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保护学通论期末整理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89336020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6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植物保护学通论期末整理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植物保护学通论期末整理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植物保护学通论期末整理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植物保护学通论期末整理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植物保护学通论期末整理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植物保护学通论期末整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植物保护学通论期末整理(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植物保护学通论整理第一章绪论1.植物保护:综合利用多学科知识,以经济、科学的方法,保护人类目标植物免受生物危害,提高植物生产投入的回报,维护人类的物质利益和环境利益的实用科学。2.植物保护的对象:在广义上指在特定时间和地域围人类认定有价值的不同目标植物;在狭义上指人类的栽培作物,农业上一般用狭义的概念。3.植物保护的目的:采取适宜的措施和策略,控制有害生物的危害,防止生物灾害,最终提高植物生产的回报,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4.有害生物:指那些危害人类及其财产利益的生物。5.生物灾害:指有害生物大量危害人类目标植物或森林植被等,给人类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6.植物保护的方式

2、:防是指阻止有害生物与植物的接触和侵害;治是指有害生物发生流行到达经济危害水平时,采取措施阻止有害生物的危害或减轻危害造成的损失。第二章植物病害1. 植物病害:植物由于致病因素的作用,其正常的生理和生化功能受到干扰,生长和发育受到影响,因而在生理或组织构造上出现种种病理变化,表现各种不正常状态即病态,甚至死亡的这种现象。欣赏、食用:郁金香、茭白、韭黄2.植物病害三角:植物、环境和病原物。病四角多了农业管理3.伤害:由于虫伤、雹伤、风灾、电机及各种机械损伤对植物造成的破坏没有一个逐渐变化的病理过程。4.病症:植物受病原物侵染或不良环境因素影响后在组织部或外表显露出来的异常状态。分为病状是指植物本

3、身外部和部表现出的异常状态和病征是指病原物在植物病部外表形成的构造。病状类型:变色、坏死、腐烂、萎蔫、畸形。病症类型:霉状物、粉状物白粉病和黑粉病、锈状物白锈病、粒状物、脓状物。5.植物病害类型:根据致病因素的性质分为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6.侵染性病害:由生物因素引起的植物病害,主要有真菌、细菌、病毒、线虫和寄生性种子植物引起。其特点为:具传染性,田间有明显的发病中心、分布有一定规律,有明显的病变过程。7.非侵染性病害:由非生物因素而引起植物病害。其特点为:不具传染性,发病无规律、发生过程迅速,有些能恢复8.真菌fungus):是一类营养体通常为丝状体,具细胞壁,异养型,以吸收的方式从外

4、界获取营养,通过产生孢子进展繁殖的真核生物。9.真菌的营养体:真菌营养生长阶段所形成的构造。典型的营养体称为菌丝。菌丝成丛或交织成团的丝状体称为菌丝体。低等真菌的菌丝没有隔膜,高等真菌的菌丝有隔膜。10.吸器:菌丝体在寄主细胞形成吸收养分的特殊构造。11.真菌组织体主要菌核、子座和菌索等。12.真菌的繁殖方法分:无性繁殖:指真菌不经过核配和减数分裂,营养体直接以断裂裂殖、芽殖和割裂的方式产生后代新个体。无性孢子包括3类:游动孢子、孢囊孢子、分生孢子有性繁殖:性细胞或性器官通过细胞核结合和减数分裂产生后代的生殖方式。一般经历质配、核配和减数分裂三个过程。有性孢子包括5类:休眠孢子囊、卵孢子、接合

5、孢子、子囊孢子、担孢子13.真菌的生活史:指真菌从一种孢子开场发育,经过一定的营养生长和繁殖阶段,最终又产生同一种孢子的过程。14.植物病原物真菌的主要类群:原生动物界根肿菌门、色菌界、真菌界。15.色菌界:与植物病害有关的是卵菌门,卵菌营养体大多是兴旺的无隔菌丝体,且为二倍体;无性繁殖形成游动孢子囊,生多个异性双鞭毛;有性生殖时藏卵器中形成1至多个卵孢子。包括腐霉菌、疫霉菌马铃薯晚疫病的致病疫霉、霜霉菌十字花科植物霜霉病。16.真菌界:分为壶菌门、接合菌门、子囊菌门、担子菌门、无性菌门。壶菌门:营养体差异较大,较低等的为单细胞,可形成假根;较高等的可形成无隔菌丝体。无性繁殖产生游动孢子囊,有

6、性繁殖产生休眠孢子囊。如引起玉米褐斑病的玉蜀黍节壶病。接合菌门:菌丝体兴旺,无隔多核,细胞壁由几丁质组成。无性繁殖产生孢囊孢子,有性繁殖产生接合孢子。如引起甘薯软腐病的葡枝根霉。子囊菌门:菌丝体兴旺有分隔和分枝,无性繁殖主要产生分生孢子,有性繁殖产生子囊和子囊孢子。子囊果的类型:闭囊壳、子囊壳、子囊盘、子囊座。引起植物病害的子囊菌有外囊菌引起桃缩叶病的畸形外囊菌、白粉菌引起麦类白粉病的禾布氏白粉菌、子囊壳菌引起每类赤霉病的玉蜀黍赤霉、子囊腔菌引起里黑星病的纳雪黑星菌、子囊盘菌引起油菜菌核病的核盘菌。担子菌门:菌丝体兴旺,分隔分枝,细胞一般双核。无性繁殖除锈菌产生无性孢子外,其余很少产生无性孢子

7、,有性繁殖产生担子和担孢子。分为黑粉菌引起小麦散黑穗病的黑粉菌和锈菌小麦条锈病、叶锈病和秆锈病。无性菌门:菌丝兴旺,分隔、分枝,无性繁殖产生各种类型的分生孢子,有性阶段尚未发现。分为丝孢菌引起稻瘟病的灰梨孢、棉花黄萎病的大丽轮枝孢、黑盘孢菌、球壳孢菌黄麻秆枯病、无孢菌纹枯病。17.原核生物:一类由细胞壁和细胞膜或只有细胞膜包围细胞质的单细胞生物。无核膜,DNA分散在细胞质,没有质网、线粒体和叶绿体等细胞器,包括细菌和菌原体。主要分类:革兰氏阴性菌染色为红色、革兰氏阳性菌染色为紫色、菌原体。多以裂殖的方式进展,菌原体还可以芽殖方式进展,繁殖速率很快。可发生形态、生理和致病性变异。变异方式:突变、

8、接合、转化和转导。18.病毒:一类非细胞形态的具有侵染性的寄生物。特征有:非细胞构造的分子寄生物,由核酸和衣壳蛋白组成;为专性寄生物,核酸复制和蛋白质合成需要寄主提供原料和场所。形态:多为球状、杆状和线状,少为弹状和双联体。完整的病毒粒体是由一个或多个核酸分子包被在蛋白或脂蛋白衣壳构成。绝大多数植物病毒为ssRNA(TMV, CMV),少数为ssDNA双生病毒或dsDNA(花椰菜花叶病毒组) 。有烟草花叶病毒、黄瓜花叶病毒等。19.多分表达象:指病毒的基因组分布在不同的核酸链上,分别包装在不同的病毒粒体里,由于遗传信息分开了,单独一个粒体不能侵染,必需是一组几个同时侵染才能全部表达遗传特性。黄

9、瓜花叶病毒为三分体病毒。20.亚病毒卫星病毒:有些植物RNA病毒伴随有两种大小不等的相关病毒粒体,它们的基因组RNA没有同源性,小粒体病毒必须依赖大粒体病毒才能侵染和增殖,小粒体病毒称卫星病毒。大粒体病毒称辅助病毒。如烟草坏死病毒。卫星RNA:有些病毒粒体中,除含自己的RNA外,还含有包被在同一外壳中的其它的小分子RNA,此称为卫星RNA。如烟草环斑病毒。类病毒:无外壳蛋白,对植物有侵染性、环状、具较高碱基配对的单链RNA。具有相对分子量低、稳定性高、自然寄主少、侵染力强、侵染后潜育期长及常不显症的特点。如马铃薯纺缍块茎类病毒、苹果锈病类病毒。21. 传播:植物病毒从一植株转移或扩散到其它植物

10、的过程,而从植物的一个局部到另一局部的过程称为移动。根据自然传播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介体传播植物病毒的介体种类很多,主要有昆虫、螨类、线虫、真菌、菟丝子等。其中以昆虫最为重要。植物病毒可分为口针型、循回型、增殖性病毒和非介体传播机械传播、无性繁殖材料和嫁接传播、种子和花粉传播两类。22.介体传毒过程可分:获毒(取食)期指介体获得病毒所需的取食时间、潜伏期指介体从获得病毒到能传播病毒的时间,在循回型相互关系中也称循回期、接毒(取食)期指介体传毒所需的取食时间、持毒期指介体能保持传毒能力的时间。23.病毒对体外环境影响的稳定性:稀释限点病汁液保持侵染力的最大稀释度、热钝化温度将病汁液处理10分钟,

11、使病毒失去侵染力的最低处理温度、体外存活期病汁液在室温下能保持侵染力的最长时间。24.寄生性植物:因缺乏足够叶绿素或某些器官退化而寄生生活的植物。茎寄生和根寄生:桑寄生和菟丝子;列当。半寄生和全寄生:桑寄生和桷斗寄生;菟丝子和列当。25.病原物的侵染过程:植物个体遭受病原物侵染后的发病过程,又称病程。分为四个时期:侵入前期病原物侵入前已与寄主植物存在相互关系并直接影响病原物侵入的时期,该时期是阻止病原物侵入和开展的有利时期。、侵入期是从病原物开场侵入寄主到侵入后与寄主建立寄主关系的一段时间,以湿度和温度影响最大,侵入途径有直接侵入、自然孔口侵入、伤口侵入、潜育期是从病原物侵入寄主并建立寄生关系

12、到寄主表现病症前的一定时期、发病期在发病最适温度围,温度愈高,愈有利于病斑扩展和孢子形成。26.局部侵染:病原物扩展的围局限于侵染点附近的细胞和组织,所形成的病害称为局部性病害27.系统侵染:病原物可从侵染点扩展到寄主的其他局部或全株,所引起的病害称为系统性病害。28.病害循环:侵染性病害从寄主植物的前一个生长季节开场发病到下一个季节再次发病的过程。病原物的越冬或越夏三种方式:寄生、腐生、休眠。越冬和越夏的场所:种子苗木和无性繁殖材料、田间病株、病株残体、土壤、粪肥、昆虫和其它介体。病原物的传播:气流传播、雨水传播、昆虫或其他生物传播、人为因素传播。初侵染:越冬或越夏的病原物,在植物一个生长季

13、节中最初引起的侵染。再侵染:初侵染植物上病原物产生的繁殖体,经过传播,又侵染植物的安康部位或安康的植物。单循环病害:只有初侵染,没有再侵染的病害。循环病害:一个生长季节中具有初侵染和再侵染的病害。29.柯赫法那么:判定侵染性病害及病原物病原性的通那么。容:感病植物上伴随有病原物;在培养基上可别离培养;回接表现一样病症;再别离培养到一样病原物。30.侵染性病害特征:真菌坏死、腐烂、萎蔫,少数为畸形;细菌坏死、腐烂、萎蔫、瘤肿等;菌原体黄化、矮化、丛枝、花变叶及果实畸形等;病毒花叶、黄化、矮化、皱缩、丛枝等;线虫植株矮小、叶片黄化、局部畸形和根部腐烂等。第三章植物虫害1.虫害:危害各种植物的昆虫和

14、螨类,通称为害虫,由它们引起的各种植物伤害称为虫害。2.昆虫的特征:昆虫属动物界、节肢动物门、昆虫纲,是体躯分为头、胸、腹3段,生有6足4翅的动物。具体表现为:体躯由一系列体节所组成,明显分成头、胸和腹3个体段。头部着生有口器、1对触角、1对复眼和0-3个单眼。是感觉和取食的中心。胸局部为前胸、中胸和后胸3节,各节上着生有胸足1对,中、后胸一般各有1对翅。是运动中心。腹部一般由9-11个体节所组成,末端生有外生殖器,有的还有1对尾须。是新代和生殖中心。昆虫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有变态现象。3.昆虫的头式:根据昆虫口器的不同朝向,昆虫的头部存在三种不同的型式,分别为下口式、前口式、后口式。4.昆虫的触

15、角:分节的构造,由柄节、梗节和鞭节组成。5.昆虫的眼睛:昆虫的眼有单眼和复眼两种。复眼是昆虫主要的视觉器官,由许多的小眼组成。由于生活环境的不同,复眼也具诸多变化复眼是昆虫的主要视觉器官,对光较为敏感。昆虫单眼的构造比较简单,单眼只能区分光的方向和强弱,不能形成物像。单眼分为背单眼和侧单眼两类。6.昆虫的口器:昆虫的取食器官。按食性和取食方式的不同分为咀嚼式口器最根本、最原始的口器类型,由上唇、上颚、下颚、下唇和舌五个局部组成、刺吸式口器、虹吸式口器、锉吸式口器、舐吸式口器。7.昆虫胸部的根本构造:胸部是昆虫体躯的第二体段,由前胸、中胸和后胸三节组成。每胸节各具一对附肢,即前足、中足和后足;多数昆虫中、后胸还各具一对翅。胸部通常还具有两对气门,位于中、后胸两侧的侧板上。8.昆虫的足:足是昆虫体上最典型的附肢,位于体节的侧腹面。着生于昆虫胸部的足称胸足,着生于昆虫腹部的足称为腹足。9.昆虫的翅膀:昆虫是无脊椎动物里唯一有翅的一类动物。昆虫的翅一般为三角形,有3个边和3个角。同时为了适于翅的折叠和飞行,翅上常发生一些褶线,通常还可分为假设干区。翅脉: 昆虫的翅一般为双层膜质的构造,上下两层之间分布的气管,翅面沿气管周缘加厚那么形成翅脉,对翅膜起着支架作用。翅脉在翅面的分布型式称为脉序或脉相。翅膀的类型有:膜翅、覆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