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风险评价第十章

上传人:资****亨 文档编号:489325646 上传时间:2024-05-13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1.9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风险评价第十章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环境风险评价第十章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环境风险评价第十章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环境风险评价第十章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环境风险评价第十章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境风险评价第十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风险评价第十章(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章环境风险第十章环境风险评价评价.第一节第一节 概述概述一、环境风险与环境评价一、环境风险与环境评价一环境风险一环境风险二环境风险评价二环境风险评价 广义上讲是指对某建设工程的兴建、转运或是区域开发行为广义上讲是指对某建设工程的兴建、转运或是区域开发行为所引发的所引发的 或面临的灾害对人体健康、社会经济开展、生态系或面临的灾害对人体健康、社会经济开展、生态系统等所造成的风险以及可能带来的损失进行评估,并以次进行统等所造成的风险以及可能带来的损失进行评估,并以次进行管理和决策的过程。管理和决策的过程。狭义上讲是指有毒有害物质危害人体健康的可能程度进行分狭义上讲是指有毒有害物质危害人体健康的可

2、能程度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并提出减少环境风险的方案和决策。析、预测和评估并提出减少环境风险的方案和决策。.二、环境风险评价的内容和程序二、环境风险评价的内容和程序一评价的根本内容一评价的根本内容 主要包括风险识别、风险源项分析、后果计主要包括风险识别、风险源项分析、后果计算、风险计算和评价、风险算、风险计算和评价、风险管理管理5 5各方面内容。各方面内容。二评价程序二评价程序.三、环境风险评价与其它有关评价的联系与区别三、环境风险评价与其它有关评价的联系与区别序号项目环境风险评价(ERA)环境影响评价(EIA)1分析重点突发事故正常运行工况2持续时间较短很长3应计算的物理效应泄露、火灾、爆炸、

3、向空气和水环境释放污染物向空气、地表水、地下水释放污染物、噪声级热污染等4释放类型瞬时或短时间连续释放长时间连续释放5应考虑的影响类型突发性的激烈的效应以及事故后期的长远效应连续的、累积的效应6主要危害受体人和建筑、生态等人和生态7危害性质急性受毒,灾难性的慢性受毒8大气扩散模式烟团模式、分段烟羽模式连续烟羽模式9影响时间较短较长10源项确定较大的不确定性不确定性很小11评价方法概率确定方法12防范措施及应急计划需要不需要.四、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等级与范围四、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等级与范围一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等级一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等级 关于危险性物质和是否重大危险源的辨识确定依据关于危险性物质和是否重

4、大危险源的辨识确定依据是:是:经过对建设工程的初步工程分析,选择生产、加工、经过对建设工程的初步工程分析,选择生产、加工、运输、使用或贮存中涉及的运输、使用或贮存中涉及的1 1 3 3个主要化学品进行个主要化学品进行物质危险性判定。物质危险性判定。物质的毒性、危险性确实定可参考卫生部公布的物质的毒性、危险性确实定可参考卫生部公布的?高高毒物品目录毒物品目录?、?剧毒化学品目录剧毒化学品目录?GB13690GB13690、?常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建筑设计防火标准建筑设计防火标准?、?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标准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标准?等资料。等资料。建设工程涉及

5、的物料,按职业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建设工程涉及的物料,按职业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为极度危害、高度危害、中度危害和轻度危害四级。为极度危害、高度危害、中度危害和轻度危害四级。.易燃物质和爆炸性物质均视为火灾、爆炸危险物质。选址于环境敏感区的涉及有毒、有害物质的建设工程,评价工作等级不应低于二级。根据建设工程初步工程分析,划分功能单元。具有重大危险源的建设工程,环境风险评价等级不应低于二级。二评价范围.第二节第二节 源项分析源项分析一、环境风险识别一、环境风险识别一风险识别的范围和类型一风险识别的范围和类型风险识别范围包括生产设施风险识别、生产过程所风险识别范围包括生产设施风险识别、生产过程所涉及物质

6、的风险识别、受影响的环境因素识别。涉及物质的风险识别、受影响的环境因素识别。风险类型根据有毒有害物质放散起因。分为火灾、风险类型根据有毒有害物质放散起因。分为火灾、爆炸和泄露三种。爆炸和泄露三种。二风险识别内容与方法二风险识别内容与方法1.1.物质危险性识别物质危险性识别2.2.生产过程潜在危险性识别生产过程潜在危险性识别.根据建设工程的生产特征,结合物质危险性识别,对工程划分系统、功能单元,按表10-4确定重大危险源。表10-4物质危险性有毒有害物质序号LD50(大鼠口径)/(mg/kg)LD50环境风险评价(ERA)LD50环境影响评价(EIA)15100.125LD50 2510LD50

7、500.1LD500.5325LD5020050LD504000.5LD5021可燃气体-在常压下以气态存在并可与空气形成可燃混合物,其沸点(常压下)202易燃液体-闪电低于21、沸点高于20的物质3可燃液体-闪电低于55,压力下保持液态,在实际操作条件下可以引起重大事故的物质爆炸性物质在火焰影响下可以爆炸,或者对冲击、摩擦比硝基苯更为敏感的物质恶臭物质GB14554中规定的恶臭物质等,包括氨、三甲胺、硫化氢、甲硫醇、二甲二硫、二硫化钾、苯乙烯等.3.潜在故事分析和事故引发的伴生此生风险识别 潜在故事分析。火灾、爆炸事故引发的伴生此生风险识别。泄漏事故引发的伴生此生风险识别。4.受影响的环境因

8、素识别.二、分析方法二、分析方法1 1故障事故数分析故障事故数分析 故障树分析是大型复杂系统平安性和可靠性分析的常故障树分析是大型复杂系统平安性和可靠性分析的常用方法,用方法,它是一个演绎分析工具,用以系统地描述导致工厂出现它是一个演绎分析工具,用以系统地描述导致工厂出现顶事件的顶事件的某一特定危险状态的所有可能故障。顶事件可以是某一某一特定危险状态的所有可能故障。顶事件可以是某一事故序列事故序列,也可以是风险定量分析中认为重要的任一状态。通过,也可以是风险定量分析中认为重要的任一状态。通过故障的分故障的分析,能估算出某一特定事故的发生概率。析,能估算出某一特定事故的发生概率。2 2故障分析故

9、障分析 故障分析是从初因事件发生,按照事件开展的时续,故障分析是从初因事件发生,按照事件开展的时续,分成阶段分成阶段,对后继故障一步一步地进行分析。每一步都从成功和,对后继故障一步一步地进行分析。每一步都从成功和失败两种失败两种或多种可能的状态进行考虑,最后直到用水平树状图表或多种可能的状态进行考虑,最后直到用水平树状图表示其可能示其可能后果的一种方法,以定性、定量地了解整个事故的动态后果的一种方法,以定性、定量地了解整个事故的动态变化过程变化过程及其各种状态的发生概率。及其各种状态的发生概率。.第三节第三节 有毒有害物质在大气中的扩散有毒有害物质在大气中的扩散一、烟团模型一、烟团模型 式中,

10、式中,C(x,y,0)C(x,y,0)为下风向地面为下风向地面(x,y)(x,y)坐标处的空气污染浓度坐标处的空气污染浓度;x0 x0、y0y0、z0z0为烟团中心坐标;为烟团中心坐标;Q Q为事故期间烟团的排放量。为事故期间烟团的排放量。二、多烟团源模型二、多烟团源模型 设设K K时段结束时上一时段有无限小体积元时段结束时上一时段有无限小体积元dxdydzdxdydz中的污染物中的污染物可视为下一时段的电源,其源强为可视为下一时段的电源,其源强为dQ(xk,yk,zk,tk)=Ck(xk,yk,zk,tk)dxdydz dQ(xk,yk,zk,tk)=Ck(xk,yk,zk,tk)dxdyd

11、z,此电源在,此电源在k+1k+1时时段的奉献为段的奉献为.式中,式中,ux,k+1,uy,k+1为第为第k+1时段平均风速时段平均风速u在在x,y方向的分量。方向的分量。第第i个烟团在个烟团在时段在点时段在点x,y,0产生的地面产生的地面浓度为浓度为其其t 时段的事故扩散因子时段的事故扩散因子 式中,为烟团排放量,;为释放量;为时段长式中,为烟团排放量,;为释放量;为时段长度;,分别是第度;,分别是第时段结束时段结束时第时第i烟团质心的烟团质心的x,y坐标,即坐标,即.x,eff、y,eff、z,eff分别为烟团在时段沿x,y,z方向的等效扩散系数,m。即三、分段烟羽模型三、分段烟羽模型 式

12、中,Q为污染释放率;He为烟羽抬升高度;x、y为下风距离x处的水平扩散参数和垂直扩散参数。.四、天气取样技术四、天气取样技术五、环境后果分析五、环境后果分析1.1.液体泄漏液体泄漏 式中,QL为液体泄漏速率,kg/s,P为容器内介质压力,Pa;P0为环境压力,Pa;为泄漏液体密度,kg/m3;g为重力加速度,9.81m/s2;h为裂口之上液位高度,m。Cd为液体泄漏系数;A为按事故裂口情况选取。2.2.气体泄漏气体泄漏 假定气体特性为理想气体,其泄露速率QG下按时计算.气体流速在声速范围时:气体流速在亚声速范围时:式中,QG为气体泄漏速率,kg/s;P为容器压力,Pa;P0为环境压力,Pa;k

13、为气体的绝热指数,既定压比热容 Cp与定容比热容Cv之比;Cd为气体泄漏系数,当裂口形状为圆形时取1.00,为三角形时取0.95,为长方形时取0.90;M为相对分子质量;R为气体常数,J/(molK);TG为气体温度,K;A为裂口面积,m2,按事故实际裂口情况选取;Y为流出系数,对于临界流Y=1.0,对于次临界按下式计算:.3.3.两相流泄露两相流泄露 式中,QLG为两相流泄露速率,kg/s;Cd为两相流泄露系数,可取0.8;Pc为临界压力,Pa,可取0.55;P为操作压力或容器压力,Pa;A为裂口面积,m2,按事故实际裂口情况选取;m为两相混合物的平均密度,kg/m3;1为液体蒸发的蒸气密度

14、,kg/m3;2为液体密度,kg/m3;Fv 为蒸发的体液占液体总量的比例;Cp为两相混合物的定压比热容,J/(kg K);TLG为两相混合物的温度,K;Tc为液体的临界压力下的沸点,K;H为液体的汽化热,J/kg。.4.4.泄露液体蒸发量泄露液体蒸发量 1 1闪蒸量的估算闪蒸量的估算 式中,式中,Q1Q1为闪蒸量,为闪蒸量,kg/skg/s;F F为蒸发的液体占液体总量的比例;为蒸发的液体占液体总量的比例;WTWT为液体为液体泄漏总量,泄漏总量,kgkg;t1t1为闪蒸蒸发时间,为闪蒸蒸发时间,s s;CpCp为液体的定压比热容,为液体的定压比热容,J/(kg J/(kg K)K);TLTL

15、为泄露前液体的温度,为泄露前液体的温度,K K;TpTp为液体在常压下的沸点,为液体在常压下的沸点,K K;H H为液体为液体的汽化热,的汽化热,J/kg J/kg。2 2热量蒸发估算热量蒸发估算 式中,式中,Q2Q2为热量蒸发速率,为热量蒸发速率,kg/skg/s;T0T0为环境温度,为环境温度,K K;TbTb为沸点温度,为沸点温度,K K;S S为液池面积,为液池面积,m2 m2;H H为液体汽化热,为液体汽化热,J/kgJ/kg;t t为蒸发时间,为蒸发时间,s s;为外表热为外表热导率,导率,W/(m k)W/(m k);为外表热扩散系数,为外表热扩散系数,m/sm/s。.3质量蒸发

16、估算 式中,Q3为质量蒸发速率,kg/s;p为液体外表蒸汽压,Pa;R为气体常数,J/(molK);T0为环境温度,K;M为相对分子质量;u为风速,m/s;r为液池半径,m;,n为大气稳定度系数。4液池蒸发总量的计算Wp=Q1t1+Q2t2+Q3t3 式中,Wp为液体蒸发总量,kg;Q1为闪蒸液体蒸发速率,kg/s;Q2为热量蒸发速率,kg/s;t1为闪蒸蒸发时间s;t2为热量蒸发时间s;Q3为质量蒸发速率,kg/s;t3为从液体泄漏到全部清理完毕的时间,s。.5.5.船舶运输管道事故泄漏量船舶运输管道事故泄漏量6.6.泄漏时间确实定泄漏时间确实定(二二)火灾事故污染物源强计算火灾事故污染物源强计算 1.1.大气污染物大气污染物 2.2.事故消防水量事故消防水量.第四节第四节 风险评价风险评价一、评价目的一、评价目的二、评价标准二、评价标准 1.1.补偿极限标准补偿极限标准 2.2.人员伤亡风险标准人员伤亡风险标准 3.3.恒定风险标准恒定风险标准三、评价内容三、评价内容一风险评价的内容一风险评价的内容 大气环境风险评价大气环境风险评价 水环境风险评价水环境风险评价 对以生态系统损害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