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的发展心理学理论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89263327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6.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弗洛伊德的发展心理学理论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弗洛伊德的发展心理学理论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弗洛伊德的发展心理学理论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弗洛伊德的发展心理学理论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弗洛伊德的发展心理学理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弗洛伊德的发展心理学理论(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弗洛伊德的发展心理学理论弗洛伊德是奥地利的精神病医生和心理学家,根据其对病态人格进行的研究提出了人格及其发展理论。这种理论的核心思想,是提出存在于潜意识中的性本能是人的心理的基本动力,是决定个人和社会发展的永恒力量。在此,他对发展心理学的建设也做出了贡献。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及人格发展观在弗洛伊德的早期著作中,人的心理活动或精神活动主要包括意识()和无意识()两个部分。弗洛伊德后来修订了这种意识与无意识的“二分法”,而引进本我()、自我()和超我()的心理结构或人格结构。“本我”,类似于弗洛伊德早期理论中的“无意识”概念。本我是原始的、本能的、且在人格中最难接近的部分,同时它又是强有力的部分。它

2、包括人类本能的性的内驱力和被压抑的习惯倾向。弗洛伊德把本我比拟为充满剧烈激情的陷阱()。目的在于争取最大的快乐和最小的痛苦。弗洛伊德认为心理动机的里比多()被围困在本我中,并且是通过减少紧张的意向表现出来。诸如,性欲的满足、干渴和饥饿的解除等,都使紧张状态消除而使个体产生快乐。在弗洛伊德看来,一个个体是要和现实世界发生交互作用的。即使是进攻、侵略,也是和本我的减少紧张状态的基本原则相联系的。在心理发展中,年龄越小,本我作用越是重要。婴儿几乎全部处于本我状态,由于他们可担忧的事情不多,除了身体的舒适以外,尽量解除一切的紧张状态。但是,由于生活需要,可能产生饥饿、干渴,于是就产生了紧张,他们等待吃

3、奶、喝水,此时,本我可能会产生幻觉,出现希望目标的想象而且在幻想中获得满足;本我也可能闯入梦境,儿童在梦中吸吮乳头或拿起了水杯。这被弗洛伊德称之为初级过程思维( )。儿童随着年龄的递增,不断地扩大和外界的交往,以满足自身增加的需要和欲望,并维持一种令其舒适的紧张水平。在本我需要和现实世界之间不断接通有效而适当的联络时,自我就从儿童的本我中逐渐地发展出来。“自我”,是意识结构部分。弗洛伊德认为,作为无意识结构部分的本我,不能直接地接触现实世界,为了促进个体与现实世界的交互作用,必须通过自我。儿童随着年龄的增加,逐步学会了不能凭冲动随心所欲。他们逐步考虑后果,考虑现实的作用,这就是自我。自我是遵循

4、现实原则的。因此它既是从本我中发展出来,又是本我和外部世界之间的中介。如果人在人格结构中能自我支配行动,思考过去的经验,计划未来的行动,这种合理的思维方式,弗洛伊德称之为“二级过程思维”( ),即我们一般知觉和认知的思维。例如,一个儿童学习走路,他在抑制随便走动的冲动,考虑什么地方他可以避免碰撞,于是他在练习自我的控制。弗洛伊德在自我与伊底一书中把自我与伊底的关系,比作骑士与马的关系。马提供能量,而骑士则指导马的能量朝着他想去游历的路途前进。这就是说,自我不能脱离伊底而独立存在;然而,由于自我联系现实、知觉和操作现实,于是能参考现实来调节伊底。这样,自我按照现实原则进行操作,而现实地解除个体的

5、紧张状态以满足其需要。因此,自我并不妨碍伊底,而是帮助伊底最终获得快乐的满足。“超我”,包括两个部分,一个是良心,一个是自我理想。前者是超我的惩罚性的、消极性的和批判性的部分,它告诉个体不能违背良心。例如,它指导人们该怎样活动,当其做了违背良心的事,就会产生犯罪感。后者是由积极的雄心、理想所构成,是抽象的东西,它希望个体为之奋斗。例如,一个儿童希望将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就是自我理想所引起的。弗洛伊德指出,超我代表着道德标准和人类生活的高级方向。超我和自我都是人格的控制系统。但自我控制的是本我的盲目的激情以保持机体免受损害;而超我则有是非标准,它不仅力图使本我延迟得到满足,而且也会使本我完全不

6、能获得满足。超我在人身上发展着,逐步地按照文化教育、宗教要求和道德标准而采取行动。因此,弗洛伊德的超我与本我是有其对立的一面的。2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阶段说心理性欲发展阶段的理论是弗洛伊德关于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弗洛伊德既提出了划分心理发展阶段的标准,又具体规定了心理发展阶段的分期。弗洛伊德把里比多的发展分为五个阶段:口唇期(01岁);肛门期(13岁);前生殖器期(36岁);潜伏期(611岁);青春期(11或13岁开始)。(1)口唇期弗洛伊德认为里比多的发展是从嘴开始的。吮吸本能也能产生快感。弗洛伊德又将这口唇期分为两期:第一时期是06个月;第二时期是612个月。从出生到6个月,儿童的世界是“无

7、对象的”,他们还没有现实存在的人和物的概念,仅仅是渴望得到快乐、舒适的感觉,而没有认识到其他人对他是分离而存在的。约在6个月的时候,儿童开始发展关于他人的概念,特别是母亲作为一个分离而又必要的人,当母亲离开的时候,他就产生焦虑不安。弗洛伊德认为,每个人都经历口唇期的阶段,流露出较早阶段的快感和偏见。往后的发展阶段直至成人,出现的吮吸或咬东西(如咬铅笔等)的愉快,或抽烟和饮酒的快乐,都是口唇快感的发展。(2)肛门期13岁儿童的性兴趣集中到肛门区域。例如,大便产生肛门区域粘膜上的愉快感觉,或以排泄为快乐,以抹粪或玩弄粪便而感到满足。(3)前生殖器期约在36岁,儿童进入前生殖器期。弗洛伊德说:“儿童

8、由3岁起,其性生活即类同于成人的性生活。所不同的是:(1)因生殖器未成熟,以致没有稳固的组织性;(2)倒错现象的存在;(3)整个冲动较为薄弱。这里,弗洛伊德所说的3岁后的所谓“性生活”又指的什么呢?主要是指出现男孩的恋母情结转换期,女孩也产生恋父情结。也就是说,到了这个阶段,儿童变得依恋于父母的异性的一方。这一早期的亲子依恋,被弗洛伊德描述为“俄底普斯情结”( ),即恋母情结。因此,前生殖器期又叫恋母情结的阶段。(4)潜伏期随着建立较强的抵御恋母情结的情感,儿童进入潜伏期。弗洛伊德认为,儿童进入潜伏期,其性的发展便呈现一种停滞的或退化的现象,也可能完全缺乏,也可能不完全缺乏。这个时期,口唇期、肛门期的感觉,前生殖期的恋母情结的各种记忆都逐渐被遗忘,被压抑的性感差不多一扫而光,因此,潜伏期是一个相当平静的时期。(5)青春期经过暂时的潜伏期,青春期的风暴就来到了,从年龄上讲,女孩约从11岁,男孩约从13岁开始进入青春期。青春有什么特点尼?弗洛伊德曾作过论述,而他的女儿安娜弗洛伊德( )则在其父亲论述的基础上,发表了许多论文,进一步开展对青春期精神分析的研究。按照弗洛伊德及其女儿的观点,可以看到他们对青春期特点的看法。首先,青春期的发展,个体的最重要的任务是要从父母那里摆脱自己。同时,到了青春期,容易产生性的冲动,也容易产生同成人的抵触情绪和冲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