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肖港初级中学2013届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 人类进入电气时代》学案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89332148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肖港初级中学2013届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 人类进入电气时代》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肖港初级中学2013届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 人类进入电气时代》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肖港初级中学2013届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 人类进入电气时代》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肖港初级中学2013届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 人类进入电气时代》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肖港初级中学2013届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 人类进入电气时代》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肖港初级中学2013届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 人类进入电气时代》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肖港初级中学2013届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 人类进入电气时代》学案(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9课 人类进入电气时代学案 姓名:_班级:_学习目标:1、电力的发明和广泛应用。2、电讯业的兴起。3、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的条件。课 时:1课时导学方法:复习指导法导学过程:课前导学:1831年,_科学家_通过实验发现了_现象,为人类利用电能提供了科学依据,被后人尊为_,根据这一原理,1866年,_工程师_发明了可实用的发电机,1870年,_又发明了可实用的电动机,使_的开发和利用变成了现实。在电能的利用过程中,_做出了杰出贡献,他以_作为人生理想,名言是_,发明了_、_、_、_,被称为“_”。 随着_、_,人类由_进入_。利用_的特点,人们发明了有线电通讯工具。1837年,_发明了有线电报

2、,发明了国际公认的_,第一份长途电报的内容是_。1876年,_发明了有线电话,巴西皇帝试打后说:_。1887年,_科学家_在实验中发明了_,这一发现,使_的发明成为可能。1895年,_发明了_。课前导学:1、第二次工业革命产生的条件是什么?标志是什么?a、政治上:b、科技:c、市场d、资金:2、在电力技术的发展方面,哪些国家走在前面?我们应该学习爱迪生的哪些品质?3、有线电通讯和无线电通讯的发明有何重大意义?4、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二次工业革命有何特点?发明创造者:成果质量:开展的范围:部门:教师引导、学生自我小结:课堂练习:1、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最显著的成就是( )A、化学工业的建立B、新

3、通讯手段的发明C、新交通工具的创新D、电力的广泛应用2、1909年,一位35岁的科学家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被后人誉为“无线电之父”,他是( ) A、马可尼B、贝尔C、西门子D、赫兹3、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跨入了( ) A、动力时代B、蒸汽时代C、电气时代D、信息时代4、人类告别油灯和蜡烛时代得益于( )A、西门子的发明B、爱迪生的发明C、卡尔、本茨的发明D、莱特兄弟的发明课外练习:单项选择题:1、为发电机的发明、电力的广泛应用奠定理论基础的电学家是( ) A、法拉第B、爱迪生C、马可尼D、戴姆勒2、“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奇迹的时代,大车不需要马拉,新闻通过环绕地球的电线一瞬间传遍世界。”这样的生

4、活最早应出现在( ) A、文艺复兴时期B、工业革命时期C、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D、第三次科技革命时期3、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最主要的标志是( ) A、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B、电力的广泛应用C、内燃机的发明和使用D、电报、电话的发明和使用4、19世纪后期,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主要是因为( ) A、格拉姆发明可以实用的电动机B、电力的广泛应用C、西门子发明可以实用的发电机D、爱迪生发明电灯泡5、近代科技史上为“人类告别油灯和蜡烛的时代”奠定理论基础的科学家是( ) A、牛顿B、达尔文C、法拉第D、爱迪生6、第二次科技革命中发明的新的通讯手段是( ) A、邮政B、电报C、手机D、互联网7、生态环境的恶化

5、,是当前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之一。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开发和利用的能源中,符合环保标准的是( ) A、煤炭B、石油C、电力D、原子能8、有一位著名的发明家,一生有一千多项发明,他给人们送来了光明,被称作人间资火的“普罗米修斯”,这位发明家是( ) A、瓦特B、西门子C、爱迪生D、卡尔本茨9、下列是用于工厂机器的主要动力,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A、水力蒸汽电力B、水力电力蒸汽C、蒸汔水力电力D、电力水力蒸汽10、端午节到了,在城市里读书的小英打电话给农村的奶奶,希望奶奶注意身体。小英这一活动与下列哪一位人物的科技发明有关( ) A、爱迪生B、卡尔本茨C、西门子D、贝尔11、1912年豪华游轮“泰

6、坦尼克号”在大西洋触冰沉没,所幸有600多人获救,这是因为当时运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科技成就中的( ) A、雷达技术B、无线电技术C、声呐技术D、通讯卫星技术12、1931年,一位伟大的科学家病重期间,几十名记者为他守夜,每隔一小时就对外发布一次消息:“灯还亮着。”这位科学家是( ) A、瓦特B、法拉第C、爱迪生D、贝尔13、1909年,一位35岁的科学家荣获该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奖,被后人誉为“无线电之父”。这位科学家是( ) A、马可尼B、贝尔C、西门子D、赫兹14、第一、二次工业革命分别把人类社会带入( ) A、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B、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C、蒸汽时代和自动化时代D、蒸汽时代和信

7、息时代多项选择题:15、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初,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各种新发明、新创造层出不穷。集中表现在( ) A、新能源的发现和利用B、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C、新通讯手段的发明D、蒸汽机和新交通工具的改良16、以下科学家中,哪些人的发明使人类的通讯事业跨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 A、莫尔斯B、贝尔C、马可尼D、爱迪生五、课反反思: 第20课 交通运输的新纪元九年级 备课人:肖显设审核人:九年级文综组 时间:2012年11月 序号:20姓名:_班级:_学习目标:1、汽车和飞机的问世。2、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社会进步的理解。3、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之比较。课 时:1课时导学方

8、法:复习指导法导学过程:课前导学:内燃机是以_而产生动力的机器,19世纪七、八十年代,以_为燃料的内燃机相继问世,90年代_研制成功,1876年_制造出第一台以_为燃料的四冲程内燃机,80年代_研制出以_为燃料的内燃机,适应做_的发动机,1897年,_发明了_,适应做_的发动机。1885年,_研制了第一辆以汽油内燃机驱动的三轮汽车,因此被称为“汽车之父”。90年代,_制成了“第一辆四轮汽车”,1913年,_发明了_,大批量生产汽车,福特成为著名的_。19世纪50年代初,_发明了以_为动力的飞艇。19世纪80年代后期,_开始应用于飞艇,1903年,_发明了飞机。在飞机制造方面,我国有一位杰出的飞

9、行家是_。课堂导学:1、内燃机的发明和使用有何影响?2、同火车和汽艇相比,汽车和飞机有哪些优势?3、第二次工业革命同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有何特点?4、第二次工业革命有什么影响?结合中国历史,谈谈两次工业革命对世界的影响。5、完成表格:第一次工业革命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比较项目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生产部门生产力社会关系国际格局对中国的影响教师引导、学生自我小结:课堂练习:1、1815年的伦敦博览会是英国展出最新工业成果的盛会,阵列的展品包括( )A、铁路设备、内燃机B、电灯泡、蒸汽织布机C、蒸汽锤、铁路设备D、电话机、水力织布机多选题2、下列当今社会生产中的活动,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创造发明

10、无关的是( ) A、打电话拜年B、乘公共汽车上班C、用电脑办公D、坐飞机旅游课外练习:单项选择题:1、下列哪个发明的广泛使用,使石油工业成为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来最重要的工业部门之一( ) A、电动机B、发电机C、内燃机D、蒸汽机2、当汽车已成为当今不可或缺的生活必需品时,当越来越多的人享受着轮子上行走如风的快乐时,我们不应忘记的汽车发明者是( ) A、哥白尼B、富尔敦C、卡尔本D、史蒂芬孙3、下列我们正在享受的科技成果中,全部产生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一组是( ) A、火车、汽车B、火车、轮船C、电脑、电报D、电灯、电话4、现实生活中世界著名的汽车品牌“奔驰”是为了纪念下列历史人物中的( ) A

11、、莱特兄弟B、法拉第C、西门子D、卡尔本茨5、19世纪80年代,导致世界交通领域里一场新的革命的科技发明是( ) A、发电机制造成功B、蒸汽机车和轮船制造成功C、内燃机的发明和运用D、电力机车制造和运行6、追根溯源。火车机车的发明者是( ) A、瓦特B、史蒂芬孙C、莱特兄弟D、爱迪生7、继往开来。火车机车在“电气时代”中有了新的动力机器,它们是( ) 蒸汽机发电机电动机内燃机 A、B、C、D、8、第一、二次工业革命是近代史上的两次科技革命,共同之处是( ) A、从发明使用机器开始B、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C、电力得到广泛的应用D、促进了经济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9、在一部反映1870年的电影中下列哪种道具是可以出现的( ) A、内燃机驱动的三轮汽车B、电灯泡C、有线电报D、飞机10、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是在( ) A、18世纪60年代B、19世纪40年代C、19世纪70年代D、19世纪末20世纪初11、一个反映十九世纪晚期美国人民生活的剧本准备了四个场影,其中错误的是( ) A、坐汽车上班B、乘飞机旅游C、打电话聊天D、在电灯下看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