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成人高考-语文考试题库套卷31(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89260730 上传时间:2023-10-2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7.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成人高考-语文考试题库套卷31(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2成人高考-语文考试题库套卷31(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22成人高考-语文考试题库套卷31(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22成人高考-语文考试题库套卷31(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22成人高考-语文考试题库套卷31(含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成人高考-语文考试题库套卷31(含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成人高考-语文考试题库套卷31(含答案解析)(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成人高考-语文考试题库(含答案解析)1. 问答题:“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1比喻、拟人的巧妙运用,能增强语言的表现力,试体会下面两句话的妙处。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2本文使用通感的手法描绘景物,如“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就是将属于嗅觉的“清香”转化为属于听觉的“歌声”,造成感觉的转移。试从课文中找出其他例句仔细 品味,体会使用通感所产生的表达效果。3作者精心选用动词和叠词,增强了语言的准确性和表现力。试品味下面几

2、句的巧妙之处。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答案: 本题解析:1第一句是比喻,舞女是动态的,用她的裙子比喻荷叶,不仅外形相似,而且让裙子有了动感。第二句是拟人,用少女的神态描写开放的花朵,把花写活了。 2例句:“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光与影本是视觉的,作者却用诉诸听觉的名曲来形容,表现二者的和谐美感,不仅烘托出一种温馨、幽雅的氛围,而且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想象。3第一句叠

3、词“阴森森”“淡淡”的使用,突出了夜晚凄清、寂寞的气氛。第二句叠词“曲曲折折”“田田”的使用,写出了荷塘与荷叶连绵不断、茂密繁盛的特点。第三句“泻”有“倾泻”义,与“静静地”配合在一起,准确地写出了月光有形而无声的特点,显示出月光的幽静之美。第四句“漏”显示出树的茂密,月光的稀疏,这样夜色与作者黯淡的心境恰相吻合。2. 问答题:根据以下材料,回答11-14题文艺是有深度的。这种深度就是通过特定的艺术形象体现出来的精神意蕴。历史上真正的文艺作品,都贯注了深挚的意蕴,透发出浓郁的情感力量与理性深度。这种融合了情怀与精神的深度,在中国古典文艺的境界范畴中得到了很好的表述。宗白华先生在论及中国古典意境

4、时曾经说过:“中国艺术意境的创成,既须得屈原的缠绵悱恻,又须得庄子的超旷空灵。”阐明了艺术意境的创造与深度追求的关系。不仅是中国文艺,人类任何文艺都是指向深度的。文艺作为人类审美活动的集中表现,从主体角度来说,是人类求真与向善本心的凝聚;它从现象上来看,是超越一般功利性的。因此,文艺最高的境界不是指向浅俗的感官愉悦,而是趋于深层的人生感悟与理想境致。清末学者王国维尝云,词以境界为最高,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这里所说的境界也就是诗词中的意蕴与创境,毫无疑问,它是一种深度追求。从文化人类学的本质来说,文艺与审美乃是人类超越自身,争取人性解放的创造活动,它强烈地表达出人类在异化世界中对于自身本质的完善,

5、对于特定时代自身困境的思索与解脱。(这种人生思考与追求)凝成了文艺的深度境界,是文艺作品的灵魂所在,也是古今中外一切优秀作品传承的依据。从文艺的接受角度来说,深度是作品的激活之点。列夫托尔斯泰在其艺术论中强调,艺术是作者心灵与情感的表现,要想感动别人必先感动自己,如果连自己都感动不了,那就无法感动别人。托尔斯泰作品中的人道主义与以情动人的力量,正是贯注着这种深度。我们可以说,作品的深度是作者人格精神所铸就,正是这种深度人格,凝缩了作者的人生感受,使得作者的心灵得以与接受者对话、交流,产生互动的效应,将作品的魅力化为感染人的力量,构成文艺作品的真善美价值。这样的话,文艺就不仅是个人的行为,而具有

6、了与人类同悲欢共命运的境界。文艺从形式上来说,是个人的创作,但是作为一种精神的创造活动,其社会意义的广泛性却是不争的事实。文艺作品的深度表现了特定时代人们的理想追求与审美升华。诚如鲁迅先生所言,中国文艺有喜欢“瞒与骗”的恶劣传统,在清末民初文坛,产生了大量的侠义小说与风月小说,侵蚀着国民的精神。这种浅俗无聊自欺欺人的玩意儿,如今又在文艺领域,借助电子传媒,编织着虚幻的生活情境,迷幻着涉世不深的男女,使他(她)们沉溺于风花雪月与剑侠鬼怪一类镜像之中。否定深度,厌弃深度,成为当前文艺的时尚,这实际上是古老国民喜欢“瞒与骗”恶劣心态的沉渣泛起。当前正是需要文艺家扬起思想的风帆,向着深度跋涉的时候,我

7、们的文艺却过早地躲进自欺欺人的幻境中,用阿Q式的自慰来糊弄时代。已经到了不得不对其发出抗争的时候了因为我们毕竟是一个有着追求文艺深度,创造灿烂人文精神传统的民族,是一个产生了屈原、陶渊明、杜甫、关汉卿、曹雪芹和鲁迅等一流文艺家的民族。这段文字主要采用了_论证法和_论证法。答案: 本题解析:举例,引用3. 问答题:定风波苏轼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睛。体现全词中心思想的是哪一句答案: 本题解析:“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4. 问答题:微雨李商隐初随林霭动,稍共夜凉分。窗迥侵灯冷,

8、庭虚近水闻。细雨李商隐帷飘白玉堂,簟卷碧牙床。楚女当时意,萧萧发彩凉。注:白玉堂:指天宫。相传中唐诗人李贺临死时,看见天上使者传天帝令召唤他上天给新建的白玉楼撰写记文。碧牙床:喻指天空。楚女:指楚辞九歌少司命里描写的神女。1.微雨中“初随林霭动”意思是:细雨中“萧萧发彩凉”意思是:2.就写作方法及诗歌风格看,两首诗各不相同,请分别说明。答案: 本题解析:1.“霭”指雾气。句意:微雨初起时,只觉得已随着林中雾气一起浮动。“萧萧”指清凉的感觉。句意:想象神女茂密的长发披肩而下,熠熠生辉,萧萧地传递着凉意。2.细雨是正面铺写,微雨则属侧面烘托;微雨偏于写实,细雨则更多浪漫情味。5. 问答题:下面一段

9、文字批评了三种人对待文化遗产的错误态度,他们分别有怎样的表现,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譬如罢,我们之中的一个穷青年,因为祖上的阴功(姑且让我这么说说罢),得了一所大宅子,且不问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法继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那么,怎么办呢 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但是,如果反对这宅子的旧主人,怕给他的东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走进门,是孱头;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则是昏蛋。不过因为原是羡慕这宅子的旧主人的,而这回接受一切,欣欣然地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那当然更是废物。“拿来主义”者是全不这样的。第一种人:第二种人:第三种人:答案: 本题解析:第一种人:“

10、徘徊不敢走进门”,懦弱无能害怕继承,拒绝借鉴,采取逃避主义态度。 第二种人:“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割断历史、盲目排斥,采取虚无主义态度。第三种人:“接受一切”、“欣欣然”、“大吸剩下的鸦片”,崇洋媚外,主张“全盘西化”的投降主义态度。6. 问答题:根据以下材料,回答7-10题单 纯对于心的境界,我所能给出的最高赞语就是:丰富的单纯。我所知道的一切精神上的伟人,他们的心灵世界无不具有这个特征,其核心始终是单纯的,却又能够包容丰富的情感、体验和思想。我相信,每一个精神上的伟人在本质上都是直接面对宇宙的。一方面,他知道自己只是宇宙的儿童,这种认识深藏于他的心灵的核心之中,从根本上使他的心灵永葆

11、儿童的单纯。另一方面,他对宇宙的永恒本质充满精神渴望,在这种渴望的支配下,他本能地为一切精神事物所吸引,使他的心灵变得越来越丰富。与此相反的境界是贫乏的复杂。这是那些平庸的心灵,他们被各种人际关系和利害算计占据着,所以复杂;可是完全缺乏精神的内涵,所以又是一种贫乏的复杂。除了这两种情况外,也许还有贫乏的单纯。不过,一种单纯倘若没有精神的光彩,我就宁可说它是简单而不是单纯。有没有丰富的复杂呢我不知道,如果有,那很可能是一颗魔鬼的心吧。人性的单纯来自自然。有两种人性的单纯,分别与两种自然相对应。第一种是原始的单纯,与原始的物质性的自然相对应。儿童的生命刚从原始的自然中分离出来,未开化人仍生活在原始

12、的自然之中,他们的人性都具有这种原始的单纯。第二种是超越的单纯,与越超的精神性的自然相对应。一切精神上的伟人,包括伟大的圣徒、哲人、诗人,皆通过信仰、沉思或体验而与超越的自然有了一种沟通,他们的人性都具有这种超越自然的单纯。在两种自然之间,在人性的两种单纯之间,隔着社会和社会关系。社会的作用一方面使人脱离了原始的自然;另一方面又会组织人走向超越的自然。所以,大多数人往往在失去了原始的单纯之后,却不能获得超越的单纯。社会是一个使人性复杂化的领域。当然,没有人能够完全脱离社会而生活。但是,也没有人必须为了社会而放弃自己的心灵生活。对于那些精神本能强烈的人来说,节制社会交往和简化社会关系仍是自然而然

13、的事情。正因为如此,他们才能够越过社会的壁障而走向伟大的精神目标。第一段中画横线的句子与下文哪句相呼应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精神上伟大两人与平庸之人在心的境界上的本质区别。答案: 本题解析:一切精神上的伟人,包括伟大的圣徒、哲人、诗人,皆通过信仰、沉思或体验而与超越的自然有了一种沟通,他们的人性都具有这种超越自然的单纯。伟人是丰富的单纯,庸人是贫乏的复杂7. 问答题:如今,人造“美女”在韩国盛行。割眼皮、增鼻骨、美发等整容活动在中国也开始流行。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俗话说:“三分人才,七分打扮。”给自己化妆,既是自我的美化,也是对别人的尊重。但也有人反对这种违背本色、以“假我”来欺骗别人的做法。根据所

14、给材料。以“化妆与本色”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答案: 本题解析:无答案8. 问答题:根据下面资料,回答11-14题村庄的骨骼故乡多石头。嶙峋的岩石,大小不一的鹅卵石,半隐半现的青石、红沙石,一一交给村庄去记忆,交给微风去垂询。我想,远古时期,故乡应该是一片海洋吧透过石头的纹理,我能触摸到一种来自大海的力量和温度。石头是村庄的骨骼。有了石头,村庄矗立得很硬气。与庄稼、树木一样,石头也是乡亲们生活中的重要元素。他们的院子用石头砌出低矮的围墙,吃饭用的桌凳是用一块石板和几只方石随意垒就的,牛、猪、鸡等牲畜的草棚,用的也是石头底基。乡亲们都把石头

15、当成了自家兄弟,而不仅仅是一件件器具。石头呢,往往知恩图报,用它们的硬度和灵性点数着乡亲们的悲欢。有时候,你生气了,不妨就拿山路上的石子出气。你伸出脚,狠狠一踢,石子咕噜噜跑出很远,回头哀怜而调皮地看你,你的心怦然一动,会“噗”地笑出声来。再有,一只鸡,或者羊,不听话了,你捡起一块石头,“嗖”的一声扔出去。半空中,石头忽然动了恻隐之心,就悄悄偏离了要惩罚的目标。当然,你不会责怪石头的自作主张,反而感谢石头及时领悟了你的仁慈。父亲与石头的感情很深。父亲平生有两大愿望:除了供我们兄妹几个读书外,那就是要用石头造一座坚固的房子。父亲是一个老实巴交的庄稼人,多余的钱没几个,但力气是不惜的。父亲选好了一块朝阳的坡地,接下来的工作就是沿着高点直直地切下,清理出一片平整的地基。可以预料的是,土层中潜伏的那些规模庞大的石群与父亲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