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沪教版语文下学期古诗阅读专项辅导题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89282537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沪教版语文下学期古诗阅读专项辅导题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六年级沪教版语文下学期古诗阅读专项辅导题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六年级沪教版语文下学期古诗阅读专项辅导题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六年级沪教版语文下学期古诗阅读专项辅导题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六年级沪教版语文下学期古诗阅读专项辅导题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年级沪教版语文下学期古诗阅读专项辅导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沪教版语文下学期古诗阅读专项辅导题(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六年级沪教版语文下学期古诗阅读专项辅导题班级:_ 姓名:_ 时间:_1.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1本诗的作者是宋代的王安石,“泊”的意思是_。2诗中哪个字运用得好?为什么?_3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_2. 读古诗,完成练习。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1竹石这首诗描写的是_。诗人以_喻_,实写_,赞颂的却是_。2作者用竹子_的特点,来表达自己_的品质。3“东西南北风”喻指()A.各个方向吹来的风。B.生活中的各种艰险磨难。4“千磨万击还坚劲”表现出()A.竹子根深蒂固,吹不倒。

2、B.诗人不屈不挠、坚韧顽强的品质。3. 课外阅读。雨之歌我是根根晶亮的银线,神把我从天穹撒向人间,于是大自然拿我去把千山万壑装点。我是颗颗璀璨的珍珠,从阿施塔特女神王冠上散落下来,于是清晨的女儿把我偷去,用以镶嵌绿野大地。我哭,山河却在欢乐;我掉落下来,花草却昂起了头,挺起了腰,绽开了笑脸。云彩和田野是一对情侣,我是他们之间传情的信使:这位干渴难耐,我去解除;那位相思成病,我去医治。雷声隆隆闪似剑,为我鸣锣开道;一道彩虹挂青天,宣告我行程终了。尘世人生也是如此:开始于盛气凌人的物质的铁蹄之下,终结在不动声色的死神的怀抱。我从湖中升起,借着以太的翅膀翱翔。一旦我见到美丽的园林,便落下来,吻着花儿

3、的芳唇,拥抱着青枝绿叶,使得草木更加清润迷人。在寂静中,我用纤细的手指轻轻地敲击着窗户上的玻璃,于是那敲击声构成一种乐曲,启迪那些敏感的心扉。我是大海的叹息,是天空的泪水,是田野的微笑。这同爱情何其酷肖:它是感情大海的叹息,是思想天空的泪水,是心灵田野的微笑。1写出第段中的韵脚:_2第段中为什么“我哭”、“山河乐”,“我掉下来”花草“绽笑脸”?_3解释第六自然段中“吻”和“拥抱”的意思。_4第段中诗人连用两组排比句,将“雨”同“爱情”进行了类比,请结合课文,谈谈他是怎样“何其酷肖”的。_4. 课内语段赏析。出塞_,_。_,_。1默写古诗。2这首诗作者_代诗人_;这首诗主要描了_。3诗人从写景入

4、手。从诗中可以体会_的情感。后两句表达诗人希望_.5.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1这首诗的作者是_代诗人_,诗中描绘的是_季的景色。2这首诗描绘的景致形象鲜明、色彩鲜艳,短短28个字描绘了六种景物,这六种景物是_、_、_、_、_、_。3诗中有声有色,动静结合,其中表示颜色的字是_,表示声音的字是_;表示动景的句子是_,表示静景的句子是_。4根据诗句内容,可以推知诗人的观察地点应是( )A.柳树下B.窗前C.西岭D.门外河边6.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练习。渔家(明)孙承宗呵冻提篙手未苏,满船凉月雪模糊。画家不识渔家苦,好作寒江钓雪图

5、。1“好作寒江钓雪图”中“好”读为“ho”,意思是_。2诗的前两句营造了_的环境,从“_”“_”这两个动作,可以看出渔家的艰辛。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_7. 古诗赏析。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1本诗作者宋代词人_,号_,与其父苏洵、其弟_合称“三苏”。2本诗前两句中“跳珠”“乱入船”两个词语写出了雨_的特征。“黑云翻墨”和“白雨跳珠”是两个形象的比喻,把乌云比作_,把雨比作_。3本诗后两句中“”一词写出了雨去得快的特征。我能再写一句有关雨的诗句。_4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_8. 诗词曲鉴赏。西江

6、月夜行黄沙道中明月别枝惊鹊,。稻花香里说丰年,。七八个星天外,。旧时茅店社林边,。1把诗词补充完整。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的作者是南宋词人辛弃疾。B.“明月别枝惊鹊”里的“鹊”应该是指喜鹊。C.该词是辛弃疾贬官闲居江苏时创作的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词。D.全词从视觉、听觉和嗅觉三方面抒写夏夜的山村风光。3作者以宁静的笔调描写了充满着活跃气氛的夏夜。一路行来,有_,也有了_,还闻到了_。走得久了,忽然看到那家熟识的_,可以进去歇歇脚,愉悦之情,油然而生。9. 阅读理解。书湖阴先生壁。宋王安石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1解释加点字的意思。(1)茅檐

7、长扫净无苔(_)(2)两山排闼送青来(_)2下列朗读节奏有错误的一项是( )A.茅檐/长扫/净无苔B.花木/成畦/手自栽C.一水/护田/将绿绕D.两山排闼/送青来3湖阴先生家附近的环境怎样?_10.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江畔独步寻花唐杜甫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注释:黄四娘:杜甫住成都草堂时的邻居。蹊(x):小路。留连:舍不得离开。娇:可爱的样子。恰恰:拟声词,这里形容鸟叫声和谐动听。1“千朵万朵压枝低”呼应上句中的“_”字,本句中“_”“_”两个字准确而生动地写出了花的繁盛。2判断下列关于古诗后两句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可以把“留

8、连”改为“翻飞”,因为“翻飞”生动地写出了蝴蝶嬉戏花间的情状。(_)“娇”字写出莺声轻软的特点,而“自在”不仅是娇莺姿态的写照,也传达出它带给诗人心理上的轻松适意的感觉。(_)“戏蝶时时舞”“娇莺恰恰啼”表面上是在描写景物,实际上是诗人心情的写照,这种写作手法叫作寄情于景。(_)11.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1请在横线上写出这首诗的题目。2全诗3句,第1句提出_的现象,第2句描绘_的状况,第3句议论抒情:_。3这首诗通过对萁豆相煎的描写,揭露了_。4这首诗的作者是_,他的另一位兄弟是_。12. 课外阅读。竹石清郑

9、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1这首诗写的是生长在_的竹子。2“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这两句诗中的“咬”“立”这两个动词,运用得很好。请你谈谈好在哪里?_3这首诗的写法是什么?表现了作者什么形象?_13. 诗词阅读。清平乐春归何处宋黄庭坚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1根据这首词的内容,作者写的应是_时节,表现了强烈的_之情。2阅读这首词,根据要求完成赏析。词的上片,一个“_”字直接道出了作者的设想:有人知道春的去处,唤回与自己同住。词的下片,通过黄鹂“_”,写出了春天已

10、过,初夏已来。整首词表达了词人对春天的_之情。3这首词运用的最明显的修辞手法是什么?试分析这种手法使用的妙处。_4这首词的下片充满了奇妙的想象和美丽悠长的情味,请对此进行阐述。_14. 阅读下面的古诗,然后回答问题。墨竹图题诗清郑燮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注释衙斋:衙门里供职官居住之处。萧萧:形容竹叶摇动声。些小:这里指官职低微。吾曹:我辈。1关于这首诗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题于画作之上的题画诗。B.郑板桥所作之画、所题之诗,均与风花雪月有关,是封建士大夫茶余酒后的消遣之资。C.这首诗体现了诗人对人民疾苦的关切和同情。2诗人在衙斋听到萧萧的竹声时想到了什么?_页码 / 总页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