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用社服务三农调研报告范文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89267243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信用社服务三农调研报告范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农村信用社服务三农调研报告范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农村信用社服务三农调研报告范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农村信用社服务三农调研报告范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农村信用社服务三农调研报告范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村信用社服务三农调研报告范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信用社服务三农调研报告范文(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村信誉社效劳三农调研报告范文农村信誉社效劳三农调研报告范文农村信誉社是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如何发挥农村信誉社支持农村经济开展的作用,是银监部门关注的一个重大课题,本文拟从为“三农”效劳的要求来讨论农村信誉社改革取向的问题。一、农村信誉社改革的历程及其评价我国农村信誉社开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一是农村信誉社组建和开展阶段1951-1959,根本保持了合作制的性质。二是反复和停滞阶段1959-1980。农村信誉社下放给社队,成为方案经济体制下农村筹资和分配的主要渠道。三是农行代管阶段1980-1996。信誉社归农行管理,两套编制,两本账薄。农村基层信誉社入股组建县联社,信誉社与县联社为两级法人体制

2、。四是1996年至今。1996年信誉社脱离农行,开场恢复合作金融性质。1996年8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农村信誉社正式脱离与农业银行的行政隶属关系,逐步改变为“农民自愿入股,社员民主管理,主要为社员效劳”的合作金融组织,并由中国人民银行对其进展监视和管理,之后进展了一系列理顺外部关系、明晰产权、强化内部管理的改革。从1996年以来迄今为止的改革理论看,我国信誉社有三种形式:农村股份制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信誉合作社。尽管农村信誉社经过一系列改革,但无论是股份制商业银行、合作制银行,还是信誉合作社,离完善的产权制度仍有一定间隔 。县联社统一法人形式,沿袭了原有的信誉社产权构

3、造特征,仍存在所有权缺位的问题,民主管理有名无实,成立县联社统一法人,使信誉社离农民越来越远,对信誉社的参与程度越来越低。在信誉社扩大规模和信贷业务高度专业化以后,信誉社的民主管理更加难以实现。在省联社与县联社之间,在组织形式上,省联社是行业自律组织,承当着标准与管理县联社的职责,而实际上,县联社是省联社的股东,作为一级法人,它有合法经营的自主权,省联社对县联社的管理成了法人管法人,会出现县联社不服管的场面。就股份制商业银行来说,募集的股本中,中小股东所占股本比例太小,而法人股东尤其是政府股份占较大比例,可能造成内部人控制或者是政府对信誉社的行政干预,为信誉社偏离其经营目的埋下了隐患。合作制银

4、行的改革形式,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合作制中,自然人股东多,股本小,农民的无知和对合作社的不关心,使信誉合作社的民主管理无法落实。而且,一人一票的表决方式,使大股东也没有对合作银行的实际支配权,而成了行长说了算。二、农村信誉社改革对农村经济开展的影响一积极影响1、农信社交由省级政府管理,使地方政府与信誉社的关系从行政干预到对其负责。农村信誉社交由省级政府管理,一方面有利于落实管理责任,发挥地方政府的作用,帮助农村信誉社改善经营和开展业务;另一方面,地方政府管理信誉社后,直接承当了信誉社的盈亏责任,这样,地方政府会加大打击逃废信誉社债务行为的力度。这样,就能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营造地方经济开展的

5、良好环境。事实上,由于充分调动了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地方政府更加重视和支持信誉社的开展,各地纷纷出台了支持本地信誉社开展的政策措施,信誉社的经营状况开场得到改善。2、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的建立有利于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城乡一体化开展。在经济兴旺地区,二三产业迅速开展,农业产值和农业就业的比重都日趋下降,农村信誉社作为一种合作金融组织,逐渐失去了效劳对象。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及民营企业开展所需资金量大,信誉社已不能满足其需要,所以,成立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成为农村经济开展的迫切需要。3、成立县联社统一法人后,能更好地支持县域经济开展。农村信誉社成立县级统一法人后,农村信誉社加强了管理

6、,节约了本钱和费用,资金调节才能增强,业务范围得到扩展。同时,由于税收减少及一些优惠政策的实行无息再贷款,呆坏账分期进入本钱核销,成立信誉社风险补偿基金,使信誉社的盈利才能增强了,信誉社有更多的资金用来支持农村经济开展;成立县级统一法人后,授信额度增大,农业产业化经营所需的较大额度的资金在更大程度上得到满足;由于统一法人后,县联社统一提取准备金,统一核销呆坏账,过去的风险社支付压力减小,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更有可能得到金融支持。二不利影响1、农村信誉合作社自身开展的需要使其偏离合作金融方向。我国的农村地区经济开展程度低,资金投入缺乏,资金回报率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总的方向就是要增加农村资金投入,

7、建立为农村经济开展的完善的金融体系。信誉社作为农民的金交融作组织,农村金融效劳的主力军,承当着为农业、农民、农村效劳的义不容辞的责任。然而,农业是弱质产业,自然灾害风险和市场风险都很大,比拟效益低,假如信誉社的资金大量投入农业,必然造成资金回报率低、回收难。信誉社改革后,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组织,信誉社自身的开展无论从其本身吸收股本、扩大规模,还是从进步资金使用效率、降低经营风险来看,都不愿意把大量资金投入农业领域。所以,农村信誉社有着烈的离农倾向。出现了中央要支农、地方要开展、监管部门要防范风险、农信社要生存的矛盾。2、信誉合作社资金非农化倾向。目前,我国以合作制形式存在的农信社大多

8、有着大量不良资产,亏损严重,资不抵债。鉴于信誉社经营资产不良状态,没有人愿意入股。而且,落后地区的农民相当贫困,很少有货币财产,靠他们入股集资,是达不到创办农信社的标准的。落后地区,有钱的人不需贷款,不愿意入股信誉合作社;无钱的人想贷款但没有钱入股。这就决定了农村信誉社的资金筹集只有走股金资本化的道路,只有这样才能不断补充资本金,维持信誉社的生存与开展。因此,出现了合作金融的性质与股金资本化之间的矛盾。在资金的运用上,成立县级统一法人后,县联社与基层社的权利配置发生了变化,基层社的经营自主权变小了,原来,基层社可以根据本地情况,确实贷款的对象、期限与额度,如今,受到县联社的制约,对要地急需资金

9、的农户和经济组织难以及时给予支持。基层社的贷款受权一般在10万元以下,对农户小额信誉贷款最多也不超过5万元,对最大的一宗客户贷款余额不得超过信誉社资本总额的30%。那些最缺资金的农户和企业得不到及时的资金支持。所以,信誉社资金筹集与使用都有非农化倾向。3、地方政府管理导致行政干预信誉社开展。省级人民政府要坚持政企分开的原那么,对信誉社依法管理,不干预信誉社的详细业务和经营活动,不把对信誉社的管理权下放给地市、县、乡政府。实际上,在地方政府有管理权的情况下,信誉社的人事权掌握在地方政府手中,要保证其不对信誉社进展干预是非常困难的,农村信誉社很容易成为地方政府的第二财政。因此,信誉社的新一轮亏损及

10、金融风险无法防止。目前,我国各级地方政府财政吃紧,债务缠身,所以,大有挖东墙补西墙之势,尽管他们也知道信誉社的亏损再也不可能再由中央政府埋单,但在情急之下,也管不了那么多,毕竟开展是第一要务,不投资哪来开展?哪来gdp增长?而且,在当地出现社会稳定问题时,就更管不了将来的亏损,将来的问题只有留待将来渐渐去解决,他们必须利用手中的权利来解决目前的问题。在经济兴旺地区,财政状况要好些,筹集资金也相对容易,这些问题还不明显,但在落后地区、贫困地区就非常严重,因为除了信誉社有可挪用的资金外,地方政府没有别的渠道来解决燃眉之急。三、以效劳“三农”为导向,深化农村信誉社改革农村信誉社作为由广阔农民群众自愿

11、入股组成的金融组织,根在农村,在农民。解决好“三农”问题,既是农村信誉社生存和开展的需要,又是党和国家赋予农村信誉社的重要社会职责。50多年来,农村信誉社对农村经济的开展作出了突出的奉献,而今已成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和联络农民最好的金融纽带,成为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开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持力量,因此,在全面建立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下,农村信誉社必须把自身开展同做好支农工作、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产业构造调整、农村居民非农化、农村劳动力转移等新情况结合起来,依托政府组织,发挥自身优势,找准支农着力点,创造农村经济开展的支撑点。一转换农村信誉社的营销理念,积极探究为“三农”效劳的新方式。近年来,农村

12、信誉社开展较好的省份的共同点在于,在经营中能真正立足于“三农”,端正经营方向,对支农方式进展创新,积极拓展农村信誉社的开展空间。各地区域开展不平衡的实际,要求选择不同的效劳方式,因地制宜地确定各地农村信誉社的贷款投向、贷款方式、对农户的授信额度,积极探究金融支持农村消费力开展和为广阔群众根本利益效劳的新方式。首先,应该准确把握农村信誉社效劳“三农”的市场定位,按照优先“三农”的原那么有效配置信贷资产。农村信誉社的贷款应优先用于满足农民种养业的有效资金需求,剩余资金主要用于支持农民从事农产品加工、流通等多种经营活动,支持农业产业构造调整。确有充裕的,可适度支持辖内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产品有销路、效

13、益有保障的中小企业。其次,要适应农村经济开展变化的新特点,制定分类指导措施,创新支持方式。如对符合贷款条件的种养大户、品牌农业、产业化组织、个私经济组织,可以分别实行支农信贷卡、联保贷款、一次性贷款授信、评优授信等方式,确保信贷支农。第三,应根据经济变化的新需求,强化效劳功能。如创新贷款品种、增加效劳手段、转变效劳方式、提供市场信息等。第四,加快改革步伐,打破机制障碍。通过加快管理体制和产权制度的改革,确保内部机制改革和扶持政策逐步到位;通过建立约束与鼓励机制、内控机制、创新信贷管理机制等,进步农村信誉社的效劳效益、管理效益和经营效益,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二立足于发挥自身优势,实

14、现业务创新和内部管理的打破。1、要继续重点开展传统业务。充分发挥农村信誉社人缘、地缘、点多面广的优势,实行全员营销。狠抓存款,壮大资金实力。盘活贷款存量,创新贷款业务。坚持走以“农”为本,支持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农业产业开展的“特色”道路。2、要在拓展中间业务方面寻求打破。进一步增强和完善信誉社效劳功能,充分发挥信誉社在农村和城区的网点优势,积极争取创办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委托业务和代收代付业务,有方案、有系统地开展宣传营销活动,向社会推介效劳工程和业务品种。加快农村信誉社电子化建立,形成完备的支付交易结算系统和金融信息系统,为中间业务开展创造技术和信息条件。3、要在加强内控建立与执行方面

15、有质的转变。要强化内部控制措施,使内控真正成为农信社内部管理的重要环节。4、要培育有理性的控制权代表农村信誉社分散股东的代理者机构投资者。机构投资者是一个专家化的群体,代表农村信誉社的自然人投资者行使资本经营权或所有权,一是有才能参与公司治理,可以克制农村信誉社众多单个自然人股东行权才能缺乏或无行权才能的问题;二是机构投资者集农村信誉社众多小额投资者的资本,股权集中度较高,也具备参与农村信誉社治理的条件。因此,可以认为,农村信誉社领域机构投资者的出现,将是农村信誉社内部治理的历史性转折。三做大作强农村信誉社必须依靠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一是地方政府要因地制宜,明确开展思路,加快县域和农村经济开展

16、。应从区域优势、资优势、比拟优势着眼大力开展特色经济、绿色农业,支持农产品深加工、精加工,大力推动农业产业化开展拉长农村产业链,进步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壮大农村经济。从开展生态旅游业,支持小城镇建立入手。引导农村信誉社资金与农业科技、市场信息相结合,为农村信誉社资金投放创造良好的经济环境。二是要积极支持农村信誉社做好增资扩股和壮大资金实力工作。地方政府应加强协调和指导,出台相应措施,引导和鼓励农民、城镇居民、工商企业、民营资本等民间资本投资农村信誉社,以不断扩大农村信誉社资金实力,为加大信贷“支农”力度提供资金保障。三是要大力整治信誉秩序,培育和建立良好的信誉环境。要把信誉环境纳入打造诚信政府这一系统工程,像抓招商引资、重点工程工程那样,积极推动创安工作,深化开展创立信誉乡镇、信誉村活动。把打击逃废债务、保护债权纳入创立农村信誉工程,凡涉及到农村信誉社债权的企业改制,相关农村信誉社要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