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步骤三材料:“互联网+”来了未来教师应该“+”点什么 (6)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89326885 上传时间:2022-08-21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4.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活动步骤三材料:“互联网+”来了未来教师应该“+”点什么 (6)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活动步骤三材料:“互联网+”来了未来教师应该“+”点什么 (6)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活动步骤三材料:“互联网+”来了未来教师应该“+”点什么 (6)》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活动步骤三材料:“互联网+”来了未来教师应该“+”点什么 (6)(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互联网”来了 未来教师应该“”点什么外界的急速变化需要教师能力与思想的提升,以下几条小妙招,老师们不妨看一看!“”点宽容:以开放心态看待互联网+教育的时代互联网教育时代,网络资源的便捷性与丰富性不言而喻,而这些优点最终都成为学习中强大的力量。比如,老师可以通过学生各科的电子作业,进行快速的数据分析,一个学生的各学科学习能力图,立即生成啦!老师还可以在课堂上,通过学生在平板上的答题进展,随时知道哪些问题成了学生的难点呢!在线教育、MOOC、电子书包也都会得到更广阔的开展。美国、韩国、新加坡等都取得了显著的技术突破。例如,美国推出一个比较有智慧技术含量的个性化学习平台,可以生成27亿条个性化学习

2、路径。所以,在“互联网”时代,老师们怀有一颗包容的心吧,不要拒绝,不要恐惧,大胆地让孩子去接触网络,也让自己去拥抱一个更广阔的世界吧。“”点新意:创新是互联网时代的核心力量互联网时代的课堂仅仅是充满未来感的教室和先进的硬件设备吗?错,更重要的,是教师们的创意!上海的一位语文教师在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开设了“三百字团”栏目,发表学生的作品。出乎他的意料,学生都很爱读同伴的作品。不仅如此,校长、其他教师、家 长都能看到这些作品,并会把学生的作品分享到朋友圈。慢慢的,孩子们以能在微信上发文章为荣。一个老师,结合新技术,创新了他的教学。在“互联网”时代,教师熟悉新技术、应用新技术,这还不够,更重要的是要有

3、创新精神,是否能使创意与技术“真结合”!“”点真实:从“输送”到“代入”,让教师回归真实本性在传统教育中,教师只是知识的传播者、代言人。在学生眼中,老师们被贴上了“数学”、“语文”、“英语”的标签,因为老师们往往只见“知识”不见“人”,学生看不到教师最真实的那一面,师生之间的所有交往都发生在“知识”的传送带上。然而在信息时代,获取知识的通道变得平等而开放,教师不再拥有知识霸权。当教师与学生以相同的“学习者”身份出现时,教师必然需要回归真实本性。一个有 情感、有态度、不一定完美的教师与一群同样有情感、有态度、不一定完美的学生之间的学习交往。这要求,教师呈现成多的真性情、呈现更多的鲜明态度,才能让

4、 教育更生动,成为无法被技术取代的教师。“”点个性:教师本身才是最好的课程“我喜欢讲政治的宋树岐老师和流行病的董兆举老师,可以集中精力从头听到尾。”“喜欢安娜老师,喜欢学近代史了呢!”“高中的时候就是因为喜欢美术老师所以喜欢美术课。”这就是学生的真实感受。因为老师,爱上这门课,相信这是不少人都有过的体会经历。现在,学校课程正在努力走向具有“这一所”特点的学校课程体系,学生可以从自身的兴趣爱好出发去选择想学习的课程内容。也许不久的未来,学校的每一门课程内容都会与这门课程的授课教师“更紧密融合”,成为这一位教师的“个性课程”,并赋予着具有这一位教师鲜明个性风格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真正实现教育与教学的

5、“合体”,而学生不仅仅是在选择课程内容,更是在选择一种价值认同。“”点用户思维:以学生为中心,理解学生的需求最近很火的“翻转课堂”,就是用户思维的一种体现。其基本思路是:把传统的学习过程(教师讲、学生听)翻转过来,让学习者在课外时间完成针对知识点和概念的自主学习,课堂则变成了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主要用于解答疑惑、汇报讨论,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用户思维,是指在价值链的各个环节都要“以用户为中心”去思考问题。作为学校,必须要建立起“以学生为中心”的学校文化。要理解学生的需求,要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没有学生的认同,单向的教育是不完美的。同时,教师要有根据学生用户的学习情况随时调整教育教学的本

6、事哦!“”点数据思维:从数据中认识学生以前我们也有很多数据,比如平均分、优秀率等,而利用信息技术,利用大数据挖掘,教师很有可能有能力去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微观表现,如:他在什么时候翻开 书,在听到什么话的时候微笑点头,在一道题上逗留了多久,在不同学科课堂上开小差的次数分别为多少,会向多少同班同学发起主动交流,等等。据了解,北京十一学校的一位老师,就在研发弹幕教学,课堂联网,学生手持平板,随时通过网络发表感想和疑问,同步显示在课件上。课上,老师可以及时调整课程,课后,老师可以根据数据的统计和挖掘,对课堂难点和学生特点进行精确分析,让人大开眼界啊!在大数据的背景下,老师能够更好地理解每一个学生,学校能够更好地进行决策,教育将变得更加科学。所以老师们不妨也多点数据思维,让自己能够通过量化的手段,通过数据更加科学地认识自己的教学和学生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