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思考题大全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89246179 上传时间:2022-08-2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82.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生物思考题大全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微生物思考题大全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微生物思考题大全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微生物思考题大全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微生物思考题大全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微生物思考题大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生物思考题大全(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l 从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入手,如何进行细菌的人工培养?充足的营养成分、适合的酸碱度、合适的酸碱度、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气体环境、渗透压等、及时高压灭菌、适宜的培养基l 什么是生长曲线?简述其分期及各期意义。迟缓期:细菌被接种培养基的最初一段时间,主要是适应新环境,同时为分裂繁殖作物质准备,此时细菌体积比较大,含有丰富的酶和中间代谢产物。对数期:细菌分裂繁殖最快的时期,菌数以几何级数增长,研究细菌的最佳时期。稳定期:由于营养物质的消耗,代谢产物的堆积,繁殖数与死亡数几乎相等。活菌数保持稳定。一些细菌的芽胞、外毒素和抗生素等代谢产物大多在稳定期产生。衰退期:繁殖变慢,死菌数超过活菌数。细菌形态发生改

2、变,生理活动趋于停滞。l 如何利用细菌分解代谢产物鉴别细菌?糖发酵试验 :葡萄糖、乳糖、麦芽糖、甘露醇、蔗糖 IMViC 试验常用于肠道杆菌的鉴定:吲哚(I)、甲基红(M)、VP(Vi)、枸橼酸盐利用(C)实验。结果:大肠埃希菌:+- 产气杆菌-+l 简述细菌合成代谢产物在医药学上的意义。1、热原质(致热源):是细菌合成的一种注入人体或动物体内能引起发热反应的物质。产生热致源的细菌大都为格兰阴性菌,热致源即其细胞壁的脂多糖。 2、毒素及侵袭性酶:外毒素:多数G+菌和少数G-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释放菌体外的蛋白质;内毒素:G-菌细胞壁的脂多糖;外毒素毒性强于内毒素。侵袭性酶:某些细菌产生的,能损伤

3、机体组织,促使菌体的侵袭和扩散,是细菌重要的致病物质。3、色素:水溶性;脂溶性。4、抗生素:某些微生物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一类能抑制或杀死某些其他微生物或肿瘤细胞的物质。抗生素大多由放线菌和真菌产生。5、细菌素:某些菌株产生的一类具有抗菌作用的蛋白质。细菌素仅对与产生菌有亲缘关系的细菌有杀伤作用。6、维生素l 简述微生物的分类及各类微生物的特点 P4l 比较G+菌与G-菌细胞壁结构的异同,并简述细胞壁的功能 细胞壁结构革兰阳性菌 G+革兰阴性菌 G-肽聚糖组成由聚糖骨架、四肽侧链、五肽交联桥构成坚韧三维立体结构由聚糖骨架、四肽侧链构成疏松二维平面网络结构肽聚糖厚度2080nm1015nm肽聚糖层数

4、可达50层仅12层肽聚糖含量占胞壁干重5080%仅占胞壁干重520%磷壁酸有无外膜无有细胞壁的功能:维持菌体固有的形态,并保护细菌抵抗低渗环境。参与菌体内外物质交换;表面带有多种抗原分子,可诱发机体免疫应答某些成分与细菌致病性相关。l 举例分析细胞壁结构与抗生素作用效果间的关系l 举例说明细菌的致病性与那些因素有关。致病性:细菌毒力(侵袭力:粘附素、抗吞噬、侵袭性物质;细菌毒素:内毒素、外毒素)、入侵数量 、入侵部位决定毒力的物质基础包括侵袭力和内外毒素l 细菌内、外毒素有何区别?举例说明它们在致病性上的特点。外毒素内毒素来源G+菌和部分G-菌G-菌存在部分从活菌分泌出,少数菌崩解后释出细胞壁

5、组分,菌裂解后释出化学成分蛋白质脂多糖稳定性6080,30分钟160,24小时毒性作用强,对组织器官有选择性毒害效应,引起特殊临床表现较弱,各菌的毒性作用大致相同,引起发热、白细胞增多、微循环障碍、休克、DIC等全身反应抗原性强,刺激机体产生抗毒素;甲醛液处理脱毒形成类毒素弱,刺激机体产生的中和抗体作用弱;甲醛液处理不产生类毒素特点1、大多数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2、毒性作用强,对组织器官有高度选择性3、绝大多数不耐热4、抗原性强5、可用人工化学方法脱去毒性(A亚基活性),保留其抗原性(B亚基结构)1、产生于G-菌细胞壁2、化学性质是LPS3、对理化因素稳定4、毒素作用相对较弱5、不能用甲醛液脱毒

6、而成为类毒素分类1、神经毒素:破伤风梭菌、肉毒梭菌2、细胞毒素:能直接损失宿主细胞(成孔毒素、磷脂酶类)3、肠毒素:霍乱弧菌主要生物学作用1、 发热反应2、 白细胞反应3、 内毒素血症和内毒素休克l 什么叫感染?举例说明全身型感染的临床类型感染(infection)是细菌突破宿主防御屏障,侵入机体,在一定部位生长繁殖、释放毒性物质,引起不同程度的病理变化过程。全身感染:毒血症:致病菌侵入体内后,只在机体局部生长繁殖,病菌不进入血循环,但其产生的外毒素入血。(白喉)内毒素血症:G-菌侵入血液,并在其中大量繁殖、崩解后释放大量内毒素;也可由病灶内G-菌死亡释放内毒素入血。菌血症:致病菌由局部侵入血

7、流,但未在血流中生长繁殖,只是短暂的一过性通过血循环到达体内适宜部位后再进行繁殖而致病。(伤寒早期)败血症:致病菌侵入血后在其中大量繁殖并产生毒性物质,引起全身性中毒症状。(高热、皮肤和粘膜瘀斑、肝脾肿大)脓毒血症:化脓性菌侵入血后在其中大量繁殖,并通过血流扩散至宿主体内的其他组织或器官,产生新的化脓性病灶。l 什么是病毒体?病毒具有哪些特点病毒体:一个完整成熟并有感染力的病毒颗粒。其测量单位为纳米或毫微米。测量病毒最可靠的方法是电子显微镜技术。l 简述病毒的基本结构。包膜:蛋白质、多糖、脂类。是某些病毒在成熟过程中穿过宿主细胞,以出芽方式向宿主细胞外释放时获得的,含有宿主细胞膜或核膜成分。有

8、包膜的病毒体称为包膜病毒,无包膜的称为裸露病毒。包膜的主要作用:维持病毒体结构的完整性。核衣壳:1、核心:核酸 2、衣壳:包绕在核酸外面的蛋白质外壳。衣壳具有抗原性,是病毒的主要抗原成分,可保护病毒核酸免受环境中核酸酶或其他影响因素的破坏,并能介导病毒进入宿主细胞。有以下类型:螺旋对称性,20面体对称性,复合对称性。l 简述病毒蛋白在病毒结构及功能上的意义。结构蛋白:分布于衣壳、包膜和基质中,对核酸具有保护作用,稳定病毒形态,决定病毒对细胞的亲嗜性,具有良好的抗原性,可用于分类及诊断非结构蛋白:包括酶及某些具有特殊作用的蛋白质,可存在于病毒体内或感染细胞内,与病毒的复制有关,是具有潜力的药物作

9、用靶点l 朊粒的化学本质是什么?简述其特点及所致疾病朊粒:又称蛋白侵染子,传染性蛋白因子,不含核酸,朊病毒蛋白(PrP)是其基本的结构单位,PrPC转变为PrPSc即具有致病性和传染性。特点:增殖快、抵抗力强(灭活方法是室温下5%次氯酸钠或1mol/L氢氧化钠处1h,再134高压蒸汽法灭菌2h以上)致病性(引起人和动物Prion病。潜伏期长,表现为致死性中枢神经系统的慢性退化性疾患)所有已知的朊毒体疾病,又统称为感染性海绵状脑病(TSES)l 以双链DNA病毒为例,简述病毒的复制周期人和动物病毒周期依次包括吸附、穿入、脱壳、生物合成、组装、成熟和释放等步骤。1、吸附:病毒的吸附位点与宿主细胞表

10、面受体的结合,首先是静电结合,是可逆的,然后是真正的结合,变得不可逆。病毒具有组织亲嗜性,是有选择的,2、穿入:吸附后以吞饮或融合的方式进入细胞内,将病毒的衣壳释放到细胞内。3、脱壳:脱去衣壳、核酸裸露4、生物合成 :合成大量病毒核酸和结构蛋白 5、装配与释放:组装成成熟的子代病毒,并从细胞游离出来。无包膜的病毒裂解宿主细胞,释放出来,有包膜的病毒以出芽的方式释放出来。l 何为顿挫感染及缺陷病毒?顿挫感染:病毒进入宿主细胞却不能复制的感染过程。缺乏病毒复制所需的酶、能量或其它必要组分的非容纳性细胞,是构成顿挫感染的细胞。缺陷病毒:指病毒基因组不完整或严重改变而不能复制出完整的子代病毒的病毒。需

11、辅助病毒提供所缺物质才能完成正常增殖。l 简述病毒感染的传播方式。病毒感染的传播方式有水平传播和垂直传播水平传播:病毒在人群不同个体之间的传播。有呼吸道、消化道、皮肤黏膜、血液等途径。水平传播的病毒感染率高,播散迅速垂直传播:病原体从宿主的亲代到子代,主要通过胎盘或产道传播。主要见于发生病毒血症或病毒与血细胞紧密结合的感染,常见的有风疹病毒,CMV,HBV,HIV等l 简述病毒持续性感染的类型及各型的特点。1、慢性感染:病程长,病毒可持续存在于血液或组织中,并不断排出体外。如HBV。2、潜伏感染:原 病毒以基因组的形式长期潜伏在体内,不编码感染性病毒颗粒,激活才发生增殖。如HSV。3、慢发病毒

12、感染:潜伏期特别长,一旦发病,多为亚急性、进行性,并往往造成死亡。如HIV、朊粒。4、急性病毒感染的迟发并发症:急性感染数年后才发生致死性并发症,如麻疹病毒引起的SSPE。l 从细胞水平出发,试述病毒感染的致病机制。1、杀细胞效应:多见于无包膜、杀伤力强的病毒,能引起明显的细胞病变。 杀细胞效应的机制:阻断细胞生物大分子合成;影响细胞溶酶体结构及通透性,损伤多种细胞器。在体外细胞培养和接种杀细胞性病毒经一定时间后,可用显微镜观察到细胞变圆、坏死,从瓶壁脱落等现象,称为细胞病变效应(CPE)。2、稳定状态感染:多见于包膜病毒,一般不破坏细胞,但可引胞膜组分的改变,使细胞表面出现新的抗原或细胞融合

13、成多核巨细胞。3、包涵体形成:胞质或胞核内出现的光镜下可见的嗜酸性或嗜碱性斑块状物,通常是病毒颗粒聚集物、病毒遗留痕迹、或细胞反应物。4、细胞凋亡:是细胞基因控制的程序化细胞死亡,病毒感染也可诱发细胞凋亡。凋亡促进了病毒释放,也大大减少了病毒体的产量。5、基因整合与细胞转化:病病毒基因与宿主细胞染色体整合,造成宿主细胞基因组的损伤,多见于肿瘤病毒。有全基因整合和失常式整合。l 什么是干扰素?简述干扰素的抗病毒机制及特点干扰素:病毒或其它诱生剂刺激人或动物细胞所产生的一种糖蛋白。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等多种生物学活性。抗病毒机制:IFN不直接杀伤病毒,而是先与邻近细胞膜上的相应受体结合,诱

14、导基因转录并翻译出一系列抗病毒蛋白,从而发挥抗病毒效应。主要的抗病毒蛋白有2-5腺嘌呤核苷合成酶( 2-5A合成酶)和蛋白激酶(PKR)。抗病毒作用特点:广谱抗病毒、间接抗病毒、种属特异性,同种细胞中活性最高、作用发挥早,但持续时间短l 结合病毒的特点分析抗病毒药物在设计及应用较为局限的原因。对不进行复制的潜伏病毒无效,如HSV高度变异的病毒易形成耐药毒株,如流感病毒不同病毒复制周期中的具体环节和涉及分子不同,具体落实到可选择的药物太少。l 细菌基因转移和重组的类型及其主要差异?基因转移:外源性的遗传物质由供体菌进入某受体菌细胞内的过程。基因重组:转移的基因与受体菌DNA整合在一起,使受体菌获

15、得供体菌某些特性。l 何谓transposon、R质粒、Hfr菌?转化(transformation):受体菌直接摄取供体菌游离的DNA片段获得新的遗传性状的过程称为转化。R质粒(耐药传递因子):编码性菌毛、r决定因子:耐药Hfr(高频重组菌株):F质粒与染色体整合。具有结合和转移功能、细菌染色体转移频率高,F质粒低、受体菌获得供体菌性状、用于绘制基因图l 常见的病原性球菌有哪些? 各引起哪些疾病?对人类致病的球菌(coccus)常称为化脓性球菌, G+菌主要有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链球菌; G-菌主要有脑膜炎奈瑟菌、淋病奈瑟菌。l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毒素有哪些,分别有哪些致病作用?1、致病物质酶:血浆凝固酶 鉴定致病性葡萄球菌的重要指标;能保护细菌,与脓肿局限及脓液粘稠有关。毒素:葡萄球菌溶素以(溶血素为主。能破坏血细胞及多种组织细胞,并能引起局部小血管收缩)、杀白细胞素(只攻击中性粒细胞及巨噬细胞)、肠毒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