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磁共振演示实验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89313380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6.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核磁共振演示实验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核磁共振演示实验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核磁共振演示实验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核磁共振演示实验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核磁共振演示实验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核磁共振演示实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核磁共振演示实验(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医学影像物理实验讲义 核磁共振 生物医学工 程教研室 核磁共振实验1924 年,泡利为了解释光谱的精细结构提出了原子核具有磁矩的设想。 1939 年美国哥伦 比亚大学的1.1拉比(Rabi)等人在原子束实验中首次观察到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NMR)现象,验证了泡利的想法。1946年,美国哈佛大学的珀塞尔 (Purcell)和斯坦福大学的布洛赫(Bloch)分别报道了石蜡和水中观察到的质子核磁共振 吸收信号的研究结果。两个研究小组用了稍微不同的方法,几乎同时在凝聚态物质中首次发现 了核磁共振。因此,布洛赫和珀塞尔分享了 1952 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2、核磁共振具有核磁 元素多、选择性高、分辨率高、灵敏度高、能进行动态观测等特点,因此它的应用十分广泛。 在物理学方面,利用 NMR 可以研究原子核的结构和性质、凝聚体的相变、弛豫过程和临界现 象等;在化学工业方面,利用 NMR 可以研究有机材料的反应过程等;在生物医学方面,利用NMR 可以研究生物组织甚至活体组织的的组织和生化过程,可以结合 NMR 谱与 NMR 成 像做生理分析及医学诊断等。此外,还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考古等领域。 一、实验目 的1.掌握NMR的基本原理及观测方法。2、用磁场扫描法(扫场法)观察核磁共振现象。3、由共振条件测定氟核(19F )的g因子。 二、实验原理对于处于恒

3、定外磁场中的原 子核,如果同时再在与恒定外磁场垂直的方向上加一交变电磁场,就有可能引起原子核在子能 级间的跃迁,跃迁的选择定则是,磁量 m子数的改变为,也即只有在相邻的两子能m 1级间的跃迁才是允许的。h这样,当交变电磁场的频率所相应的能量刚好等于原子核两相邻子能级的能量差时,即(】)hgBB0NN00 时,处于低子能级的原子核就可以从交变电磁场吸收能量而跃迁到高子能级。2这就是前面提到的,原子核系统在恒定和交变磁场同 时作用下,并且满足一定条件时所发生的共振吸收现象核磁共振现象。 由式(1)可以得到发生核磁 共振的条件是 B(2)满足式(2)的频率称为共振频率。如果用 圆频率表示,则共振条0

4、00件可以表示为(3) 00 由式(3)可知,对固定的原子核,旋磁 比一定,调节共振频率和恒定磁场ob两者或者固定 其一调节另一个就可以满足共振条件,从而观察核磁 共振现象。0bFD-CNMR-II型核磁共振实验仪采用永 磁铁,是定值,所以对不同的样品, 调节射频场 的频率使之达到共振频率,满足共振条件,核即从低 能态跃迁至高能 0Q 态,同时吸收射频场的能量,使 得线圈的值降低产生共振信号。 由于示波器只能观 察交变信号,所以必须使核磁共振信号交替出现, FD-CNMR-b II型核磁共振实验仪采用扫场法满足这一 要求。在稳恒磁场上叠加一个低频调制磁场,这个调制磁场实际是由一对亥姆霍兹线圈产

5、生, 此时样品所在区域的实际磁场为。0mB Bsin( t)3m(a) 图 1 扫场法检测共振吸收信号 B 由于调制场的幅值很小, 总磁场的方向保持不变,只是磁场的幅值按调制频 率发生周期性变 化,拉摩尔进动频率也相应地发生周期性变化,即(4)这时只要射频场的(B Bsin( t)0m角频率调在变化范围之内,同时调制磁场扫过共振区域,B B B B B即,则共振条件在调制场的一个周期内被满足两次,所以在0m00m示波 器上观察到如图1- (b)所示的共振吸收信号。此时若调节射频场的频率,则吸收曲线上的吸收峰将左右移动。当这些吸收峰间距相等时,如图 1-(a)所示,则说B明在这个频率下的共振磁场

6、为。0如果扫场速度很快,也就是通过共振点的时间比弛豫时间小得多,这时共振吸收信号的形状 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在通过共振点后,会出现衰减振荡,这个衰减的振 荡称为“尾波”,尾波越大,说明磁场越均匀。三、实验仪器 核磁共振实验仪主要包括磁铁及扫场线圈、探头与样品、边限振荡器、磁场 扫描电源、频率计及示波器。实验装臵图见图 2。4频率计样品盒边限振荡器示波器探头扫描磁场电源图 2 核磁共振实验装臵示意图 (一)磁铁 B 磁铁的作用是产生稳恒磁场,它是核磁共振实验装臵的核心,要求磁铁能够 0 产生尽量 强的、非常稳定、非常均匀的磁场。首先,强磁场有利于更好的观察核磁共振信号;其次,磁 场空间分布均匀性和

7、稳定性越好则核磁共振实验仪的分辨率越高。 核磁共振实验装臵中的磁铁 有三类:永久磁铁、电磁铁和超导磁铁。永久磁铁的优点是,不需要磁铁电源和冷却装臵,运 行费用低,而且稳定度高。电磁铁的优点是通过改变励磁电流可以在较大范围内改变磁场的大 小。为了产生所需要的磁场,电磁铁需要很稳定的大功率直流电源和冷却系统,另外还要保持 电磁铁温度恒定。超导磁铁最大的优点是能够产生高达十几特斯拉的强磁场,对大幅度提高核 磁共振谱仪的灵敏度和分辨率极为有益,同时磁场的均匀性和稳定性也很好,是现代谱仪较理想的磁铁,但仪器使用液氮或液氦给实验带来了不便。10FD-CNMR- II型核磁共振教学65仪采用永磁铁,磁场均匀

8、度高于。(二)边限振荡器边限振荡器具有与一般振荡器不同的输出 特性,其输出幅度随外界吸收能量的轻微增加而明显下降,当吸收能量大于某一阈值时即停振, 因此通常被调整在振荡和不振荡的边缘状态,故称为边限振荡器。 B 如图(2)所示,样品放 在边限振荡器的振荡线圈中,振荡线圈放在固定磁场 0 5 中,由于边限振荡器是处于振荡与不振荡的边缘,当 样品吸收的能量不同(即线圈的 Q 值发生变化)时, 振荡器的振幅将有较大的变化。当发生共振时,样品 吸收增强,振荡变弱,经过二极管的倍压检波,就可以把反映振荡器振幅大小变化的共振吸收信号检测出 来,进而用示波器显示。由于采用边限振荡器,所以 射频场很弱bi (

9、但并不是无限弱),共振饱和的影响 很小。但如果电路调节的不好,偏离边线振荡器状态 很远,一方面射频场很强,出现饱和效应,另一方面 样品中少量的能量 B1 吸收对振幅的影响很小,这时 就有可能观察不到共振吸收信号。 (三)扫场单元 观察核磁共振信号最好的手段是使用示波器,但是示 波器只能观察交变信号,所以必须想办法使核磁共振 信号交替出现。有两种方法可以达到这一目的。一种 是 扫频法,即让磁场固定,使射频场的频率连续变 化,通过共振区域,当时出现共振峰。另一种方法是扫场法,即1把射频场的频率固定,而让磁场连续变化,通过共振区域。这两 种方法是完全等效的,显示的都是共振V吸收信号与频率差之间的关系

10、曲线。b+B 0图3扫场法检测共振信号图2-8扫场法检测共振吸收信号 由 于扫场法简单易行,确定共振频率比较准确,所以现 在通常米用大调制场技BBsint术。在稳恒磁场上叠加一个低频调制磁场,这个低频调制磁场就是由扫 0m 场单元(实际上是一对亥姆霍兹线圈)产生的。 那么此时样品所在区域的实际磁场为。由B BsintB于调制场的幅度很小,总磁场的方向保持不变,只是 磁场的 0mm 6 幅值按调制频率发生周期性变化(其最大值为,最小值) ,相应的拉 摩尔进动频率也相应地发生周期性变化,即B BB BOmOm0(11)这时只要射频场的角频率调在变化范围之(B Bsint)OOm内,同时调制磁场扫过

11、共振区域,即0,则共振条件在调制场的一个周期 内被满足两次,所以在示波器上观察到如图( 3)B B B B BOmOOm中(b)所示的共振吸收信号。此时若调节射频场的频率,则吸收曲线上 的吸收峰将左右移动。当这些吸收峰间距相等时,如图(3)中(a)所 示,则说明在这个频率下的共振磁场为。B0图4不带微波(a)和带尾波(b)的共振信号值得指出的是,如果扫场速度很快,也就是通过共振点的时间比弛豫时间小得多,这时共振吸收信号的形状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在通过共振点之后,会出现衰减振荡。这个衰减的振荡称为 “尾波”(如图 4(b)所示),这种尾波非常有用,因为磁场越均匀,尾波越大。所以应调 节匀场线圈使

12、尾波达到最大。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一)熟悉各仪 器的性能并用相关线连接 根据实验原理并参考系统连接图 5 将系统的各 部分用电缆连接起来,使其构成一个整体。将主机的扫场电源输出连接 到永磁体机座上的扫场线圈的接线柱上,将主机的电源输出用专用的导 线连接至探头机座前面板的电压输入端口,将主机的 X 轴偏转输出输入 到示波器的某一通道,将探头机座前面板的频率测量连接到频率计的输 入端口,将探头机座前面板的 NMR 输出连接至示波器的另一通道。将探 头机座放臵在合适的位臵,使样品位于永磁体的均匀磁场区。检查系统连接无误后,给系 7 统加电,依次打开示波器、频率计、主机电源和扫场 电源。 永磁体电源

13、开关 扫场电源开关 CH 1 CH 2幅度调节 相位调节 扫场调节 示波器A input 频率测量频率调节50HZ 扫场电源 12V 电源 50HZ 移相 数字频率计 NMR 输出 幅度调节 核磁共振仪 图 5 核磁共振实验仪系统连接线路图 (二 测量样品: 1# 1%mol 浓度 CuSO4 水溶液(氢核) 2# 一纯水(氢核);3# 甘油C3H8O3 (氢核);4# 一 HF (氢核、氟核)(三)内扫法观察核磁共振 信号 接线图如图 5 所示。 因为硫酸铜的共振信号比 较明显,所以开始时应该用 1%mol 浓度 CuSO4 水溶 液,熟悉了实验操作之后,再选用其他样品调节。( 1 )将扫场

14、电源的 “扫场调节 ”旋钮顺时针调节至接 近最大(旋至最大后,再往回旋半圈,因为最大时电 位器电阻为零,输出短路,因而对仪器有一定的损 伤),这样 8 可以加大捕捉信号的范围; 示波器观察核磁共振 信号(内扫法) 图 6 ( 2)调节边限振荡器的“频率调 节”电位器,将频率调节至磁铁标志的 H 共振频率B附近,然后慢慢旋动频率调节旋钮,在此附 近捕捉信号,当满足共振条件。时,可以观察到如 图 6 所示的共振信号。调节旋钮时要尽量慢,因为共 振范围非常小,很容易跳过。 注:因为磁铁的磁感 应强度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成反比关系),所以应 在标志频率 附近的范围内进行信号的捕捉!(3 )调出大致共振

15、信号后,降低扫描幅度,调节频 率至信号等宽,同时调节样品在磁铁中的空间位臵以 得到微波最多的共振信号。( 4)测量HF样品时,将测得的氢核的共振频率,啷得到氟的 共 振 频 率 ( 例 如 : 测 量 得 到 氢 核 的 共 振 频 率 为 20.000MHz, 则 氟 的 共 振 频 率 为)。将 HF 样品放入探头 中,仔细调节得到v1共振信号。由于氟的共振信号 比较小,故此时应适当降低扫描幅度(一般不大于) 这是因为样品的弛豫时间过长导致饱和现象而引起信 号变小。射频幅度随样品而异。下表列举了部分样品 的最佳射频幅度,在初次调试时应注意,否则信号太 小不容易观测。 9 部分样品的弛豫时间及最佳射频幅度范围 T 样品 最 佳射频幅度范围 弛豫时间() 134v 硫酸铜 约 0.1mS 0.52v 甘油 约 25mS 0.11v 纯水 约 2S 34v 三氯化铁 约 0.1mS 0.53v 氟碳 约 0.1mS (四)移 相法观察核磁共振信号 接线图如图 5 所示,但将磁 场扫描电源前面板上的 “50HZ 移相”信号与示波器的CH1 通道相连,将边限振荡器前面板上 “共振信号输 出”接至示波器的CH2通道,按下示波器上的“X-Y”按 钮,观测李萨如图形,调节磁场扫描电源上的 “X 轴 幅度调节”及“X轴相位调节”旋钮,可以观察到信号有 一定的变化。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