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89255180 上传时间:2023-09-1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改革人才培养模式(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中国长城铝业技工学校始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形成了以中等职业教育、远程和成人高等教育、岗位技能培训并举的多形式、多层次办学格局。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中等职业教育招生面临更大困难,但学校始终坚持以需求和发展的观点看职教,以顽强和创新的精神办职教,积极探索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大力倡导“产教结合、工学结合”学习模式,改变了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把工学结合作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实现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国外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多种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人

2、才培养模式,使我们认识到工学结合是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途径,我们的特色专业,应在“工学结合”思想指导下,面向行业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具备基本专业能力,能独立或参与承担任务并善于团队合作、适应生产和一线需要,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因此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过程中,校领导吸取国内外经验,并结合专业特点,以合作教育为理念,以课程体系及课程建设为依托进行了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以工学结合为主线,贯穿于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专业教学充分体现职业的工作过程,反映职业资格标准的要求,既强化专业能力(专业理论和实践能力)培养,还要注重培养社会能力与方法能力,使学生具备完整的

3、职业行动能力(专业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或创造力+团队合作);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融合,教、学、做相辅相成。一、推行“双证书”制,促进培养模式的创新学校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推行“双证书”制,即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实行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相结合。围绕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注重学生“执业资格”的培养和培训工作,实现学历证书的教学内容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培训内容相互融会贯通。一是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中,突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结合职业岗位实际,按照职业岗位的要求,把职业资格标准中要求的知识与技能,融人相关课程的教学大纲中;二是将职业资格证书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并将不同类别、等级的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证纳入教学

4、计划,使证书课程考试大纲与专业教学大纲相衔接,强化学生的技能训练,使学生具有宽口径、多角色的适应能力。三与劳动部门、人事部门以及其他行业部门合作,积极开发新领域的职业资格证书,并参与到鉴定标准的制定中去,把教学计划和证书标准有机结合起来,用证书考试推动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从而保证了学生在校期间,除了拿到学历证书外,还可拿到一个或几个职业资格证书,使学生既具备第一岗位的任职能力,又能转换岗位的适应能力。二、建设高素质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不仅要求教师具有较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也要具有较熟练的实践技能,更要具有理论与实际结合的教材分析及过程组合的能力,教师不仅是传统意义上

5、的双师型人才,更要具有创新综合能力,否则教学方案难以出台,教学过程难以控制,教师很难做到有求必应,有问必答,融会贯通。因此学校把建设高素质的“双师型”师资队伍作为重点,一是学校打破传统的用人观念,从社会、相关企业聘请了技术专家、生产管理人员、高级技师等一批“双师型”人才充实师资队伍;二是培养高素质的专业学科带头人。选拔了一批具备较强的教学能力,又有实际操作能力和科技推广能力的教师担任专业学科带头人;三是不断调整师资专业结构。由于学校专业和学科随着产业结构的变化需要不断调整,教师的专业结构也要不断调整。因此,学校在引进紧缺专业的优秀人才的同时,还采取适当措施,强化对在职教师的专业培训,使教师不断

6、地优化自身的专业知识结构,促进教师专业结构的合理化。四是有计划地让教师参加企业生产实践,通过在生产第一线工作,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以具备“双师型”教师的素质。三、积极推进产学合作,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学校以就业为导向,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瞄准人才市场需求,先后与()等企业的进行合作,主动根据用人单位需要进行专业设置、课程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与方法等方面的调整,适应企业技术岗位对技术、工艺、技能性专门人才的需要,使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很快能进入角色,适应职业环境。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学课程改革多年职业教育实践证实,校内教学是人才培养过程中最重要的阶段,因此校内教学的改革是教学改革的

7、重点。通过广泛的调研与分析,我们认识到校内教学存在的共性问题主要是教学过程的“满堂灌”,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状态,教学效果差,同时也存在课程设置不合理的问题。因此学校紧紧围绕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学生的就业适应性为目标,科学合理地构建专业课程体系,搞好专业教学改革。突出技能培养,因材施教,构建更为人性化的校内学习环境,使学生由被动的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其学习兴趣。一、构建“模块化”教学模式为了确定适应需求的教学内容,校领导组织学校专业骨干教师和企业专家组成的团队,通过调研学生就业情况及用人单位对人才需求,明确学生毕业后的工作岗位基本上是什么,其工作任务主要是什么

8、。并按岗位基本能力、岗位核心能力、综合能力和拓展能力进行岗位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分析,围绕各专业对应的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对教学内容按照培养目标进行整合、重组,并引入新技术、新工艺、新知识和新方法,对课程体系和知识结构进行优化,结合行业特点开发了专业课程体系,逐步形成了“模块化”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既能确保岗位关键知识和能力要素无遗漏,又能够体现知识与知识之间、能力与能力之间系统联系的前提下,将专业所需全部知识与能力细目内容嵌入相应课程中。突出了学生专业基本技能的培养,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贯穿到课程教学全过程,从而形成“工学结合”的特色,实现与生产的无缝对接。为学生毕业时能够“零距离”上

9、岗作好能力储备。从而增强了职业教育的针对性,提高了学生的职业技能。具体如下:公共基础课模块:主要由学校统筹安排,基础知识部分,主要培养学生的职业通用能力,提高基本素质,培养学生健康体魄和心理。如政治思想道德、人文素质、语言文学表达能力、计算机通用能力、分析运算能力、吃苦耐劳、团结协作和创新精神。为了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就业能力,多开展社会实践和第二课堂等素质拓展活动。职业基础课模块:主要培养学生的专业基础能力,掌握具有专业方面的基本技能。包括电子电工、计算机等课程。职业技术课模块:本模块主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和综合能力。比如冶金专业其核心能力包括掌握氧化铝生产原理、氧化铝生产流程、主要

10、设备结构、工作原理的能力;综合能力包括熟悉岗位职责、设备操作的能力,该技能与实际生产紧密联系,主要通过校企合作,顶岗实习获得。其理论课程包括氧化铝生产工艺、氧化铝生产设备、化工仪表等课程。拓展课程模块:本模块旨在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的同时,兼顾了学生的职业生源的发展需要。也就是使学生学好专业基础知识和能力的同时,引导学生往专业的深度和广度发展。比如冶金专业,还开设了包括冶金生产环境保护、氧化铝控制分析、铝电解等其它课程。二、课程内容开发与更新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大胆改革,有计划、有步骤、有组织地开发和实施课程内容开发与更新工作。1、实现课程开发主体的多元化学校与企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根据企业对人才

11、的需求“量身订制”培养计划和课程教学内容。2、课程目标突出岗位就业目标学校以就业为导向进行课程目标设计,建立起学生思想品德、文化知识以及审美、体质、心理等素质教育同专业技术能力的培养以及职业岗位技术训练“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模式。由于课程目标瞄准职业,落实到具体岗位,就业方向直接在学校人才培养的课程方案中清晰体现,使课程目标直接与就业目标挂钩,大大缩短学校教育与就业需求之间的距离,为学生毕业后直接上岗提供了充足的条件。3、课程内容从知识本位转向职业能力本位学校将课程内容从知识本位转向能力本位。其具体做法是:首先,校领导组织骨干教师以及社会和企业专业人士,将职业所需的能力(包括胜任职业所需的专业

12、知识、工作技能和工作态度的培养)进行职业能力分析,形成能力标准,再将能力标准转化为课程。其次,不再追求学科体系逻辑的严密性,强调教学内容实际、实用、实践,基础理论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第三,把职业资格标准引入课程体系,促进学校课程与职业资格证书在教学内涵上的统一。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课程内容设计思路,使学校课程突破学科理论体系,形成符合职业培养目标的特色,缩短与实际工作的距离。同时,由于其职业能力的内涵宽泛,不仅有技术能力要求,而且包括具有广泛适应性的一般职业能力的培养,使我们培养的学生既有较高的职业技能,又有一定的职业岗位转换的适应能力,从而获得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4

13、、开设特色专业,开发校本精品课程。学校跟踪经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就业市场的变化,及时改造和调整专业结构,积极为新兴服务产业的专业,加强骨干、特色和示范专业建设。多年来学校在专业课程设置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尝试并初见成效。学校课程开发主要有:(1)专业课程。如化验分析专业,除了开设常规专业课程之外,还开发了氧化铝控制分析课程;计算机专业开发了(综合设计)课程。模具与数控专业开发了钳工技能实训、车工技能实训、电子电工技能实训、模具CAD设计等课程;机电工程专业开发了()。(2)公共必修课程。为了培养学生一般的职业能力,使学生素质全面发展,该校开发了如下公共课程:应用文写作、普通话、礼仪修养、写字、法

14、律、职业指导等课程。学校加大投入建设冶金专业、化验分析专业、计算机专业、,保证了学生实习实训工作有序地进行,这无疑对实施校本课程具有重要的意义。我校与行业、企业保持有机结合,并在企业行业的参与下进行顶岗实习实训工作,让在校学习一年的学生分批去那里去顶岗实习实训,让学生走上了生产第一线,然后再回到学校“回炉”充电加工。教学方法改革学校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将新技术、新知识充实到课堂教学中,提高教学效果,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在教学方法的应用方面,除应用启发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外,我们还主要应用了场景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岗位教学法、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为学

15、生准备充分的教学资源,引导他们自主完成学习。把以教师“教”为主的教学转变为学生“学”为主的教学。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比如我们的冶金技术专业,主要培养生产一线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也就是要能熟练掌握岗位要求的应用、操作技能的实用型人才。要掌握这些技能必须大量的实践教学相配合。学生只有通过实际的操作、演练和参与真实的生产过程,才能掌握该项技能,如果只是简单地把学生送去企业实习,由于企业自身的原因,学生对技能的掌握只是局限在某一点,不能进行系统性的学习与训练。因此在教学上采用贴近生产的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中融合多种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学校、企业共同资源来实现

16、我们的培养目标。具体的做法如下:在理论授课之前,先由专业教师带领学生进厂参观学习,内容包括安全教育,简单了解氧化铝生产流程,以及主要设备的名称,使学生对氧化铝生产首先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围绕生产过程所涉及知识和需要掌握的能力讲授氧化铝生产工艺、氧化铝生产设备等理论课程,要求学生掌握氧化铝生产方法原理、生产流程、主要工艺技术指标、主要设备结构及工作原理;再由专业教师带领学生进厂实习,要求学生熟知各生产岗位职责、主要设备操作,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学生在实习过程中会逐步掌握实际工作过程和生产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以及当前采用的最新技术,实现了教学与生产的无缝对接,同时增强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独立工作的能力。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实施过程,应是一种开放的教学过程。其教学不再是简单地向学生灌输现成的学科概念和结论,而是向学生提供多种学习方法和学习路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