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经典诗词摘录保藏五篇_刘禹锡诗词选录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89317403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1.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刘禹锡经典诗词摘录保藏五篇_刘禹锡诗词选录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刘禹锡经典诗词摘录保藏五篇_刘禹锡诗词选录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刘禹锡经典诗词摘录保藏五篇_刘禹锡诗词选录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刘禹锡经典诗词摘录保藏五篇_刘禹锡诗词选录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刘禹锡经典诗词摘录保藏五篇_刘禹锡诗词选录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刘禹锡经典诗词摘录保藏五篇_刘禹锡诗词选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刘禹锡经典诗词摘录保藏五篇_刘禹锡诗词选录(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刘禹锡经典诗词摘录保藏五篇_刘禹锡诗词选录 刘禹锡:武陵观火诗 楚乡祝融分,炎火常为虞。是时直突烟,发自晨炊徒。 盲风扇其威,白昼曛阳乌。操绠不暇汲,循墙还避逾。 怒如列缺光,迅与芬轮俱。联延掩四远,赫奕成洪炉。 汹疑云涛翻,飒若鬼神趋。当前迎焮赩,是物同膏腴。 金乌入梵天,赤龙游玄都。腾烟透窗户,飞焰生栾栌。 火山摧半空,星雨洒中衢。瑶坛被髹漆,宝树攒珊瑚。 光县与琴焦,旗亭无酒濡。市人委百货,邑令遗双凫。 馀势下隈隩,长熛烘舳舻。吹焚照水府,炙浪愁天吴。 灾罢云日晚,心惊视听殊。高灰辨廪庾,黑土连闉闍. 众烬合星罗,游氛铄人肤。厚地藏宿热,遥林呈骤枯。 火德资生人,庸可一日无。御之失其道,

2、敲石弥天隅。 晋库走龙剑,吴宫伤燕雏。五行有沴气,先哲垂訏谟。 宋郑同日起,时当贤大夫。无苛自可乐,弭患非所图。 贤守恤人瘼,临烟驻骊驹。吊场色惨忸,颜失词劬愉。 下令蠲里布,指期轻市租。閈垣适未立,苫盖自相娱。 山木行剪伐,江泥宜墐途。邑臣不必曾,何用征越巫。 刘禹锡经典诗词摘录【篇二】 刘禹锡:畬田行 何处好畬田,团团缦山腹。钻龟得雨卦,上山烧卧木。 惊麏走且顾,群雉声咿喔。红焰远成霞,轻煤飞入郭。 风引上高岑,猎猎度青林。青林望靡靡,赤光低复起。 照潭出老蛟,爆竹惊山鬼。夜色不见山,孤明星汉间。 如星复如月,俱逐晓风灭。本从敲石光,遂至烘天热。 下种暖灰中,乘阳拆牙孽。苍苍一雨后,苕颖如

3、云发。 巴人拱手吟,耕耨不关怀。由来得地势,径寸有馀金。 刘禹锡经典诗词摘录【篇三】 刘禹锡:桃源行 渔舟何招招,浮在武陵水。拖纶掷饵信流去, 误入桃源行数里。清源寻尽花绵绵,踏花觅径至洞前。 洞门苍黑烟雾生,暗行数步逢虚明。俗人毛骨惊仙子, 争来致词何至此。须臾皆破冰雪颜,笑言委曲问人间。 因嗟隐身来种玉,不知人世如风烛。筵羞石髓劝客餐, 灯爇松脂留客宿。鸡声犬声遥相闻,晓色葱笼开五云。 渔人振衣起出户,满庭无路花纷纷。翻然恐失乡县处, 一息不愿桃源住。桃花满溪水似镜,尘心如垢洗不去。 仙家一出寻无踪,至今流水山重重。 刘禹锡经典诗词摘录【篇四】 刘禹锡:始闻秋风 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

4、却回。 五夜飕飗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 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 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 全文赏析 这首始闻秋风不同于一般封建文人的“悲秋”之作,它是一首高亢的秋歌,表现了独特的美学观点和艺术创新的精神。 开头两句“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就别出心裁地制造了一个有知有情的形象“我”,即诗题中的“秋风”,亦即“秋”的象征。当她重返人间,就去查找久别的“君”也就是诗人。她深情地回忆起去年欣赏黄菊的时刻与诗人分别,而此刻一听到秋蝉的鸣叫,便又回到诗人的身边共话别情。在这里诗人实行拟人手法,从对方着墨,生动地制造了一个奇异的而又情韵浓郁的意境。据礼记月令,菊黄当在季秋,即

5、秋去冬来之际;蝉鸣当在孟秋,即暑尽秋来之时。“看黄菊”、“听玄蝉”,形象而精确地点明白秋风去而复还的时令。 颔联“五夜飕飗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是诗人从自己的角度来写。诗人说:五更时分,凉风飕飕,一听到这熟识的声音,就知道是“你”回来了,一年不见,“你”还是那么劲疾肃爽,而我那衰老的颜状却在镜中显现出来。这前一句是正面点出“始闻秋风”,后一句是写由此而生发的感慨;和以上两句连读,仿佛是一段话别情的对话。 读到这里,颇有点儿秋风照旧人非旧的味道,然而颈联“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用力一转,精神顿作。到了尾联,由于有颈联“马思边草”、“雕眄青云”为比兴,这里的迎秋风上高台,翘首四望的

6、形象的寓意也就自在不言之中了。“为君”二字照应开头,脉络清楚,结构完整。“扶病”二字暗扣第四句,写出一年颜状衰变的缘由。但是,尽管如此,豪情不减,犹上高台,这就更表现出他对秋的爱,更反映了诗人自强不息的意志。可见前言“一年颜状镜中来”,是欲扬先抑,是为了衬托出颜状虽衰,心如砥石的精神。所以沈德潜说:“下半首英气勃发,少陵操管不过如是。” 刘禹锡晚年写的这首始闻秋风所表现出来的那种跌宕雄健的风格和乐观健康的美学趣味,正是诗人那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倔强进取精神和品行的艺术写照。 写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公元836842年之间。唐武宗会昌元年(841),刘禹锡作秋声赋。这篇赋的末尾说:“嗟乎!骥伏

7、枥而已老,鹰在耩而有情。聆朔风而心动,盼天籁而神惊。力将痑兮足受绁,犹奋迅于秋声。”这首诗中所表现出来的乐观进取,奋勉不已的乐观精神,与秋声赋颇为全都,可见这首诗的写作年月不会与秋声赋的写作年月太远。公元836年秋天,刘禹锡患了足疾,此后始终疾病缠身。这首诗中有“为君扶病上高台”之句,明写诗人有病,与这个时期诗人的健康状况颇符,说明这首诗断不会作于公元836年之前。 刘禹锡经典诗词摘录【篇五】 刘禹锡:壮士行 阴风振寒郊,猛虎正咆哮。徐行出烧地,连吼入黄茅。 壮士走马去,镫前弯玉弰。叱之使人立,一发如铍交。 悍睛忽星堕,飞血溅林梢。彪炳为我席,膻腥充我庖。 里中欣害除,贺酒纷呶号。明日长桥上,

8、倾城看斩蛟。 精选阅读 刘禹锡优秀诗词选录共享五篇 中华文化兼容并蓄,在我国悠久绚烂的人文历史曾上诞生过许多杰出的诗人,为了陶冶我们的情操,我们可以赏析解读唐宋诗词,它凝聚着很多前人的思想和心血,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让您无法忘记的刘禹锡古诗词有哪些呢?以下是工作总结之家我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刘禹锡优秀诗词选录”,盼望工作总结之家我收集的这些能对大家有所关心。 刘禹锡优秀诗词选录(篇一) 刘禹锡:堤上行三首 酒旗相望大堤头,堤下连樯堤上楼。 日暮行人争渡急,桨声幽轧满中流。江南江北望烟波,入夜行人相应歌。 桃叶传情竹枝怨,水流无限月明多。长堤缭绕水徘徊,酒舍旗亭次第开。 日晚出帘招估客,轲峨大艑

9、落帆来。 全文赏析 这是三幅江边居民生活的速写。 第一首:日暮争渡 堤头酒旗相望,堤下船只密集,樯橹相连。“酒旗相望”写出了酒家之多,说明此地贸易往来频繁,可以想见这个江边码头是个人烟稠密、顾客云集的喧闹所在;一面面酒旗在宽敞的大堤上迎风招展,给人一种剧烈的感染力,富有世俗人情的生活气息。“堤下连樯堤上楼”寓有心于无心中,意象朴实,语言朴实,不见一点雕琢痕迹,大堤上乱中有序、一派生气的景象一下子呈现在眼前。前两句诗为读者展现了江南水乡风俗画的完整背景,这样写是为“日暮行人争渡急”张本的。 三、四两句,描摹近景,增加了画面感,画出了一幅生动逼真的江边晚渡图。“日暮行人争渡急”先点明时间,然后“争

10、”“急”二字把江边居民忙于渡江的神情和急迫的心理以简练的语言传达出来。诗人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揣度他人之心,却并没有直接刻画人心,而是在看似无心的客观景物描写中流露出来。“桨声幽轧满中流”一句状写景色,摹拟声音,不写人声的嘈杂,只用象声词“幽轧”两字,来突出桨声,写出了船只往来穿梭和船工的紧急劳作,把“争渡急”写足,意境与诗味俱佳,使人如有身临其境之感。 诗人很擅长捕获生活形象:酒旗、楼台、樯橹、争渡的人群、幽轧的桨声,动静相映,画面灵动,将诗情与画意揉在了一起,把诗当作有声画来描绘。但无论是画面还是其中情思,都突破了传统的景物描写窠臼,立意新奇、手法娴熟、笔调清丽自然,流淌出世俗人情的诗化美。

11、 其次首:月夜对唱 重在描写长江两岸的风俗人情,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开头二句先将月夜对唱总写一笔:月照寒江,夜色中隔江相望,烟波渺茫。“烟波”二字,把迷漫的夜色和入夜时的江景写得特别美。在静态的景色描绘之后,继而写出两岸长堤之上,行人络绎不绝,歌声此伏彼起,相和相应,打破了静夜的寂静。这个场面是宏大的,气概是磅礴的。 他们唱的是什么歌,诗人用第三句作了概括:“桃叶传情竹枝怨”,都是巴山楚水人民爱唱的民歌。桃叶歌倾吐爱情,竹枝词诉说哀怨,可以想见,这歌声对遭贬谪、受打击的诗人来说,自然会惹动自身的“情”与“怨”的,这也是“含思宛转”之处。诗的结句高妙,极有意境。“水流无限月明多”是写眼前所见之景

12、:流水和月光无穷无尽,契合江边和夜色。同时也是比方,以流水和月光的无限来比方歌中“情”与“怨”的无限,把唱歌者的感情形象化。这句诗是以视觉来写听觉的,流水与月光,既含流淌之势,又具明丽之色,这是用眼可以看到的,是视觉的感受;但是美丽、动人的歌曲也能给人灵动、流丽的艺术感受,两者(指视觉与听觉)能引起“通感”。这种描写制造了美丽的艺术境界,产生了良好的美学效果。整首诗写景与抒情水乳交融,感情深沉真挚,景色美丽动人。 第三首:酒家迎客 长堤缭绕,江水徘徊,堤上酒家,依次排开。余晖脉脉,杏帘飘飘,估客大船,落帆而来。这首诗绝弃雕饰,纯用白描,把码头的勃勃生气和船只的频繁来往,描绘得真实、生动、自然。

13、 总而言之,这三首诗,形象鲜亮,音调和谐,清爽隽永,写景如画;有深厚的乡土味和浓郁的生活气息,是刘禹锡学习民歌所取得的成果。 写作背景 堤上行三首大约写于刘禹锡任夔州刺史到和州刺史时,即公元822年(长庆二年)到公元824年(长庆四年)。唐代的大堤是商旅荟萃之地,所以多声伎歌酒之娱、南来北往之人,是非常繁华喧闹的地方。每到一地,学习当地的民歌,融入自己的诗歌创作,或者描写当地的风土人情,是刘禹锡的一大优势。这一类的诗歌在他的诗歌创作中占据很大的比例。这首诗描写了傍晚时分,大堤上常见的景象,选取极为一般的镜头,描写世俗生活的场景,语言质朴自然,不假修饰,而富有人情味,读来令人感到剧烈的生活气息。

14、所描写的事物如酒旗、樯橹、行人、桨声等,都是常见的生活物象。人们的活动也好像是未加修饰的大堤生活中一个画面。但是诗人就是能够把这样一般的事物谱写成诗歌。这种取自生活、提炼生活的作诗态度使得刘禹锡诗歌呈现出与众不同的风貌。 刘禹锡优秀诗词选录(篇二) 刘禹锡:桃源行 渔舟何招招,浮在武陵水。拖纶掷饵信流去, 误入桃源行数里。清源寻尽花绵绵,踏花觅径至洞前。 洞门苍黑烟雾生,暗行数步逢虚明。俗人毛骨惊仙子, 争来致词何至此。须臾皆破冰雪颜,笑言委曲问人间。 因嗟隐身来种玉,不知人世如风烛。筵羞石髓劝客餐, 灯爇松脂留客宿。鸡声犬声遥相闻,晓色葱笼开五云。 渔人振衣起出户,满庭无路花纷纷。翻然恐失乡

15、县处, 一息不愿桃源住。桃花满溪水似镜,尘心如垢洗不去。 仙家一出寻无踪,至今流水山重重。 刘禹锡优秀诗词选录(篇三) 刘禹锡:秋风引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全文赏析 诗以“秋风”为题;首句“何处秋风至”,就题发问,摇曳生姿,而通过这一起势突兀、下笔飘忽的问句,也显示了秋风的不知其来、突然而至的特征。进一步推寻思索还暗含怨秋的意思,与李白春思诗“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句有异曲同工之处。秋风之来,既无影无迹,又无所不在,它从何处来、来到何处,本是无可究诘的。这里虽以问语出之,而诗人的真意原不在追根究底,接下来就宕开诗笔。 “萧萧送雁群”一句写耳所闻的风来萧萧之声和目所见的随风而来的雁群。化无形之风为可闻可见的景象,从而把不知何处至的秋风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