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浦江上游原水连通管规划方案及后续水源方案初步设想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89298861 上传时间:2022-10-30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26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浦江上游原水连通管规划方案及后续水源方案初步设想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黄浦江上游原水连通管规划方案及后续水源方案初步设想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黄浦江上游原水连通管规划方案及后续水源方案初步设想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黄浦江上游原水连通管规划方案及后续水源方案初步设想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黄浦江上游原水连通管规划方案及后续水源方案初步设想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黄浦江上游原水连通管规划方案及后续水源方案初步设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浦江上游原水连通管规划方案及后续水源方案初步设想(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黄浦江上游原水连通管规划方案及后续水源方案初步设想黄浦江上游水源地是目前上海市重要的集中供水水源地,承担着中心城区和闵行、奉贤、金山、松江、青浦等五个区的原水供应。按照市政府批准的“两江并举、多源联动”的水源地规划布局,黄浦江上游水源地仍将成为上海市集中供水水源地之一。根据上海市供水专业规划最新调整情况,规划2020年全市原水供应规模将达到1600万m/d,除长江青草沙、陈行和东风西沙水源地之外,黄浦江上游水源地规划供水规模仍有475万m/d,依旧承担闵行、奉贤、金山、松江和青浦五个区域的原水供应。黄浦江上游水源地服务水厂分布见图1。图1黄浦江上游水源地服务水厂分布图1黄浦江上游原水连通管规划

2、方案1.1黄浦江上游水源地现状与存在问题1.1.1取水口现状分布黄浦江上游水源地大部分集中在黄浦江上游干流,干流取水口有市原水公司松浦大桥、上水闵行公司、金山自来水公司和上水奉贤公司等4座取水口;支流取水口有松江原水公司斜塘取水口、青浦自来水公司太浦河取水口2个。黄浦江上游现状取水口分布见图2。图2黄浦江上游取水口现状分布图1.1.2原水水质海市水文总站依据20042009年对太浦河、斜塘和松浦大桥取水口的水质监测资料,进行原水水质的综合评价,主要结论见表1。表1黄浦江上游水质检测点水质评价 序号 监测河流 检测断面 年份 总项目数 合格数 类水质合格比例 水质综合评价类别 主要超标项目 补充

3、项目超标 1 太浦河 练塘 2004-2009 27 25 92.6% 总铁、锰 2 斜塘 夏字圩 2004-2009 27 24 88.9% 石油类 总铁、锰 3 黄浦江 松浦大桥 2004-2009 27 20 74.1% 氨氮、总磷、溶解氧、高锰酸钾指数、石油类 总铁、锰 根据上表,太浦河的水质优于斜塘和松浦大桥段的水质,27项类地表水水质指标达标率达92.6%,水质综合评价类别为类。松浦大桥段和斜塘水质均为类水质。1.1.3存在的主要问题目前黄浦江上游水源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开放式、流动性、多功能水域直接取水,易受突发水污染事故影响,且现状基本为“一区一取水口”,安全保障问题突出;2

4、)原水水质不稳定,绝大部分原水水质总体评价为类,但是个别水质指标超标严重,如NH-N、COD等,有时达到V类或劣V类,原水水质有待进一步改善;3)2010年3月1日,“上海市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正式开始实施。按照条例要求,须划定包括黄浦江上游水源地在内的水源区保护范围。根据水源保护条例的有关规定,需将黄浦江上游现有6座取水头部纳入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按照全封闭管理的要求,已经建成的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将被责令限期拆除或关闭,但闵行水厂段及奉贤水厂段涉及诸多大型企业,实施动拆迁难度极大。1.2黄浦江上游水源地规划需水规模根据上海市供水规划修编最新情况和区内规划水厂分布,结合原水工

5、程现状,同时考虑10%的未预见水量,黄浦江上游原水系统2020年规划供水总规模压缩至475万m/d,水量分配如表2所示。表22020年黄浦江上游原水系统规划需求规模 名称 规模(万m /d) 青浦原水系统 75 松江原水系统 80 金山原水系统 85 奉贤原水系统 85 闵行原水系统 110 不可预见(10%) 40 合计 475 1.3黄浦江上游原水连通管规划方案1.3.1规划目标水量目标:2020年规划工程系统规模按475万m/d控制。水质目标:原水水质优于目前下游松浦大桥原水水质,通过水厂深度处理改造,供水水质达到国家新颁水质标准。安全目标:通过原水连通管建设,取水口由“一区一点”调整为

6、“多点联动”,保障供水安全。1.3.2规划工程方案布置1)方案主要特点:形成黄浦江上游“一线、三点、四泵站”原水连通管系统,连接太浦河、松江斜塘和松浦大桥3处集中取水口,通过重力输水、泵站提升、灵活调度,有效提高黄浦江上游水源地应对突发性水污染事件的能力,同时将以类为主的原水水质改善为以类为主。2)规划工程方案主要由取水工程、提升泵站工程、重力输水干管工程和输水支线工程组成。工程系统总规模为475万m/d。取水工程:取水工程由太浦河(练塘大桥段)、斜塘(沪杭铁路段)和松浦大桥(现有取水口)3个取水口组成,结合提升泵站一并建设。提升泵站工程:提升泵站由青浦、松江、金山和闵奉4座提升泵站组成,规模

7、分别为75万m/d、80万m/d、85万m/d和235万m/d。通过提升泵站向各区域原水系统或水厂输送原水。重力输水干管工程:输水干管采用单根DN6500DN5500盾构重力输水,连接青浦、松江、金山、闵奉提升泵站,输水距离约38.5km。输水支线工程:主要为闵奉支线,即至闵行水厂、奉贤原水系统输水支线。工程内容详见下节。黄浦江上游原水连通管示意图见图3。图3黄浦江上游水源地连通管规划工程示意图(3)运行与应急工况日常运行方式为利用取用太浦河原水,扣除青浦就地取水75万m/d,连通管重力输水规模为400万m/d。由于太浦河、斜塘和松浦大桥取水口的设置,当某一取水口处发生突发性水质污染事故时,可

8、利用其它取水口重力进水,保证各区100%的用水量;当两个取水口处发生突发性水质污染事故时,通过单另外一个取水口进水,可满足各区70%的用水量,符合规范要求。同时,在连通管事故或检修时,能够保障供水。 由此,可大幅度提高供水安全性。黄浦江上游连通管工程系统正常运行示意见图4。图4黄浦江上游连通管工程系统正常运行示意图2黄浦江上游水源地闵奉原水支线闵奉原水输水工程的建设首先是贯彻上海市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进一步加强黄浦江上游水源地保护的需要;其次,其作为上海市水源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黄浦江上游原水连通管的先期工程,先期实现闵行和奉贤原水工程,在起到示范作用的同时,能使松浦大桥原水泵站真正成为

9、中心城区的热备用水源;最后,工程的建设将闵奉取水口上移至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同时并将现状取水口作为应急备用取水口,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闵行和奉贤的水源安全保障能力,降低水源取水口受突发水污染风险。2.1方案特点松浦大桥泵站取水后,经泵站调压池重力向闵行、奉贤原水系统现有取水泵站前池供水,闵行、奉贤通过泵站提升后向各自区内水厂供应原水。工程实施后,可实现闵行水厂和奉贤取水头部上移,从而解决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所面临的困难。2.2工程内容向闵行公司方向以一路双管DN2200沿黄浦江北岸防汛通道北侧敷设,终点为闵行取水泵站前规划调节池,路线长约2.9km,管道设计规模为110万m/d;向奉贤方向以一路

10、双管DN2200沿黄浦江南岸防汛通道和道路敷设,终点为奉贤取水泵站前规划调节池,路线长约10.8km(其中在松江区借道2.3km),管道设计规模为85万m/d。闵奉原水支线规划方案示意见图5,闵奉原水支线系统图见图6。图5闵奉原水支线示意图图6闵奉原水支线系统图3.3与黄浦江上游连通管的工程衔接闵奉支线工程可与黄浦江上游连通管主干线系统进行工程有机衔接。闵奉提升泵站临近松浦大桥泵站,建设后,泵站出站管可与闵行输水支线和奉贤输水支线相连接,具备松浦大桥泵站和闵奉提升泵站联合调度功能,满足各种条件下输水要求。示意图见图7。图7闵奉原水支线工程衔接示意图3、远期黄浦江上游水源地战略构想为了进一步提高

11、黄浦江上游水源地水质和安全保障能力,在黄浦江上游原水连通管规划方案的基础上,远期考虑了东太湖引水、金泽建库和长江引水的规划方案。黄埔江上游水源地现状取水工程总规模(含松浦大桥取水泵站)为781万m/d,而2009年7月日均取水量为510万m/d。根据流域规划,黄浦江松浦大桥段流量按照不低于160m/秒进行控制,考虑生态用水等其它用水的需求,按照枯水流量的年保证率为90%计,黄浦江最多供应规模为500万m/d的城市用水。由此,黄浦江上游原水取用规模按不大于500万m/d进行控制。后续水源方案按2020年全市规划原水供应规模1600万m/d考虑。3.1东太湖引水方案东太湖是太湖的主要出水通道,具有

12、防洪、供水、水生态环境保护和水产养殖等综合功能,是吴江市主要供水水源地。根据相关规划,到2020年,东太湖防洪达到防御不同降雨典型100年一遇的洪水标准;供水满足供水区特枯水年(P95)水资源需求;东太湖水源保护核心区之外的其它湖区按类标准较高水平控制。3.1.1东太湖水质根据太湖局发展中心提供的相关资料,对东太湖现状水质和水质变化趋势进行分析。1)水质现状20002009年6月,东太湖整体水质为类,水质较为稳定,汛期、非汛期水质持平,2007年2009年东太湖年均类水质达标率为93%96%。东太湖富营养化水平在2008年以前为轻度富营养,但其评分值逐年升高,富营养化程度有加重趋势,到2009

13、年(16月平均)已达中度富营养。图820072009年东太湖水质达标率(项次法)2)变化趋势从近几年主要水质指标年均浓度变化过程来看:DO、BOD基本持平;NH-N、TN、COD和TP呈增加趋势;水体透明度呈下降趋势;叶绿素a增加趋势较明显。目前,国家对太湖流域综合治理力度逐渐加大,东太湖综合整治包括退垦还湖、退渔还湖、行洪供水通道疏浚、生态修复等相关工程已经启动。预计东太湖水质较现状情况有所改善,主要水质指标年平均浓度有所下降,水质类别基本维持在类;但2009年已达中度富营养,并有加重趋势。3.1.2取水影响分析根据相关单位研究成果,在常规调度和泵站联合调度工况下,环太湖口门年出湖水量分别为97亿m和100亿m,若在东太湖东茭嘴处最高日取水量为500万m/d,则年取水量占太湖出湖水量的15.0%15.4%。取水后,使太湖日均水位平均降低2.1cm,全年下泄水量减少8.0%。工程实施对太湖影响不大。3.1.3取水口位置根据原水水质、水深条件、地理位置等综合因素,将取水口位置设置在太浦河出口北岸。取水口位于吴江市规划一级水源保护区范围内(保护区半径为1km),属于吴江市规划生态空间,见图9。 0图9东太湖取水口位置3.1.4工程方案布置设置取水闸,上游接引水渠,下游接输水管道。取水口取水后通过DN6500输水盾构,以重力输水方式向上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