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鼓励大学生创新的一些建议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89278200 上传时间:2023-11-2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鼓励大学生创新的一些建议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关于鼓励大学生创新的一些建议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关于鼓励大学生创新的一些建议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关于鼓励大学生创新的一些建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鼓励大学生创新的一些建议(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鼓励大学生创新的一些建议摘要:现代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对人才要求逐渐提高, 21 世纪对创新型人才更是求 贤若渴, 然而,目前我国大学生整体创新能力不高, 高校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 必须加大资金投入, 建立健全相关激励制度, 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 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贡献 一份力量。关键词: 创新 制度 实践当今时代的快速发展对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的要求, 社会的竞争愈 加激烈。对大学生来说, 这是挑战也是实现自我全面发展的机遇, 面对新形势、新挑战我们 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在未来激烈的竞争中取得先机。首先,谈谈现在大学生创新情况的现状。目前, 我国大学生创新能

2、力普遍不足, 创新水平普遍低于国外大学, 大学生创新水平有 待提高,在机制建立,资金投入、人员素质方面与国外还有很大差距,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 方面:1由于中国传统教育重视对前人成果的记忆,忽视创新能力的培养,造成学生对于权 威和课本盲目的的依赖。 大学生从应试教育一路走来,从小学、初中、高中一直都是被动地 学习、 灌输前人的知识成果, 很少能发表自己的见解, 甚至大偶数人都有过发表自己的意见 后被批评、 斥责的经历, 结果大大削弱了学生创新的热情,使学生缺乏足够的创新意识,久 而久之学生便失去了创新的兴趣。 兴趣是个体行动的巨大动力。 调查显示, 在兴趣的广度方 面,认为自己“兴趣广泛”的学

3、生只有19%;在兴趣的深度方面, 68%的学生认为自己“对兴趣的犹如程度不够”;在兴趣的稳定性上,45.8%的学生回答“自己的兴趣是随着时间、环境、心情经常变化的”;在兴趣的效能上,39%的学生“只是口头讲讲,很少采取具体行动”。有句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有了兴趣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去创新。2. 中国的应试教育环境限制了学生的独立思考的空间,束缚了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 大学之前的学习就是为了考试。 学生、老师都把精力投入到题海当中去,一遍遍地做题、练 习,解题模式化,导致学生的悟性、灵感在经过 “千锤百炼 ”之后基本上被埋没了,思维也被 严重地束缚,因此学生创新能力不强。3. 大学生创

4、新缺乏足够的毅力。创新,不只是说说而已,是需要动手实践,多次反复的 实验, 在无数次地试验中得出结果。 这需要敢直面失败的勇气、 百折不挠的精神和一颗永不 放弃的恒心与毅力。 虽然大学生都能意识到毅力在创新活动中的重要性, 但在实际工作中由 于缺乏对现实的正确预估,往往有许多人见异思迁,虎头蛇尾,半途而废。意志不坚定,缺 乏足够的毅力,不能吃苦成为阻拦大学生创新的又一个拦路虎。4. 缺乏合作能力。现代大学生生长在优越的环境中,大多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的生活 养成了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 以致于不会合作, 不善于合作, 使得整个创新团队的工作效 率不高,团队的整体凝聚力不强,影响创新工作的进一步

5、开展。5. 动手能力不足, 由于长期以来的学习都是以理论学习为主, 缺乏必要的动手实践能力, 还需要长久的锻炼与实践。6. 缺乏合理的引导。大学生的想象力逐渐丰富,思维能力,尤其是逻辑推理思维能力有 了很大程度的发展, 思维相当敏捷; 然而由于他们的知识面宽度不够, 知识的吸收是独立的、 互不相关的,出现 “见树不见森林 ”的现象。机械地、片面地看待各科知识的结构,缺乏必要 的合理整合,致使他们的思维方式往往是直线式,思考问题缺乏灵活性、全面性和深层次, 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千篇一律, 没有太多的新意和突破, 这就需要相关专业的导师进行指导, 不仅是在技术上的支持还有精神上帮助,对大学生创新至关

6、重要。7. 高校缺乏必要的资金与技术上的支持。 据调查了解, 57% 的高校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仅 仅由学生社团独立组织, 活动内容、 形式、规模及宣传动员力度在一定程度上都存在局限性。在调查的学生中, 64% 的学生认为在学校很少接触到科技创新活动, 尤其是对于文科类学院 的学生。 此外,在参加过相关科技创新活动的学生中, 51% 的人表示虽然自己出于个人兴趣 对创新项目投入了精力甚至资金, 但由于缺乏学校政策指导及各方面的支持, 最终还是雷声 大雨点小, 无疾而终。 因此,当前仍有不少高校对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没有系统的进行规划, 不能结合学校和学生的特点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很难建立大学生科技创新

7、工作的长效机制。 学校对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缺少与之相适应的师资和经费的保障和保证措施。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竞争力的核心, 关系到民族发展、 国家综合实力的提高, 因此提 高自主创新能力已迫在眉睫。 大学生作为祖国未来的接班人, 要挑起国家建设的重担, 必须 提高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 在这方面高校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 创造良好的条件, 鼓励大学 生创新。就以我们学校为例,在鼓励大学生创新方面,我觉得还有一些不足之处。1. 在活动举办方面, 创新类活动数量太少, 内容简单、 重复。 不能激起学生的创新思维。 比如今年举办的动力小车活动, 去年大二学生已经做过一次了, 这次相同的课题不免给人重 复之

8、感, 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想像力。 建议多举办像动力小车这样能激发学生创新 思维的活动,但不要重复一个课题,使人的思维都束缚在这一个课题上。2. 学院对鼓励学生创新的力度不够,资金投入不足。比如这次的动力小车大赛,许多同 学反映资金不够, 要自掏腰包, 这在无形中给了学生一些经济压力, 束缚了许多创新的想法。 建议学院加大资金投入,加强鼓励学生创新的力度。3. 缺少制度的保障。 目前我校在鼓励学生创新方面还缺少相应的制度来引导、支持学生创新,创新环境氛围不够,缺少良好的学术讨论氛围。面对现状,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点出发,鼓励学生创新: 1学校要重视鼓励大学生创新,加大资金投入,同时加强对

9、大学生创新的关注,建立 相应的导师指导制度, 给以制度上的保障。 消除一切不利因素, 为大学生创新营造一个良好 的环境。2.改革教学方法,不要死板地填鸭式灌充教学,要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 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 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要让学生感受、 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 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 在授课中,大力推广 “主体参与型课堂教学模式” 。 主体参与型课堂教学模式, 是以主体教育思想为指导, 以教师指导学生主体参与学习全过程 为基本特点,以培养学生主体意识与能力及创新精神与能力为目标。3. 增加实践机会, 增强学生动手能力通过实践, 实践不仅能帮助大学生牢固

10、掌握已学过 的知识,而且也能锻炼其运用知识分析、 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实践对提 高创新能力有着重要作用4. 创建学习交流平台,营造创新的良好氛围,吸收越来越多的感兴趣的同学加入其中。 比如校训、 标语口号和宣传栏中应体现对创新、 创造的追求。 在校园里应随处可以看到那些 为人类的发展做出不可磨灭贡献的人们的画像、 塑像以及他们的创造成就, 到处反映出学校 对创新、 创造的积极的价值提倡。 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相信有越来越多的同学加入创新 的队伍。 此外参加科学研究有利于有效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校可以安排大学生参加教 师的科研课题, 也可以学生自题目, 学校给予经费支

11、持, 并选派人指导。对学生的科技活动 要进行定期检查和鉴定,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毅力和责任心。5. 开设创新类课程,启发学生创新意识。在对学生的培训中,重点讲解创新思维、创新 工程、 创新教育和创新能力开发等内容, 重点训练学生的灵活性思维、 求一型思维、发散性 思维和逆向思维等能力。 开发学生思维的流畅型、 思维的灵活性、 思维的精确性、 思维的敏捷性、思维的变通性。以此来激活大学生的创新潜能和创新的主动性,让学生掌握创新思维的策略,使他们的思维具有流畅性和灵活性,培养起对新知识的敏感性。创新是一个国家进步的根本动力,是一个民族不断进步的源泉。,面对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变革,面对日益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面对以创新和技术升级为主要特征的激烈国际竞争,我国自主创新能力薄弱的问题已经日益成为发展的瓶颈制约。加快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是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高校应该注重对大学生的创新培养,营造良好氛围,创造有利条件,培养出更多的创新型人才。 相信随着越来越多的创新型人才的涌出,我国科技竞争与综合国力将会更上一层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