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1古诗二首课时同步练习冀教版冀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试题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89317264 上传时间:2022-12-2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1古诗二首课时同步练习冀教版冀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1古诗二首课时同步练习冀教版冀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1古诗二首课时同步练习冀教版冀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1古诗二首课时同步练习冀教版冀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1古诗二首课时同步练习冀教版冀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1古诗二首课时同步练习冀教版冀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试题(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1 古诗二首登鹳雀楼一、填空题。“缘”字用部首查字法查,应查( )部首,再查( )画。第四笔是( ),名称是( ),第五笔是( ),名称是( )。二、补充诗句。( )依山尽,( )入海流。欲穷( ),更上( )。横看( ),( )各不同。不识( ),只缘( )。三、依据诗句填空。1.诗句中表示动作的词( )。2.诗句中表示颜色的词有( )。3.诗句中表示数量的词有( )。参考答案一、纟9撇折 横折二、白日 黄河 千里目 一层楼 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 庐山真面目 身在此山中三、依、入、目、上、尽、流 白、黄 千里、一层题西林壁一、解释下列词。题:_ 西林:_ 只缘:_ 不识:_ 横看:_ 二、

2、填空。1.题西林壁的作者是_代诗人_,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除了题西林壁他还写了。前两句写了诗人从_、_不同的角度,处在_、_、_、_不同位置观看_的感觉。这两句诗的意思是_。2.俗话说:“当事者迷,旁观者清。”诗中有哪句诗说明这个道理,请填在横线上。 3.题西林壁前两句写,后两句写,这首诗借写庐山的自然景象,还告诉我们 。4、题西林壁这首诗中,有三组反义词,分别是:()() ()() ( )()三、从题西林壁这首诗中得到的启发是()A.对复杂的事物,只要看到一方面,就可以推断出其它方面。B.对复杂的事物,应多角度观察,多方面调查了解,抓住主要的方面思考。C.对复杂的事物,既要多方面观察,调查了解,又要亲身去体验,去分析。参考答案一、书写 西林寺 只是因为 不知道 正面看二、1.宋苏轼三苏惠崇春江晓景横侧远近高低庐山在正面看都是连绵不断的山岭,在侧面看都成了一座座山峰。从不同的角度看庐山形状、姿态是不同的。2.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3.写景明理要想对某个事物有全面的、符合实际的认识,就必须站在客观的立场上。4.横侧远近高低三、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