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分式的加减法(二)教学设计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89316216 上传时间:2022-08-0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5.3分式的加减法(二)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5.3分式的加减法(二)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5.3分式的加减法(二)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5.3分式的加减法(二)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5.3分式的加减法(二)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3分式的加减法(二)教学设计(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5.3分式的加减法(二)教学设计清远市清城区东城街第一初级中学 陈敏怡一、教材分析 分式的加减法是代数变形的基础之一,在学习了同分母分式的加减法法则后继续学习异分母分式的加减法,教学时对异分母分式加减法法则的探索过程上,要使学生充分活动起来,在观察、类比、猜想、尝试等一系列思维活动中,发现法则、理解法则、应用法则。二、学生起点分析 学生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在上节课已经学习过同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及分母互为相反式分式的加减运算。在第四章又学习了因式分解,在本章的前面几节课中,回忆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学习了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约分及分式的乘除等。对这节课异分母分式相加减内容的学习都有了充分的铺垫。 三、

2、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会找最简公分母,能进行分式的通分;(2)理解并掌握异分母分式加减法的法则;2、 过程与方法:经历异分母分式的加减运算和通分的探讨过程,训练学生的分式运算能力。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在学习中转化未知问题为已知问题的能力和意识;进一步通过实例发展学生的符号感和用数学的意识。四、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掌握异分母分式的加减法运算;(2)理解通分的意义,会找最简公分母。2、 教学难点:最简公分母的确定,化异分母分式为同分母分式的过程。 五、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类比的方法,探究法教学手段:计算机辅助教学,用微课将异分母分式加减法的总结过程呈现给学生,既省

3、时又利于学生观察和总结。六、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情景引入PPT投影出示情景,要求学生根据情景列出式子二、知识回顾计算: 三、 探索新知1、 你认为=?2、 如何找最简公分母?提出问题,让学生完成做一做,并发现确定最简公分母的方法。3、 做一做4、 确定最简公分母的方法。5、 观看微课,归纳异分母的分式加减法法则。四、 例题讲解 计算五、 巩固练习计算六、 实际应用完成情景引入提出的问题,通过计算证实猜想的结果七、 小结本节课主要学习了什么知识,你能和大家分享一下吗?八、 拓展提高九、 作业1、 必做题: 课本121页 知识技能1计算2、 选做题:计算提问并引导学生猜想

4、小刚和小丽谁先到达学校呢?并说说自己的想法。让学生到黑板演示计算过程,引导学生复习回顾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法则。让两位计算方法不一样的学生到黑板尝试完成计算,并引导全班讨论两位同学的异同之处。提出问题,让学生完成做一做,并让学生尝试用思维导图表示如何确定最简公分母。播放微课,引导学生自行归纳异分母的分式加减法法则.讲解例题,在黑板演示计算过程,规范解题步骤出示题目,关注学生解题过程是否规范准确,并展示学生完成的习题,及时批改并指出存在的问题出示问题提出问题,对学生的回答适时总结出示题目布置作业根据题意列出式子,猜想小刚和小丽谁先到达学校,说出理由。学生到黑板演示计算过程,并说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

5、法则。尝试完成计算,并讨论到黑板演示两位同学计算方法的异同之处。完成做一做并用思维导图表示如何确定最简公分母。观看微课,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法则,用符号表示法则.根据总结的法则进行例题学习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并展示完成情况运用所学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反思,总结根据自己能力完成题目根据自己能力完成作业引入新课,让学生猜想谁先到达学校,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复习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运算,引出本节新课的内容。在转入异分母分式加减法问题时,让学生呈现两种不同的计算方法,并组织全班讨论异同之处,让学生理解最简公分母对通分的好处。通过完成相关练习让学生自行发现如何确定最简公分母,并用思维导图表示

6、出来加深理解。通过微课直观地向学生展示异分母分式加减法的法则及计算过程,让学生初步了解异分母的分式加减法法则.通过例题的演示,规范并总结异分母分式加减法的运算步骤使学生熟练掌握异分母分式的计算步骤,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通过完成这个情景引入的实际问题首尾呼应,提高运用分式加减法运算的能力和增强学生用数学解决数学问题的意识。让学生积极思考,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语言表达和总结能力提高难度,进一步考查学生的分式运算能力分层教学,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做作业七、 教学反思 1、 例题和习题采取梯度设置,有助于学生循序渐进的获得知识,对知识的掌握更容易且更牢靠,教学效果很好。2、 讨论让学生更明确其理所在,容易接受;演练让老师能更好的发现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时所遇到的困难和容易犯的错误,有助于及时纠正,应该多采取这种方式。3、 实际问题解决在于对数学模型的理解,对字母表示数的理解,可以在平时教学中不时渗透,使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增强,数学思想得到提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