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衢州市林业产业发展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89262506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论衢州市林业产业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试论衢州市林业产业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试论衢州市林业产业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试论衢州市林业产业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试论衢州市林业产业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试论衢州市林业产业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论衢州市林业产业发展(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试论衢州市林业产业发展【摘要】衢州市地理位置上的优势,为发展林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近年来林业建设工作的取得了积极成效,同时,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我市林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市委 “一个中心 两大战役”总体部署,以“森林衢州”创建和兴林富民为目标,把握机遇,狠抓落实,大胆实践,森林资源始终保持着“长”大于“消”的良性循环,林业产业逆势而上,林业各项建设加快发展,较好地实现了林业经济和发展的预期目标,使林业事业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为促进衢州市林业产业继续往前良性发展,对衢州市林业产业发展现状进行统计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 效益林业面积 林产加工业 产业

2、集聚效应 转型升级 经济林 衢州市位于金衢盆地的西部,地处省内第一大河钱塘江源头地区,与赣、皖、闽三省交界。全市林地面积980.2万亩,占土地总面积73.1%;有林地面积889.4万亩,森林覆盖率71.5%。全市林木总蓄积量为1509.9万立方米,毛竹总立竹量为144亿株,是浙江省的三大重点林区之一。全市有木本植物1020余种,隶属95科326属,国家级保护珍稀植物26种,古树名木9721株,省重点以上野生动物77种,其中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36种。全市有古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钱江源、紫微山、仙霞山、三衢4个国家级森林公园和浙西大竹海1个省级森林公园,以及131个县级自然保护小区。丰富的林业

3、资源,为我市林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一、 2000-2013年间衢州市林业建设工作成就及主要措施 (一)工作成就1.绿化造林任务成效显著。1999年提前实现了五年消灭荒山,十年绿化衢州目标,到2000年全市6个县(市、区)都通过了省级绿化达标验收,10年累计绿化造林135万亩。2.生态公益林建设全面启动。从2001年以来,全市启动了300万亩重点生态公益林建设。6个县(市、区)被列入国家森林生态公益林项目区和长江中下游防护林国债项目区。我市还实施治沙工程40余万亩。3.资源保护步入规范化轨道。坚持依法治林,林政管理步入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轨道。多年来无超额采伐和超控量运输现象,破坏森林资

4、源案件查处率达98以上,森林病虫监测率、防治率、种苗产地检疫率都在95以上,成灾率始终控制在2以下;森林火灾发生率和受害率处于全省较低水平,无松材线虫病疫情发生。注4.效益林业面积扩大。全市建有各类林业特色示范基地220个,面积达28万亩,其中省级6个,市级34个。笋竹基地109.1万亩,油茶基地50.7万亩,柑、柚基地54.5万亩,板粟基地16.3万亩,猕猴桃基地4.4万亩,花卉苗木基地7.3万亩,名茶基地7万亩,中药材基地1.6万亩,为林农增收发挥了较大作用。6个县(市、区)分别命名为名茶之乡、根雕之乡、笋竹之乡、竹炭之乡、花木之乡和猕猴桃之乡等,竹炭、茶叶、猕猴桃、水煮笋、冬笋、山茶油等

5、林产品多次获得国家金奖、名牌产品、绿色产品等荣誉称号。5.林产加工业迅猛发展。全市现有各类林产品加工企业3800余家,其中,其中年产值500万元以上的林业规模企业150家,年产值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13家,有省级农业龙头企业4家,市级龙头企业33家。2004年全市林业总产值达74.94亿元,林产品加工业总产值达46.71亿元,竹胶板、细木工板产量位居全省第一,外贸笋、竹炭等产品成为了当地出口的主导产品。全市建有专业林产品加工园区4个,专业交易市场14个,其中,江山市贺村木业市场已跻身全国同行业三强。6.生态旅游蓬勃崛起。全市开发的森林旅游休闲处有钱江源国家森林公园、紫微山、仙霞山国家森林公园

6、和三衢山、龙游大竹海省级森林公园以及古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6处,森林旅游网络已形成,年森林旅游人次已达近200万。7.科技研究推广成效显著。建立了市、县、乡(镇)三级林业示范基地300多片,每年推出十项适用技术成果进行重点推广,开展了无公害森林食品培育技术、工业原料林树种选择、竹炭产品开发等30余个项目的研究,17项获省政府科技进步奖。培训了保绿工30000名左右。(二)主要措施实施五大生态工程、建设五大特色基地、提升五大主导产业,建设五大森林生态旅游区,推动四项机制创新。1.五大生态建设工程:300万亩生态公益林建设工程、百万亩针叶林改造工程,千里绿色通道建设工程,城乡绿化一体化工程,自然

7、保护区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 2.五大林业绿色特色基地:建设100万亩无公害森林食品基地,建设100万亩毛竹低产改造增效基地,建设100万亩速丰原料林基地,建设60万亩干鲜果基地,30万亩花卉苗木、茶叶、中药材等经济林基地。3.五大林业加工主导产业:竹制品加工业、木材加工业、干鲜果加工业、名茶加工业、森林食品加工业。4.五大森林生态旅游区:钱江源国家森林公园、紫微山国家森林公园、仙霞山国家级森林公园、三衢山省级森林公园、古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二、2013年衢州市林业产业概况2013年,衢州林业行业经济总量稳中求进,实现林业行业总产值260亿元,比上年增长8.9%,其中第一产业35亿元,比

8、上年增长7.9%;第二产业180亿元,比上年增长8.9%;第三产业45亿元,比上年增长15.2%。一、二、三产占总产值比重为13:70:17,第二产业有较大优势。三、2013年衢州市林业产业运行现状分析(一)第一产业稳中有升,经济林发展迅速2013年全市第一产业总产值35亿元。其中经济林产品的种植与采集、木材和竹材的采运、林木的培育和种植、分别为22.3亿元、6.2亿元、5.8亿元,共34.3亿元,占一产的98%。1、我市经济林主打产品大幅增加。2013年,我市枇杷、猕猴桃、油茶籽、森林食品共44970吨,分别为4755吨、4700吨、20160吨、15355吨,分别比上年增长15.8%、25

9、.2%、23.6%、21.3%。由于开化龙顶茶向精品化发展,毛茶产量与上年基本持平,为10955吨。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了4个示范区、7个精品园,有效推进油茶、毛竹、干鲜果为重点的高效林业基地建设,投入建设资金0.6亿元,常山的油茶、江山的猕猴桃、沟溪现代农业园区林产品产量大幅上涨。注2、绿化造林各项任务超额完成。2013年,全市共完成荒山造林2994公顷,其中人工造林2299公顷,更新造林1868公顷,四旁植树412万株。全市实施平原绿化55416亩,完成省计划33830亩的163.81%;营建生物防火林带27.5公里,完成省计划25公里的110%;完成阔叶林发展工程面积4778亩,完

10、成省计划4500亩的106.18%。龙游、江山、常山、开化等4个县(市)长江流域重点防护林体系工程均完成,项目实施面积1168公顷,其中:人工造林1128公顷,无林地和疏林地新封40公顷。3、苗木产量大幅度增加。2013年,全市育种和育苗产值2.7亿元,育苗面积有2838公顷、当年苗木产量6647万株,比上年增加877公顷、5596万株。苗木产量大幅度增加,主要是森林城市创建系列活动推进带动,村庄绿化、水岸绿化、通道绿化、平原绿化等十大创森工程的实施。4、木材和竹材的采伐量均有所递减。2013年,全市木材和竹材的采运产值5.7亿元,同比减少1.8%;采伐木材23.05万立方米,同比减少1.85

11、万立方米;竹材产量2482.11万株,减少111.21万株。主要是市民生态意识得到加强,各级林业部门对林木采伐管理加强,林农对树木生态功能开始重视。(二)第二产业逆势而上,木材加工产业集聚效应加强第二产业是林业的主导产业。2013年全市的二产180亿元,占总产值的72%。1、全市六大区域块状产业集群基本形成。目前全市已有年产值亿元以上企业13家,规模以上企业296家,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13家,省级林业龙头企业54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85家,江山的木门、人造板,柯城的家具,衢江的竹炭产品,龙游的笋竹加工,常山的油茶,开化的根雕、林产化工等区域产业集群已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在国

12、内、省具有一定的影响,特别是江山的木门占长江以南市场50%以上、衢江竹炭产品遍布全国,分别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中国木门之都”、“中国竹炭之乡”。2、人造板、木制品制造、家具制造产值逆势而上。2013年,全市人造板产值、木制品、家具制造等产值达到108.9亿元,占二产比64.7亿元,为23.5亿元、67.9亿元、17.5亿元,分别比去年增长了6.3%、7.2%、22.4%。常山县迈尔泰板业有限公司产值达10006万元,较上年增加66.4%,成为常山县首个林工产值超亿元企业。龙游县新引进木门窗企业8家,高档红木家具企业2家,其它家具企业5家,各类木制品加工产值达3.5亿元。柯城奥宁家具制造有限公司扩

13、建60亩土地,扩大生产,江山市的易和家居制造有限公司在经济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加大了研发的投入,投入1000万元进行生产工艺改进和技术研发,产值同比增长15%。福临旺家、金凯门业、舒福家、吴氏门业等企业也有大资金投入。3、二次加工材及相关板材产产量有所回落,利润有所上升。我市二次加工材(主要是指接材)产量,江山市占了99.4%,虽然指接板、细木工板等杉木制品销量降低20%左右,但由于转型升级,杉木指接料价格均价同比增长10%,杉木指接板1-4月份比上年年底上涨近10元/张,最高达126元/张,下半年维持在117-118元/张左右,全年均价122元/张,价格同比去年增长6%,价格高于往年,企业利润

14、高于往年。(三)第三产业逐步扩大,森林旅游成为主要增长点2013年全市第三产业45亿元,比上年增长4.5亿元。其中森林旅游与休闲10.3亿元,比上年增长2亿元。林产品、果茶、木竹材及加工制品批发、零售业20.2亿元(江山市9.7亿元),比去年的19.9亿元稍有增长。江山市批零贸易产值主要出于贺村镇木材交易市场。近年来举办了浙江衢州森林旅游节、衢江玫瑰节等活动。期间开展了森林旅游摄影大赛,制作森林旅游画册和CD宣传光碟,设计制作了“衢州森林旅游特装馆”,与周边四省九地市签订了森林旅游发展联盟约定书。游客接待量537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0.3亿元,森林旅游产值稳步增长。(四)林下经济促进三产融合发

15、展,林业在山区促农致富效益显著林业是我市农民增收的主力军。2013年衢州农民林业纯收入3477元,比上年增加408元,增长13.2%,人均林业纯收入占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35%,林业增收对农民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38.9%,即203年农民增加的收入中,三分之一来自林业产业。全市农村居民人均林业总收入3571元,其中工资性收入953元,家庭经营性收入2268元,从事森林旅游经营收入和务工收入177元,资源流转收入116元,转移性收入29元,其他收入25元。林下经济发展态势良好。2013年,全市林下经济产值45.9亿元,占总产值的19.7%,其中木材采运2.6亿元,经济林产品的种植与采集20.1亿元

16、(其中油茶产业产值6.8亿元),林业旅游与休闲服务10.3亿元。通过举办浙江(衢州)森林旅游节拉动,全市森林旅游业产值大幅提高,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25%。四、衢州市林业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一)林业多元化功能欠缺。一直以来,我市重视生态建设和生态功能的培养,但由于历史原因,我市在利用森林资源开发多种功能上仍较薄弱,主要表现在开发利用森林的保健休闲、生态科普、科研实习的主体较少;利用森林发展中药材、食用菌培育的林下经济不普遍;利用大规模的森林培育珍贵树种,提供珍贵用材较少。(二)新型林业不够突出。主要表现在林业资源结构较为单一,高增值、高效益的大经材匮乏,出材率较低;普通竹林量大,专用笋竹林较少;休闲林业、珍贵用材林基地只在点上出现,面上未普及;能源林业、碳汇林基地仍处于探索阶段。(三)产业结构不太合理。我市林业总产值260亿元,第三产业45亿元,占总产值的17.3%,第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