南北朝以来日益兴盛的佛教,特别是经过武则天的_,确实达到了发展的最高峰。一般而言,年轻人对流行歌曲会有更多的兴趣,而老年人在这方面就要_了。最近,MSN服务将要收费的消息在媒体和用户中流传。微软在华的MSN负责人告诉记者,这是由中美商业模式差别造成的_,基于个人计算机的MSN将_免费下去。A扶持淡薄误解/一直B扶植 淡泊 曲解/始终C扶持 淡泊 曲解/始终D扶植 淡薄 误解/一直【解析】“扶植”不仅强调扶持,还强调培植。“淡泊”多与名利搭配。“曲解”强调故意地。“始终”强调从开始到最后。【答案】D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两项是(

2、)A领导干部下基层调查研究,要轻车简从,不扰民,不搞层层陪同,不组织群众迎送。遗憾的是,这些规定在一些地方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B在品牌代理日渐走俏的今天,面对各种层出不穷的项目,面对一个比一个神奇、一个比一个赚钱的广告宣传,“品牌代理选哪家”的问题困扰着很多人。C珍妮特温特森这位特立独行的英国作家前不久终于来到中国。一件极普通的白色衬衣,一条牛仔裤,让这位年逾五十的女性看起来仍富有活力。D西安市出台的监管新政将进一步加大对开发商的监管力度,开发商过去“拆东墙补西墙”的资金运作模式危在旦夕。E山野间山茶花十分茂盛,如果明媚的阳光能够持续一段时间的话,田野里花草将会五光十色,令人目不暇接。【解析】

3、A项,轻车简从:指有地位的人出门时,行装简单,跟随的人不多。B项,层出不穷:接连不断地出现,没有穷尽。C项,特立独行:指有操守、有见识,不随波逐流。D项,危在旦夕:指危险就在眼前。不合语境。E项,五光十色:形容色彩鲜艳,式样繁多,一般指物品。此处对象错位且混淆词义,应为“五颜六色”。【答案】DE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今年10月份,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采用一箭双星的方式,成功将实践九号卫星发射升空并送入预定转移轨道。B据大量史料显示,钓鱼岛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日本政府策划的“购岛”事件只不过是少数政客导演的自欺欺人的闹剧。C一家心理卫生研究所对使用手机的人群

4、进行抽样调查,结果显示超过50%以上的人有“手机依赖症”,总在期待自己能收到最新信息。D网络水军“通过雇佣大批人手在互联网上集体炒作某个话题或人物,以达到宣传、推销或攻击某些人或产品的目的。”【解析】B项,句式杂糅,“据显示”。C项,“超过50%以上”,不合逻辑,应删去“超过”或“以上”。D项,搭配不当,“推销”不能与“人”搭配。【答案】A4阅读杜牧的诗歌秋夕,补写电影脚本。秋夕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画面一:秋天的夜晚,寂静的宫殿内,白色蜡烛闪烁着冷光,照在画屏上,使得美丽的屏风具有寒意。画面二:画面三:画面四:少女坐在石阶上,遥遥凝望着天上的牵牛星和

5、织女星。【解析】本题考查扩展语句的能力。作答本题,首先要了解诗歌内容,这首诗比较容易理解,主要的故事情节是女子扑萤、坐看星星等。考生可利用联想想象法,即根据诗句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把诗中的场景、意境描绘出来。【答案】画面二:一个孤单的妙龄女子,看到从后花园飞过来许多萤火虫,于是拿着轻罗小扇,在秋夜的寒意里,无聊地扑打着漫天飞舞的萤火虫。画面三:夜渐渐深了,庭院中的台阶很凉,宫廷内夜已深沉,使人倍感凉意。5下面是某班级春游活动的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75个字。【解析】本题以图文转换的形式考查语言表达准确、连贯的能力。描述图示要抓住图示各元素之间

6、的联系,准确描述出“春游”的组织形式、具体准备、活动要求及活动内容。图示“分5组”是组织形式,图示“小组”统领的是准备和要求,图示“班级”统领的是活动内容。【答案】示例:本次春游全班分为5个小组,以组为单位准备所需物品,要求人人参与,组长负责协调;各组拿出美食进行班级评比,并参加游艺活动。6不管红绿灯,凑齐一群人,蜂拥过马路,被网友戏称为“中国式过马路”。针对这一现象,请拟出两条劝阻行人闯红灯的宣传语。要求:简明生动,幽默警醒;每条不少于10字,不多于20字。【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该题针对社会热点,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将语文生活化,题目也更加灵活。注意“简明生动,幽默警醒”的提示语

7、及对字数的限制。【答案】(示例)(1)心头常亮红绿灯安全行驶伴人生(2)爱妻爱子爱家庭无视交规等于零(3)实线虚线斑马线都是生命安全线(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材料一提到当代的人文学术出版,人们对商务印书馆的汉译名著耳熟能详,但对这套“经典与解释”丛书却较少了解。然在不知不觉中,这套由著名学者刘小枫、甘阳教授策划并主编的丛书已运作了15年,出版了350余种图书。如此规模,除“汉译名著”之外,恐怕绝无仅有。而其“重返古典,把握中西学术源流”的学术主张 也愈益获得认同,在教育界和学术界产生了深远影响。日前,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华夏出版社主办的“从古典重新开始经典与解释丛书15年350余

8、种出版纪念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会上,大家对 “经典 与解释”丛书在汉语学界发挥的作用给予了高度评价,同时也针对当今时代的思想状况进行了交流和讨论。其中,赵汀阳、杨立华两位教授关于“今天,我们如何对待经典”的讨论在与会者中引起广泛兴趣。(中华读书报2015年1月21日09版,有删改)材料二继续生长,经典才能不死赵汀阳经过了这一百多年,中国已是一个跨文化的存在。在这个意义上,中国的经典是中国的,西方的经典也是中国的,这已是一个事实,不管喜欢不喜欢,我们都没有办法否定。西方有位学者在题为何为经典的一篇文章中讨论了一个很有趣的例子。巴赫是典型的大师,但是在巴赫那个时代,对于当时的新古典主义来说,巴赫是

9、太老太过时了,所以不被人们注意,巴赫活着的时候默默无闻,死后也默默无闻,一直过了80年,由于门德尔松对巴赫的解释和推广,才使巴赫成为巴赫,否则他顶多就是 音乐史上的一个小角色而已。我们一般认为经典是没有时间性的,经典具有某种内在品质或者是某种内在价值,故能超越时间,超越一切界限,这篇文章认为不是的,而是认为经典恰恰是历史的产物。具体到巴赫,我们会觉得,虽然是门德尔松将巴赫重新发掘出来的,但是总有某种理由使其能够被接受为经典,而这个学者认为,根本的原因在于巴赫的音乐成了一项伟大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个事业就是德国的民族统一和清教运动。按照这个思路,我们可以进一步思考:那柏拉图呢? 那孔子呢?假如

10、没有董仲舒为首的汉儒的努力,孔子会成为经典吗?这是一个问题。另外值得思考的是经典和传统的区分和关系问题。经典和传统是不太一样的东西。经典是经常不在场的,有人说,所谓经典就是人人家里都有,但放在书架上永远不看的那些书。但是传统不一样,传统是现实的一部分,传统是在场的。传统不是存在于遗物当中,而是作为遗产的存在。遗物是什么东西,遗物是死的东西,就是我 们搁在博物馆、图书馆或者景点被供奉被参观偶尔也被怀念的东西,它存而不活。所以当我们把一个古代的东西给对象化了,变成外在于我们生活的东西,那它就是 一个遗物,哪怕是有人故意让他闪亮登场。遗产和遗物不一样,遗产是始终在场的东西,是我们继续在使用的东西。传

11、统是活的遗产,而不是死的遗物。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的经典目前其实处在危险当中。中国的经典虽然被我们所尊敬,但和当下的生活已经没有太多关系了。这些经典不再塑造我们的生活, 不再塑造我们的人格,不再和伟大的事业相关,这个时候它就很容易变成摆设,或者变成了电视上的表演。我们可以问一句,哪些传统是现代中国人坚决不愿舍弃的呢?我们可能会很惊讶地发现,除了“舌尖上的中国”,很难说哪样传统是大家拼命要维护的,这是很悲哀的一件事情。中国的文明是很坚韧的,今天的断裂不是完全的断裂, 既有断裂又有连接,有相连的地方,就有重新接续的机会。其实我也是非常热爱中国文化的,我也认为我是在做中学,但是我要实事求是地说,作为

12、礼乐的中国不存 在了,古代的中国在今天的存在是一种方法论的存在,是在我们思维方式里的存在。所以我管今天的中国叫作方法论的中国。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传统要活下去,就必须活在不断的建构和创作中,我的意思是说,必须让古老的观念能够活在当代,能够以当代的方式生长,或者说能够给经典开发出当代性,让经典增值,有可能跟经典不是完全符合,也许有些变化,但是我认为这种变化是增值的。(中华读书报2015年1月21日09版,有删改)材料三没有经典的滋养,不会有心智的高度杨立华赵汀阳先生的见解对我有很多启发。但赵汀阳的观点有一个我同意,有一个我不同意。赵汀阳说西学已经是中国内部的存在,这点我非常同意。我们今天讨论经典

13、,一方面是中国本土固有的经典,另一方面就是过去这一百多年来西方来的经典,这没有问题。但是有一点我不太同意,按照赵汀阳的意见,经典是要经过经典化的过程才能成为经典的。赵汀阳举了巴赫的例子,我想到的是老子的例子。如果没有王弼,老子的哲学是不是就不会这样流传下来?在这个意义上,我也同意赵汀阳的观点。但另一方面也是需要强调的,那就是,经典就是经典,经典代表了古人心智的高度,经典必有可经典化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就谈不上经典化。论语的经典化就是论语不断得到阐释的过程。今天参加“经典与解释”这套书的座谈会,我也是被震惊到了。这套古典学的丛书承载了很多东西,比如文明的传承,文明的复兴,又比如对教育、对社会的关

14、注, 还有对政治的思考和期盼等等。但我感触最深的是,刘小枫老师和甘阳老师对古典学的倡导,特别关注的是读书人的心智的养成。我对这个“养”字有特别深的感触。读书人的心智,在于一个“养”字,经典能够提供这样一种滋养。你阅读论语,阅读老子,阅读孟子庄子周易这样一些经典,或者是阅读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和康德,阅读这些伟大的经典,你的心智会慢慢达到足够理解这些伟大人物伟大作品的高度。而且,对于读书人,心智的养成自身就是目的,而不是说它指向另外一个目的。我们看论语,全书第一个字就是“学”当然你跟我强调是“子”我也认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心智的喜悦不是其他任何快乐能代替的。在这个意义上,如果我们的学者都变成了学术生产者,而不再是读书人,不再喜欢“学”字带来的心智的养成、心智的快乐,那是十分遗憾的。那样的学术的意义到底在哪儿呢?我不能说那样的学术就没有意义了,但是我至少觉得,少了“养”这个字,少了读书人从容不迫的那样一种淡定,少了对事态了然于心的那样一种态度,少了那种超然于功利之上、不可救药的孤芳自赏,这些都没有了,那我们学问做得再多,又有什么意思呢?在阅读经典的过程当中,实际上我们是在不断地提升自己,我们是在“养”字当中成长,我觉得这是更可取的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