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新部编版】《次北固山下》(人教)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89294046 上传时间:2023-08-2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60.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设计新部编版】《次北固山下》(人教)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教学设计新部编版】《次北固山下》(人教)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教学设计新部编版】《次北固山下》(人教)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教学设计新部编版】《次北固山下》(人教)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教学设计新部编版】《次北固山下》(人教)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学设计新部编版】《次北固山下》(人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设计新部编版】《次北固山下》(人教)(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师学科教案 20 20 学年度 第_学期 任教学科:_任教年级:_任教老师:_xx市实验学校次北固山下 教材分析次北固山下是千古传颂的名篇,其中“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是备受称赞的名句。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江南景象,但时近春节,头顶大雁,发出了“乡书何处达”的感叹。全诗意境优美,情景交融,抒发了诗人旅居外地时深切的思乡之情。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 通过学习,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背诵诗歌;2、 通过学习,能体会诗歌流露出的诗人的感情。【过程与方法目标】1、 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释疑解难;2、 通过对比阅读,体会诗歌

2、的情感,学会鉴赏简单的诗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小组合作与交流,培养团队合作精神;2、通过学习,感受诗歌的魅力,增强对祖国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小组合作与交流,释疑解难,体会诗歌的意境与诗人的情感。【教学难点】通过对比阅读,体会诗歌的情感,学会鉴赏简单的诗歌。 课前准备1、课前让学生预习课文,熟读并尝试先背诵课文;2、准备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1、导入:“诗以言志,歌从心起。”在古代,文人墨客都喜欢用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我们学过很多绝句,如春晓、静夜思等,也学了观沧海这首乐府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律诗,那什么是律诗呢?(介绍律诗小知识)律

3、诗发源于南北朝时期,至初唐正式定型,成熟于盛唐时期。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有五律、六律、七律。通常的律诗每首8句,每2句为一联,分别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颔联和颈联上下句必须是对偶,律诗还要求二、四、六、八句必须押韵。2、作者简介:王湾(约公元693751),字不详,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唐代诗人。公元712年进士,开元初年任荥阳主薄,又参与编纂群书四部录,后任洛阳尉。王湾博学工诗,诗虽流传不多,但在诗坛亨名甚大,最有名气的当数今天要学的这首次北固山下。3、背景介绍:本诗选自全唐诗。诗人家住洛阳,先天年间中了进士,以后曾往来于吴、楚间,不得归家。诗人经镇江到江南一带去,一路行来,当舟停

4、留在北固山下的时候,被那里开阔秀丽的景色吸引。此时潮平岸阔,残夜归雁,触发了诗人心中的情思,于是就有了这一千古名篇。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1、学生自由朗读。2、听老师范读。3、作朗读指导并齐读。(提供舒缓背景音乐:马思聪的思乡曲)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4、参照注释,同桌互译诗句。(老师巡视,帮助学生解决疑难)(1)客路:当指驿道,是旅客来往所走的道路。镇江是当时水陆交通的枢纽,故以“客路”与“舟行”相对应。(2)潮平:指潮与岸齐,因而两岸显得宽阔,这是春潮初升时的景象。(3)风正:指

5、顺风,且风力不大,所以帆是悬挂之形。(4)残夜:夜将尽时分,太阳从东方升起,又因镇江跟东海相距不远,故称海日。(5)旧年:相对于新年而言,旧年未尽而江上春潮已生,故谓“江春入旧年”。(6)乡书:即家书,指诗人寄给洛阳家中的信;旧谓鸿雁可以传递书信,故诗人有托书于归雁之意。5、请一位学生讲述诗歌内容。(原意保持不变,但允许想象加工)三、细读课文,整体感知:1、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诗意:旅客要走的道路,正从青青北固山向远方延伸,“我”正在绿水中行船向前。提问:在这里,诗人为什么一开头就提到客路呢?(提示:“客路”即驿道,在青山之外,表明船到镇江后,诗人还要乘驿车到其他地方去,暗含旅途奔波之劳苦

6、。)2、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常用来形容社会安定繁荣)诗意:春到江南,雪消雨降,潮水涨满时,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风顺而平和,一叶白帆好像悬挂在天空。提问:“阔”字好在哪里?(提示:这里的“阔”是潮平的结果。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似乎江面与岸齐平,船上人视野也因之开阔。)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诗意: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东方碧空与海水相接升起。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来。提问:这句诗被前人评价为“形容景物,绝妙千古”,你认为它“妙”在何处?(提示:(1)作者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并且用“生”和“入”两个动词使之拟人化,生动形象地

7、写出了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残夜,将驱散黑暗;江春在旧年将尽时闯入人间,将赶走严冬。(语言上炼字炼句)(2)蕴含着深刻的生活哲理:时间过得真快,美好的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事情总会向前发展。)拓展:诗句与白居易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里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有异曲同工之妙,均蕴含着深刻的道理: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4、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直抒思乡之情)诗意:思念家乡的舒心,不知现在到达什么地方了?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提问:此时此刻诗人为什么想到要寄一封家书呢?(提示:由于新年来到,正是家人团聚之时,而自己旅居他乡,久不得归,心中十分惆怅。正好此时北归的大雁正掠过

8、晴空,于是诗人触景生情,自然想到要借雁足给他传递家书了。在此,诗人直接表达自己的感情,思乡之情得到了最好的升华。)四、精读(选读)课文,深入感悟:1、次北固山下这首诗哪一句直接抒情?哪些句子属于写景?能说出来这是什么写作手法吗?明确:第四句“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直接抒情,其他三句属于写景。先写景,再抒情,景为情设,情因景生,这是诗歌里常用的情景交融写作手法。2、前面三句写景,各有特色,请问你最喜欢哪一句?说说你的感受和理由?设想:分小组交流各自的感受与观点,然后请几位同学登台讲述。以鼓励为主,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世界、多元理解和独特感受。参考理解:(1)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青山”指北

9、固山,绿水指长江。此处加了“外”“前”两字,将北固山的位置,确定得不能用于别处,见得旅程介于水陆之间,因此和下联“两岸”“一帆”描写水陆发生密切关系。诗人以平实之笔开篇,犹如画家作画以前在纸上铺设的底色,为抒情言志创设出收缩自如的挥洒空间。诗人一落笔写自己岸上的旅途在望不到的青山之外,显然这里是诗人的想象,这就隐含了诗人并没有到达终点,可见旅途是艰辛的,而走得越远,离家乡也就越远,乡愁也就越浓,这为下面的抒情交待了缘由。此外,这里首句对仗工整,超出了一般律诗的要求,也是诗人的匠心独运,把“青山”和“绿水”分别镶嵌在诗句中,更显得色彩明亮,意境优美。(2)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完全是写景,其中

10、“平”“阔”“正”“悬”都是诗眼。潮平两岸即阔,风正一帆正挂着,表明积雪已慢慢融化,因汇集了千山万壑雪化之水,长江的水量逐渐大了起来,江面因之愈发宽广,再加上江水中央一片船帆高高挂起,第二参照物的切入,使得长江两岸的距离愈显阔大。渐渐上涨的江水与恰到好处的正风吹拂二者相合,才有这“风正一帆悬”,句内的因果呼应,一是勾勒出壮美的大江行船图,二是承接首联、引发下联的巧妙过渡。江春悄悄闯入旧年,山才会青,水才会绿,才会有“潮平两岸阔。”这两句以白描的手法写出了江面的景象,构图精美,意境开阔,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陆地风光有异曲同工之妙。(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海日”两句从章法上看,有

11、导出结尾一联的作用,这就是说,它跟诗人的乡愁有关。“生”和“入”的选用的第一妙处,在于诗人把昼夜更替的壮观景象与新旧相接的时光荏苒描绘的传神入化,给人开辟出自由想象的无限空间。“生”和“入”二字的第二妙处,又在于诗人把“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与“一江春水向东流”相关联,道出流年似水、岁月暗换的人生感悟。“生”和“入”二字的第三妙处,又在于诗人把思归盼归的乡情暗暗融入这“海日、江春”之中,人在此昼夜更替、新旧相接之时萌发思归盼归的乡情是自然而然。“生”和“入”二字的第四妙处,还在于诗人借物言志:“海日”能冲破黎明前的黑暗喷薄而出,“江春”能跨越天堑奋力北上,人也应顺应天时在一元复始的大好春光中

12、有所作为,只有如此,思归盼归乡情的萌生和付出才最有价值。这两句找到了更高层次的交汇点、碰撞点:天人两合,物我一理。整首诗才浑然一体,让人感到此二联去掉那一个,便都找不到最能都负载诗人此时此地心情的最佳景物。这一联在此诗中起转折作用,诗题为“次北固山下”,“次”当“停驻、停泊”讲,此联刚好写第二日早上又早起赶路,“海日”承上联“潮平两岸阔”而来,“生残夜”从将尽未尽的夜色中升起,“江春入旧年”一句写作者情绪陡转,眼前景色使作者乡情陡生,尾联“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的无奈情绪便很自然的产生。3、最后一句“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点名了诗的主题,你是怎么理解这种乡愁的?(学生各抒己见,自由作答,参考理解要点:古代交通的限制,运用了雁的意象,乡愁人人有,人的情感归宿)五、课堂总结:这首诗意境清新辽远,描写细腻,运用了即景抒怀的写法。诗人通过对江南残冬早春景象新鲜而又精致的描绘,表达出诗人无比热爱江南水乡和怀念家乡及亲人的思想感情。六、布置作业:1、背诵并默写诗歌;2、搜集五句表达思乡之情的诗句并注明出处。七、板书设计: 首联:点题淡淡相思愁绪 颔联:船上所见:“平”、“阔”、“正”、“悬” 颈联:写景、时令(残夜) 尾联:雁足传书 教学反思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