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考前练习部编版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89329069 上传时间:2023-08-2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考前练习部编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四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考前练习部编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四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考前练习部编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四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考前练习部编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四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考前练习部编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考前练习部编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考前练习部编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考前练习部编版班级:_ 姓名:_1. 课内阅读。铁杵成针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1给下列字选择正确的解释。(1)过是溪(_)A这B正确C名字叫“是”(2)太白感其意(_)A被她的意志感动B明白了她的意思C感谢她的语意(3)还卒业(_)A还是结束了学习B回去完成了学业C还是完成了学业2用原文填空回答问题。(1)李太白刚开始在磨针溪读书状况是“_”。(2)李太白“过是溪”看到的事情是“_”。(3)李太白还卒业的原因是“_”。2.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阮裕焚车阮光禄在剡,曾

2、有好车,借者无不皆给。有人葬母,意欲借而不敢言。阮后闻之,叹曰:“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遂焚之。注释 阮(run)光禄:即阮裕,他曾做过金紫光禄大夫,所以人们称他为阮光禄。剡(shn):地名,在今浙江嵊州。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阮后闻之:_遂焚之:_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下列句子的意思。(1)借者无不皆给。_(2)意欲借而不敢言。_3这个故事表现了阮裕_的品质。3. 文言文阅读。宋濂嗜学宋濂余幼时即嗜(sh)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1古今异义。(1)“走

3、送之”中的“走”古义为_,今义为_。(2)“余幼时即嗜学”中的“余”古义为_,今义为_。2“余幼时即嗜学”的意思是_。3找出能概括故事主要内容的句子,用“”画出来。4这个故事是怎样描述宋濂小时候特别喜欢读书的?_4. 课内精彩阅读。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1在诵读时,“诸儿竞走取之”的语速要_,“唯戎不动”的语速则要_。2“取之,信然”简简单单的四个字,却流露出小朋友们对王戎的_和_之情。3王戎是根据什么判断路边树上结的李子味道是苦的?用原文中的话来回答。_4照样子,填一填。道边桃甜乐乐七岁,与

4、_游。见道边桃树露枝而子_,乐_,而诸儿_。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_,此必蜜桃。”品之,信然。5. 阅读小古文,回答问题。王戎不取道旁李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1解释字或词语意思。尝:_ 依然:_2文中出现了三处“之”,分别是指什么?(1)诸儿竞走取之。(_)(2)人问之。(_)(3)取之。(_)3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话的意思。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_4请你说说为什么“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_6.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铁杵成针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

5、,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1根据文言文的内容写出加点字的意思。(1)传:_(2)弃:_(3)意:_(4)还:_2请把画“”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文。_3关于这篇文言文给我们的启示,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铁棒磨成针得花费多少时间和精力呀,我们不能做这么愚蠢的事B.只要有决心,肯下功夫,再难的事情也能做成功C.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能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7. 读文回答问题。囊萤夜读胤恭勤不倦,。,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1按原文填空。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杜甫(p) 囊萤(nn) 金晖(hu) 刘禹锡(y)B

6、.洛阳(lu) 韩愈(y) 胆怯(qu) 陶渊明(yun)C.萤火(yn) 曝晒(p) 光晕(yn) 范仲淹(zhn)D.绽放(zhn) 炫耀(xin)涉水(sh)龚自珍(n)3下面句子停顿正确的是( )A.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B.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C.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4请写出你对文中词语的理解。囊萤:_恭勤:_5囊萤夜读中车胤刻苦学习的精神打动着每一位读者。当有人请教我们学习有什么秘诀,我们可以送他这句话:“书山有路勤为径,_。”当我们听到同学说“自己基础差,怎么也跟不上了”,我们可以跟他说“学习不怕根底浅,_。”本学期我们还学过描写古人读书求学的成语

7、有:_、_。8.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王戎不取道旁李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1本文选自_。王戎,晋朝人,“_”之一,自幼聪慧。2给加点的字词选择正确的读音或释义。(填序号)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A.zhB.shC.zh3给加点的字词选择正确的读音或释义。(填序号)诸儿竞走取之( )A.争着走过去。B.争着跑过去。4王戎不动是因为“_”,从词语“_”可以知道他说的是对的。5王戎与诸小儿相比哪个不是他的过人之处?( )A.仔细观察,不盲从。B.善于根据现象进行分析、推理、判断。C.认真思考。D.先

8、人后己,懂得谦让。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茶毕,棹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袁宏道初至西湖记(注释)保叔塔:塔名。突兀层崖中:高耸在重山叠岭之中。昭庆:寺名。棹:用桨划船。娥:借指女子的眉毛,这里是说山是青黑色的,如同美女的秀眉。目酣神醉:形容景色优美,令人陶醉。1找出原文中描写西湖风景的句子,用“”画出来。2文中画“”的句子写出了作者_的心情。3文中的西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_10. 课内外比较阅读。语段一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

9、之木石,以堙于东海。选自精卫填海语段二夸父逐日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wi);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dng)林B11。注释:本文选自山海经。夸父:神话传说中善于奔跑的巨人。逐走:追赶,赛跑。入日:赶到太阳落山的地方。渴:他感到口渴。饮:喝。河、渭:黄河与渭河。大泽:大湖。未至:没有赶到。道渴而死:半路上因口渴而死去。弃:遗弃。B11邓林:桃林。1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1)故为精卫为:化为()因为()(2)夸父与日逐走逐走:走路()赛跑()(3)河、渭不足河:河流()黄河()(4)道渴而死道:路途中()道理()2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0、1)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_(2)河、渭不足,北饮大泽。_3从夸父逐日中,你看到了夸父哪些优秀品质呢?选择恰当的评价打上。(1)目标远大()(2)气魄非凡()(3)不自量力()(4)追求光明()(5)意志坚强()(6)决心坚定()4比较两个故事,完成填空。精卫填海和夸父逐日都是中国古代_故事,我觉得精卫填海中想象最丰富的情节是_,夸父逐日中想象很奇特的地方是_。5比较两个故事,选一选。(1)这两个故事都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_)的愿望。(多选)探索自然征服自然坚韧不拔爱好和平(2)后来人们常用“精卫填海”来比喻(_);用“夸父逐日”来比喻(_)。有宏大的志向,或巨大的力量和气魄。按既定的目标坚忍不拔地奋斗到底。11.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精卫填海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1解释下列汉字。溺:_ 故:_堙:_2翻译句子。(1)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_(2)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_12. 阅读理解。孟母诫子孟子少时诵,其母方织。孟辍然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喧也,呼而问之日:“何为中止?”对日:“有所失,复得。”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诫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注释诵:背诵。缀然:突然中止的样子。喧:遗忘。引:拿来。1这个小古文蕴含的道理是( )A.母亲要教育孩子B.教育孩子要用暴力C.做任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