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论正当防卫中非凡情况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89247075 上传时间:2023-07-0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4.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探讨论正当防卫中非凡情况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探讨论正当防卫中非凡情况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探讨论正当防卫中非凡情况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探讨论正当防卫中非凡情况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探讨论正当防卫中非凡情况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探讨论正当防卫中非凡情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探讨论正当防卫中非凡情况(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探讨论正当防卫中非凡情况正当防卫是我国刑法中一项不可缺少的制度,是保障人民合法权益强有 力的武器。对于国家也起到了稳定发展防止犯罪的功效。对和每个人来说,起到 了保障自己不受伤害的合法权益,积极和犯罪做斗争。但是,在防止行为时要根据 对自己的不法侵害的行为实际进行正当防卫,假如超出了一定范围,就会出现防 卫过当,也就造成了自己犯罪。正当防卫也有非凡情况,如无限防卫等。长期以来 正当防卫的标准一直是法律界争论的主要焦点。在本文中主要以正当防卫的、防 卫过当的和其他防卫三方面的情况来进行了一些阐述。本文还列举出了如逆防卫等的一些情况,是否合乎法律和道德的统一,新 问题怎样解决有待于读者去思索。要害

2、词:正当防卫 防卫过当 无限防卫正当防卫是法律赋予公民的一项重要权利,是鼓励和保障公民同违法犯 罪行为作斗争的重要手段,对于保障国家、公共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权益,威慑犯罪 分子,制止和预防犯罪,具有积极的意义和功效。正当防卫的标准是我国法学界长 期以来争论的焦点,有关新问题作一些探析和探索,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一正当防卫的基本内容(一)正当防卫的概念正当防卫属于正当行为中之一种,指为了使国家、公 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 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 任。正当防卫是刑法理论中违法性阻却事由之一,但是行为人

3、所实施的正当防卫 行为不得明显超过必要限度。我国1979年刑法典第17条第1款规定:“为了使公共利益、本人或者 他人的人身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正当防卫行为,不负 刑事责任。1979年刑法第17条虽然确立了正当防卫制度,但是规定得相当原则、 笼统,以致在司法实践中,对正当防卫行为的构成条件,尤其是必要限度上把握过 严,把一些正当防卫行为当作防卫过当处理,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正当防卫制 度功效的有效发挥。为了鼓励公民自觉地同犯罪行为作斗争,更好地保障被侵害 的利益,新刑法典对正当防卫作了修改。新刑法典第20条第1款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 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

4、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 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两个概念比较,新刑法的规定在被保障利益的主体上增加了“国家”,在 被保障的对象上增列了“财产”,在防卫对象上,明确规定为是“不法侵害人”。 这样,新刑法典有关正当防卫概念的规定,较1979年刑法典中的规定更趋全面和 科学,也更加健全。(二)正当防卫的成立条件为避免正当防卫被利用作为免除刑事责任的借 口,对正当防卫的成立做了严格的限定条件。其中包括起因条件,时间条件,对象 条件,主观条件,及限度条件。1起因条件:正当防卫的起因条件,是指存在着具有社会危害和侵害紧迫 性的不法侵害行为。(

5、1)必须有不法侵害存在。(2)不法侵害并非仅限于犯罪行为。不法侵害 的范围,应该该包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3)不法侵害必须是现实存在的。至 于不法侵害的程度,通常限于具有暴力性、破坏性、紧迫性的不法侵害行为。(4) 不法侵害通常应是人所实施的。事实上不存在不法侵害,行为人误认为存在不法侵害而对臆想中的侵害 进行防卫,属于假想防卫。对于假想防卫,应视行为主观上有无过失而予以不同的 处理2时间条件:正当防卫只能对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行为实行。所谓正在进 行,是指不法侵害正处于已经开始并且尚未结束的进行状态。对不法侵害的开始,我国理论和实践中均有较大争议,主要有以下四种观 点(1)进入侵害现场说。此

6、说认为,侵害者进入侵害现场即为不法侵害已经开始。 (2)着手说。此说认为,不法侵害行为的开始就是不法行为的“着手”,正当防卫 在不法侵害着手时进行的。(3)直接面对危险说。此说认为,不法侵害的开始应该 指合法权益已经直接面对不法侵害的侵害危险。具体包括两种情况:一是不法侵 害行为已经着手进行,合法权益正在遭受不法侵害;二是不法侵害的实行迫在眉 睫,合法权益将要遭受不法侵害。(4)综合说。此说认为,一般应以不法侵害着手 实施为不法侵害的开始,但在不法侵害的现实威胁已十分明显,不实行正当防卫 就会立即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时,也应认为不法侵害已经开始。以上四种观点,综合说是最为全面,最接近于正当防卫的

7、立法宗旨,最有 利于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的。不法侵害尚未结束,应在实践中作具体探析,可以是不法侵害行为正在进 行中,也可以是行为已经结束而其导致的危险状态尚在继续中,但是有些情况下, 虽不法侵害所导致的危险状态尚在继续中,但正当防卫行为并不能将其排除,则 应视为不法侵害已经结束。正当防卫的结束,可以是不法侵害人自动停止或不可 能继续进行,也可以是不法侵害已经既遂且不能及时挽回不法侵害造成的损失。在不法侵害尚未开始前或结束后进行的防卫行为则是不适时的。3对象条件:正当防卫的对象条件,是指正当防卫只能针对不法侵害者 本人实行,不能及于第三者,至于不法侵害者是否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是否具 有刑事责任

8、能力,并不影响正当防卫的成立。对于未成年人以及精神病人实施的 不法侵害,只要具有紧迫性,不管事前是否知道其为未达法定刑事责任年龄或者 无刑事责任能力人,都可以对其进行防卫反击。但在防卫手段上应有所节制。4主观条件:正当防卫的主观条件,是指防卫人主观上必须出于正当防 卫的目的,即是为了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 受不法侵害。不是出于上述目的,不能成立正当防卫。因此,下列三种行为,不是 正当防卫;1防卫挑拨。是指行为人出于侵害的目的,以故意挑衅、引诱等方法促 使对方进行不法侵害,尔后借口防卫加害对方的行为。2相互的非法侵害行为。 是指双方都出于侵害对方的非法意图而发生的相

9、互侵害行为。3为保障非法利益 而实行的防卫5限度条件:指正当防卫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且对不法侵害人 造成重大损害。何谓必要限度,有三种观点:(1)基本相适应说。认为所谓正当防 卫的必要限度,就是防卫行为和不法侵害行为在性质、手段、强度和后果上要基 本相适应。(2)需要说。认为所谓正当防卫的必要限度,就是防卫人制止不法侵害 所必需的限度只要所造成的损害是制止不法侵害所必需,不如此就不足以制止不 法侵害,即使防卫在强度、后果等方面超过对方可能造成的侵害,也不能认为是超 出了正当防卫的必要限度。(3)相当说。认为正当防卫的必要限度在原则上应以 制止不法侵害所必需为标准,同时要求防卫行为和不法侵害行为

10、在手段、强度等 方面,不存在过于悬殊的差异。二防卫过当的非凡情况防卫过当是针对正当防卫而言。正当防卫是对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的人, 采用造成一定损害的方法,以防止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和其他权利免 受侵害的行为,是有益于社会的行为,合法的行为。但是防卫的合法性又受着一定 限度的制约。防卫超过了必要的限度,造成了不应有的危害的,就是防卫过当。就 要负相应的法律责任,成为一种非凡形式的“犯罪”。正当防卫是否过当,以防卫 行为是否超过了必要的限度而造成不应有的危害为标准防卫过当是超过正当防 卫必要限度的行为,认定防卫行为是否过当,必须认真地探析判定其防卫行为是 否具有防卫过当的特征。结合司法实践

11、,本人认为防卫过当的特征主要有:1防卫过当行为是对不法侵害人造成重大损害的行为。防卫过当行为是 在防卫不法侵害过程中,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行为,它是在具有制 止不法侵害的目的性、被迫防卫性的情况下实施的过当行为,这种过当行为防卫 强度,在制止不法侵害的过程中,没有全面地衡量不法侵害的强度,没有约束和控 制防卫行为的强度,只是片面地根据侵害行为的方法、手段、工具和后果等因素 来决定防卫强度。在一般情况下,不法侵害行为的性质、方法、手段、工具、后 果等对防卫行为的强度的影响是很难大的,但它不是全部的影响因素,非凡是它 不能脱离整个行为事实、行为过程而独立存在,甚至于在防卫过程中的地位、功

12、 效总是要受行为的目的、行为人的特征、功效力量的程度以及功效的部位等因素 制约的,因此,我们在确认防卫强度是否明显超过必要限度时,一定要坚持全面 探析、结合判定。一切单纯、孤立的以防卫的方法、手段、工具或者后果,机械 地和不法侵害的方法、手段、工具或后果明显超过必要限度,不仅片面,而且它也 和以事实为根据的构成犯罪必须是主、客观条件相统一的原则相违反,很轻易陷 入客观归罪的泥坑中。当不法侵害停止以后,防卫行为是否也随时终止,这也是衡 量防卫行为是否受到控制或约束的一个表现。当不法侵害停止以后,防卫行为没 有彻底终止的行为是防卫过当,就不是正当防卫了。2防卫过当是有罪过的行为。防卫过当不仅是行为

13、强度超过了不法侵害 的强度,而且行为人在主观上也有罪过,或者是故意、或者是过失,这是防卫过当 的主观条件。认为防卫过当只是在正当防卫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因而行为人在主 观上不具有罪过的观点是不正确的。人的思想意识支配行为,因而不仅不同性质 的行为是不同的思想意识的表现,而且同一性质的行为如防卫过当在不同的情况 下,其行为人的主观罪过形式也是各不相同的,当防卫强度在违反了自我约束性 所造成的防卫过当的情况下,一般地说,不是行为人直接故意的表现,而是意接故 意或者过失的结果。因为违反防卫强度自我约束性的行为,是在正当防卫过程中 所造成的过当,其目的是为了制止不法行为的侵害,但不是希望或追求防卫的强

14、度超过不法侵害的强度,虽然有时这种行为是明知,但对后果也仅仅是放任;有时 这种行为虽然是应当预见可能出现的后果,但由于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到。由此 可见,防卫强度在违反了自我约束的情况下所造成的防卫过当,是行为人主观上 的间接故意或过失的反应。3防卫过当是具有犯罪特征的行为。防卫过当的行为,必然是危害社会的 行为,而且也是达到了违法并且应该受到刑罚处罚的程度,所以我国刑法才规定 了防卫过当行为应当负刑事责任。有这样一个案例:村民王XX和村民于X系同村人,二人因日常琐事素有 矛盾。1998年6月的一天傍晚,于X饭后从自家走出,当他来到村头时,正好看见 王XX赶着马车过来,于X故意挑衅,漫骂王XX,

15、王XX于是停下车来和其争 论。于X见王XX不服气,顿时恼火,自知身强体壮,将王X打倒在地,并继续殴 打。王X一边躲闪,一边从地上捡起块石头打向于X,于X被打倒在地。这时王X 从地上爬起后,又从地上拿起一块石头砸向躺在地上的于X的头部,到致于X当 场死亡。一审法院认为:王X和于X在打架过程中,动用石头将于X砸死,有故意 伤害的动机,后果严重,已成伤害致人死亡,故判处王X有期徒刑事处分14年。 二审法院认定的事实和一审法院一致,只是对王X的行为性质和原审法院不同。 二审认为,王X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只是所采取的手段和强度超过了必要限度, 因而按伤害罪从轻追究刑事责任,故判处王X有期徒刑事犯罪2年,

16、缓期3年。根据新刑法的规定,二审法院认定王X的行为属于防卫过当是正确的。因 为于X将王X打倒在地,属于不法侵害,对此,王X用石头砸于X属于正当防卫。 但当王X从地上爬起后,又用石头砸尚躺在地上的于X时,其防卫行为的强度显 然明显超过侵害行为的强度,超过了正当防卫的必要限度,造成了不应有的危害。 所以,说王X的行为属于防卫过当,造成于X死亡,因此王X应该负刑事责任,但 可以依法从轻处罚。三其他防卫的非凡情况(一)假想防卫是指一个人由于想象和推测,在熟悉上产生了错误,把实 际上不存在的侵害行为误认为存在,因而错误的实行了防卫,造成他人无辜的损 害。对于假想防卫而造成损害的责任新问题,适用对事实熟悉错误的处理原则解 决,即假如属于行为人主观上能够预见的,由于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到,应按过失 犯罪处理;假如属于行为人当时不可能预见的,则按“意外事件”对待,不应追究 刑事责任。非凡注重的是:对实施假想防卫的行为人,被害人有权实行正当防卫。(二)事前防卫即对于只是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