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设计基础元素运用调研报告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89243558 上传时间:2024-01-0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2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包装设计基础元素运用调研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包装设计基础元素运用调研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包装设计基础元素运用调研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包装设计基础元素运用调研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包装设计基础元素运用调研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包装设计基础元素运用调研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包装设计基础元素运用调研报告(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包装设计基础元素运用调研报告-目录第一节-背景摘要第二节-调研安排第三节-传统包装的分析与运用(一)-传统传统包装的分析(二)- -传统传统包装的运用第三节-现代包装的分析与运用(一)- -现代包装材质的分析(二)- -现代包装造型的分析(三)- -现代包装色彩的分析(四)- -现代包装结构的分析(五)- -现代包装字体的分析(六)- -现代包装的运用第四节- 未来包装设计的趋势(一)- -行情角度分析(二)-新材料的运用第五节-调研结论第六节-本次调研的创意想法第七节-自己在本次调研中对未来包装的建议-包装设计基础元素运用调研报告-包装设计基础元素运用调研报告-【背景摘要】中国的包装行业是

2、伴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而迅速发展起来的,在改革开放以前,中国的包装企业基础薄弱,管理分散,技术落后,出口贸易“一等产品、二等包装、三等价格”的现象成为当时我国商品包装状况的真实写照。 (普通散户如何在强势中掌控金股)20年来,经过坚持不懈的技术进步,我国包装企业不断发展壮大。近年我国包装行业组织编制并实施了一系列中长期发展规划,有力地促进了包装企业的技术进步,提高了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扩大了出口创汇。2006年全国包装工业总产值将接近6000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30%以上。2006年以来,包装行业积极推进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进一步促进了全行业保持良好发展态势。目前,中国包

3、装工业已形成了一个以纸、塑料、金属、玻璃、印刷和包装机械为主的独立、完整、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其中,塑料包装是包装产业中发展最快的分支之一,年产量超过800万吨,占我国包装材料总量的1/3以上。预计“十一五”期间,中国包装工业的总产值可望达到4500亿元人民币,并保持年均7%的增长速度。从2011年到2015年,总产值可望突破6000亿元,每年平均增速约维持在16%的水平。以产品分类,中国纸包装制品产量到2015年可达3600万吨,塑料包装制品946万吨,金属包装制品491万吨,玻璃包装制品1550万吨,包装机械120万台套。预计未来循环经济将成为包装行业发展的主要模式、包装废资源回收利用 将

4、实现产业化、绿色包装材料将获得大力开发和发展、包装基础工业也将加快发展。【调研安排】1.目的:通过这次对包装设计行业的调研,掌握包装行业在当今社会中的基本情况。2.调查方式:调查当地的包装市场及网上的搜索。3.调查的主要内容: 传统包装设计分析及其在当代当中的运用 现代包装设计分析及其在当代当中的运用未来包装设计的趋势-包装设计基础元素运用调研报告-包装设计基础元素运用调研报告-【调研补充】包装是指用不同质地的材料制作的包裹、盛装及保护物品的容器或用具,即包装物。包装与人类生活紧密相连,“致用”与“利人”是中国传统包装的原则,包装物往往是实用与美观兼而有之。包装是品牌理念、产品特性、消费心理的

5、综合反映,它直接影响到消费者的购买欲。我们深信,包装是建立产品与消费者亲和力的有力手段。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包装与商品已融为一体。包装作为实现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的手段,在生产、流通、销售和消费领域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企业界、设计不得不关注的重要课题。包装的功能是保护商品、传达商品信息、方便使用、方便运输、促进销售、提高产品附加值。包装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具有商品和艺术相结合的双重性。包装就是在流通过程中,为保护产品、方便储运、促进销售,依据不同情况而采用的容器、材料、辅助物及所进行的操作的总称。包装的功能:1:具有盛纳功能(容纳、捆扎商品的作用。它是商品的外衣,也是包装最物质最本质的功能

6、和作用。如:烟盒、酒瓶、食品袋等),2:保护功能(是使商品不致受到外力作用破坏或变质,在撒谎能够拼完成销售之前对商品的质量、品质、外形、清洁等方面进行保护,是维系商品内在和外在形象的重要作用。如:瓦楞纸、泡沫、金属盒、真空包装),3便利功能(指包装是否便于携带、使用、开启、存放和运输等。是对消费者生活产生的方便内容。如易拉罐、桶装方便面等),4社会功能、信息传达功能、销售功能等。【传统包装】【古代传统包装分析】原始包装萌芽阶段,人类的造物活动开始取法自然,包装就是如此,其中以造型尤为明显,时常表现出对动物形态的关照、模仿,如红陶兽形壶(现藏于山东省博物馆)、鸭形铜尊(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等。

7、古代包装材料上其容器造型和结构上鲜有人工意识因素及人工形态,基本上以实用功能为主。早期包装多采用树叶、竹子、荷叶、芭蕉叶、葫芦、椰子、贝壳、动物皮、牛角等自然材料。后来,包装逐渐采用织物、陶瓷、金属、漆木器、玉石、纸等人工材料。中国传统包装的材料、装饰、技艺等工艺开始不断地发展。如粽子具有很好的携带功能和储存功能等。古代包装 因生产力、科技、工艺、文化及时尚的不同,不同的时期产生了不同的包装风格。古代包装图形上,囿于认知能力、造物思维、技术水平,最初人类的包装造物大多利用自然之物,而随着认知能力的提升、造物经验的丰富及造物技能的日渐成熟,经历漫长的岁月,人们在不断地实践中,随着造物思维的提升以

8、及对形式美感需求的增加,一些富含设计意味的人工形态包装容器造型逐渐显现,且表现出一定人性化设计的价值取向。人类的需求总是无止境的,正如马斯洛的需求理论所阐述的那样,当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后,人类便会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这点也充分地体现于传统包装容器中,如瓜棱荷叶盖罐(图右),不仅实用功能性强、造型圆润优美,而且融入了深刻的精神意蕴。它镖现出一种自然祥和、动中寓静,是对“自然天成”和“天人合一”的审美情趣的深化,把沉静、淡泊而怡然自得的追求,与“法自然”运行的虽动而静的宇宙精神境界相适应,虽景有限而意无穷。古代包装色彩文化意韵独特,影响深远。其最鲜明的特征就是以人为本,以事为用。中国人的色彩观作

9、为一种文化符码,体现了诸多对人事的关怀,并不像西方倾向于以客观外物为尺度研究色彩,而是具备主观印证和日常为用的性质。古人将基本的颜色定为五种:青、赤、黄、白、黑,恰好与人类自身的生理特相似人有五官,五指,五脏,等等。色彩渗入到民族哲学和社会价值理念中,对民俗文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古时候提倡在不同的时节,穿不同颜色的衣服来与秉承天地万物的德行。如汉代时推崇“五时服色”:着青衣迎春,戴黄玉度夏,挂白帘接秋,披黑裘祭冬。小至个人着装生活,大至国家盛典仪式,都讲究颜色的配置。五色(青赤黄白黑)是最纯正的“本原”之色。万色皆由“五色”出,因此“五色”功德最大。古时生活礼仪规定“衣正色,裳间色”,间色由

10、五色错杂混合得来,如绿、紫、橙等等,只能作为便服、内衣、衬里以及妇女和平民的服色。古哲思想认为,人的价值本无贵贱之分,只有其才德是否逢时、当位的问题。在其位则谋其事,逢其时则彰其德。如同小溪不能容纳大海,百姓当世的才德与贡献亦不足以正色的服装来昭显。服色,是人格与才德的象征。包装的颜色也就自然而然的运用用五色的基本颜色。一些有才能的人,为了表示谦逊,也会穿戴平民服色;但是无才无德之人穿戴正色的衣服,未免就有狂妄吹嘘之嫌了就好像衣衫褴褛的人却驾驶着宝马一样,使人感到诧异荒诞。古人队瓷器的颜色上的追求也是有相似之处,每个时期都有每个时期的不同风格。后世人们对色彩的认识越来越平面化,越来越重视色彩的

11、视觉属性,并形成偏好取舍。中国渐渐形成了“崇黄尚红,轻黑忌白”等一系列民俗风尚。红、黄成了皇族建筑的专用颜色,变成了封建统治权力的视觉符号。而中国红的概念就在这个时期慢慢的渗透到整个民族。古代包装结构上, 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这个悬疑,恰好为我们了解一些古代官员职务收入包装及其结构方面的常识,提供了一个由头。草绳包装的景德镇瓷碗。此包装既柔韧又紧凑,避免了搬运时的碰撞和存放中的破损。清代箬竹叶普洱茶团五子包。外在的质朴之美和内在的保护之妙,相得益彰,这种充满乡土情趣的包装方法沿用至今。封泥,故宫博物院

12、藏。封泥是带有印章的泥块,主要用于加封竹简书信,以防偷拆。在包装技术上,已采用了透明、遮光、透气、密封和防潮、防腐、防虫、防震等技术及便于封启、携带、搬运的一些方法。最早的食品包装罐头:湖北包山出土的公元前316年的12个密封食物陶罐。在包装工艺上,陶罐采用了纱布、草饼、竹叶、稀泥等细致的多层密封包装技术。个别陶罐还加套一个带提手的编花竹篓,以便提携与运输,在最外面又蒙上一两层绢,然后用篾或丝带捆紧,并在束带上盖上封泥,封泥下插有标签牌写着内装食品名称。这种包装方法允许内装食品进行新陈代谢,可以保证长期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在古代包装文字上, 古人的称谓有名、字和号三种。故在书信上也是这样命名写信人的。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在字体上面的运用有很大的区别,但是大体一致的是都是竖着自右往左写。为古代包装的有了一个统一的发展。【传统包装元素的利用】传统包装容器造型由最初简单地利用自然之物,到人工形态的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