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中医学复习要点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89338804 上传时间:2023-09-0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6.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础中医学复习要点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基础中医学复习要点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基础中医学复习要点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基础中医学复习要点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基础中医学复习要点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础中医学复习要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础中医学复习要点(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导论1、中医学:是以自然科学为主体,多学科知识相交融的传统医学科学,是我国人民在长期的 生产、生活和医疗实践中逐步形成并发展,具有科学、系统、完整、独特的理论体系。2.四大经典著作:黄帝内经(素问、灵枢)、难经、伤寒杂病论(东汉末年张仲 景著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和神农本草经3. 金元四大家:刘完素倡导火热而主寒凉,成为“寒凉派”的代表。 张从正代表力主攻邪,善用汗、吐、下三法,被誉为“攻下派”。 朱震亨倡导“相火论”,善滋阴泻火,后世称“滋阴派”。 李皋认为脾胃虚弱或其功能异常是内伤的主要矛盾,重“补脾胃”,后世称为“补土派”。4. 中医学理论体系主要有3个基本特点.即(整体观念)(恒动

2、观念)和(辨证论治)5. 整体观念 整体是指统一性、完整性和相互联系性。中医学理论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 体,人与自然界息息相关、密切相联,人体受社会、生存环境影响,这种机体自身整体性思 想及其与内外环境的统一性,称之为整体观念。6. 辨证论治辨证论治,包括辩证与论治两大方面,是中医诊断疾病,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 和独特方法,也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之一。7. 辩”,有审辨、辨别等意思。“证”,意为“凭证”、“证据”,是医生识病用药的依据,她是 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的病理概括,是由一组相对固定的,有内在联系 的症状和体征构成,能反映疾病在特定阶段的病变本质。辩证是将望闻问切

3、等诊法所搜集来的资料、症状和体征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通过比较分析 和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发展阶段、正邪之间的关系,最后概括、判断为某 种性质的证的过程。第二章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1_阴阳是对自然界相关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总概括。2阴阳的基本特征:普遍性;相关性;相对性;可分性。3、阴阳的相互关系: 对立制约; 互根互用; 消长平衡; 相互转化4五行学说五”,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行”,有两层涵义:一是指行列、次序;二是指运动变化。因此,可将五行”定义为:木、 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及与之相关的不同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变化。行特性特性(展开)归类脏腑志液体华窍木木曰曲

4、直舒畅、生长、生发、条达肝胆怒泪筋爪目火火曰炎上温热、升腾、向上心小肠喜汗脉面舌土土爱稼墙承载、受纳、生化脾胃思涎肌唇口金金曰从革肃杀、收敛、潜降肺大肠悲涕皮毛鼻水水曰润下寒凉、滋润、向下、静藏肾膀胱恐唾骨发耳6.事物的五行归类行脏腑官体华脉味志色化方季木肝胆目筋爪弦酸怒青生风东春火心小肠舌脉面洪苦2喜赤长暑南夏土脾胃口肉唇儒甘思黄化湿中长夏金肺大肠鼻皮毛浮辛悲白收燥西秋水肾膀胱耳骨发沉咸恐黑藏寒北冬7.五行的生克乘侮 相生-指一事物对另一事物具有资生、助长和促进的作用 相克-指一事物对另一事物的生长和功能具有克制、抑制和制约的作用。相乘乘即乘虚侵袭之意,是指五行之间相克太过的异常变化,某一行

5、本身不足或某一行亢 盛。相乘的顺序为:木乘土,土乘水,水乘火,火乘金,金乘木相侮侮,即欺侮,有恃强凌弱之意。相侮又称反克,是指五行之间反向克制的异常变化。 相侮次序为:木侮金,金侮火,火侮水,水侮土,土侮木。第三章 藏象学说藏一藏于体内的内脏。象-1、脏腑器官的形态结构。2、指人体脏腑的生理功能、病理 变化反映于机体外部的征象。藏象是人体内脏腑的生理功能活动和病变反映于外的征象。脏腑内容功能五脏心、肺、脾、肝、肾化生、贮藏精、气、血、津液六腑小肠、大肠、胃、胆、膀胱、三焦受纳腐熟水谷、传化排泄糟粕奇恒之腑脑、骨、髓、脉、胆、女子胞藏精气1. 心的主要生理功能:心主血脉,心主神志。(1)心主血脉

6、指心气有推动和调节血液在脉管中运行,周流全身,发挥营养和滋润的作用 主血-心气能推动血液运行,以输送营养物质于全身脏腑形体官窍。人体各脏腑器官,四 肢百骸,肌肉皮毛及心脉自身,皆有依赖与血液的濡养,才能发挥其正常的生理功能以维持 生命活动。血液的运动与五脏功能密切相关,其中以心的尤为重要。而心脏的搏动主要依赖 心气的推动和调节作用。主脉-是指心气推动和调节心脏的搏动和脉管的舒缩,使脉道通利,血流通畅,心与脉直 接相连,脉是血液运行的通道,心、脉、血三者共同组成一个循环于全身的系统。 功能正常:心气充沛,面色红润光泽;脉道通利,舌质颜色淡红;血液充盈,脉象和缓有力。 功能失常:心气不足,面色晄白

7、无华,脉象细弱无力;心火亢盛,面色舌尖红赤,脉象数而 有力;心脉瘀阻,面色唇舌青紫,脉象涩或结代。(2)心主神志,心主神明,广义神指人体的生命活动及其外在表现,心主载五脏六腑,形 体官窍的一切生理活动。狭义神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进行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a. 心主神志正常:精神振奋,神志清晰,思维敏捷,反应灵敏。b. 心主神志失常:精神不振,失眠多梦,或神志不清,甚至生命垂危。血液是神志活动的基础,若心主血脉的功能异常,则必然会导致神志的改变2、心的系统联属 心在志为喜;心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心开窍于舌;心在液为汗肺 1.肺的主要功能1)肺主气,司呼吸 肺主气: 主一身之气和呼吸之气。2)肺

8、主宣发和肃降。宣发:a将体内浊气排出体外。b将脾转输至肺的水谷精微,津液布 散全身,外达皮毛c.宣发卫气到体表。肃降:a肺能充分吸入自然界之清气清气。b将清 气、水谷精微、津液向下布散全身,并将代谢产物和多余的水液下输到肾和膀胱,变为尿液 排出体外。c肃清肺和呼吸道内的异物,保持呼吸道的洁净。3)肺通调水道:-指肺的宣发和肃降功能对水液的输布、运行和排泄起着疏通和调节的作用。4)朝百脉,主治节。 肺朝百脉指全身的血液都通过经脉而聚会于肺,经肺的呼吸,进行体 内外清浊之气的交换,把富含清气的血液经脉管输送到全身。2、肺的系统联属 肺在志为悲忧;肺在体合皮,其华在毛;肺在窍为鼻 ;肺在液为涕脾 1

9、、脾的主要功能1)脾主运化 脾具有把食物变化为水谷精微, ,并将水谷精微转输到全身的功能。脾的运化 功能包括运化水谷和运化水液两个方面。2)脾气主升升清:指水谷精微借脾气上升而上输于心、肺、头目,通过心肺的作用化生 气血,以营养全身。升举内脏:脾的升清有固定内脏位置,防止内脏下垂的作用。3)脾主统血脾主统血一指脾具有统摄血液在脉管中运行,防止逸出脉外的功能。2、脾的联属:a脾在志为思b脾在体合肌肉,主四肢c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d脾在液为涎 肝1、肝的主要功能1)肝主疏泄:指肝具有保持全身气机疏通畅达,通而不滞,散而不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调畅气机、调节情志、助脾胃运化及胆汁分泌排泄、调节生殖

10、功能。2)肝藏血:指肝有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及防止出血的功能。2、肝的系统联属a肝在志为怒b肝在体合筋,其华在爪c肝开窍于目d肝在液为泪肾1、肾的主要功能1)肾藏精一一是指肾具有封藏和贮存精气的生理功能|促进机体生长、发育与生殖,机体I物质代谢和生理功能的原动力I精精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也是人体生长发育及各脏腑器官功能活 动的物质基础。先天之精:禀受于父母,与生俱来,是形成生命的原始物质,故称“肾为先天之本”。具有促进 生长、发育和生殖的功能,实为生命之源。后天之精:人出生后,来源于饮食所化生的精微物质,用以营养五脏、灌溉六腑,维持人体 的生命活动。在人体起到延续生命的作用。

11、2)肾主水一一是指肾有主持和调节人体水液代谢的生理功能。3)肾主纳气3)肾的系统联属a在志为恐b肾主骨生髓,其华在发c开窍于耳和二阴d在液为唾二、六腑的主要功能六腑生理功能六腑生理功能小肠主受盛和化物泌别清浊胆主胆汁分泌与排泄主决断大肠主传化糟粕膀胱主贮存、排泄尿液胃主受纳、腐熟水谷主通降,以降为和三焦主通行原气主运行水液泌别清浊是指小肠将经过消化后的饮食物,分为水谷精微和食物残渣两部分;一是将水谷 精微吸收,再经脾运化输送至全身;二是将,把食物残渣向大肠输送;三焦有疏通水道,运行水液的作用,是水液升降出入的通路。 气、血、津液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是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功能

12、活 动的产物,又是脏腑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气-是人体内活动很强运行不息的极精微物质,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 质。气既是人体赖以生存的具体物质,又是人体脏腑组织功能活动的总称。1推动作用2. 温煦作用3防御作用4固摄作用5气化作用1气的运动形式归纳为升、降、出、入四种。气的分类:元气、宗气、营气、卫气 津液人体内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包括各脏腑组织器官的内在体液及其正常的分泌物。 津:清稀,流动性大,分布于皮肤肌肉孔窍,渗入脉中,起滋润作用。 液:稠厚,流动性小,分布于骨节脏腑脑髓中,起濡养作用 体质亠是禀受于先天,调养于后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所形成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 理状

13、态等与自然、社会环境相适应的人体个性特征。第四章 病因病机 病因,泛指引起人体发生疾病的原因,又称“致病因素”、“病邪”、“病原”等。常见的有:外 感致病因素、内伤致病因素、其他致病因素。六淫:即是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共同特点:外感性,季节性,地域性,环境性,相兼性,转化性1. 风 风为春季主气,但四季皆有风,故风邪引起的疾病虽以春季为多,但不限于春季,其 他季节亦均可发生。风邪外袭多自皮毛肌而入,是六淫中最主要的致病因素,常为寒湿燥火 等邪的先导,成为六淫之首。风邪性质及致病特点:1 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袭阳位。 风邪善动而不居,具有升发、向上、向外的特性, 故属于阳

14、邪。其性开泄,是指风易使腠理疏泄而开张,气液外泄。易袭阳位,因其能升发, 并善于向上向外,所以风邪侵袭,常伤及人体上部、阳经和肌表,使皮毛腠理开泄,常出现 头痛、汗出、恶风等症状。2 风性善行而数变。 善行:指风具有善动不居,易行而无定处。风邪致病具有病位游移,行无定处的特性。 数变:指风邪致病具有发病急和发病迅速的特性。如荨麻疹的皮疹,瘙痒,发无定处。3 风为百病之长。一是指风邪为六淫病邪的主要致病因素,凡寒、湿、燥、热等多依附于风而侵犯人体,如外 感风寒、风热、风湿等,所以风邪常为外邪致病的先导。二是指风邪致病极为广泛,风邪四 季均有,无孔不入,致病最多,变化最快。古人甚至将风邪当作外感致病的总称。4风性主动:是指风具有使物体摇动的特性,故其致病具有类似摇动的症状,如头目眩晕、 抽搐等均与风邪有关。2寒邪:a、寒为阴邪,易伤阳气b、寒性凝滞c、寒主收引d、寒性清澈3暑邪:a、暑为阳邪,其性炎热b、暑性升散,扰神耗气伤津c、暑多夹湿4湿邪:a湿为阴邪,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b湿性重浊。c湿性黏滞。d湿性趋下5燥邪:a、燥性干涩,易伤津液:b、燥易伤肺:6火邪:a、火为阳邪,其性炎上b、火易扰心神c、火热易耗气伤津:d、火热易生风动 血:e、火热易致肿疡:疠气 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