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6单元认识图形一精品教学案含答案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89244282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6单元认识图形一精品教学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最新【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6单元认识图形一精品教学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最新【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6单元认识图形一精品教学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最新【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6单元认识图形一精品教学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最新【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6单元认识图形一精品教学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6单元认识图形一精品教学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6单元认识图形一精品教学案含答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教学资料苏教版数学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建立这几种图形的表象及根据其特征区分相应的立体图形。1.初步领悟实际生活中的物体与几何形体的联系。2.初步建立起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表象,能够从众多的立体图形中把上述图形区分出来。3.进一步掌握分类、对比等学习方法,培养探究意识。1.课前教师准备几袋积木,或搜集一些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例如魔方、牙膏盒、药丸、茶叶筒等)为了便于操作,最好让每个学生准备一套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模型的学具。2.教学时,尽量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可让学生自己观察和摆弄准备好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形状的实物或积木,让他们根据已有的

2、知识经验互相说一说这些物体分别是什么形状的。学生可能会把长方体说成是长方形或长方块,把球说成圆,教师不必马上纠正,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学会与同学交流。3.让学生试着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给物体分类。由于圆柱和球的特征比较明显,容易辨认,而长方体和正方体易混,教师要引导学生重点观察长方体和正方体,比较它们的不同,使学生知道有些方形物体的每个面都是相同的,而有些不是,从而把它们看成不同的两类。当然,只要能初步辨认就可以了。4.先让学生观察长方体实物,并试着说说这些物体有什么特征。学生一般会用非常生活化的语言进行描述,比如“长长的”“又长又方”等,教师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接着,教

3、师出示长方体模型,说明刚才这些物体都是这个样子的,这样的物体叫长方体。然后依次教学其他图形。在这里,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顺利完成从实物到一般模型的抽象过程。例如有的学生可能会把长的长方体和扁的长方体看成是形状不同的两种图形,教师可以通过把长方体翻转,摆放不同的位置,使学生认识到这两种图形实质上是相同的。5.让学生说说身边哪些物体是以上这些形状的。要鼓励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尽量多说出一些物体,可以先说出教室里可以看到的物体,比如铅笔盒、圆柱形铅笔、广播喇叭等。再通过想象说一说平时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以上这几类,使学生慢慢地学会发散地思考问题。6.在“有趣的拼搭”活动中,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动手实践

4、的机会,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用感官来体验不同立体图形有着不同的特点。例如圆柱和球很容易滚动,球还可以在地上转动,而长方体、正方体不易滚动,只能推动,圆柱的上下两个面都是平面,侧面是曲面,搭物体时,两个平平的面搭在一起不易倒塌。活动的形式可以根据实际自行设计,如可让学生从斜坡上把圆柱、长方体、正方体、球滚或滑下来,看哪个先到底端。7.还可以做“摸一摸”的游戏,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认识图形1课时有趣的拼搭1课时认识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教材第30、第31页的内容。1.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各自的特征。2.能对物体进行分类,掌握分类的方法。重点:通过学生的实践探索、

5、合作交流,感知每类形体的特征,再抽象出相应的立体图形,知道各自的名称。难点:联系生活加深对各形体特征的认识,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模型,图形卡片,积木,实物,每组一个袋子等。导语:同学们,你们每组都有一个装满东西的袋子,这是智慧老爷爷送给你们的礼物,想知道是什么礼物吗?把袋子里的礼物倒出来看一看。请各小组用这些积木拼搭一个自己喜欢的模型。交流拼搭的模型。1.分一分,揭示概念。(1)智慧老爷爷还提了一个新的要求: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各组分类,教师巡视。(2)小组汇报。请各小组说说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学生可能回答分成这样几组:一组是四四方方的,有棱有角的;一组是像柱子似的;一组是圆圆

6、的球。(3)揭示概念。教师拿出位置、大小、颜色不同的长方体实物放在一起,说明这些都是长方体。(板书:长方体)再拿一个长方体进行翻转,让学生认识摆放不同的长方体。然后拿出位置、大小、颜色不同的正方体、圆柱和球,让学生试着起个名字。直观揭示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概念,并板书名称。2.摸一摸,看一看,感知特点。(1)让学生动手摸一摸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在小组里交流。(2)汇报交流。学生可能说出:长方体是长长的,方方的,有平平的面正方体是四四方方的,有平平的面圆柱是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两头还有圆圆的面。球是圆圆的。如果学生说出长方体、正方体有六个面等应给予肯定,但不要求

7、学生必须说出来。3.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1)由实物到抽象图形。出示积木、牙膏盒等,引导学生说出它们的形状是长方体,然后抽象出长方体图形。用同样的方法抽象出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2)记忆想象。分别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先让学生辨认,然后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卡片贴在黑板上,最后拿出相应的实物。让学生闭上眼睛,教师说一个图形,学生想想这个图形的样子。让学生闭上眼睛摸,并说说是什么。如摸到一个球,说“这是一个球”。出示位置、大小、颜色不同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让学生区分辨认。(3)让学生找一找日常生活中见过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可先找眼

8、前的、教室里的,然后找生活中的)1.教材第31页“想想做做”的第1题,让学生连线。教师指导做第一个,学生独立做其余的题,教师巡视、指导。2.教材第31页“想想做做”的第2题。(1)教师读要求,引导学生做第一个。如这些图形里有几个长方体,学生数,老师填数。(2)学生独立完成剩余的几个。(3)集体交流。若学生把球说成圆,教师可以拿出一个药丸或球,把它从中切一刀,把横截面展示给学生,这个面是圆。若学生把长方体说成正方体,可做两个形体的翻转对比实验,找到各自的特点。长方体的面不一样大,有长有方,正方体每一个面都一样。3.教材第31页“想想做做”的第3题。同桌说说,然后教师订正。1.在球的下面画“

9、051883;”,圆柱的下面画“”。2.数一数分别有几个正方体或长方体。()个()个课堂作业新设计1.略2. 44223. (1)316(2)左边的一个是圆柱,右边的一个是长方体。思维训练1.略2. 85认 识 图 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这堂课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教师在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的基础上,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创设情境,设计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积极、主动地经历对简单的几何形体的认识过程,使学生初步感知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征。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了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教材先通过学生合作搭

10、积木,感知不同立体图形的实物,再从这些不同的立体图形实物中区分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引导学生认识相应的图形与名称,初步感知这些形体的主要特征。“想想做做”主要通过对图形的识别和联系生活中的实物,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其中第1题通过实物和图形的连线,加深对不同形体的认识,并通过举例进一步巩固;第2题通过分、数不同物体的个数,进一步认识每一类形体的特征;第3题结合旧知进行练习。本课是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重组学科知识体系,这样有利于降低知识难度,有利于学生学习。 (1)让学生玩积木。教材通过堆积木的场景,引导学生玩积木,感知积木的形状。课前,教师和学生共同准备积木或长方体、正方

11、体、圆柱、球等形状的实物。这节课没有积木或其他可供操作的实物,是无法教学的。在学生堆积木时,要求他们边堆边感受积木的形状。每堆一块积木,都要看看它是什么样子,想想它和哪些积木的形状相同,和哪些积木的形状不同。要防止学生只顾玩积木,而不感知积木形状的现象。(2)把积木分类。经过玩积木,初步知道积木的形状是多样的,有些积木的形状是相同的。在此基础上进行分类,把形状相同的积木放在一起,形状不同的积木分开放,促进学生思考各种“体”的形状特征。在分类前,要先排除有三角形面、半圆形面等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无关的积木,只剩下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四种形状的积木。在分类时要注意两点:一是学生可能把长方体和正方

12、体分成一类,把圆柱和球分成一类。这种分类表明他们已经感受到平面与曲面的不同,应给予表扬,再引导继续分,直至把长方体和正方体分开,把圆柱和球分开。二是让学生说说分类时的思考,只要求说出视觉、触觉的感受,如长方体、正方体积木的面都是“平”的,圆柱和球都有“弯”(曲)的面。不要求语言严密、完整、有条理,也不要求归纳“正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相同”等特征。(3)抽象出几何图形并给出名称。教材在两块彩色积木的下面画一个灰色的图形,并在旁边写出图形的名称。灰色的图形是四种立体的几何图形,每个几何图形都是大大小小同类积木的形状概括,是一类立体图形的标志。几何图形的教学可以这样进行,以长方体为例:让学生看看分

13、在同一类的许多长方体积木,闭起眼睛想想这些积木的形状,然后睁开眼看看教师画的灰色图形,体会这一类积木的形状都是这样的,从而形成长方体的表象。几何图形要课前准备,整体出现,不要展现画图过程。只要学生认为这样的图形像实物,能代表实物就行。(4)在生活中寻找相关的物体。通过对积木的研究,初步认识长方体等四种形状的立体。带着这些“体”的初步表象回归生活,寻找这些形状的实物,有两点教育意义:一是进一步加强四种“体”形状特征的表象;二是感受生活中有大量这些形状的物体。“想想做做”第1题“你还能找到它们的朋友吗?”这里的“它们”是四个几何图形,“朋友”是常见的物体。学生列举的实物,只要形状差不多就可以了。有

14、趣的拼搭教材第32、第33页的内容。1.通过自己动手拼搭,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认识。2.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实践能力、交流表达能力以及想象能力。3.通过拼搭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情趣,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通过拼搭活动,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认识,进一步了解它们的特征。模型,每人一袋学具。数一数,填表。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个()个()个()个1.出示小明用废品拼搭的小坦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你看,小明用我们学过的长方体、正方体,还有圆柱搭出了他最喜欢的小坦克。提问:小明为什么把圆柱放在最下面?小组讨论。2.其他的物体又有什么特点呢?(1)

15、做滚一滚的实验。说出圆柱和球易滚动,圆柱放倒以后才能滚动,球能任意滚,还可以转;长方体、正方体不易滚动。(2)做堆一堆的活动。使学生体会到长方体、正方体在拼搭时不易倒塌,而球不易拼搭。通过实践,让学生找出最难堆的图形球。3.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它们各自的特点,下面做一个游戏。游戏规则:两人一组,其中一人蒙上眼睛摸一摸,并说出摸到图形的名称,另一人评判,然后交换。比比谁摸对的次数多。4.搭一搭。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小组合作,搭出自己喜欢的组合图形和同伴交流。5.数一数。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交流。数一数。 ()个()个()个课堂作业新设计3671.通过具体的实践操作,学生能很快地认识圆柱、球、长方体、正方体。2.有一部分学生容易混淆圆和圆柱、正方体和正方形、长方体和长方形。3.能够结合实际生活具体说出圆柱、正方体和长方体的作用。(1)活动的内容有五项。“滚一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