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江盆地地质地貌实习报告材料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89306487 上传时间:2024-01-16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5.2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柳江盆地地质地貌实习报告材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柳江盆地地质地貌实习报告材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柳江盆地地质地貌实习报告材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柳江盆地地质地貌实习报告材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柳江盆地地质地貌实习报告材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柳江盆地地质地貌实习报告材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柳江盆地地质地貌实习报告材料(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word柳江盆地地质地貌实习报告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地理科学学号:*柳江盆地地质地貌分析摘 要本文对柳江盆地地貌进展系统阐述,柳江盆地构造历史悠久 ,地层出露齐全,地貌类型丰富。本文主要分析柳江盆地相关典型地貌类型特征、分布、成因、开展过程与形成年代。为直观说明,绘制河谷横断面剖面图与区域地貌图,并结合地质分析对工农业的作用。关键词:柳江盆地 、 地貌地质 、 兴城海岸地貌 、 河流地貌 、 喀斯特地貌Abstractthis paper expounds the total basin system, landscape with a long history, the total basin

2、 structure formation out plete, physiognomy types have rich. This paper analysis the total related typical landscape type characteristic basin, distribution, cause, development process and formation s. For intuitive, rendering cross-sectional profiles of that river valley region, and bining with phy

3、siognomic maps of the role of industry and agriculture geological analysis. Key words: the total basin 、 physiognomy 、geological 、xing-cheng coastal landscape 、 riverslandscape、 karst landscape 目 录摘要 1 目录 1 序言: 3 一 区域自然环境与地理概况 3 1自然地理概况: 32人文地理概况: 3二 区域地质地貌概况 3(1) 地貌概况 3(2) 地质概况 4(3) 区域地貌图 4三 地貌类型与分

4、析 5一 构造地貌 51 褶皱地貌 5 2断层地貌 63单面山 6 二 河流地貌 7三 岩溶地貌 8四 海岸地貌 9四 区域地质地貌评价 9结语 10 参考文献 10附录 10致 13序言:地貌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理论学科,主要分析地貌的形成机制用于指导工农业开展。而课堂讲授知识通常是根本地貌原理,要与目的相连,就必须观察实际地貌形态,并结合地貌根本原理,分析实际地貌成因。地质地貌实习正是为达到这一目标而进展的。本区地貌类型相对丰富,地质资料丰富,前人做过很多工作,绘制有1:5万地形图和地质图,各大高校在此设立实习基地。区域三套岩层出露齐全,三大岩类分布广泛,被公认为“天然地质博物馆。 7一

5、区域自然环境与地理概况1自然地理概况:地理位置 :柳江盆地坐标为1193011950E,39 5040 10,北倚燕山,南临渤海,东与接壤,西与京津唐毗邻7。根本地貌形态:地势总体西北高东南低,属于低山丘陵区。最顶峰为西北部的老君顶,海拔493.7米,最低为南部大石河河谷的南刁部落海拔70米左右7。水文概况:实习区主要河流有大石河,西北东南流向。为独流水域,短、流急,流量随季节变化教大,平均水深0.5米左右,洪期水深可达2-3米7。气候概况:实习区属温带大陆季风性气候,年平均气温为10。1,一月份平均气温为-5,七月份平均气温为24。5,本区年降水量为400-1000毫米,多集中于七、八月份。

6、约占年降水量的70%。山洪也主要集中在这个时期7。 2人文地理概况:实习区工业,以采煤与开采耐火粘土为主。煤矿开采的历史悠久,煤质一般为无烟煤,局部为贫煤。群众多以奥纪亮甲山组石灰石为原料烧石灰7。 实习区农业,主要是北方干旱的农作物,以水稻、玉米、小麦、高粱、谷子、红薯等为主。山区盛产水果和药材7。 实习区沿海产鱼、虾、蟹等,是我国北方主要水产基地之一7。 二 区域地质地貌概况1地貌概况柳江盆地整体而言以低山丘陵为主,地势上西北高东南低。北部和西部为低山区且山高坡陡,平均海拔在200300m之间,山峰多在400m以上;东部山区山峰在160300m之间为丘陵区,在低山和丘陵之间发育小盆地和河流

7、;中部为盆地中心,以低缓丘陵为主,大石河冲积平原在此分布较广,且岩溶地貌发育。2地质概况本区构造历史悠久,集中了自太古宙到新生代的五套地层。区域构造上以南北走向的向斜为主体,区域西部为燕山期第三期晚白垩世深成侵入的花岗岩响山花岗岩1,东部和南部为太古宙混合花岗岩,北部为侏罗与白垩纪之间的侵入岩系穿插在之前的沉积地层中1。向斜西翼和东翼以寒武系和奥系灰岩为主,东翼还分布有石盆与二叠系的砂页岩,侏罗系砾砂岩,分布连续且围较宽,言层出露厚度较大。西部岩层连续分布,厚度较小,且出露较窄。中部为燕山期第一期中、晚侏罗纪喷出的安山岩7 1。由于印支运动与燕山运动的强烈构造活动1,使区域断层分布广泛,侵入形

8、成的岩墙与岩脉较为常见。3区域地貌图图15 62三 地貌类型与分析一 构造地貌 1 褶皱地貌(1) 分布与成因柳江盆地为一个向斜构造盆地,西北高东南低,向斜东翼产状平缓,西翼产状较陡和部位燕山其喷发的安山岩,其岩性致密形成西部山地,表现为地形倒置。与一般所说“向斜称山背斜成谷有一定差异。结合地质分析本区侏罗系以角度不整合覆盖在古生界之上7,出现沉积连续。说明本区在此之前有上升运动且不是水平上升,判断柳江向斜应为之前构造运动产生。由地质资料可得为二叠纪末印支运动形本钱区的褶皱隆起1。此次构造后即产生地形上的差异,西北高东南低,有二叠系地层愈向北侵蚀愈强,局部使侏罗纪直接超覆于石炭奥系之上可得出7

9、。(2) 区域地质剖面图图2 62断层地貌 本区由于强烈印支构造运动和燕山期火山活动,地层受强烈挤压尤其西部产生大量断层。在西部有褶曲断层和叠瓦构造,断层角砾岩出现也明确存在断层。较为典型的为潮水峪出露的断层线崖。其上盘上部中厚层冶里组石灰岩被剥蚀后下部早期凤山组石灰岩出露,使上升盘低于下降盘,形成断层线崖。3单面山多见于向斜东翼,在燕子以西可见。受流水作用侵蚀,前坡陡峻上部为中厚层石英砂岩,岩性坚硬表现为陡崖,下部为混合花岗岩受侵蚀,坡度相对较缓;后坡较缓,与岩层产状一样如图3 。 二 河流地貌 本区河流主要为大石河,自西北向东南流。西部位于安山岩低山丘陵区,河流下切明显,形成较为发育的深切

10、曲流图45。在大傍水东部有离堆山,结合等高线判断古大石河应从大傍水村前流过,由于截弯取直,形成该孤立山丘图55。河谷横断面呈“V型,谷底较窄,河谷仅在凸岸出分布有一、二级阶地。观察时一级阶地与桥面相平,分布面积较宽为农作物主要耕作区,二级阶地较窄主要种植木本植物,如图一级阶地为上叠阶地,二级阶地为侵蚀阶地图65。中部区进入向斜东翼,岩层产状平缓且多为灰岩,易受侵蚀形成中部小型冲积平原,为本区农作物主要耕作区,石门寨镇、上庄坨等居民地分布在其中。在地形图上判断本区河漫滩较宽。在岩子以西200m处较明显观察到河漫滩。其有向河流方面的倾斜,之下的沉积物具有明显的二元结构,是河流侧蚀与洪水共同作用的结

11、果8。 三 岩溶地貌本区石灰岩出露较丰富 ,东翼岩层厚度大、产状平缓,为岩溶地貌发育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根底。此外,本区降水量较大400-1000毫米,且多集中于七、八月份7,有利于对岩层的侵蚀和溶蚀。地形上石灰岩分布于柳江盆地中部,提供了一定的聚水条件。从整体而言,柳江盆地是一个溶蚀盆地。本区较为发育的岩溶地貌分布在沙锅店东山区,显露的有溶沟和石牙。溶沟为石灰岩坡面上流水作用溶蚀形成凹槽8,深数米,纵横交织;石牙为榕沟间突出的局部8,形似朝天的犬牙。本地岩性为下奥统马家沟组厚层石灰岩,易受侵蚀;构造上在其西侧有明显的岩墙,其形成了区域的分水岭,有利于水分聚集,且由于岩浆侵入对石灰岩产生一定的挤压

12、,是石灰岩破碎,易受侵蚀。由于岩层平缓,且下部侵入岩构成隔水层,使水流近水平方向溶蚀,形成纵横交织的溶沟。此外小型灌木的根劈作用对岩溶地貌形成有一定的作用。在东部落出露有府君山组含泥石灰岩,其中形成小型溶洞。在溶蚀地表与溶洞均有红色粘土,其应为溶蚀后的泥质剩余物,成分为Al2O3和Fe2O3。本区由于水分限制,岩溶地貌未充分发育,如落水洞、溶蚀漏斗、峰林、地下河等未显示。四 海岸地貌柳江盆地海岸地貌主要在北戴河海滨处。由于兴城地海岸地貌较为典型,且均位于渤海海滨,以下讨论海岸地貌位于兴城海滨与龙回头海滨处。在两处均为基岩海岸,海蚀地貌主要有海蚀崖、海蚀穴、海蚀洞、海蚀柱、海蚀平台、海蚀阶地;海岸堆积地貌主要有沿岸堤、海滩。龙回头处由于海岸线与构造线垂直,海岸线曲折,即为横向海岸8。波浪沿裂隙或断层侵蚀形成大规模的海蚀洞。砂岩陡崖上保存的小型侵蚀穴与崖面上贝壳记录了先前的海面,证明现在海面下降。海蚀崖上的台地应为海蚀阶地。在低潮时可看到广阔的岩滩,其为海蚀平台。海蚀平台能够削弱波能,减弱对海岸的侵蚀。其有向海方向的倾斜,坡度较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