谦虚的近义词3篇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89241173 上传时间:2023-10-0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7.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谦虚的近义词3篇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谦虚的近义词3篇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谦虚的近义词3篇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谦虚的近义词3篇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谦虚的近义词3篇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谦虚的近义词3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谦虚的近义词3篇(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谦虚的近义词3篇摘要:任何时候也不要认为你什么都懂,不论别人怎样称誉你,你时时刻刻要有勇气对自己说:“我是个门外汉。看来,吹嘘自己知识的人,等于在宣扬自己的无知。(巴甫洛夫名人名言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毛泽东)只有竹子那样的虚心,牛皮筋那样的坚韧,烈火那样的热情,才能产生出真正不朽的艺术。(茅盾)智慧是宝石,如果以谦虚镶边,就会更加灿烂夺目。(高尔基一个人就好似一个分数,他的实际才能好比分子,而他对自己的估价好比分母。分母愈大,那么分值就愈小。(列夫托尔斯泰)任何时候也不要认为你什么都懂,不论别人怎样称誉你,你时时刻刻要有勇气对自己说:“我是个门外汉。看来,吹嘘自己知识的人,等于在宣扬

2、自己的无知。(巴甫洛夫警句解读满招损,谦受益。语出?尚书大禹谟。意为:骄傲自满会招来损失,谦虚谨慎会得到益处。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语出?老子。意为:江海之所以能成为一切小河的,是因为它甘于处在下游。比喻谦虚可以使人变得伟大。事实论据李相的一字师唐代的李相读?春秋时,念错了一个字,在一旁侍候的小吏皱了一下眉头。李相见后即问因何皱眉,小吏含蓄地说:“我的老师教我读此书时,我读错了一个字,今天听您一念我就明白怎样读了。听出了这话的言外之意后,李相说:“不对。我没有受到老师的指点,如果错了,一定是我不是你。说完,就向小吏请教,待小吏详述原委后,李即称小吏为“一字师,富兰克林的墓铭志美国伟

3、大的物理学家富兰克林,一生勤于发明创造,赢得过不下一百个学位和头衔;但他的墓碑上,却刻着他生前为自己撰写的几个简单文字:印刷工富兰克林之墓。白居易虚心请教相传我国唐朝诗人白居易,每当作好了一首诗,总是先念给牧童或老妇人听,然后再反复修改,直到他们听了拍手称好,才算定稿。像白居易这样一位的诗人,并不因牧童和村妇的无知而轻视他们,因为他懂得真正的文学作品,必须得到人民的成认,所以他虚心求教于人民大众,这才使他的诗通俗易懂,为后人传诵。克雷洛夫是俄国18世纪伟大的寓言作家,他的寓言写得既多又好。有一次,他的一位朋友夸赞说:“你的书写得真好,一版销完又印一版,比谁的都印得多。克雷洛夫却这样答复:“不,

4、不是我的书写得好,是因为我的书是给孩子们读的,谁都知道,孩子们是容易弄坏书的,所以版次多一些。谦虚的近义词(2)九牛一毫莫自夸,骄傲自满必翻车。历览古今多少事,成由谦逊败由奢。陈毅不满足是向上的车轮。 鲁迅劳谦虚己,那么附之者众;骄慢倨傲,那么去之者多。 葛洪恃国家之大,矜民人之众,欲见威于敌者,谓之骄兵。 魏相放纵功不遂,满盈身必灾。 张咏虚已者进德之基。 方孝孺满盈者,不损何为?慎之!慎之! 朱舜水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 王阳明不骄方能师人之长,而自成其学。 谭嗣同人生至愚是恶闻已过,人生至恶是善谈人过。 申居郧盛满易为灾,谦冲恒受福。 张廷玉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我们应当永远记住

5、这个真理。 毛泽东一个骄傲的人,结果总是在骄傲里消灭了自己。 莎士比亚谦虚是不可短少的品德。 孟德斯鸠谨慎比大胆要有力量得多。 雨果切忌浮夸铺张。与其说得过分,不如说得不全。 列夫托尔斯泰谦逊可以使一个战士更美丽。 奥斯特洛夫斯基当我们是大为谦卑的时候,便是我们最近于伟大的时候。 泰戈尔自负对任何艺术是一种消灭。骄傲是可怕的不幸。 季米特洛夫真正的谦虚只能是对虚荣心进行了深思以后的产物。 柏格森将拒谏那么英雄散,策不从那么谋士叛。 黄石公不傲才以骄人,不以宠而作威。 诸葛亮气忌盛,新忌满,才忌露。 吕坤念高危,那么思谦冲而自牧;惧满盈,那么思江海下百川。 魏徵好说己长便是短,自知己短便是长。

6、申居郧1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然?春晓)2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3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王维?相思)4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5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6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李绅?悯农)7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8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9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10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谦虚的近义词(3)谦虚的品质今天,我们来讨论“谦虚这个话题。众所周知,谦虚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我们在描述一个有素质的人时,谦

7、虚很经常用到的一个词语。则什么是谦虚呢?其实仔细想想谦虚在生活中的表现,会发现谦虚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表现出了这三个方面中的一个或者几个,我们就会说,那个人是一个为人谦虚的人。那这三方面是指哪三方面呢,是指一不自满,不自夸,二在别人对自己提出意见和倡议时能真实、诚恳地接受,三遇到自己不懂的问题时能向他人请教。我们每个人都是处在一段与他人相处的社会关系之中的,也就不可防止地会得到来自他人的评价。而他人的评价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当我们面对这些不同评价时,我们表现出怎样一种心理状态,反映了我们是不是有谦虚的态度。首先要表明的一点是,喜听善言,恶听恶言,是人的通性。当遇上积极评价,也就是遇上别人的褒

8、扬时,人们会觉得快乐,而遇上消极评价,也就是遇上别人的批评时,人们会觉得失望,会觉得不快乐。我们对自己也有不同的评价,也就是会有积极和消极的自我评价。心理研究也说明,人们有这么一种心理趋势,成功后原因往往归于自己的努力,假设是失败了,那么往往将失败的原因归于他人或者环境。这也说明,人是有接受积极评价拒绝消极评价的倾向的。不论评价是来自他人还是来自自我。而正是在这个倾向上的不同表现,反映出一个人是不是为人谦虚。很多人,在面对积极评价和消极评价时,表现地太过,就显得不谦虚了。当别人褒扬自己时,快乐一下,得意一下,是人之常情,我们不能说别人褒扬他他快乐了得意了,他就是一个骄傲自满不谦虚的人,不是这样

9、的,因为听到褒扬而快乐是人的天性,同样的道理,当别人批评自己时心里觉得不爽,不舒服,也是人之常情,我们不能就说这个人是不谦虚的人。则什么程度就是不谦虚了呢?当别人褒扬自己时,太过于得意,以至于目空一切,以为除了自己外,无人能成事,这样时,就是不谦虚了,是骄傲自满了;当别人批评自己时,太过于计较,不肯接受批评,至死不悔改,就是不谦虚了,是刚愎自用了。则我们是不是要做到别人褒扬或批评我时我都无动于衷,或者别人褒扬我时我哭丧着脸,别人批评我时我笑逐颜开才算是谦虚呢,也不是。我们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对任何评价都无动于衷那是不可能的。则怎么样才算是谦虚呢,应该是实事求是,那样才是谦虚。什么是事实求是

10、呢,就是真实地看待一切。当别人褒扬我时,如果我真的做的很好,我就快乐,但是这种快乐,不能是盲目地快乐,一快乐快乐个没完了,当我取得了进步,取得了成绩时,我也应该快乐,但是这种快乐应该成为自己取得更大进步更大成功地动力,而不能成为取得更大进步更大成功的阻力;当别人批评我时,也该实事求是地去看待,如果真是自己做错了,或者说处理事情的办法上有更合理的办法,在不舒服之余,还应该赶紧改正来,或者采纳别人更为合理的意见,那样才算是一个谦虚的人。所以说谦虚,就是遇到褒扬时,取得成绩时,不自满,不自夸,谦虚就是遇到批评时,他人有更好的倡议时,能够接受批评,采纳更好的意见。谦虚还有一点,就是在自己不知道时,虚心

11、向他人请教。孔子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不能知道装不懂,也不能不懂装懂,不仅不能不懂装懂,更要在不懂时向懂的人请教。人都有好为人师的习惯,也就是喜欢教导别人怎么做,但反过来人不喜欢被人教导,因为那会让人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因为不喜欢被人教导,所以有问题时不愿意去请教别人,不肯接受别人的倡议。那我们说谦虚的人是一个乐意向别人请教问题的人。遇到自己不懂的,不会装作自己懂得,遇上懂得的人,能主动地去学习,去请教。我们说了很多什么是谦虚。那为什么要说这么多呢?原因很简单,因为谦虚反映一个人素质,能帮忙人取得成功。因为“九牛一毫莫自夸,骄傲自满必翻车。历览古今多

12、少事,成由谦逊败由奢。人生在世,为人谦虚很重要。我们知道谦虚经常和谨慎放在一起使用,谦虚谨慎,谦虚谨慎,谦虚能够带来谨慎。一个谦虚的人,能够实事求是地看待自己,看待别人,能在成绩面前,在成功面前,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处理起事情来自然有条不紊,不会盲目,不会犯错,自然能带来更大的成功,取得更大的成绩。谦虚也能使人进步,使自己不断完善,所谓“好问那么裕,自用那么小,“人誉我谦,又增一美;自夸自败,还增一毁。谦虚的人,能够虚心接受他人的批评和倡议,能不断地完善自己;谦虚的人乐于请教他人,乐于学习,能把不懂的变懂,不会的变会。自己得到不断地完善,能够取得进步。谦虚的人除了能让自己得到完善外,也能让他人

13、乐意与自己相处,能使自己的人际关系变得更融洽,所谓“劳谦虚己,那么附之者众,骄慢倨傲,那么去之者多。因为谦虚的人不会恃才傲物,目中无人,所以人们愿意与谦虚的人相处,也愿意帮忙谦虚的人。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谦虚者得到的帮忙更多,自然取得成功的时机就会大得多。既然我们说谦虚如此重要,那要怎么做才能做到真正的谦虚呢?我认为,要做到谦虚,就是要做到卑下、实事求是和先人后己。为什么说要做到谦虚就要做到卑下呢?因为唯有下者,方能纳百川,容万物。这个卑下,是使自己卑下的意思,不是使他人卑下,是指在人与人相处时,将自己置于一个比拟低下的位置,不是说要作践自己,贬损自己,矮化自己,而是说要有则一种或许他人知

14、道自己不知道的东西,或许他人的看法比自己更合理的意识,这样一种姿态,一个态度。我们喝过酒的人知道,在与人碰杯时,最好是将自己的杯口放低,低于别人的杯口去跟人碰杯,这个并不是说我比你多么的低下,而是我做出了一种姿态,说明我把你捧在上面,是相对尊敬的一种方式。谦虚就是像这样一种状态,它首先使自己卑下,做出一种你比我知道的多,你的意见值得我听取的态度,有了这种态度,才能真心诚意地去接受别人的批评,去向别人请教。苏格拉底曾经说过,人,最大的智慧,便是成认自己的无知。很多人对这句话并不能理解,他们会认为,人怎么可能是无知的呢,人知道很多东西啊,再说,自己如果认为自己是无知的,怎么能称得上是智慧呢。其实,

15、在苏格拉底看来,无知和成认无知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东西。无知是真的不知道,无知是可耻的,是一种罪恶,而成认无知是能认识到自己的缺乏,缺点,它是一种智慧。所以,苏格拉底说这句话的真正目的是在教导人们要谦虚。因为他看出了人性的弱点之一是喜欢自高自大,自以为是。他知道人类是这样一种生灵,即使是在神的面前,也敢自认为比神知道得多,自认为比神更正确的一种生灵。所以,他告诉人们,不要认为自己知道的足够多了,不要认为自己是知道最多的那一个人,而要勇于成认自己是无知的,也就是要成认对一些事情,我们是不了解或者了解的只是片面的。成认了不了解,或者了解的只是片面,便会去尝试着了解,尝试着去全面地了解,也就是会去向他人请教,能听取他人的倡议了。孔子也曾经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