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题)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89325284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8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习题)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习题)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习题)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习题)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习题)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习题)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习题)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章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习题)一、 填空1、 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一个洲,是世界上跨 最广、东西 最长的一个洲.2、 亚洲西北以乌拉尔山脉、 、里海、 山脉、黑海和 海峡与 为界.3、 亚洲东北以 海峡与 洲为界。4、 亚洲东南面临海与 洲相望。5、 西南以 运河与非洲为界。6、 通常把亚洲分为东亚、 、南亚、西亚、 、中亚6个地区。中国位于 亚。7、 亚洲地面起伏很大,中部地势 ,四周地势 。8、 世界上最高的大高原- 、著名的平原- 平原都从坐落在亚洲。9、 亚洲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的河流,呈 状流向周边的海洋。10、亚洲著名的河流有: (6300千米)、 (410千米)、 (290

2、0千米).1、世界上最高的山脉- 山脉,海拔超过70米的高峰有 多座. 世界最高峰 ,海拔884443米.是 山的主峰。 世界上最高的大高原 ,平均海拔50米以上,有“ 之称。 亚洲最大的平原 平原,面积约20万平方千米。 世界最大的湖泊 (咸水湖),面积约37万平方千米. 世界最深和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 ,最深处达1620米,蓄水量.3万立方千米。 世界陆地最低点 ,湖面低于海平面415米,由于湖水含 量过大,湖水中除细菌外,其他生物不能生存。 世界最大半岛- 半岛,面积约300万平方千米。 世界最大的群岛 ,共有岛屿 多个,面积43万平方千米。12、亚洲地跨 、 和 , 、 、 三面濒临大洋

3、,西面深入 大陆内部。3、受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影响,亚洲的气候具有 、 和大陆性气候分布的特点。14、亚洲东部和南部夏季的降水量与 的强弱有着密切的关系。夏季风强的年份,从海洋上带来的水汽 ,降水也 ;反之,夏季风弱的年份,降水就较 。降水过多,就可能造成 ;反之,降水过少,就可能形成 。因此,亚洲东部和南部,常受 的影响而易发生 。15、亚洲地广人多,2007年,在世界 亿人口中,约有 亿人生活在亚洲,东亚、 和南亚是人口稠密的地区,有 个国家人口超过亿,它们是:中国、 、日本、 、印度尼西亚、 .1、亚洲大小民族共有 个左右,约占世界民族总数的 .其中有十几亿人口是汉族,不同地区的不同民

4、族,分别创造了各自的文化。如华夏文化、 文化和恒河文化、 文化。 不同地区的民族,在建筑、服饰、音乐舞蹈、礼仪等各方面都表现出不同的文化艺术风格和不同的民风民俗。 17、亚洲的三个类文明发祥地: 地区、 流域和 平原. 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又称“ ”,因其由 河和 河冲积而成的。18、一般来说,各地区的文化与当地的 、 等有着密切的关系。1、亚洲地域辽阔,不同国家的自然、社会、历史条件差别很大,经济发展不平衡。少数国家属于发达国家,如 ;大部分国家属于发展中国家。2、亚洲除 外,过去长期遭受殖民统治,经济不发达,工业基础一般较薄弱.大多数国家独立以来民族经济都有一定的发展,特别是从20世纪0年代开

5、始,东亚、东南亚的一些国家,如新加坡、韩国、马来西亚、泰国等。先后大力发展出口加工工业,推进了本国经济的发展。西亚 沿岸的国家,如沙特阿拉伯,因为大量出口 资源,而成为比较富裕的国家。、通常把社会生产的各部门划分成三类产业:农业为 、工业和建筑业为第二产业、流通部门和 是第三产业。 农业包括:林业、 、 等. 经济落后的国家以 为主,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比重逐渐增大,而第一产业的比重逐渐减少。 现在世界上发达国家,大多数 的比重很小, 的比重最大。2、世界跨经度是最多的大洲是 ,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是 。3、东亚共有 个国家,其中的岛国是 ,内陆国是 。24、江苏

6、省位于亚洲的 部, 下游,东临 .2、亚洲季风气候显著主要受 的影响。江苏省北部和南部分别属于温带和 季风气候.26、2000年,世界人口总数约为 ,其中亚洲为 亿人,占世界人口总数的 。7、亚洲人口稠密的是 、东南亚、 三个地区.28、世界上人口超过亿的亚洲国家有 个.东亚有 和 。东南亚有 .南亚有 、巴基斯坦和 。2、各大洲(南极洲除外)按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增长最大的大洲是 ,最小的大洲是 。30、000年,世界人口总数为0.5亿人,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按1。3%计算,那么,01年世界人口净增数为0.8亿人;亚洲人口总数为3。8亿人,亚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按1.4%计算,那么2001年亚洲净

7、增人口数为。52亿人;中国人口总数按2.95亿人计算,中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按11计算,那么201年中国净增人口数为04亿人,由此可以看出,世界每增加人,其中有65人在亚洲,有18人在中国。1、从东西半球来看,亚洲位于 ;从南北半球来看,亚洲主要位于 半球。3、亚洲东北以 海峡与 洲为界。33、世界跨纬度最多的大洲是 ,跨经度最多的大洲是 。34、亚洲地势的总体特点是 ,大江大河多发源于中部的 和 。3、亚洲地跨 、 、 三大温度带, 、 、 三面濒临大洋。36、亚洲的气候具有复杂多样、 气候显著和 气候分布广的特点。37、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是 ,人口最多的大洲是 .3、亚洲西北 、乌拉尔

8、河、里海、 山脉、黑海和 海峡与欧洲为界。9、不同的地域文化与当地的自然条件和民族习俗有着密切的关系。4、亚洲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有中国、 、印度、 、孟加拉国和 ,其中 属于发达国家。41亚洲众多的人口,对 和 产生了沉重的压力。42亚洲一些国家在山坡和干旱地带垦荒种粮,加重了 流失和 沙化。3在土地上连续耕种,使土地得不到 ,土壤 逐渐下降。44亚洲大小民族、种族共有 个左右,约占世界民族、种族总数的 。5.一般来说,各地区的文化都与当地的 、 等有着密切的关系。亚洲大部分国家从经济发展水平看属于 。47.西亚 沿岸的国家,因大量出口 资源,而成为比较富裕的国家。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是 ,与北

9、美洲的分界线是 。9。从东西半球位置看,亚洲大部分地处东半球,从南北半球位置看,亚洲大部分地处北半球.50。世界陆地最低点是 湖面,由于湖水含 量过大,除细菌外,其他生物不能生存。亚洲气候具有 、 气候显著和 气候分布广的特点。2。亚洲东部和南部常受 的影响而易发生 。53。亚洲西北部由于地处 大陆内部,气候十分 。54北京的年降水量比兰州多,是因为北京比兰州离 近;福州的冬季比北京气温高,是由于福州比北京的 低。55。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是 运河,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是 海峡.5从东西两半球看,亚洲大部分在东半球,从南北两半球看,亚洲大部分在北半球。57。在东南面与亚洲 的大洲是大洋洲。58。

10、世界上最大的半岛是 半岛。59。亚洲所跨的温度带是 、 、 .60.世界人口超过亿的国家共有 个,其中亚洲有 个。1。阿拉伯半岛上的主要气候类型是 气候,青藏高原上的主要气候类型是 气候.2。亚洲很多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的河流,呈 流向周边的海洋.6。“两河流域由 河和 河冲积而成,位于这里的平原叫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二、 选择题1、 亚洲主要位于()A。东半球,北半球 B。西半球,南半球.跨东西半球,跨南半球 D。太平洋东岸,亚欧大陆西部、世界上最大的群岛位于() A东南亚 B.东亚 c.南亚 d西亚3、下列河流流经四大古文明发祥地的是() A。叶尼塞河 湄公河 C黄河长江 D.鄂毕河、易发生

11、旱涝灾害的气候类型是() A热带雨林气候 .地中海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季风气候、下列国家中与中国隔海相望的() A越现 B印度 C.日本 D。阿富汗6、2008年5月8日,北京奥运会圣火成功登上珠穆朗玛峰,该山峰最新海拔高度为 A.884513 B。8848。1 C.884413 D.884443、关于亚洲经济发展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新加坡00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0 690美元,属于发达国家B.西亚波斯湾沿岸国家比较富裕,属于发达国家C.亚洲大部分是我发达国家。亚洲大部分是发展中国家8、有关赞成亚洲地域文化多样性原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自然环境的多样性 B.亚洲面积广C热带雨林气候为主

12、,常年湿热 D.人们为了发展旅游业,促进了不同地域文化的发展9、下列有关解决亚洲粮食问题和环境问题的说法正确的是 .开垦坡地和干旱地带,以增中耕地 .人口增长应顺其自然。增加粮食生产面积 D。采取生态措施,改善环境10、科威特比较富裕的原因是 A。工业基础雄厚 B。大量出口石油资源.出口加工工业发达 .发展农业现代化11、日本传统的民居,多是质地较轻的木屋,主要是因为 .森林资源丰富 B.传统的风俗习惯C减轻地震灾害 。居住木屋舒适方便 、珠穆朗玛峰为世界最高峰,海拔8 844。3米,而我国陆地最低点吐鲁番盆地海拔为-55米,两地的相对高度是 A69。3 99。43 C。8 844.43 8 000。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