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3课气温和降水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89321179 上传时间:2023-06-1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68.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3课气温和降水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3课气温和降水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3课气温和降水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3课气温和降水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3课气温和降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3课气温和降水(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题】 八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第3课 气温和降水(第2课时) 【课型】新授课【课标要求】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教学目标】1运用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概括我国降水空间分布的总趋势 (重点)2. 运用不同城市降水量柱状图,初步学会分析降水的季节分布特点。(重点)3. 运用中国干湿地区分布图,说出四类干湿地区的分布。(重点)【教学模式】问题导学、讲练结合【教学方法】图文阅读法、小组讨论法、启发诱导、读图思考【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复习提问】什么是年降水量?什么是等降水量线?学生回忆作答检查学情承上启下教学过程【提问】枣庄的降水

2、季节分配均匀吗?【追问】什么季节降水多呢?什么季节降水少?【试验绘图】若让你凭着生活体验完成枣庄的降水柱状图,你会画吗?(空白降水柱状图见课件)(评判标准:学生能绘出季节月份上对应降水柱子的高矮趋势即可,因为没给具体的枣庄降水数据。注意鼓励)【设问】那你知道枣庄全年的总降水量能有多少吗?(眼神环视学生,寻找“可能性”)教师指导读 “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课本P33),寻找枣庄年降水量的一个均值?(课件出示“枣庄在中国的位置”图)教师巡视各小组,适时点拨。并评判生答:不均匀生答:生试验绘图学生有查资料的,就让其作答此问学生同桌合作读图,寻找答案:800毫米左右让学生明白地理是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

3、去。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向课本知识逐渐引入和过渡“中国年降水量分布”承转过渡【设问】指图“中国年降水量分布”,那枣庄的年降水量在全国范围来看,是多还是少呢?(学生读图后黑板前指图作答:枣庄在全国来看,比西北降水多,比东南降水少。)教学过程【活动】指导读图“中国年降水量分布”(课本P33),认知填空:1、我国的降水量分布特点一: 部降水多, 部降水少;(填:东或西)2、我国的降水量分布特点二: 部降水多, 部降水少;(填:南或北)3、图上四城市,台北、武汉、兰州、乌鲁木齐的年降水量多少顺序是怎样的?(并结合四城市的降水量柱状图)4、用线将四城市连起来,请说出此线的方向?5、总结我国年降水量的空间

4、分布规律是由 向 逐渐减少。教师巡视,适时点拨。评判答案并板书:空间分布不均【小结与练习】游戏“闭目抓图”,让学生闭上眼睛,凝神于地图,伸出双手,左右开弓,在脑中的地图上快速抓到老师说出的年降水量多少的位置。(抓图内容:降水最多的地方、最少的地方、枣庄的降水位置、降水东多西少、降水南多北少、降水有东南向西北递减的规律等)【活动】指导读图“乌鲁木齐、兰州、武汉、台北降水量柱状图”(教材P33),认知:1、 月平均降水量超过100毫米的有哪些城市?是北方城市还是南方城市?2、 月平均降水量超过100毫米的城市中谁的雨季更长?3、 四城市降水最多的月份所在的季节都是哪个季节?4、 这反映的地理事实:

5、我国大多数地方降水季节分配 ,多集中于 季节;南方雨季 ,降水 ,北方雨季 ,降水 。教师巡视,适时点拨。评判答案并板书:季节分配不均【小结与练习】“不仅是枣庄夏季多雨,原来是全国普遍如此”。游戏“闭目抓图”,在四城市柱状图和“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上实施。(抓图内容:降水最多季节、降水多雨季长的南方、降水少雨季短的北方等)【活动】指导读图“北京1951年2000年降水量变化曲线”(教材P34),认知:1、 北京降水量最多和最少的年份?2、 该图反映了北京的年降水量年际变化大还是小?3、 北京降水量年际变化对人们生产、生活有什么影响?【小结】我国降水的年际变化规律是有些年份降水多,有些年份降水少

6、,降水年际变化大。并板书:年级变化大学生读图先小组内交流后小组代表作答:1、 东、西2、 南、北3、 台北武汉兰州乌鲁木齐4、 东南西北向的5、 东南、西北学生闭目抓图不会的学生睁眼看图(两次,闭眼-睁眼)学生读图同桌交流举手抢答:1、 武汉和台北2、 台北3、 夏秋4、 不均匀、夏秋;长、多、短、少此后,学生凝神再熟悉一遍学生闭目抓图不会的学生睁眼看图学生读图思考同桌交流举手抢答自主合作,读图探究,循序渐进,发现降水分布规律学完即练,闭目易于凝神,在抓图的乐趣中,实现对地理分布的再熟悉。快读快答,参与性高,气氛活跃。提高效率,在速度中。强化落实学习的效果承转过渡【讲述】我国各地的年降水量不均

7、匀,就会导致各地干湿的差异。(同时展示“中国的干湿地区分布”图)我国一共分为四类干湿地区,都是?(学生齐答)【设问】那么干湿地区是怎样划分的呢?并板书:干湿地区教学过程【活动】指导读文“阅读:干湿状况与干湿地区”(教材P34),认知填空:1、一个地方 与 的对比关系,反映了该地气候的湿润程度。2、若降水量远大于蒸发量,则该地为 地区;若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则该地为 地区;若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则该地为 地区;若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则该地为 地区。【活动】指导读图“中国的干湿地区分布”(教材P35),认知:1、枣庄属于 地区(填:干湿地区)2、对照“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四类干湿地区的分界线大约分别

8、是 毫米、 毫米和 毫米的年等降水量线。3、四类干湿地区的地表景观和农业类型有何不同?直接反映的地理事实是什么?【问题探究】根据教材图2.8和图2.11,归纳秦岭-淮河的地理意义读文,思考同桌交流后作答:1、 降水量、蒸发量2、 湿润、半湿润、干旱、半干旱学生读图同桌两个对比填充桌间速度对决代表作答:1、 半湿润2、 800MM、400MM、200MM3、 反映了当地的降水情况学生读图交流,并总结: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还是我国湿润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干湿地区划分的依据的熟悉,不只看降水量的对照阅读,重视学习中的知识串联及始终关切家乡和生活训练学生独自的发现力和培养总结能力总结梳

9、理下面我们一起来通过构建思维导图来梳理本课所学知识。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了梳理,形成知识体系;又对学习方法进行了归纳【当堂达标】1、将下列地区与它们所属的干湿地区和植被类型用直线连起来长江中下游平原 A半湿润地区 (1)森林华北平原 B湿润地区 (2)森林、草原塔里木盆地 C半干旱地区 (3)荒漠 天山山麓 D干旱地区 (4)草原2、综合题我国各地气候差别很大,读下图回答问题: 甲、乙两地中1月气温低于0的是_地,气温年较差较小的是_地。 甲、乙两地中降水季节分配不均的是_地,年降水总量比较多的是_地。 两地降水量季节变化的共同点是( ) A、各月降水都很多 B、各月降水都很少C、降水量主要集中在夏季 D、降水量主要集中在冬季3、请根据各城市的降水柱状图在“中国降水量图”中分别填出各个城市名称 填图内容为台北、武汉、兰州、乌鲁木齐四城市。【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的优点,一是从家乡生活实际引入课本内容的学习,学生不觉在学习,而好像在回忆生活,易于学生感同身受。二是游戏式“闭目抓图”的即时练习,让学生换了一种强化识记地理分布的方式本节课教学中药注意的是学生在对问题进行举手抢答后,要留点时间让全体学生真正明白问题解答的答案和解决途径,重视实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