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末闲谈同步练习及答案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89244882 上传时间:2024-01-0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末闲谈同步练习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语文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末闲谈同步练习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语文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末闲谈同步练习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语文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末闲谈同步练习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语文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末闲谈同步练习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末闲谈同步练习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末闲谈同步练习及答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一、基础巩固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有错误的一项是()A凉棚(png) 蜘蛛(zh)抵(d)抗雌(c)雄 B瞥(pi)见 解剖(pu) 麻痹(b) 被捕(b)C皱(zhu)眉 模(m)样 供(gng)养 主宰(zi)D享(xing)用 夷(y)人 祸胎(ti) 仓颉(ji) 【解析】供,读gng。【答案】C2下列各项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性急 考据 宛转 抗拒B蜘蛛 雌雄 浮化 观察C解剖 残忍 境遇 棘手D蜾蠃 境遇 稳固 抵抗【解析】“浮孵”或“化华”。【答案】B3下列各项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公司将绩效考核一部分责任由员工们自己承担,打破管理者作威作福的状态,可以让员

2、工更容易认同和接受考核结果。B自本报启动寻找城市缺点活动以来,巡访团成员日日夜夜在行动,他们走进商场、小区、公园等地,把自己肩负的责任化作“揭丑”的动力。C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的品味也在不断地提高,从玩味时尚到品味时尚,如今更有返璞归真之意,“新古典主义”的理念在都市受到的热捧。D记者以广州地区为主的调查统计发现,各银行提供市民相同业务,收取的服务费却是所见略同,相比众多的商业股份制银行国有银行收费稍高。【解析】A项,作威作福:原意是只有君王才能独揽权威,行赏行罚。后泛指凭借职位,滥用权力。可改为“高高在上”。B项,日日夜夜:形容延续的时间长。可改为“时时刻刻”。C项,返璞归真:去掉外饰,还其

3、本质。比喻恢复原来的自然状态。D项,所见略同:所持的见解大致相同。改为“大相径庭”。【答案】C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他的舞动让全世界的人都不再矜持,因为我们的生活态度高度一致,让紧绷的神经轻松一下吧,这也许比我们的第九套广播体操更能引起年轻人的运动欲。B今年以来,长沙市内五区新房住宅大多以6400元/平方米成交为主,这是记者今日从长沙市房地产开发诚信金牌企业授牌大会上了解到的消息。C今天,鼓励式教育虽然很流行,素质教育虽然很必要,但素质教育也不是完全不要分数,鼓励式教育也不是完全拒绝批评。D有的房地产经纪人承诺帮助委托人规避“双限”政策和税收政策,或者采取欺骗手段,为合同履行设置

4、障碍,极易激化矛盾,引发诉讼。【解析】B项,句式杂糅。“大多以6400元/平方米成交”或“以6400元/平方米成交为主”保留一个。C项,结构混乱。前后不照应,应该把“素质教育也不是完全不要分数”放到“鼓励式教育也不是完全拒绝批评”的后面。D项,成分残缺。“极易激化矛盾”前应该添加“这样的做法”。【答案】A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到了微信4.0,腾讯开始了平台化方向发展的战略部署,_,_,_。_,_,_,让沟通更加轻快便捷。随着开放力度的加大提供更多附加服务构建了一个集邮件、短信、SNS、即时通讯等应用于一身的个性化立体式通讯服务平台微信将加速社交、游戏、电子商

5、务等更多领域的第三方优质应用从PC端向移动互联网环境的平移和整合将其他应用不断引入微信开放平台为用户带来更多基于微信平台的应用ABC D【解析】注重分析空格前后的内容以及六句话表达的意思。从空格前的内容看,腾讯开始微信的平台化部署,接着应该探讨的问题应该是这种平台的表现,即平台如何做,然后解说平台包含的内容以及给用户带来的相关方便性,这个问题可以从空格后的语句得到。【答案】C二、课内阅读阅读春末闲谈中的“三年前”到“实在不胜其委屈劳神之至”,回答问题。6作者在这篇文章里讽刺的对象是什么?讽刺他们什么呢?_【解析】可以通过分析文章列举的对象以及他们的表现和做法等。【答案】讽刺的对象是“食人者”、

6、统治者,或者“圣君、贤臣以至现在的阔人,学者,教育家”讽刺他们为了永享其作威作福的特权而总是想愚弄百姓。7“二十四史而多至二十四,就是可悲的铁证”一句中的“铁证”证明的是什么?_【解析】可以从史书的特点入手分析,分析统治者的做法和目的等。【答案】“二十四史”证明了中国历史屡屡改朝换代,没有哪个统治者费尽了心机,能够真正实现他们的愚民理想,保证他们长治久安的。8“便是留学生的特别发现”对这里的“留学生”该怎么理解?_【解析】可以根据相关段落和语句描写的对象加以分析,比如为何称他们为“留学生”,他们具有何种特点等。【答案】借代手法,指的是那些甘愿充当反动统治阶级之帮凶的从西洋或东洋留学回国的那些所

7、谓的“特殊知识阶级”。9文中引用的“礼失而求诸野”本来是什么意思?在这里“礼”与“野”又该作什么样的解释?_【解析】可以分析“礼”的含义和“野”在文段中指代的地方等。【答案】“礼失而求诸野”本来意思是国家的一些礼制、礼仪等失传了,还可以到乡村民间去寻求到它的遗迹。这里的“礼”是指那些治民愚民的方法、手段、措施等;“野”则是指海外他国。三、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烧梦李锐从东京到仙台只用两个多小时,时速两百多公里的新干线子弹头列车,带着我们一头扎进沉沉的夜幕。现在回想起来,在黑夜进入仙台是最恰当的。当历史在岁月的磨蚀下面目全非的时候,只有黑夜是不会褪色的,只有黑夜最符合当时的历史底色,

8、最符合鲁迅先生的心境。离开仙台二十年后,鲁迅在藤野先生里回首往事说:“从东京出发,不久便到一处驿站,写道:日暮里。不知怎地,我到现在还记得这名目。”“日暮里”,一个和黑夜衔接的地名,顽固地留在他记忆深处。一百零三年前的一九零四年,二十三岁的鲁迅只身远离东京,远离身边的中国同胞们,到仙台医学专门学校求学。那是一次真正的天涯孤旅。或者说,那根本就是一次心定如铁的自我放逐。这一去,就到了四百公里外的“东北”,就到了没有一个中国人的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当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被所有的发达国家打败,被所有的发达国家看不起的时候,一定会有什么说法、有什么关于身体的符号会被人挑选出来到处流传。比如肤色,比如身高,

9、比如口音,都是现成的佐料。这就好比是给人起绰号,一下子就能记住。“支那人”丑陋的特点太鲜明:女人腿下的小脚,男人脑后的辫子,举国皆同。鲁迅先生当年跨洋越海、天涯孤旅也还是逃脱不掉这两样东西。其实,鲁迅自己当年也是拖着一条辫子来到日本的。他一九零二年四月到日本,一九零三年三月剪去发辫后特地照了一张“断发照”。一个“断”字流露出强烈的心理动作,所谓一刀两断,所谓洗心革面。用鲁迅先生自己的话说:“从别国里窃得火来,本意却在煮自己的肉。”他明白,自己就是耻辱的一部分,自己就是黑夜。沉沉的夜幕是鲁迅记忆的底色,所以他在来仙台的路上牢牢记住了“日暮里”。在我的理解中,远离人群的鲁迅,就是从“日暮里”开始独

10、自一个走进了自己精神的黑夜,同时也走进了对这黑夜的反抗和挣扎。离开东京,离开同胞的鲁迅,到底还是躲不开历史的阴影。在仙台的学校里发生的两件事情让他最终决定辍学离开仙台。先是所谓“泄题”作弊,学生会的干事无中生有地认定鲁迅的考试及格是靠了藤野先生的泄漏考题。接着,就是那个著名的幻灯片事件。鲁迅在日本同学的欢呼声中看见自己的同胞被当作俄国间谍砍头,而身旁却站满了麻木的中国围观者。于是,被人鄙视,而又看清楚了被鄙视者的麻木和无可救药,这两件事情同时发生在一个人身上。这是一种熬人的双重的鄙视,这是一种黑暗无边的精神笼罩。最为难言的是,在这鄙视中有自己对自己难以宽宥的鄙视。毕竟,那时的鲁迅是个二十多岁的

11、年轻人。年轻是要靠梦想来滋养的。遭遇了这样的鄙视之后,青春的梦想非但没有折断,反而把小梦换成了大梦。换梦的结果是鲁迅毅然辍学,弃医从文,离开仙台回到东京,开始了自己的写作生涯。很快,他就尝到了失败的滋味。不止是失败,是比失败更让人难熬的寂寞。独自一人走进黑夜,原本以为可以用梦想来引路。可梦想幻灭后黑暗之中又加上了寂寞和无望。就此,我们可以循着那个双重的鄙视和反省的轨迹,看到鲁迅此后一生的反抗和挣扎那就是点燃绝望为自己照明。在东京的失败之后,鲁迅又经历了辛亥革命的夭折,军阀们的血腥屠杀,文人的投降所谓用小说改造“国民性”的宏图大志,就如同把沙子撒进黑夜。青春不再,梦想幻灭,淹没在无边的历史黑暗中

12、,一个既不相信光明也不相信黑暗的人怎么活下去呢?他只有点燃绝望为自己照明。这让我想起龚自珍的诗句:“今年烧梦先烧笔,检点青天白日诗。”不由得反复思量:鲁迅在日本完成了自己精神上的一刀两断和洗心革面。当中国一片无边黑暗的时候,是什么给了他走进黑夜的勇气,又是什么支持了鲁迅终其一生独自对抗比历史还要黑暗的绝望?这深不可测的黑暗里,有多少是日本给他的鄙视,又有多少是日本给他的滋养?本来是红叶的季节,可这次在日本一路上都没有见到过像样的红叶。大阪没有,京都没有,东京没有,仙台似乎也没有。就在我已经不抱任何希望的时候,却突然意外地在鲁迅先生曾经学习过的教室外边看见了一片气势恢宏的红叶。就在阶梯教室的旁边,有一座已经废弃的三层旧楼房。意想不到的是,整整一面旧楼的墙壁都被茂盛的枝藤紧紧地包裹起来,红叶像瀑布一样从楼顶倾泻而下。如水的秋阳,透彻,清亮,洒满在红叶上,瀑布就变成了火焰的峭壁,一场冲天大火在眼前翻卷,升腾,盘绕,幻化,闪耀整座楼都在灿烂的火焰里燃烧,欢呼。仿佛能听见从火焰里传出的狂歌和浩叹:“于一切眼中看见无所有;于无所希望中得救”“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选自收获,有删改)10初到日本的鲁迅是“拖着一条辫子”的,一年后他剪去辫子并留“断发照”,再过一年,鲁迅到了仙台学医,作者借这个细节刻画了一个什么样的鲁迅形象?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