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长的认识评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89302441 上传时间:2022-12-2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6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周长的认识评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周长的认识评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周长的认识评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周长的认识评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周长的认识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周长的认识评(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为学生创造自主探究的学习空间理解周长评课稿各位领导和老师:首先感谢团队赛课给予的这个平台,让我们团队能有机会对这节课深入地思考、反复地打磨,最终将我们的教学理念表现。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课堂上陈博老师努力为学生创设情境,诱发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大胆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一、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感知材料,激发学习兴趣。理解周长的含义,探索周长的测量方法,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是本节课应该达到的主要教学目标。为此陈老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理解水平,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为学生的数学活动提供了

2、更加丰富的感性材料。(如:一元钱硬币、钟表、三角板、各种平面图形纸片、测量工具等)。在教学周长的含义时充分发挥这些素材的作用,协助学生直观理解周长的含义,探索各种图形周长测量方法,促动了学生空间观点和思维水平的发展。如:学生摸周长时,感受到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线是直的,有四条边;而钟表面圆形的边线是弯的,是一条封闭的曲线。由于有了找、摸的体验,便能清晰地理解周长的含义。让每一个学生都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体验到获取知识的愉悦。二、 重视概念的建构过程,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周长的理解是一堂概念与计算相结合的课,教材上没有严格的定义,但要求通过教学对“周长”留下深刻的痕迹。对学生来说,知识的获取不是教

3、师和教材直接给予的,而应在充分经历数学的过程中逐步建构的。在引入时,陈老师直接切入,以简短的话语创设小蚂蚁跑步比赛的情境,出示小蚂蚁围着树叶跑一圈出现的三种跑法,引导学生分析对比,哪只小蚂蚁的跑法是准确的,使学生初步感知“一周”的意思。再通过对钟面、三角板及平面图形的摸一摸,指一指让学生初步了解周长的含义。然后让学生尝试用语言描述什么是周长,再通过理解和辨析什么是封闭图形,进一步理解周长的概念。这样的设计,从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经验入手引入概念,使学生轻易地感知了新课内容。同时,陈老师也比较重视情景的创设。数学知识的学习有时是枯燥的,特别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课的开始就吸引每一位学生的眼球,抓住每

4、一个学生的心往往对整节课的成功与否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学过程比较好地体现了新课标的“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这个理念。三、重视展开数学实践活动,在有效探究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活动是儿童感知世界、理解世界的主要方式。切实有效地数学活动能培养学生的各种水平。为了确实达到培养学生的探究水平,老师组织学生经历了理解图形周长的含义;探索一般图形周长测量方法的过程。本节课老师实现了两次飞跃:一次是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在学生对周长有了感性的理解之后,让学生理性的思考,到底什么是周长呢?在学生充分理解和感知的的基础上用数学语言加以概括,实现了感性到理性的飞跃。一次从理性到实践的飞跃:学生在充分理解了周长

5、的含义的基础上,让学生动手测量平面图形的周长,活动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教师适当点拨引导,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进一步深化了对周长的理解,同时积累了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四、彰显个性,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在测量各种图形的周长的方法时,陈老师为学生创设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通过动手动脑从多角度去解决问题的策略,目的是让学生体会解决问题就要从方法策略入手,在比较中得出最优方案中的一个特殊的具体过程。这个点陈老师做得比较好。比如,在测量平面图形的周长时,为了让学生对两类图形(由线段围成的图形和由曲线围成的图形)周长的测量有一个完整的理解,又不至于费时太多,教师安排几个图形圆(硬币)、

6、五角星、长方形等,同时让学生测量。学生在探索测量方法时,积极动脑,想出了量、围等多种方法,理解到不管是哪种方法,只要测算出的确实是它们的周长,都能够。由此,深化了对周长的理解。而在此基础上对方法的优化,又提高了他们的思维。最后在作品表现反馈环节,学生争相发表意见,学生的个性在课堂上得到充分体现,自信心也得到了加强,体现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个全新的教学理念。课堂上富有个性的评价,师生间、学生间的情感沟通,使学生的思维处于一种开放状态,从而得出不同的测量和计算方法,不但使本节课的知识得到了巩固、升华,而且为后继知识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总评:在以上教学片段中,我们欣喜的看到了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体现,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用简洁的语言激励着学生。学生的情绪状态、注意状态、参与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生成状态均处于理想的状态下,如果以学生的“学”来评价教师“教”的话,那么这可视为一节成功的课。而这些都得益于我校对课题管理的实效性研究,在科学规范的课题管理制度下,我们每一位教师、每一位学生将成为最终的受益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