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社会思品练习卷一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89251141 上传时间:2022-08-3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社会思品练习卷一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九年级社会思品练习卷一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九年级社会思品练习卷一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九年级社会思品练习卷一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九年级社会思品练习卷一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社会思品练习卷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社会思品练习卷一(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九年级社会思品练习卷一一、选择题(本题有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1.发生在“一战”中,因为战役极其惨烈,被称为“绞肉机”、“屠宰场”的战役是( )A马恩河战役B凡尔登战役 C斯大林格勒战役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2.小明在某史料中看到:“中华民国三十年”这句话,请问中华民国纪年开始的时间和事件是A1911年武昌起义 B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C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 D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3某校开展“百年中国”历史主题活动,小明就 “1912年6月南京见闻”搜集到以下材料。其中有史实错误的是( )A“民主” “共和”成为热

2、门话题 B大街上有剪去长辫、穿中山装的男子C全国性的统一革命组织同盟会宣布成立 D有人打听现任临时大总统是谁4. 近代史上我国政府第一次向列强说“不”的历史事件是( )A废除“二十一”条 B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 C签定了南京条约 D打到列强,除军阀5.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的社会性质是( )A资产阶级共和国 B君主立宪制国家 C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D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6.项目英法德美1860年工业产量位次12341890年工业产量位次24311910年工业产量位次3421导致上表中工业产量位次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第一次工业革命 B第二次工业革命 C第三次工业革命 D第一次世界大战7.以下

3、代表人物及其历史贡献搭配错误的是( )康有为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李大钊建立北京共产党早期组织蒋介石北伐总司令 张学良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A B C D8.以下说法符合史实的是( )巴黎和会后形成的凡尔赛体系永久确立了列强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统治的新秩序孙中山提出的民权主义就是平均地权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很快分裂,中国出现了长达十多年的军阀割据混战局面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是巴黎和会上的中国外交遭受挫折A B C D9下列对北伐战争的总结,正确的是( )基本消灭了孙传芳、吴佩孚、张作霖三大军阀的主力胜利进军的最主要原因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叶挺领导的第四军独立团作战勇猛,为第四军赢得

4、了“铁军”的称号由于军队不断取得胜利,国民政府的政治中心从广州迁到了武汉A B C D10.“攘外安内蒋主张,夜赠领土百万方,金陵城头发乱令,叫尔小民做羔羊”,这首歌谣控诉了蒋介石对日军侵略采取的不抵抗政策,导致东北全境沦陷。与该歌谣创作背景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A九一八事变 B百团大战 C卢沟桥事变 D台儿庄战役11.某知识竞赛的试题中出现了这样一组词语:“华清池、兵谏、联共抗日、和平解决”, 由此判断,该题正确答案是( )A北伐战争 B南昌起义 C重庆谈判 D西安事变12.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标志是:( )A柳条湖事件 B平型关大捷 C百团大战 D西安事变的和平解

5、决13.西安事变发生后周恩来到西安调停。针对蒋介石的拒不让步,周对蒋说:“只要蒋先生能够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不但我个人可以听蒋先生的话,就连我们红军也可以听蒋先生的指挥。”由此可知,西安事变能够和平解决的主要原因是( )A.张学良、杨虎城的和平意愿 B.国民党内部一致同意联共抗日的主张C.中国共产党做出巨大的努力 D.蒋介石做出了主动让步14. 1939年1月国民党江西省党部、省政府由南昌迁到吉安,几个月后迁到泰和1945年初迁至宁都。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国民党江西省党部、省政府这几次辗转迁徙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 A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B.国民党军队围剿红军 C侵华日军步

6、步紧逼 D.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15.抗日战争是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在反抗外来侵略中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下列搭配正确的是( )A西安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B七七事变中国人民局部抗日的开始C平型关大捷中国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 D台儿庄战役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16.“在民族危亡的关头,中华民族奋起反抗,创造了弱国打败帝国主义强国的奇迹。”这个“奇迹”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长征的胜利,红军成为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B.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共提出和平解决的方针C.中共七大的召开,全党在组织上空前团结 D.抗日战争中,中国人民团结一致全民族抗战17.“我以无可言状的

7、悲怆追忆那血腥的风雨,我以颤抖的手抚摸那30万亡灵的冤魂,我以赤诚之心刻下这苦难民族的伤痛。我祈求,我期望,古老民族的觉醒,精神的觉醒。”这应该是在哪个纪念馆门前的发言?( )A人民英雄纪念碑 B淮海战役纪念馆C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D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18.揭开中华全民族伟大的抗日民族解放战争序幕的事件是( )A.西安事变 B.九一八事变 C.八一三事变 D.七七事变19.标志着南京国民政府在形式上“统一”中国的事件是( )A. 1927年蒋介石成立南京国民政府 B. 广州国民政府迁到武汉 C. 1928年张学良通电宣布服从国民政府 D. 国共两党签订双十协定20.从武装反抗国民

8、党反动统治到与国民党合作抗日,中国共产党这一方针政策转变的根本依据是A.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B. 中日民族矛盾上升C.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D. “一二九”运动爆发二、非选择题(本题有5小题,共50分)21.(10分)材料一:“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于是福州船政学堂、上海制造总局等渐次设立起来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自从和日本打了一个败仗下来,国内有心人,真象睡梦中着一个霹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 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材料二:孙中山逝世后,“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遗训被书于黄埔军校东西两壁墙上。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9、1)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材料中的“不足”后分别采取了什么行动?(4分)(2)20世纪初那场行动的指导思想及其在政治民主化方面的功绩分别是什么?(3分)(3)材料二中孙中山说“革命尚未成功”指的是什么?为完成该革命任务,当时的国民党采取了哪些行动?(3分)22.(7分)2014年5月9日,德国外交部长施泰因迈尔在柏林出席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百年纪念活动时表示,反思历史是必要的。(1)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哪里是列强争夺的焦点而成为随时可能爆炸的“火药桶”?哪一事件点燃了这个“火药桶”?德国是哪个军事集团的核心?(3分)(2)在战后初期的国际会议上,中国与德国曾发生了什么联系?(2分)其结果对中国产生怎

10、样的影响?(2分)23.(13分)材料一:1911年这场革命在政治上付出的沉重代价,最终以文化的巨大进步获得了某种补偿。1912年1919年初的中国知识界的价值重建运动,可以视为象征。后来又迎来了五四运动,开始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材料二: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北京大学和某杂志成为它的主阵地。五四运动后,宣传某革命理论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这就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做了思想准备。材料三:20世纪20年代某所军校的校门上有副对联,上下联分别是“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怕死勿入斯门”,横批是“革命者来”。(1)材料一中的“这场革命”和“新纪元”分别指什么?这场革命为“新纪元”到

11、来创造了哪些条件?(4分)(2)材料一中提到的“价值重建运动”的阵营核心是什么,这一阵营形成于哪一个学府?(2分)(3)材料二中的“杂志”和“革命理论”分别指什么?(2分)(4)有历史学家评论,“五四”之前的变革运动在于“水土不服”,你如何理解?(2分)(5)材料三中的军校是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成果,请说明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当时两党的共同革命任务是什么? (3分) 24. (8分)材料一:1919年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代表在法国的凡尔赛宫,召开和平会议,史称巴黎和会。会议的焦点如何处理德国问题,而重点问题中国山东问题等。同年5月4日,北京各校三千多名学生齐集天安门,举

12、行游行示威,高呼“还我山东”等口号,五四运动爆发了。(1)依据材料回答巴黎和会与“五四”运动之间有何联系?(2分)材料二:五四运动后,一批先进知识分子与工农民众相结合,积极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准备。1919年,李大钊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对马克思主义作了较系统的介绍。1920年,陈独秀、李大钊等人先后在上海、北京建立了共产党的早期组织。并在他们的指导下,多地建立了共产党的早期组织。(2)根据上述材料回答,陈独秀、李大钊等人的活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哪些准备?(2分)材料三: 沿着复兴路,共筑“中国梦”。六集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浓缩了中华民族复兴的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千年巨变】中

13、国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发生了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 (3)“巨变”指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1分)其标志是什么?(1分)材料四:【中国新生】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4) 让中国人民“站起来”的是一条怎样的道路。(2分)25.(12分) 材料一:“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 _ 松花江上 材料二: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发表讲话:“我们希望和平,而不求苟安,准备应战,而决不求战。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1)材料一中的“那个悲惨的时候”开始于日本发动的哪一事件?哪里有侵略哪里就有反抗,这一事件有何国际影响?(2分) (2)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国共两党共赴国难,他们领导的军队分别担负哪一战场的“守土抗战之责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