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狸和乌鸦教育叙事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89298343 上传时间:2024-02-21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9.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狐狸和乌鸦教育叙事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狐狸和乌鸦教育叙事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狐狸和乌鸦教育叙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狐狸和乌鸦教育叙事(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狐狸和乌鸦教育叙事听一位老师教学狐狸和乌鸦这篇课文。教师在引导学生把狐狸对乌鸦 说的三次话找出来细读后,让学生结合乌鸦的表现谈谈读后的感受,由于没有预 设框框,同学们畅所欲言,有的同学说狐狸很“狡猾”,因为它说的话一次比一 次“动听”,最后使乌鸦受骗上当;有的说狐狸其实很聪明,因为它有不达目地 不罢休的精神,而且善于察言观色,找准别人的弱处,不断改变说话的口气,直 到乌鸦开口。两种看法各有各的支持者,并且理由都挺充分。大家都把目光朝向 老师,希望老师能合理裁判。老师发言了,他认为两种见解都不错,应该表扬认 为狐狸“狡猾”的同学,因为他们能认真读书,体会到了狐狸的特点;更应该表 扬认为狐狸“聪明

2、”的同学,因为这种见解与众不同,说明同学们能有独特思维, 回答问题有创意。老师话一说完,同学们都欢呼雀跃起来,每个同学都为得到老 师的赞同而高兴。至于狐狸是“狡猾”的还是“聪明”的,就没人再提起了。课文中的狐狸到底是“狡猾”的还是“聪明”的呢?人们常说:有一千个 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是阅读者不同的体验历程造就了不同的阅读结果。那 么,在对这篇课文的阅读理解中,我们是不是也要认同学生所理解的不同的“狐 狸”特性呢?现实中也有人这样区别语文、数学教学的不同点:数学教学清晰一 条线、语文教学模糊一大片。是语言文字丰富的文化内蕴造就了语文教学有众多 的不确定性。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学生对这一特定理

3、解对象“狐狸”的认识是 不确定的,那么,我们是不是也让这种模糊的认识存在呢?显然,狐狸是“狡猾”还是“聪明”的,要看狐狸所作所为的目的和手段, 而狐狸与乌鸦一文中,狐狸用故意奉承别人使人受骗上当的计策去获取利益, 这种近乎欺骗的手段是不道德的,是违背公民诚信原则的,因而狐狸也就具有狡 猾的特性,这也是文章既定的、清晰的价值取向,它起到帮助学生明辨是非,确 立善恶观的巨大作用。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我们要重视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 发挥语文教育的育人功能,逐步形成积极参与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然而, 教学中学生把这种违背“诚信”的道德行为视为“聪明”来欣赏尽然得到了教师 的肯定,那么怎么能让学生看待

4、社会上江湖骗子的假、冒、骗的行为呢?之所以 会产生这样的结果,是因为教师在教学中过分重视学生的求异思维、独特见解, 忽视了正确引导学生体验教学内容所反映的正确的价值取向,进而失去了学生形 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的机会。通过思考我感受到,当学生的独特体 验与文章的价值取向矛盾时,我们应该立足于文章的价值取向,一味地强调学生 在阅读中的独特体验,而忽视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文章的育人功能将大打折扣 呀!自此,“狐狸是狡猾的还是聪明的”这则教学案例成为我今后处理 类似课文教学的参考。执教落花生一文前,我考虑到学生可能会对“读了这 篇文章后,你想做怎样的人?”这一问题产生不同的感受,引导学生将自

5、我感受 与文章价值相统一是让学生学有所得的关键。果然,问题提出后,同学们议论纷 纷,有的说做人要做像落花生那样的,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有的同学却认 为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的人也很不错,因为它们也都有用(味美)而且外表 好看,而像落花生这样,不善于打扮自己,包装自己的人在当今社会肯定会吃亏。 听着同学们的争论,我知道类似“狐狸是狡猾的还是聪明的问题出现了。 如果盲然地对学生感受加以评价,势必会失去学生提高自我认知的机会,更会影 响学生今后的成长。我胸有成竹地出示父亲说的话: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 不好看,可是很有用,不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的东西。然后在“不是外表好看 而没有实用的东西”下

6、面划了一条红线,要求学生认真读好父亲的话并思考划红 线部分的含义。经过我的提醒,学生陆续有了新的发现,有的同学说:“父亲只 要求我们不要做外表好看而又没有实用的人。”有的同学联系了上下文说:“课文 中我说的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句话 中的只告诉我们,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是没用的。“那么,如果 既体面对别人又有好处的人是不是也是没用的呢?”我追问到。学生马上加以否 认了。“可见刚才有些同学提出的要做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既好看又实用的 人也是正确的。”同学们纷纷点头。“是啊,做像落花生这样的人是对的,做像桃 子、石榴、苹果那样的人也是对的。那么,父亲到底想

7、让我们做怎样的人呢?” 我提出了早已预设的问题。立刻有学生回答:“课文中父亲虽然赞美了花生不好 看但很实用的特点,但并没有说桃子、石榴、苹果等是没有用的东西。”另一个 同学也应和着:“父亲要求我们做的是对别人有好处的人,不管外表好不好看, 只要对别人有好处的就是有用的人。”我带头为学生有这样的认识而鼓起掌来。教学实践中,学生的独特体验时时都会与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不相符,教 师教学的任务之一就是正确处理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从以上两个教学案例我们可 以认识到,当学生的独特体验与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产生矛盾时,教师应该有所 取舍,那想意识再有创见性也应摒弃。而当两者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时,教师更应 当为学生架起沟通的桥梁,发挥文章的育人功能以促进学生能健康地成长。而要 达到这样的教学效果,教师课前认真研究教材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只有教师充分 地理解教材,教学才有更多的预见性,才能更好地引领学生发现“狐狸是狡猾 的还是聪明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