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量恢复原理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89244652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4.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超量恢复原理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超量恢复原理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超量恢复原理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超量恢复原理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超量恢复原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超量恢复原理(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体在进行身体运动过程中,要消耗大量的能量物质,随着运动的进行各种能量物质的 分解与合成也在不断进行,但在运动中消耗(分解)量较大,往往是超过了恢复(合成)的水平, 能量物质不能完全恢复,代谢产物不能完全排除,因为身体欠下了氧债。只有在运动后得到 恢复,就出现了运动后的恢复过程。在身体运动结束之后,人体的各器官的机能仍处于一个 较高的水平,必须经过一段时间之后,才能逐渐恢复到运动前的状态,这段时间的机能变化 称为恢复过程。剧烈的运动停止,能量的消耗大幅度下降,这时合成必然超过分解,直至身 体恢复彻底。这种不断的大量消耗身体内能量物质,又不断地恢复,特别是形成的超量恢复 是我们人体进行运动健身的

2、重要生理学依据。编辑本段恢复过程的阶段性恢复过程简要地可分为三个阶段。1、正在运动时的恢复阶段运动时人体的能量消耗过程(分解过程)占优势,恢复过程(合成过程)也在进行,只是由 于身体运动时间长、强度大,而消耗能量物质较多,身体各器官系统发挥最大的机能能力参 与恢复(再合成),也满足不了消耗的需要,造成消耗多于恢复,体内的能量物质不断减少, 身体活动的机能能力下降。2、运动后的恢复阶段身体运动停止后能量物质的消耗过程减弱,恢复过程就明显占优势,这时各种能源物质 和各器官系统的机能能力逐渐恢复到原来(运动前)的水平。3、超量恢复阶段运动实践证明,人体运动后的能量物质和各器官系统的机能能力,在有一段

3、时间里可以 超过原来的水平,维持一段时间后又回到原来水平上。人体在运动后的恢复过程中,体内被消耗的能量物质(ATP、蛋白质、糖和无机盐等)不 仅能恢复到运动前的原有水平,而且在一段时间内可出现超过原有水平的现象,称为超量恢 复。超量恢复的生理机制十分复杂,在生理学上主要是一种刺激与反应的关系而形成的,在 一定的生理范围内,运动强度(刺激)越大,造成能量短缺,而引起相应的反射性能量补充, 同时身体其他器官的机能状态也是如此。超量恢复是客观存在的规律,人体在进行运动健身、 训练和比赛过程中,如何正确运用和掌握这个规律,是目前正在不断探讨的课题之一。1、超量恢复的生理与实践意义(1)能正确运用超量恢

4、复原理,能使身体锻炼、训练的效果更佳。一般来讲在超量恢复 阶段进行下一次锻炼或训练效果最好,运动成绩提高最快。因为在这个阶段体内能量物质最 充足,机能水平也高,并可以适当加大运动负荷,形成更高一层次的超量恢复。下次运动时 间过早或过晚都会影响运动效果,甚至是无效。(2)在一定生理范围内,可以最大限度提高人体机能和健康水平。运动负荷是施加于身 体的一种综合刺激,根据刺激与反应的生物学原理,在一定的生理范围内,运动负荷越大, 人体的机能反应也越大,能量也消耗的越多,引起的超量恢复越明显,锻炼或训练效果就越 好。所以,超量恢复是人体从事大运动负荷(极限负荷)的十分重要的生理学依据。(3)不同性质的身

5、体运动,可以引起不同营养物质和机能的超量恢复。力量性练习,主 要是促使肌肉中蛋白质的超量恢复,肌纤维增粗,力量增大;速度性练习,主要促使肌肉中 磷酸的超量恢复,肌纤维的收缩速度加快;耐力性练习,主要促使肝糖元的超量恢复,可以 提高身体机能的耐久力。上述三种能源物质中,肌肉中的磷酸肌酸出现超量恢复最快,因此 速度素质有时候提高较快,但消失也快;肝糖元较磷酸肌酸超量恢复慢;蛋白质的超量恢复 出现最慢,但消失的速度也最慢。2、超量恢复的运用及其注意事项(1) 身体进行不同性质的运动时或运动之后,要注意有严格的间歇时间。要强调是在超 量恢复阶段进行下一次身体运动。有资料证明,跑100米后磷酸肌酸在25

6、分钟时可出现 超量恢复;在进行大负荷耐力练习后,肌糖元约在第15分钟时便出现超量恢复;力量练习 后蛋白质到第34天出现超量恢复;马拉松跑后,脂肪要在第34天出现超量恢复;大负 荷的游泳练习后,整个身体机能在第58天才会出现超量恢复。(2) 并非是无原则的运动负荷越大,超量恢复越明显。无论是哪种性质的身体运动都要 在生理“极限”范围内进行大负荷练习,负荷过小,则练习无效果;负荷超生理“极限” 则可能伤害身体,影响健康。生理“极限”要根据个人的特点,做到心中有数。(3) 身体运动后的恢复手段要正确。如果运动后恢复手段不得力,一方面形成不了超量 恢复,另一方面可能形成疲劳积累,出现明显的机能下降,影

7、响锻炼效果和身体健康。(4) 初次起步参加身体运动,特别是青少年身体基础较差者,不得急于求成。在这种条 件下,首先要掌握一些超量恢复的原理和相关知识;另外在追求超量恢复效果时,要注意循 序渐进,掌握各种练习技能。编辑本段促进能量物质与机能恢复的方法1、做好整理放松活动做整理放松活动,可以使人体更好地由紧张的身体活动过渡到安静状态。就像汽车要停 车必须经过减速过程一样。人体剧烈运动时,肌肉紧张、缺氧、血压高、心跳快等,若不进 行放松,可能造成静脉血(下肢的)回流受阻,脑部贫血、缺氧等,产生“重力休克”因此, 整理放松活动不是可有可无的。整理活动主要包括一些深呼吸运动和缓和身体及松弛肌肉的 活动,

8、让身体逐步过渡到安静状态。2、加强营养补充人体参加运动后必须要通过饮食中的营养物质来补充所消耗的能量,这是帮助身体恢 复,使运动奏效的重要途径。要根据不同性质的身体练习补充不同的食物,如耐力性练习后 要注意糖的补充;力量性练习后注意蛋白质的补充等。一般来讲还要注意无机盐和维生素 B1、C等的补充,有利于调节体内代谢过程恢复与平衡。3、物理方法主要是采用按摩、洗热水澡、冷水刺激皮肤、电兴奋、用甜或酸的水漱口、闻芳香气味 等,可以促进恢复过程。4、心理调节方法心理调节主要是采取自我暗示、谈笑话、听相声和音乐等帮助身体恢复提出者:美国管理学家彼得水桶效应是指一只水桶想盛满水,必须每块木板都一样平齐且

9、无破损,如果这只桶 的木板中有一块不齐或者某块木板下面有破洞,这只桶就无法盛满水。是说一只水桶能盛多 少水,并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也可称为短板效应。一个 水桶无论有多高,它盛水的高度取决于其中最低的那块木板。又称水桶原理或短板理论,水桶短板管理理论,所谓“水桶理论”也即“水桶定律”, 其核心内容为:一只水桶盛水的多少,并不取决于桶壁上最高的那块木块,而恰恰取决于桶 壁上最短的那块。根据这一核心内容,“水桶理论”还有两个推论:其一,只有桶壁上的所 有木板都足够高,那水桶才能盛满水。其二,只要这个水桶里有一块不够高度,水桶里的水 就不可能是满的。木桶理论是由美国管理学

10、家彼得提出的。组成木桶的木板如果长短不齐,那么木桶 的盛水量不是取决于最长的那一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一块木板。这就是说构成组织 的各个部分往往是优劣不齐的,而劣势部分往往决定整个组织的水平。演变一:一个水桶的储水量,还取决于水桶的直径大小每个企业都是不同的一个水桶,因此,水桶的大小也不可能完全一致。直径大的水 桶,其储水量自然要大于其它水桶。也就是说,一个企业在进入市场之初,他的起步也是不 完全一样的,有的基础扎实,有的基础局促,有的资源面广,有的资源面窄,这都对企业的 最初的发展起到关键的作用。演变二:在每块木板都相同的情况下,水桶的储水量还取决于水桶的形状 学过物理的人都知道,在周长

11、相同的条件下,圆形的面积大于方形的面积。因此圆 形水桶是所有形状的水桶中储水量最大的,它强调组织结构的运作协调性和向心力,围绕一 个圆心,形成一个最适合自己的圆。因此,从做企业来说,企业的每一块资源都要围绕一个核心,每一个部门都要围绕 这个核心目标而用力,作为总经理来说,偏颇任何一个部门都会对水桶的最后储水量带来影 响。有一句话说得好,结构决定力量,结构也决定着水桶储水量。演变三:水桶的最终储水量,还取决于水桶的使用状态和相互配合 每个水桶总会有最短的一块板,最初的水桶理论告诉我们,水桶的储水量取决于最 短板的高度。不过,在特定的使用状态下,通过相互配合,可增加一定的储水量,如有意识 地把水桶

12、向长板方向倾斜,其储水量就比正立时的水桶多得多;或为了暂时的提升储水量, 可以将长板截下补到短板处,从而提高储水量。水桶的长久储水量,还取决于水桶各木板的配合紧密性,配合要有衔接,没有空隙, 每一块木板都有其特定的位置和顺序,不能出错。如果每块木板间的配合不好,出现缝隙, 最终只能导致漏水。一个团队,如果没有良好的配合意识,不能做好互相的补位和衔接,最终储水量也 不能提高。单个的木板再长也没用,这样的木板组合只能说是一堆木板,而不是一个完整的 水桶、一个团队。如果把水桶比作企业竞争力的支持元素,那么储多少水就是企业的真正竞争力,但 是,所有的这一切,都是建立在静止的并且是理想的一种假设为前提:

13、即所有水桶都是放在 同等的取水状态,比如是下雨的天气,所有水桶都在接收落下来的雨水,并且不管接住的雨 水用于何处、如何使用等等。因此,这样一种学术平台,本身就是缺少实践的土壤。其实,储水本身是一个动态过程,做企业、做品牌,也并不仅仅是一个储水的过程, 不是储水越多越好。其实最重要的还在于如何更有效率地储水和如何使用所储之水。演变五:水桶理论中水的使用演变所有的储水过程,还在于都是为了让水得到最大的使用价值,是可资使用的水。一个水桶,首先它至少要有两块最牢固的木板装成提柄,以能轻松提取。这两块长 板必须能负荷起整个水桶的重量。这就是板块的明星效应:光光这水桶的板都一样长,只是 说明你有这个储水潜

14、力,如何发挥潜力及把它运用出来,必须要有一定的借力,运用提或拉 的动作操作起来。所以,一个企业如果对其所有部门科室都同等对待,要想搬到一个更高的舞台也绝 不可能,必须突出公司的核心部门,突出自己的锋芒点,整合一切资源尽可能的搭界在这上 面。从水桶本身来说,一个水桶至少要有两块木板比其它木板更长更牢固,才可以在上 面装上借力的提柄,在装提柄位置的木块要特别经得起提拉,所谓提纲挈领就是此意。作为 企业,必须要培养核心竞争优势,以这一二点核心优势能够统领整个公司的发展。否则只是 作为一个光溜溜的水桶,实在困难将它提起。同样,一只太深的水桶,却装着太浅的水,这必将将影响水桶的使用效率。这同样 也不是一个企业追求的最终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