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2022-2023高中地理 第三章 旅游景观的欣赏 3.2 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3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89307796 上传时间:2023-09-1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0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用版)2022-2023高中地理 第三章 旅游景观的欣赏 3.2 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通用版)2022-2023高中地理 第三章 旅游景观的欣赏 3.2 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通用版)2022-2023高中地理 第三章 旅游景观的欣赏 3.2 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通用版)2022-2023高中地理 第三章 旅游景观的欣赏 3.2 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通用版)2022-2023高中地理 第三章 旅游景观的欣赏 3.2 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通用版)2022-2023高中地理 第三章 旅游景观的欣赏 3.2 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用版)2022-2023高中地理 第三章 旅游景观的欣赏 3.2 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通用版)2022-2023高中地理 第三章 旅游景观的欣赏 3.2 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3课时过关能力提升一、基础巩固1.关于自然景观的观赏地点和时间的选择,不正确的是()A.峰峦之雄伟峻秀,唯近观可得B.泰山最宜夏季观赏C.比较小的湖沼池塘,多低临水面修建亭、榭、廊等D.观赏江河湖海应选择在位置较高的亭台楼阁之上解析:不同的景观选择不同的观赏位置,可获得不同的观赏效果。比如峰峦之雄伟峻秀,唯远观可得;观赏江河湖海,应在位置较高的亭台楼阁之上俯览,兼收远眺之趣;面积较小的湖沼池塘,多低临水面建亭、榭、廊等,并在水边铺小路,以供游人欣赏和休憩;泰山在我国北方地区,风景在夏季最美

2、,若再选择晴天,还可看到著名的日出景观。答案:A2.西湖美景名扬天下,观赏西湖的最佳位置是()A.较高的亭台楼阁之上B.低临水面C.远距离仰视D.适当距离远眺解析:西湖较小,观水景不宜太高太远,只有在低临水面的廊、榭、亭等观赏,才能观水中倒影,体会天地之美妙。答案:B读“我国山水风景区最宜欣赏时间与纬度关系图”,完成第34题。3.我国南北方山水风景区欣赏时机主要在()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4.按规律推理,处最宜欣赏时间较短的原因可能是()A.纬度低B.地势高C.雨季长D.气温高解析:第3题,一般来说,我国北方地区的山水风景最适宜夏季观赏,越往南山水风景的观赏时间越长,至华南地区,四季

3、皆宜。第4题,处最宜欣赏时间短,这可能是该地地势较高,使其高温期较短的缘故。答案:3.B4.B旅游欣赏的重要原则是领悟自然与人文的和谐,达到以情观景的最高境界,据此完成第58题。5.北方园林建筑与南方园林建筑景观差异的根本原因是()A.地形、气候差异B.地域文化差异C.自然、人文综合差异D.建筑水平、工艺差异6.在自然风景名胜区建人文景观,其布局原则是()A.自然与人文和谐,突出自然特征B.自然与人文和谐,突出建筑景观C.以人本为中心,发挥想象D.突出人文景观,获得历史文化功能7.要达到以情观景的最高境界,通过的途径是()A.综合感受发挥想象移情于景登山涉水,求质求真B.移情于景综合感受发挥想

4、象登山涉水,求质求真C.登山涉水,求质求真发挥想象移情于景综合感受D.登山涉水,求质求真综合感受发挥想象移情于景8.清画家恽田云“春山如笑,夏山如怒,秋山如妆,冬山如睡,四山之意,山不言,人能言之”,主要反映了旅游景观欣赏的要求是()A.领悟自然与人文的和谐B.抓住景观特点C.把握观赏时机D.移情于景,情景交融解析:第5题,我国古代园林建筑的特点与当地的地理环境是相适应的,由于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的差异,北方园林建筑与南方园林建筑景观差异较大。第6题,在自然风景名胜区建人文景观,应本着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突出自然特征的原则进行布局。第7题,以情观景首先要综合感受,其次要发挥想象,第三要移情于景,最

5、后要登山涉水,求质求真。第8题,描述山的季节表现,以“笑、怒、妆、睡”突出了自然景观的不同形态,使自然人物化。答案:5.C6.A7.A8.D9.我国风景美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人文景观建设的理论和实践,都生动地体现了()A.自然风光为主体的自然观B.人文景观为主体的自然观C.自然与人文和谐统一的自然观D.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因人而异的自然观解析:自然与人文和谐统一是我国常见的构景手法。答案:C10.下面甲、乙、丙、丁四幅景观图分别是武夷山的“五马奔腾”、华山的南天门、庐山三叠泉瀑布、漓江风光。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自然景观的美感包括形象美、色彩美、动态美和朦胧美等。其中,既具有形象美又具有色彩

6、美的是。(2)能够体现“山无水不活,水无山不转”的景观是。(3)在四幅景观图中,属于断块山体形成的景观是,属于石灰岩形成的景观是。(4)在四幅景观图中,有一处“近看不如远看,顺光不如逆光,绕以薄雾轻纱则最为盛景了”。你认为最符合这种观赏意境的应该是。(5)下面两句诗分别描写的是四幅景观图的两景,这两句是“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第一句描写的是,第二句描写的是。解析:第(1)题,桂林的山具有的形态美已是有目共睹,或孤立,或掩映,远远看去,形态万千,美不胜收,而且青山绿水相辅相成,相映成趣,给人强烈、浓郁的色彩美感。第(2)题,山中有水,水中有山,山环水绕,互不

7、相离,相映成趣,二者相得益彰,离开了哪一样都会感觉有很大的缺憾,失去灵性,失去美感,所以说“山无水不活,水无山不转”。能够体现这一特点的是丙、丁。第(3)题,华山、庐山是断块山,桂林山水是石灰岩地区发育的喀斯特地貌。第(4)题,要达到“近看不如远看,顺光不如逆光,绕以薄雾轻纱则最为盛景了”的意境,必然是能体现出朦胧美的山水画卷。烟、雨、云、雾,以及晨曦、暮霭,都使自然景观呈现出朦胧美。山景在云雾飘忽中若隐若现,水景在烟雨迷蒙中与天浑然。丙是瀑布景观,瀑布的观赏位置受限比较大,不好过多地挑选位置,所以应该选桂林山水。第(5)题,只要知道诗句的来历也就知道了诗句描述的景点。答案:(1)丁(2)丙、

8、丁(3)乙、丙丁(4)丁(5)漓江风光(丁)庐山风光(丙)二、能力提升1.以下景点和观赏位置对应正确的是()A.三清山的“仙人指路”远眺B.洞庭湖登岳阳楼C.神女峰置身其中D.杭州一线天俯瞰解析:“仙人指路”这种地貌的酷似造型,只能在特定的观赏地点才会觉得天工之巧妙;远眺可得神女峰峰峦之雄伟峻秀;置身其中近观才知一线天的妙处;观赏洞庭湖应在位置较高的亭台楼阁之上俯瞰远望,才能视野开阔,产生美感。答案:B2.北京香山游主要是观赏“香山红叶”,为此旅游者应()A.选择春光明媚的季节去观赏B.选择雨后天晴去观赏C.近观才能看出红叶满山、宛若彩霞的效果D.远望和俯视方能体会“漫山红遍、层林尽染”的佳境

9、解析:旅游景观欣赏有基本的要求:一是要选择观赏的位置,不同的距离、角度、俯视和仰视产生的美感不一样。二是要把握恰当的观赏时机,时间、天气、季节的变化能展示出不同的自然美。自然景观的美感类型有形象美、色彩美、动态美、朦胧美等。三是要抓住景观特色。北京“香山红叶”的“漫山红遍、层林尽染”佳境只在秋高气爽的时节达到极致,霜打枫叶满山红,并且宜远望和俯视欣赏,才会视野开阔,产生美感。答案:D3.欣赏旅游景观应选择适当的位置和恰当的时机,下列语句体现这一道理的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水流船动山自移,恰似人在画中游五岳若与黄山并,犹欠灵砂一道泉A.B.C.D.解析

10、:“落霞与孤鹜齐飞”说明旅游景观的欣赏应把握观赏的时机;“水流船动山自移,恰似人在画中游”说明旅游景观的欣赏应把握观赏的位置。答案:B风景名胜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它们具有美学价值。我们应懂得如何欣赏旅游景观的美。据此完成第45题。4.桂林山水的观赏应()A.乘船游览B.适当距离仰观C.登高远望D.置身其中仰观5.下列人文景观的布局,符合我国传统风景美学思想的是()A.在人流密集的闹市修建佛寺,便于人们从事佛教活动B.在山谷中筑塔,突出山谷的曲线C.在北方园林建筑中采用红墙碧瓦,与蓝天白云相辉映D.海滨旅游建筑采用白墙青瓦,与其湿润的气候融为一体解析:第4题,桂林山水属于山水有机

11、组合的景观,乘船游览方能体会“人在画中游”的佳境。第5题,修建佛寺常在人少林多的深山之中。小山冈的脊线上或山麓湖边筑塔能突出地貌平缓的曲线。海滨旅游建筑采用黄墙红瓦,和蓝天白云相衬。答案:4.A5.C我国某镇位于河边,该河上游水深流急,北有高山,森林茂盛,为工业区。读图,完成第67题。6.该镇要兴建一个大型的园林公园,你认为在甲、乙、丙、丁四地中合适的地点为()A.甲处B.乙处C.丙处D.丁处7.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你认为在园林布局上用什么构景手法更好?()A.障景法B.框景法C.借景法D.隔景法解析:第6题,大型的园林公园应建设在河流的上游,靠近北面的高山和森林,并且远离工业区。第7题,根据

12、当地的自然条件,园林布局上最好的构景手法是借景法,借园外的高山、森林来扩大园林的意境。答案:6.A7.C8.下面只在特定的时间出现的景象有()钱塘江大潮青海湖的候鸟桂林山水武陵源群峰A.B.C.D.答案:A9.下列诗词反映出移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是()A.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B.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C.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D.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解析:A、C、D三项的诗词体现的是大自然的形象美、色彩美、动态美、听觉美,主要通过视觉来观赏,通过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综合感受;而“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是畅旷景观与思接千载的情感相融而产生的审美境界。答案

13、:B“望夫处,江悠悠,化为石,不回头。山头日日风复雨,行人归来石应语。”这是唐代诗人王建在游览长江三峡望夫石时写下的著名诗篇。据此完成第1011题。10.对望夫石的观赏应()A.置身其中观赏B.在特定位置观赏C.在高处俯瞰D.适当距离仰观11.诗人在游览景观时,能写出如此美妙的诗篇,说明他在欣赏旅游景观时()A.领悟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B.达到了以情观景的境界C.登山涉水,求质求真D.充分了解了自然景观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科学价值解析:第10题,望夫石的观赏应注意选择特定位置。第11题,以情观景、情景交融是欣赏的最高境界。答案:10.B11.B12.泰山日出是旭日东升的壮观景象,宋代文人梅尧臣有“晨

14、登日观峰,海水黄金熔。浴出车轮光,随天行无踪”的诗句描述这一奇观。该诗说明欣赏泰山日出应()A.移情于景,情景交融B.登山涉水,求质求真C.选择位置,把握时机D.人化自然,天人合一解析:根据诗写作的意境可以看出,欣赏泰山日出要把握好时机。答案:C13.诗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和“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分别描写庐山和泰山两大风景名胜区。两段诗句分别说明旅游资源欣赏的要求不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前段说明要把握观赏时机,后段说明要领悟自然与人文的和谐B.前段说明要选择观赏位置,后段说明要移情于景C.前段说明要抓住景观特点,后段说明要移情于景D.前段说明要移情于景,后段说明要领

15、悟自然与人文的和谐解析:前段诗句说明在不同的观赏位置,由于距离、角度、俯仰的变化造成对自然景观所产生的美感的差异;后段诗句说明观景时要登山涉水,求质求真,移情于景,才会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气魄和豁然。答案:B“断桥残雪”“平湖秋月”是西湖十景之二,结合下面两幅图,完成第1415题。14.欣赏“断桥残雪”时最重要的是()A.选择观赏位置B.把握观赏时机C.以情观景D.领悟自然与人文的和谐15.欣赏图中“平湖秋月”中的“月”时应该()A.平视B.俯视C.远眺D.仰视解析:第14题,“断桥残雪”景观只能在积雪半融时才能领略到,否则就不会看到一座完好的桥是怎么“断”的。第15题,欣赏远处的月亮应仰视。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