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通河县2000头生猪规模化养殖基地扩建项目农开项目申报书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89262034 上传时间:2023-10-11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1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哈尔滨市通河县2000头生猪规模化养殖基地扩建项目农开项目申报书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哈尔滨市通河县2000头生猪规模化养殖基地扩建项目农开项目申报书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哈尔滨市通河县2000头生猪规模化养殖基地扩建项目农开项目申报书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哈尔滨市通河县2000头生猪规模化养殖基地扩建项目农开项目申报书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哈尔滨市通河县2000头生猪规模化养殖基地扩建项目农开项目申报书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哈尔滨市通河县2000头生猪规模化养殖基地扩建项目农开项目申报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哈尔滨市通河县2000头生猪规模化养殖基地扩建项目农开项目申报书(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扶持对象:农民专业合作社项目类别:种养基地项目(畜牧养殖)项目代码:105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财政补助项目2012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通河县农民专业合作社项目申报书项目名称:哈尔滨市通河县2000头生猪规模化养殖基地扩建项目项目单位(盖章):通河县祥丰生猪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项目法人代表(负责人):王振忠项目建设地点:哈尔滨市通河县祥顺镇新丰村申报时间:二一一年九月4目 录第一章 合作社基本情况11.1合作社概况11.2运营状况21.2.1主业发展情况21.2.2合作社财务状况2第二章 项目立项背景32.1必要性分析32.2优势分析52.3市场分析62.4合作社成员对申请项目的支持情况8第三

2、章 项目目标9第四章 项目建设方案104.1主要建设内容104.1.1建设地点104.1.2品种购进104.1.3设备购置114.1.4设施建设114.1.5科技培训114.1.6项目前期工作费114.2科技措施124.2.1技术流程124.2.2规模化生猪养殖场技术方案134.2.3饲养管理方案154.3 主要技术参数184.4 项目涉及的相关环保措施184.4.1环境重点目标184.4.2环境影响分析194.4.3科学治理养殖场环境污染194.4.4加强区域性环境保护措施204.5项目组织与管理204.5.1建设期机构设置及职责204.5.2运营期机构设备及人员配备214.5.3进度安排2

3、14.5.4项目管理措施21第五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来源235.1总投资估算235.2资金来源245.3财政补助资金使用和管理245.3.1财政补助资金主要支持的环节245.3.2财政补助资金的管理245.4自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25第六章 效益分析266.1经济效益266.1.1项目投入产出情况266.1.2成员增收情况266.1.3可分配盈余及分配情况266.2社会及生态效益276.2.1社会效益276.2.2生态效益28 合作社基本情况 第一章 合作社基本情况1.1合作社概况项目法人代表:王振忠所有制形式:股份制合作社合作社发展历程:通河县祥丰生猪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8年,现有会员

4、30户,本合作社是在市场经济利益驱动和农村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形势下成立的养殖户经济组织,是为适应养殖业产业化发展而自发组织的社会民众团体,合作社在县、镇业务主管部门的监督和指导下运行,实行技术服务、分散饲养、集中管理、统一销售一体化的产业模式,确保合作社机制健康顺利运行。合作社以从事生猪养殖为主体的养殖户发起并召开创立大会,旨在更好的发展当地生猪规模化养殖,更好地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安排农村剩余劳动力,拓宽就业渠道,使广大农民在短期内脱贫致富、走上小康之路。合作社是一个民间合作团体,现在不断发展了社员入户,长期为社员提共种猪及生猪养殖技术、诊疗技术、销售于一体的系列化服务。使社员在养殖过程

5、中降低风险,达到营利的目标,实现风险共担,合作双赢。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完善合作社的各项制度和服务体系,使所有社员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环保意识增强,加快生猪养殖业的发展,带领农民致富。1.2运营状况1.2.1主业发展情况为推动我县生猪生产尽快实现科学发展、规模发展进程,稳定生猪供需市场,平衡市场物价,进一步提高生猪标准化规模饲养水平,转变饲养方式,充分发挥生猪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主导作用。该农民合作社自创办以来,共发展会员30户。2010年末生猪饲养量以达2400多头,出栏商品猪2200头,创产值387万元,实现经济效益86万元。1.2.2合作社财务状况2010年,固定资产总投资达323.2万元,

6、净资产163.2万元,年销售收入366万元,年净利润146万元,年二次返利额28万元。4 项目立项背景 第二章 项目立项背景2.1必要性分析为提高生猪生产标准化规模饲养水平,转变畜牧业经济增长方式,促进生猪生产稳定健康发展,充分发挥农民生猪养殖合作社在发展生猪生产中的支撑作用,提高生猪的质量和生产能力,提高畜牧业的科技含量,增加养殖效益,加快我县生猪生产规模化标准化建设步伐,对于合作社发展壮大、成员增收及带动周边农民养殖致富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切实可行的。一是项目建设是发展质量效益型现代畜牧业的需要。按照省委、省政府发展质量效益型现化畜牧业的宏伟战略目标,为进一步贯彻落实黑龙江省五千万头生猪规模

7、化养殖战略工程规划要求,推动我县生猪生产尽快实现科学发展,规模发展进程,稳定生猪市场供需,针对我县生猪规模化发展数量少、标准低的局势,实施扩建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对于调整我县生猪发展结构,稳定生猪市场供应,平衡市场物价,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目前,我县生猪饲养量虽然大幅度回升,养殖效益呈现持续走高的趋势,商品猪存栏已基本满足现有市场的需求,但从标准上、规模上看远远跟不上现有发展形势,散养户所占比例仍然较大,操作管理不规范,养殖科技含量较低,同时,散养户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较差,长远发展目标不稳定,为此,发展农村生猪养殖合作社是今后提高我县生猪生产规模化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和养殖增收的重要渠道,并可辐射和

8、带动我县周边农户从事养殖业,实现富民、富县的战略目标。二是全国生猪基地转移的现实需要。我省发展生猪产业具有明显的资源优势、市场优势、防疫优势和环境优势。我省是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粮食价格较低,饲料供应充裕,生猪养殖的成本相对较低。我省生猪产业商品率较高,每年约有60的活猪及产品以各种形式销往全国各地,在全国生猪市场供应趋紧时期,每天活猪外运量最多达1万头,有效保障了全国猪肉市场供应。在全球气候变化影响下,南方高温、高湿的环境易引起生猪疫病多发,而我省气候冷凉干燥,可有效防止生猪疫病发生。我省生猪规模化养殖比重较高,防疫成本和难度远远低于南方以散户为主的饲养方式。南方受土地、空间、资源等因素限制

9、,承载能力有限,而我省均具有优势。大力发展生猪规模化饲养,是实现全国生猪生产基地北移的现实需求。三是把我省建设成食品战略基地的必然需求。我省是粮食生产大省,在保证粮食战略安全的基础上,应利用资源和环境优势,大力发展以生猪养殖为主的畜牧业,实现粮食就地转化,减少长期以来困扰我省的粮食运输压力,同时通过实现过腹增值大幅提高粮食附加值。按照黑龙江省规划设计,到2011年,我省实现年出栏生猪5000万头,有望从全国生猪出栏量排名第14位发展至前5位,基本开成全国猪肉生产基地。生猪产业可转化粮食160亿公斤,实现增值效益80亿元,其中转化玉米量占全省生产总量的53,生猪养殖业可实现产值650亿元。大力发

10、展生猪规模化养殖,既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减少粮食运输压力的有效途径,也是把我省由商品粮基地建设成以粮、肉、奶为主的食品战略基地的必然需求。四是安置农村富裕劳动力的最佳渠道。畜牧业是发展现代农业、适应土地规模化经营后的富余劳动力转移的最佳承载产业。大力发展以生猪规模化养殖为主的畜牧业,是安置农村富裕劳动力,从根本上解决从土地流转出来的大量农民从业问题,实现农民离土不离乡,稳定农村社会的现实选择,同时也是实现农民增收的最佳渠道。五是发展循环生态农业和经济的重要产业。畜牧业是发展循环生态型现代农业的重要产业。利用我省种植业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规模化生猪养殖,再依托规模化养殖优势推进生物有机肥生产,通过有

11、机肥还田提高种植业产量,继而再为养殖业提供优质原料,可实现粮多、肉多、肥多的生态循环之路,是资源可持续利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2.2优势分析通河县畜牧总站为项目实施的重要技术支撑单位,是县委、县政府的重要职能部门,担负着全县畜牧业生产专业执法、动物疫病防控、技术指导和技术服务等工作,现有专业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员61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6人,中级职称24人,初级职称31人,并在养殖业技术指导、技术服务、畜禽防疫灭病等方面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现已形成了县、乡、村三级服务网络,通过实施推广优良品种、疫病防控、科学饲养管理等一系列新技术可有效提高养殖科技含量,增加养殖效益,可为项目的顺利实施

12、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通河县是一个农业小县,资源大县,现有耕地面积145万亩,主要以种水稻、玉米、大豆为主,可年产玉米40多万吨,稻糠15万吨,每年有大量的剩余粮食及农副产品待转化利用,实现过腹增值,丰富的自然资源可为发展畜牧养殖业提供充足的饲料来源。通河县委、县政府在农村产业调整上突出了畜牧业的主导地位,并把发展生猪规模化养殖确定为发展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做为发展县域经济农民增收的切入点,增加政策扶持和科技投入,并在土地使用、建设用地、办理贷款、技术服务等政策方面给予优惠扶持,极大的促进了农户的养殖积极性,提高了畜牧业科学养殖水平。2.3市场分析一直以来,猪肉都是我县的主要肉类消费品,从20

13、07年下半年开始的大量母猪的饲养,经过1年半时间的繁殖恢复期,到2009年上半年正是大量出栏之时,所以肥猪上市量大,猪价下降是正常的市场规律。猪价下降形势从2008年10月初开始出现迅速下跌,毛猪从2008年9月份下旬的6.2元/斤,迅速降到2008年10月份时的5.25.4元/斤;仔猪从300元/头降到100元/头;后丘肉由11元/斤降到9元/斤,腰条肉由8元/斤降到6元/斤。然而从2008年11月25日开始,猪肉价格又明显回升,后丘肉涨到10元/斤,毛猪价格由5.3元/斤涨到6元/斤,12月1日时涨到6.2元/斤,一直到2009年春节(1月25日)前一直维持这个价位。仔猪涨到8元/斤(24

14、0元/头)。2008年出现了整整两个月(从9月25日11月25日)的生猪经营低谷期。但从2009年春节过后,生猪的又一轮低谷波动开始出现,毛猪价由6.2元/斤直降到5.2元/斤(2月份),3月份降到毛猪5.0元、4.8元/斤,后丘肉由9元/斤降为8元/斤,4月份降到毛猪4.6元/斤,仔猪由8元/斤降到7元/斤,5月末略有回升,毛猪4.8元/斤,6月份以后毛猪迅速回升,由月初5.1元/斤涨到月末6元/斤,后丘肉为9元/斤,腰条肉为7元/斤,从2009年6月份到年末我县毛猪一直持续上涨,到12月初最高达到8元/斤,进入2011年上半年,由于生猪存栏量不足,育肥猪出栏量减少,养殖成本增加等因素,导致我省生猪市场价格一直持续走高,尤其是今年上半年生猪市场价格明显上升,到7月份生猪市场价格已达到历史最高点,当地市场毛猪收购价每公斤已上升至20元,平均每公斤猪肉价格已达到28至34元,发展前景十分看好,市场前景广阔。由于国家的宏观调控和生猪市场风险的影响,生猪养殖将会进入“上档升级”时期,散养户因数量、防疫和管理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