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法律服务保障体制研究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89337866 上传时间:2023-04-26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9.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法律服务保障体制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农村法律服务保障体制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农村法律服务保障体制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农村法律服务保障体制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农村法律服务保障体制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法律服务保障体制研究(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村法律服务保障体制争辩1 中国农村法律服务存在的问题1.1 法律服务范围过窄。单单从服务内容上观看,基层法律服务的内容和人民目前存在的法律需求不能有效对接。目前在农村人民调解仍旧以家庭和邻里纠纷为主,剩余的其他一些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还没有充分介入。也就是说,该机构没有实现基层法律服务内容,而且一些乡镇法律服务主要针对的是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或者是由公民代表参与的民事诉讼,抑或者乡镇企业法律顾问聘用等问题。而其他收费低的一些内容,比如非诉讼调解、对本地区人民调解工作进行指导等内容,不能彻底贯彻。所以,就外表看我国法律服务体系是很完善的,可是内容上却比较缺残,很多基层地区法律服务格外简洁,不能

2、适应目前农村群体的法律需求。1.2法律服务机构设置不合理。由于我国对基层法律服务工作生疏不足,特殊是对其性质、功能、定位没有统一的标准,致使实践当中遇到不同问题。第一,地方法律服务所分布不平衡,城市街道当中存在较多,而在乡村当中却很少。其中分布最多的是那些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在省会城市街道的直属法律服务所,而乡村当中法律服务所较少。其次,对农村法律服务所授权机关不一。也就是说,有的法律服务所是省市司法厅局批准成立的,有的是地区县司法局批准成立的,还有省政府、省法制办、省编委等非司法行政部门批准成立的。1.3法律服务人员相对缺乏。虽然从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法律服务队伍总体上得到了进展,不过和城村进展快

3、慢相对来比,农村地区的法律服务队伍的规模和素养相对于城市比较落后。素养低下是农村基层调解员普遍存在的问题,而且农村基层法律服务者资格有待商榷。2 建设农村法律服务保障体制的措施2.1 提高农夫的法律意识。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在我国农村普遍得到应用,解决目前农村存在的法律需求,可以实现私人间和解和诉讼不再冲突,让农夫对法律的排斥得到缓解,让农夫法律意识得以提高。这种多元化处理方式,更加适合农村目前纠纷多元的特点。而且这种方案可以让民间自治功能得以放大。最主要的是这样解决以后,使得处理结果具有了法律效力,使得民间自治调解力量加强,让之前民间调解的缺点得以消退。多元化调解和国法并行不悖,使得法律权威性

4、得以呈现,让农夫知法守法用法,为农村经济建设供应了有力的保障。2.2降低诉讼成本,解决农夫“诉讼难”问题。由于诉讼过程的烦琐、简单、费用昂扬,加之司法腐败、司法不公等现象严峻导致农夫“诉讼难”的问题,从而使农夫丢失了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的信念,抑制了农夫对寻求司法程序维护自身利益的需求。所以我们必需要降低诉讼成本,使法律成为农夫群众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便捷、经济的手段。众所周知,我国目前农村总体生产力水平尚格外低下,大部分农夫的经济收入格外有限。这微薄的经济来源注定农夫无法求助于高高在上的司法救济,转而求助于“私了”和调解等非司法手段。因此,要实行切实措施降低诉讼的经济成本,这就要求司法机关

5、要提高审判效率,即审判机构的设置要便利农夫,提高农夫的参诉率,解除当事人不必要的诉累,要搞好法律救济工作,为的确贫困的农夫供应免费的法律救济,要做好诉讼费用减、缓、免的工作,无偿为经济困难、无钱诉讼的农夫供应挂念等等,尽量减轻农夫的负担。2.3完善农村法律服务的职业环境。要逐步建立起以司法行政法律服务中心为龙头、乡镇和农村法律服务站点(窗口)为重点、法律服务综合信息平台为纽带、宽敞法律服务工为主体的公共法律服务网络体系。(1)优化乡镇便民法律服务。引导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救济中心、司法鉴定所等法律服务机构,在基层农村建立工作站、联络点,将城区的优质法律服务延长到基层农村。(2)加强冲突纠纷排查化解。巩固完善村、镇和县级层面人民调解组织建设,推动行业性专业人民调解组织建设,健全完善以司法行政法律服务中心为龙头,基层司法所、各类人民调解组织连接互动的人民调解工作体系。(3)提升乡镇法制宣扬训练工作水平。发挥好传统和新兴媒体的作用,创设群众喜闻乐见的载体,提高乡镇法制宣扬训练工作的实效性。依托基层法制宣扬阵地建设,大力开展“法律进农村”“法律进单位”等活动,推动基层法治文化建设,营造全社会学法遵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深化“民主法治村”创建活动,不断提升基层社会管理法治化水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