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先烈-弘扬传统文化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89274667 上传时间:2023-06-1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缅怀先烈-弘扬传统文化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缅怀先烈-弘扬传统文化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缅怀先烈-弘扬传统文化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缅怀先烈-弘扬传统文化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缅怀先烈-弘扬传统文化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缅怀先烈-弘扬传统文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缅怀先烈-弘扬传统文化(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他们没有 缅怀先烈 告别了漫天飞舞的冬雪,送走了凛冽刺骨的寒风。当无限春光洒进校园,当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无论是谁都感到无比的自豪,无比的幸福。 只是,这幸福来的是多么不易。 多少英雄烈士,用自己的鲜血浇灌了土地,洒满了天穹。才换来了现在我们所拥有的的幸福安乐。 哪怕他们都还只是少年。 王二小,这个名字并不陌生。他离开人世时才不过十几岁啊,那么年轻的生命,就在敌人的刀下默默离去了我们为他感到惋惜,但是他定不悔。 那一年,那一天。他和平常一样在山坡上边放牛。只是,那天,鬼子又来到村里扫荡,并且,走到山口时迷了路。 敌人们看见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带路。 王二小装着听话的样子走在前面,为了保护

2、躲藏的乡亲们,他义无返顾的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 其实他完全可以多为自己的生命想一想,帮敌人带正确的路,得以保全自己的性命。 但是他没有。 他甚至没有为自己着想一分一毫。 突然,四面八方响起了枪声鬼子发现上当后,先是残忍地斩去二小右手的五个手指,又用刺刀刺向二小的胸膛,把他弱小的身躯摔在一块大石头上! 王二小走了,静静地走了,没有一丝怨言的走了。 风吹遍了每个村庄,干部和老乡得到了安全,而他却永久的睡在冰冷的山间,他的脸上还含着笑。 再如刘胡兰,一个能被毛主席称为“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人。 刘胡兰从小便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小小年纪,便对黑暗的旧社会产生了强烈的不满。 后来,在党的

3、领导下,一些贫苦农民相继入党,并成立了党支部。刘胡兰也积极参加村里的抗日儿童团,为八路军站岗、放哨、送情报。 1946年6月,她终于被批准为中共候补党员。这一年,她才14岁。 1947年1月12日,国民党阎锡山军和地主武装“复仇自卫队”包围了云周西村,将群众赶到场地上,刘胡兰因叛徒出卖被捕。在敌人威胁面前,她坚贞不屈,大义凛然。 敌人说:“你小小年纪好嘴硬啊!你就不怕死?” 刘胡兰斩钉截铁地回答:“怕死不当共产党!” 残忍的敌人为了使她屈服,在她面前将同时被捕的6位革命群众用铡刀杀害。但刘胡兰毫无惧色,从容走向铡刀,壮烈牺牲,年仅15岁。 其实她完全可以向敌人服软求饶,以此换来自己的一条生路, 但是她没有,1947年3月26日,毛泽东带领中共中央机关转战陕北途中,中央书记处书记任弼时向他汇报了刘胡兰英勇就义的事迹。毛泽东问:“她是党员吗?”任弼时说:“是个优秀共产党员,才15岁。”毛泽东深受感动,便挥笔写下了“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八个大字。虽然我从未这样透彻的去领略一次民族的洗礼,从未这样真实的去接触一段光荣的圣地。 但我知道,若不是有他们的没有,也不会有今天繁荣富强的祖国;若不是有他们的没有,也不会有今天欢乐幸福的生活;若不是有他们的没有,也不会有今天,明媚灿烂的春光;若不是有他们的没有,也不会有今天朝气蓬勃的我们。 感谢他们,感谢他们的没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