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自考色彩学串讲(简版)2023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89302992 上传时间:2023-03-0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自考色彩学串讲(简版)2023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河南自考色彩学串讲(简版)2023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河南自考色彩学串讲(简版)2023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河南自考色彩学串讲(简版)2023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河南自考色彩学串讲(简版)2023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南自考色彩学串讲(简版)202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自考色彩学串讲(简版)202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色彩学色彩学是在视觉领域对色彩现象和色彩应用进行理论研究的科学。它是进行绘画创作和艺术设计的基础。第1章 美丽的世界第2节 生活中的色彩从生活周遭的现象来说,色彩的各类可分为哪些类型?食品色彩、衣着色彩,居住环境色彩,传统风俗色彩,个性喜好色彩,历史进化风格色彩,民族文化色彩。第4节 色彩与商业一件具有价值的特色商业产品,必然包括以下几个因素:1. 品牌价值。2. 社会价值。(传统特色、人文特色) 3. 使用价值。 4. 情感价值。 (包装、造型、色彩、象征性) 基于这四项价值功能,才能具备产品品质。第6节 创造色彩的世界艺术家为自己及社会代言,创作美术作品,表达人类心灵的反射;设计家则基于工

2、作及任务之需,设计实用的作品来造福社会,促进商业发展。第2章 色彩的原理第1节 观察与训练“所有视觉所感受到的物质表面现象,都是由色彩和明度所形成的。”鲁道夫阿恩海姆。色彩学的初级阶段,学习的原则是:敏锐的观察力、精确的感应力、正确的析理力、丰富的参考资料、多样的美学概念。看见物体颜色的条件:光源、物体、人的感知。对于真实的物体色而言,其决定颜色的性质基本上有几点?物体分子结构,物体性质,光线性质,物体表面影响光的反射、透射、折射程度。什么叫直觉?直觉的要素是什么?直觉是一种特殊且强有力的精神活动。直觉要素包括印象、欲求、感情、愿望、经验。第2节 色彩的来源光色彩是光线的反射物质所产生的现象,

3、没有光线,眼睛无法感觉; 没有光线,也就没有色彩。希腊哲学家 亚里士多德,开创了“光即是色彩之源”的学说。1666年牛顿,发现了光谱,将色彩与光的关系彻底地建立起理论基础。眼睛可视范围的电磁波(即可见光线)范围是780纳米红到380纳米紫之间。在光线上,波长最长是红色光,折射率最小。波长最短的是紫色光,折射率最大。分红、橙、黄、绿、青、蓝、紫色光,称为光谱,混合后还原为白色太阳光。肉眼可见的光,是电磁波的一部分。色彩的来源是光线本身所具备的波长要素。第3节 颜色与光线色彩是人在接受光线刺激后,由视网膜的兴奋传送到脑的感觉中枢而产生的。物体产生颜色的机理,所需论据:1.光源色。 凡是能够自行发光

4、的物体,称为光源。由自行发光的物体所产生的色光,称为光源色。2.固有色。 严格说,固有色是指物体固有的属性在常态光源下呈现出来的色彩.物体本身所呈现的固有的色彩。把白色阳光下物体呈现出来的色彩效果总和称为固有色.3.透过色。某些物体本身的结构呈透明晶体形式,如玻璃、松脂、宝石,经过光线穿透后,本身可滤掉光线的色彩而呈现透射及反射的色光来。经由视觉感觉,它的透过光与本身的反射光的颜色相同,其余颜色则全部被吸收,这种现象被称为透过色。4.复合光。各种物体所产生的千变万化的颜色,是非纯粹的颜色光,以“复合”的方式反射或透射形成的,称“复合光”。5.观看时的心情因素。色光的四种基本形式,说明:物体的颜

5、色会依光线的不同而产生变化,而且,色彩是混合了数种单色光而形成的复合光。物体的外表颜色因为光源的不同,会呈现不同的色彩反射现象。简述光线与色彩饱和度的关系?在人的视觉感光范围中,光线的反射量正好是能够吸收光线量的最高感光度时,颜色的饱和度呈现最高反应。光线越强,色调越高,饱和度也越高;光线越弱,饱和度也越低;无光线时,没有颜色,饱和度为零。当光线过强超过视觉感色度领域最高程度之上时,反射度超过了接受值,明度呈现白色,饱和度等于零。简述七种光线现象?全吸收、全反射、透射、折射、漫反射、干涉、析光。全吸收:光线照射在物体上,会被物体部分或全部吸收,物体呈现黑色的无反射现象。全反射:光线照射在物体上

6、,被物体全部反射出来,物体呈现白色的现象。透射:光线透过物体。折射:光线透过物体时,由于物体分子结晶排列的关系,使得光线的方向改变。(光线在物体界面存在路线弯曲的现象)漫反射:表面粗糙的质感,使光线呈方向不一致的反射。干涉:浮油、肥皂泡表面会闪闪发光,是光线的投射于不同物质上的反射。析光(分解通过):三棱镜使光线发生曲折通过并分解的现象。偏振光:一般的光都包含许多方向的光波,仅使特定方向的光波通过,仅取一定方向的光波。光射到物质之后,光的去向有:反射、穿透、吸收、折射。第4节 视觉原理视网膜的锥状细胞含有感受红、绿、蓝色光三原色的细胞,可以感知色彩,而杆状细胞对光线的明暗度有感知作用。暗适应:

7、由亮处进入暗室,眼睛一时之间未能马上调整适应,必须过一会儿才能看得见,这是锥状细胞转换杆状细胞作用以及引起的瞳孔放大等生理现象。明适应:走出暗室,进入太阳下的晴朗明亮,眼睛必然一时不能适应而目眩发晕,必须过一会儿才正常。色过敏:某些人锥状细胞某部分或某种感色力特别强,因此看到那个颜色时,会产生眼睛发痛、头痛、眩晕等过敏现象,离开后才回复正常。视觉暂留:当眼睛注视一个物体一段时间,并深深地印在脑中后,乍然闭上眼,而这个物体的形状依然会在闭起来的眼睛及脑海中留有印象,过几秒钟后才消失。此为电影的映像原理。色彩恒常性:视觉的辨别在人类的感应中,有一种非绝对性的原则,即白天看到太阳光下的白纸与夜晚看到

8、电灯泡下的白纸,在感觉上同是白色,因受心理因素以及周围的环境色光比较影响所致。第5节 绘画颜料颜料分有机颜料(取自动物及植物)与无机颜料(天然泥土、矿石、金属)。无机颜料:取自天然的泥土、矿石、金属等原料,耐热、耐光、耐氧化、耐化学浸蚀,坚实而不容易变化,但是其附着物体的能力以及鲜明度较差,必须依赖媒介来调配,才能达到较好的绘画功能。有机颜料:取自于动物及植物,如毛、发、分泌物、根、茎、叶、骨、贝、排泄物、肢体、皮脂、腺体、牙齿等物,经过各种提炼方式取得。由于其本身兼有化学合成的基础,因此其发色效果好、纯度高、着色力强,但是易与环境因素发生化学变化而色性不稳定,易变色褪色等。第6节 色彩映象色

9、彩映象(色彩心理):色彩给予人们心理的影响复杂多变,无法全部用语言来表达。色彩会在不知不觉中左右人的情绪、精神以及心理。色彩本身具有评价性、活动性、潜在性三个心理因素-色彩映象三要素色彩本身具有三个心理因素,即色彩映象三要素:1.评价性。evaluation原于色彩都具有比喻性,与人的价值感有直接关联。2.活动性。activity原于色彩具备象征性,与色彩给予人的精神感觉的关系。3.潜在性。potency 原于色彩本身物理属性,有关于色彩属性的强弱、阴阳、轻重等特色。色彩性格的依据是色彩映象的三要素理论。能够为色彩定位,做最恰当的形容描述。第3章 色彩的本质第1节 原色说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

10、)开创了光即是色彩之源的学说十九世纪(托马斯扬)和赫姆兹发表了光的三原色学说。1704年牛顿的著作光学提出棱镜可以将光线分解为红、橙、黄、绿、青、蓝、紫七个颜色。光线三原色:红绿蓝。RGB 光的七色色相环:红橙黄绿青蓝紫。颜料六色色相环:红橙黄绿蓝紫。现代色彩学的分类大致从两个观点出发:第一类:无彩色。包括黑灰白,称为无彩色系统。第二类:有彩色。色环上面所列的颜色。第三类:特殊色。印刷上的术语为特别色,如金色、银色、萤光色等。第2节 色彩三属性色相:是区别不同色彩的名称,也就是说辨别色彩的差异,如红、黄、蓝等。明度:指色彩的明暗程度,色彩因光线强弱而反射出明暗程度的变化。明度差可分为等明度差、

11、近似明度差、对比明度差和(高明度差)四种。纯度 饱和度。色彩的鲜艳程度。光线强,色调高,饱和度高。没有光线时,反射度为零,就无颜色,色彩饱和度等于零。蒙塞尔色系是经光学检验最接近正确的表色体系。奥斯特瓦尔德的色彩体系依据的理论重点认为(纯色)是物体反射了特定波长的光现象。第4章 色彩的功能细分混色的原理可得出哪几项混色?加法混色,减法混色,空间混色(并置混色),旋转混色。加法混色:色光与色光的混合,因愈混合,出的来的色彩愈明亮。减法混色:颜料与颜料的混合,因愈混合,出的来的色彩愈黯淡。空间混色(并置混色):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色彩紧密地并置在一起,从远处观看,由于脱离焦距而产生色光渗现象,在视网

12、膜中会结合成为一个新的混合色彩。旋转混色: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利用旋转混合板的实验研究颜色的混合以及面积比。旋转混色的原理是视觉暂留与视觉渗合作用混色而产生的效应。第2节 对比对比:指颜色与颜色的相关情形,通常颜色很少单独存在,大都会被其他颜色所包围,这种两色彩在时间空间上的相关关系,对视觉所产生的影响。对比的要素:明暗、大小、远近、强弱、美丑等感觉效应。对比的成立并非绝对性的产生,而是相关性的对照。由颜色与颜色并立所产生的对比变化现象总称为(对比效应)两种不同明暗度的色彩并列而产生的对比反应称(明度对比)明度差可分为等明度差、近似明度差、对比明度差和(高明度差)四种以不同纯度的色彩并列之后

13、所产生出来的比较性变化情况称(纯度对比)表示将两个不同的色相并立于一起所产生的对比效果称色相对比对比的类别为:1.同时对比 : 在同一时间观看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并排颜色互相影响,所产生的对比效果变化。可分析邻近相关色彩作用,导致的视觉认知错误。 2.连续对比 :指不同时间上看两个色彩所产生的对比现象。如色彩补色残像作用。 常见色彩对比形式:色相对比、明度对比、纯度对比、补色对比、冷暖对比、面积对比、对比效应。补色残像:长时凝视一个颜色时,会牵动视觉感色神经,而在脑海中产生与该颜色形状相同、颜色相反的虚像,这种虚像被称为。心理补色:补色残像有一种均衡正色神经受刺激过度而疲劳的舒解作用,这种额外产生

14、的补色则完全是心理现象。互补色光:成互补关系的两色光混合之后,还原为白色光。补色对比:补色关系的两色并排或相邻时,会使人感到纯度均相增加,色彩更明艳。色晕(色渗):在两补色相邻的地方,由于两色的浸润作用,形成一条重叠的暗色闪光虚线。物理补色:使用旋转盘,将两色以相同面积比例置于盘上,快速旋转后,形成灰色的混色效果,找出来的补色。第3节 调和调和 两种色彩或两种以上的一组色彩为达成一项共同的表现目的,而产生秩序、统一与和谐的现象。色彩的对比因色彩的属性而产生,色彩的调和是依色彩的属性和对比而产生。两色彩之间的相反关系,是一种对比关系;两色彩之间的相似关系,是一种调和关系。简述调和的种类有哪些?单

15、色明度调和,纯度调和,同色系调和,近似色系调和,对比色调和,补色调和,复色群调和。1.色调及其研究史菲吉尼乐原理:美是复杂中的秩序。Order in complexity.艾斯尼克美度公式:M美度 = O 秩序 X C复杂 (华丽美)布克霍夫美度公式:美的程度M = 秩序O / 复杂C (简约美)美需同时兼备某种程度的变化和秩序,才能表现出美感。2. 单色的明度、纯度调和同一色相按其明度变化或纯度变化所安排的调和效果称(单色调和)3. 同色系调和: 在一个色彩群中,每个不同的色彩均有某一个色相的色素存在,这一群色彩通称为该色的同色系。同色系中的任何两色或两种以上的颜色互相并置产生的调和效果,称之为同色系调和。 4. 近似色系调和 主要靠各个类似色之间的共同点来产生调和作用。 5. 对比色的调和 6. 补色调和 在色环上,互为补色的色彩成180度角对立的两端。7.复色群调和超过两个颜色以上,形成复色群 compound color system复色群调和的配置三角定律:主色 + 副色 + 衬色。(三色调合)其它形式为:一主色 + 副色组 + 衬色组。复色配置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