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中空间与图形课堂教学设计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89238576 上传时间:2023-01-17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2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数学中空间与图形课堂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初中数学中空间与图形课堂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初中数学中空间与图形课堂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初中数学中空间与图形课堂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初中数学中空间与图形课堂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数学中空间与图形课堂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数学中空间与图形课堂教学设计(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数学中空间与图形课堂教学设计洪雅县余坪中学 张焰明本节课,我们研究的重要内容是“初中数学中空间与图形课堂教学设计”。重要从如下三个方面来进行具体研究: 一方面,我从理论的层面,谈谈对于初中阶段“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原则的结识。 (一)初中阶段“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原则 “空间与图形”的内容重要波及现实世界中的物体、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其变换,它是人们更好地结识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 在教学中,应注重所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注重使学生经历观测、操作、推理、想像等摸索过程;应注重对证明自身的理解,而不追求证明的数量和技巧。证明的规定控制在数学课程原则所

2、规定的范畴内。 (二)“空间与图形”课堂教学设计的具体规定 教学设计类似于打仗之前的作战方案,它是教学构造的安排和教学环节的部署。教学设计一般要重点关注如下几种方面:1、教学内容的研究:教学设计时应明确课堂教学中要产生哪些新的知识点,分析这些知识在数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理解它们与学生已有的知识间有着如何的联系与区别。教学设计时还应研究通过课堂教学让(给)学生归纳出哪些重要的数学思维措施。教学内容基于教材但不局限于教材,正所谓用教材去教,而不是单纯的教教材。 在旋转变换的教学设计中,通过对教学内容的研究,明确了本节课是在平移变换的基本上学习旋转变换,它是数学课程原则中空间和图形的一种新内容。这

3、节课充足体现了新课程所倡导的“从生活走进课程,从课程走进社会”的理念。旋转变换是现实生活中广泛存在的现象,也是进行图案设计的重要工具。 因此,在具体设计学生学习旋转变换的概念和摸索它的基本性质的教学环节时,根据教学内容,把握“生活-数学-生活”的设计原则,不仅可以使学生感受到旋转变换与实际生活密切有关,并且使学生掌握有关数学画图的操作技能,增强对图形欣赏的意识,形成初步的审美能力。2、学生状况的研究: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教学也是同样。应分析学生的知识基本、认知能力、学习习惯等,这样才干有针对性地制定出恰当的教学目的,才干选用有效的教学措施和教学手段,才干使我们的教学更加适应学生,而不是让学生来适

4、应我们的教学。 明确了旋转变换的教学内容后,理解到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九年级学生,通过前面对平移变换的系统学习,学生对于图形变换已有所结识,积累了一定的图形变换的数学活动经验。同步九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了较好的空间想象能力和一定的创新意识,这些对本节课的学习都很有协助。旋转变换是图形变换中难度较大的一种,图形也较为复杂,学生对旋转图形形成过程的结识会有一定的困难。 充足理解了学生的状况,教学设计中采用启发讲授、小组讨论、合伙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努力贯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探究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教学思想,通过引导学生观测、分析和动手操作,使学生充足地动手、动口、动脑,参与教

5、学全过程。 3、教学目的的制定:教学目的是教学前预设的需要完毕的教学任务,是教学中需要达到的教学效果的原则。教学目的的制定要根据课标,还要针对学生的认知状况。 教学目的要具体,要多用些显性化的动词,如:使学生能辨认 ,让学生在经历的过程中获得,使学生会做 ,使学生能解决 的问题等等。 根据数学课程原则中有关“旋转变换”的教学规定,结合学生的实际状况,拟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的: 使学生通过具体实例结识旋转变换,理解旋转变换的概念和基本性质,并能按规定作出简朴平面图形旋转后的图形。 使学生经历对旋转图形的欣赏、分析、画图等过程,掌握有关画图的操作技能;通过多角度地结识旋转图形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发

6、散思维能力。 通过师生互动、合伙交流以及多媒体教学软件的使用,使学生发现旋转变换所蕴含的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爱好。 4 、教学重点难点的拟定:教学重点应是所必须完毕的教学内容中最核心、最本质的部分,教学难点是教学中抽象难解、学生思维障碍较大、问题复杂不易掌握等内容。在重、难点的拟定之前,要认真分析本节课的数学本质及学生的思维障碍,要设计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具体的方式措施。 5 、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过程的设计是教学实行过程的整体规划,是施教过程中具体环节的设计,涉及教学实行中的构造安排、教学流程的设立。教学设计中应体现出课堂的引入、教师的解说、课堂的设问、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方式措施、例题的

7、安排、教学内容的反馈、教师的指引、多媒体的使用、课堂内容的小结、课后练习等内容的具体设计。 教学设计一般分为引入新课、学习新知、应用新知、课堂小结、布置作业等五个环节,需要设计出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中,运用如何有效的教学措施、实行哪些必要的教学手段、采用何种的交流方式等去完毕教学目的。教学过程的设计要具体且具有可操作性。 ( 1)引入新课:数学知识是数学问题中特有的本质属性,具有概括性和抽象性。在空间与图形的教学设计中,新课的引出大多采用列举事例、归纳概括的方式。空间与图形中的许多数学知识都来源于现实世界,教学设计中要从学生所熟悉的平常生活或生产实际中常用的事例引出。 旋转变换具体教学设计: 由于

8、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研究了平移变换。因此,我通过开门见山地向学生提出问题来引入新课:提问:你能举出生活中与旋转现象有关的例子吗?学生举出诸多与旋转现象有关的生活实例,我向学生阐明:在生活中,我们常常用到钟表的指针、电电扇的扇叶、车轮等,在它们的转动过程中,就涉及着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数学知识 -旋转变换。 ( 2)学习新知:知识形成的核心是把握知识中所揭示的本质属性,分清不同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教学中可运用多角度、多渠道、多方式的教学手段去呈现知识。数学知识是从某些数学问题、数学现象中产生的,这时应让学生经历观测、比较、分析、归纳这些数学现象的过程,从而真正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旋转变换具体教学

9、设计: a. 结识旋转变换 在学生对旋转有了一定的感性结识后,我通过四个问题继续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摸索,实现对旋转变换概念本质的结识。 问题 :这些旋转现象有共同的特点吗?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与同桌进行交流,我适时安排课件的动画演示,引导学生观测生活中的旋转现象,抽象出数学图形的旋转变换的特点。学生回答问题后,我引导其她学生修改、补充,总结出这些旋转现象的共同特点是“一种图形沿某个方向绕定点转动”。 问题 2:你能尝试论述一下“旋转变换”的概念吗? 我引导学生类比“平移变换”的概念进行思考,在学生回答的基本上,修改、补充,达到共识后我进行板书(板书)在平面内,将一种图形绕一种定点沿顺时针或逆时

10、针方向转动一种角度,得到一种新的图形,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旋转变换,简称旋转。 我接着引导学生讨论: 问题 :你觉得在旋转变换的概念中,哪些是核心的字词?学生独立思考后进行回答,在其她学生补充后,我指出:“定点、方向、角度”是旋转变换的概念中的三个重要的核心词,它们也是影响旋转的三个重要因素,并结合多媒体课件演示简介和旋转变换有关的知识:定点 O称为旋转中心, 转动的角称为旋转角, 如果图形上的点 A通过旋转到点 A,那么这两个点叫做旋转的相应点。 问题 4:钟表的指针在转动过程中,其形状、 大小与否发生变化?电电扇扇叶的转动呢?学生就问题自由发言,刊登自己的见解,最后达到共识。我结合学生的发言

11、指出:“旋转不变化图形的形状和大小”,这是对概念的进一步理解和结识,并进行板书。 b 探究旋转的性质 在学生理解了旋转的概念后,我引导学生探究旋转的性质。这个内容的教学是本节课的难点。我采用“观测思考测量推广归纳”的模式展开教学,一步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突破难点。 我先用多媒体课件演示一种图形的旋转过程,请学生仔细观测。 观测如图1, AC 是等边三角形,D是BC边上一点, ABD 通过旋转后达到 ACE的位置。 然后,结合此图形的旋转过程我提出三个的思考题。思考 ( 1)旋转中心是哪一点?旋转了多少度? ( 2)如果M是 AB的中点,那么通过上述旋转后,点 M旋转到了什么位置? ( 3)请写

12、出图中所有的旋转的相应点。 在学生分小组进行交流讨论后,我请学生运用我提供的教具 -三角形纸板,在实物投影上一边演示操作一边回答问题,其她同窗予以补充。 答案: ( )旋转中心是点 A,逆时针旋转了 60;( 2)点 M转到了 AC的中点 N的位置上; ( 3)旋转的相应点:点B相应点C,点D相应点 E,点 M相应点 N。在学生明确了此图中的“旋转中心、旋转角度和旋转的相应点”后,我安排学生进行动手测量。 测量 ( 1)每组相应点与旋转中心连线所成的角的度数。( 2)每组相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长度。 通过测量你有什么发现吗? 学生拿到下发的图形(图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动手 测量,并由各小

13、组的代表进行报告,师生共同总结得出: 每组相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所成的角都是旋转角,每组相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师生达到共识后,我继续引导学生思考:你的发现与否可以推广到一般状况呢?学生和我一起借助几何画板课件的演示进行观测、分析和验证。推广 (几何画板课件的演示) 如图, AB绕某一点 O旋转一定角度后达到 ABC 的位置。 观测图中每组相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长度的关系,每组相应点与旋转中心连线所成的角度的关系,上述结论与否成立?变化点 的位置,再对 BC 作旋转变换,上述结论与否仍然成立? 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基本上,我引导学生对以上结论进行归纳。归纳 旋转的性质:任意一对相应点与旋

14、转中心的连线所成的角都是旋转角,相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 3)应用新知:在教学设计中通过例题和练习达到应用、巩固新知的目的。教学中,例题和练习能承上启下,引入新概念,又能加深对概念、公式、法则、定理的理解;还能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举反例还能证明假命题,揭示错误本源。教学设计中应充足发挥例题和练习的作用,并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掌握学习的积极权,激发求知欲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旋转变换具体教学设计: 例 1如图 , ACB 与 AD 是两个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 AC和 ADE都是直角,点 C在 AE上, AC 以某个点为旋转中心逆时针旋转一定角

15、度后与 E重叠。 ( 1)请指出其旋转中心与旋转角度; ( 2)如果再将图3作为“基本图形 ”绕着 A点顺时针持续旋转组合得到图4,那么图是图 3通过几次旋转组合得到的?每次旋转了多少度? 答案:( 1)旋转中心是点A,旋转角度是 45;( 2)图 4是图3绕着 A点顺时针通过 3次旋转组合得到的,旋转角度分别为9、 10、 0。图 例 1由学生独立思考、发言讨论完毕,我通过鼓励性评价明确正误。通过例1的解说,使学生巩固旋转的概念,初步结识旋转图形的形成过程。完毕例 1的教学后,我用动画把图 4补充成一种美丽的风车图案 (图5),用这个实例阐明旋转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许多美丽的图案可以由旋转设计而成。 当学生对旋转变换的概念有了一定的理解后,我开始例 2的教学。例 2是请学生按照题目规定完毕作图,由三个不同层次的小题构成。 例 2 请按照题目规定完毕作图。( 1)如图 ,画出 ABC 绕点逆时针旋转 90后的三角形。分析:假设点、 A的相应点为 B、 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