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服饰文化的变迁及影响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89274797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近代服饰文化的变迁及影响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中国近代服饰文化的变迁及影响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中国近代服饰文化的变迁及影响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国近代服饰文化的变迁及影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近代服饰文化的变迁及影响(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近代服饰文化的变迁及影响妇女发饰, 随着社会风气的转变而不断变化。 男子的服装主要有长袍、 马褂、 等等。其中长袍、马褂,为服制中规定的服饰,一般用于交际。妇女服饰 中最大的特点,是普遍穿着旗袍。旗袍本是满族妇女喜爱的服装,旗袍源于满 族妇女服饰中的旗装。满族旗袍主要特点为宽大、平直,衣长及足,材料多用 绸缎,衣上绣满花纹,领、衣、襟、裾都滚有宽阔的花边。穿旗装时,梳旗髻、 穿旗鞋。中国近代服装潮流 2 、(19 世纪 20 年代)民国初年的服饰: 民国初年女装在这一时期上衣下裙最为流行,上衣有衫、袄、背心、,样 式有对襟、琵琶襟、一字襟、大襟、直襟、斜襟等变化,领、袖、襟、摆多镶 滚花边

2、或刺绣纹样,衣摆有方有圆、宽瘦长短的变化也较多。二十年代,旗袍 开始普及。其样式与清末旗装没有多少差别。但不久,袖口逐渐缩小,滚边也 不如从前那样宽阔。至二十年代末,因受欧美服装的影响,旗袍的样式也有了 明显的改变,如有的缩短长度、有的收紧腰身等等。到了三十年代初,旗袍已 经盛行。当时的样式变化主要集中在领、袖及长度等方面。先流行高领,领子 越高越时髦,即使在盛夏,薄如蝉翼的旗袍也必配上高耸及耳的硬领。渐而又 流行低领,领子越低越 “摩登 ”,当低到实在无法再低的时候,干脆就穿起没有 领子的旗袍。袖子的变化也是如此,时儿流行长的,长过手腕;时儿流行短的, 短至露肘。民国男子服饰主要有马褂和长衫

3、。用作礼服的马褂、长衫,其款式、质料、 颜色及尺寸等都有一定的各式。如马褂,一般都用黑色丝麻棉毛制品为之,对 襟窄袖,下长至腹,前襟钉钮扣五粒。长衫则用蓝色,其形制为大襟右衽,长 至踝上二寸,袖长与马褂并齐。在下摆左右两侧开衩。用作便服的马褂、长衫, 颜色可以不拘。3、( 19 世纪 30 年代)近代民国中期的男子服饰: 民国中期,在流行学生装的同时,不少知识分子及青年学生还喜欢穿 “学生 装”,这种服装的样式是方形立领。 穿着这种服装, 能给人一种精神、 庄重之感。 孙中山先生当时就非常喜欢,所以有 “中山装 ”之称。不过当时的中山装与现在 所称的中山装在形式上有所不同。另外还有一种男子服装

4、 “西装 ”。4 、二十年代的中晚期二十年代妇女服饰: 总的看来,这个时期的服装,以采用西式者为多,传统特色的保留则较少。 经过一个时期,较普遍地采用了一种既适合于我国妇女穿着,又吸收西式优点 的服式,即 “旗袍 ”。除旗袍之外还有袄裙服装样式,特点为立领、宽袖口、露 肘的短袄及长裙。左图为穿窄袖袄、素裙的妇女。左图为穿西式茶舞服的妇女。 中图为穿印花连衣裙的妇女。右图为穿衫、裙式晨礼服的妇女。5 、二十年代中晚期:劳动人民的主要服饰为中式衫袄和中式抿裆裤。这是由劳动人民的经济条 件和生活方式所决定的。6 、新中国时期: 人们衣着简朴。少见花样。颜色多以灰,军绿,藏青,黑为主。此时似乎 是一切

5、人丧失了爱美之心的时候。(二)、历史与服饰种类的关系清代男子的服饰以长袍马褂为主,此风在康熙后期雍正时期最为流行。妇 女服饰在清代可谓满、汉服饰并存。满族妇女以长袍为主,汉族妇女则仍以上 衣下裙为时尚。清代中期始,满汉各有仿效,至后期,满族效仿汉族的风气颇 盛,甚至史书有 “大半旗装改汉装,宫袍截作短衣裳 ”之记载。而汉族仿效满族 服饰的风气,也于此时在达官贵妇中流行。妇女服饰的样式及品种至清代也愈 来愈多样,如背心、一裹圆、裙子、大衣、云肩、围巾、手笼、抹胸、腰带、 眼镜层出不穷。(中国服饰文化可上溯到原始社会旧石器时代晚期。大约两万年前,在今 天北京周口店一带生活过的原始先民已经佩带饰品,

6、而且先民们已不满足简单 地取用动植物材料,从而发明了用针缝制兽皮的技术。随着社会的发展,周朝 的服饰种类已经有了祭礼服、朝会服、戎服、吊丧服、婚礼服等的区别。春秋 战国时期,服饰风格趋向多元化,上层社会的着装追求奢侈之风。汉代的服饰文化:当时的服装有青春、夏赤、秋白、冬皂之分,与四季、 节气的特点相呼应,服饰风格古朴庄重,妇女上衣下裙的日常服装成为后世汉 族妇女着装样式的模本。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民族大融合时期,迁入中原的少数 民族与汉人杂居,其服装样式影响了汉族人的服饰,同时他们也接受了汉族服 饰文化的影响。隋朝统一后,又重新推行汉族的服饰制度。其后的唐朝国力强 盛,社会开放,服饰华美清新,女人

7、着低胸短衫或穿窄袖男装的形象成为那个 时代特有的标志。到了宋朝,汉族妇女开始有束胸的习惯;无分男女老少尊卑 贵贱都喜欢穿素净儒雅的 “背子”(一种以直领对襟为主的上衣 ) 。元朝是蒙古族 统治中国建立的政权,蒙古服饰以头戴帽笠为主,男子多戴耳环,服饰制度既 承袭汉制,又糅合了本民族的传统。而随着政权再次易手于汉族,明朝颁布了 针对前朝的 “禁胡服、胡语、胡姓 ”的法令,衣冠沿袭仿效唐代形制,上至帝王 下至文武百官的官制朝服,其形制、等级、穿着礼仪等,都相当繁缛,刻意追 求高雅堂皇的气象。)清朝是中国服饰变化最大的一个时期,先是由于满族统治者强制汉族人改 承满人服饰传统,引起了汉族人的强烈对抗,

8、继而清政府采取妥协政策,满汉 服饰悄然交融,长袍马褂成了后人论及清代服饰时首先想到的典型式样。在欧美时尚潮流的带动下,中国本土服饰发生了变革,工业化的纺织印染 带来的价格低廉的进口衣料,逐渐取代了以传统工艺加工的国产面料,缝纫精 致、款式入时的西式成衣也在中国找到了市场,费时费工、工艺考究的传统手 工缝制手段被机械化的加工业所代替。20 世纪的中国服饰,旗袍、长衫、中山装、学生装、西服、礼帽、遮阳帽、 丝袜、高跟鞋、工农服、列宁服、布拉吉、军便服、夹克衫、喇叭裤、迷你裙、 比基尼、职业装、朋克装、 t 恤衫等等,种种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服饰见证了时 代的变迁。被视为中国典型服饰的旗袍,是 20

9、世纪 20 年代以后风行起来的, 这种脱胎于清代满族女服的服装样式,在吸收了汉族女服工艺特点和西方女子 服饰时尚的基础上演变,已经成为当今国际时装界不容忽视的时尚元素,被看 作是中国服装民族交融和中西合璧的样板。(三)总结更有精神、开放: 从满装的旗袍的改变。(原本肥大直筒的满旗套在身上完全没有曲线可言, 而现在的旗袍则出现了收腰等的细节装饰)我们可以看出,在一次又一次的进 步浪潮中,中国妇女改变了长期来束胸裹臂的旧貌,女性体态和曲线美充分显 示了出来。而男人的服饰,也从拖拖拉拉的长袍进化到精神干练的中山装,再 到衫袄和中式抿裆裤。进化的方向是免去繁褥面去拖拉,更加方便,更加充满 活力。更自由

10、:服装的进化史如同人民的解放史。解放肢体的束缚的同时,解放的还有心 灵和思想。这种从完全封建到与外界少了很多隔阂的过程使中国的服饰文化更 走上了国际的潮流,充分展现了个性自由的窗口。这也是生活方式趋向国际化 的表现之一。更个性:西方列强打开中国的 大门”中国经历了 洋务运动”,辛亥革命”,直到新 中国建立,改革开放,中国的服饰一直在探索的道路上前进,由封建到开放, 一直走向成熟。他像饥渴的婴儿一般极力地吸吮着乳汁”,再不断变换着自己的身姿。在今天,我们的服饰早已冲破了束缚,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在发展,个 性和自我充斥着服装店,服装的浪潮已不再是由他人能摆布的,我们的服装也 体现了我们人性化的社会。

11、更国际:可以得出如下关系,中国与国际的关系越密切,隔阂越少,服时便越是国 际化,甚至趋同于国际化了。也就说明,中国人的思想和心理也想着国际发展。 但可喜的是,中国并非一味的向国际发展,而是将中国元素融入服饰的设计中, 使中国服饰在国际上独树一帜并有一席之地。妇女发饰,随着社会风气的转变而不断变化。男子的服装主要有长袍、马 褂、等等。其中长袍、马褂,为服制中规定的服饰,一般用于交际。妇女 服饰中最大的特点,是普遍穿着旗袍。旗袍本是满族妇女喜爱的服装,旗袍源 于满族妇女服饰中的旗装。满族旗袍主要特点为宽大、平直,衣长及足,材料 多用绸缎,衣上绣满花纹,领、衣、襟、裾都滚有宽阔的花边。穿旗装时,梳 旗髻、穿旗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