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习效率初探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89230914 上传时间:2023-08-2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习效率初探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中生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习效率初探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中生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习效率初探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中生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习效率初探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中生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习效率初探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生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习效率初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习效率初探(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生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习效率初探2009-10-17 14:26:13 作者:曾秀芹 来源:原创 浏览次数:511 网友评论 3 条 信息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以巨大的威力和惊人的速度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21世纪谁主沉浮?谁拥有了人才谁就赢得了21世纪。日本学者松田米津在近年的著述中反复阐明:信息化最严重的挑战是人才的训练;在信息社会信息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以巨大的威力和惊人的速度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21世纪谁主沉浮?谁拥有了人才谁就赢得了21世纪。日本学者松田米津在近年的著述中反复阐明:信息化最严重的挑战是人才的训练;在信息社会里,由于电脑的广泛应用,教育也必须创新。

2、如何创新,以日本为例, 96年7月,日本中央教育审议会在一份题为展望21世纪的我国教育的报告中指出,为使教育适应国际化、信息化,必须系统地实施信息教育,通过使用信息设备和通信网络改善学校教育质量,同时注意克服新技术带来的不利影响,世界各国都在努力。我国的总设计师邓小平说“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江总书记也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2001年七月中国教育部颁发的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

3、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高中教学改革进行了十年(各省不一致),但也只是停留在浅层面。(如公开课,示范课使用了信息技术手段,平时大多数学校还是救生依然如故,一些高中甚至为了追求升学率而取消了信息技术课。)我以为高中生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习效率势在必行。下面谈谈我的看法。一、信息时代,传统的教学模式受到挑战传统的教学模式而言,高中生科目多,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体育、信息技术、音乐共十三门课程,每天课程爆满,小山似的作业,无边无际的题海,学生的自习时间相对而言较少,再加上学校开展的集体活动,在客观上带来繁重的学习负担和心理焦虑,学习成为一种被动,学生为了取得好成

4、绩,只能加班加点,闻鸡起舞。传统的教学尽管一直在改革,但效果一直不理想,各科老师满堂灌,使学生产生烦燥、乏味甚至疲惫不堪。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日益加剧的现代科技竞争了。二、高中生利用信息技术各方面的条件已经成熟心理上,高中生由于抽象思维的发展,知觉和观察的水平在不断地提高,知觉和观察更富有目的性和系统性。同时他们的知觉和观察更加全面和深刻,能够发现事物本质属性和各种主要特征,对事物的观察能分清主次,发现因果关系。部分家长担心学生利用信息技术会沉迷游戏,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一方面有了老师的指导、监督和激励,另一方面随着高中生责任感、义务感特别是世界观的初步形成,随着他们对于准备从事的未

5、来活动任务的理解,他们自觉学习的态度、顽强的学习毅力,他们完全能够把注意力集中到学习活动上,事实上他们之中不少人在听课、阅读、钻研问题,观察事物等完全能达到废寝忘食的程度,高中生为实现“四化”而准备高考,以及为中华腾飞向科学进军的过程中表现尤为突出。我们总不能因为担心孩子噎着而不让孩子吃饭。事实证明,高中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完全能分清轻重缓急,认真学习。其次,一些教育界人士担心孩子们利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学习知识虽然较快,但是一些基本能力会减弱甚至丧失。如写字、计算能力,交际能力,语言能力等。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高中生经过了九年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著名数学家莱布尼茨曾说

6、过“让一些天才奴隶般地把时间浪费在计算上是不值得的”我国传统教育模式培养了大批绵奥林匹克理论高手,却没有培养出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这不能不引起教育工作者的深思。 知识上,高中生已掌握了必要的基础知识,如WINDOWS,WORD,拼音输入法等,不需要再额外花时间去学就可以直接利用多媒体和网络系统来进行其他科目的学习。 硬件上可行,一般的高中学校机房,条件较差的农村高中可利用简易多媒体教学。课件来源丰富,价格便宜,如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名校名师精讲系列光盘,武汉大学音像出版社出版的小学、初中、高中的各科光盘,人教版的小学、初中、高中各科光盘紧扣最新大纲,10-15元/张。三、教学实践与效果

7、检验将36个高一学生将他们分成二组用多媒体教学,18人的英语和数学成绩如下(百分制):科目时间单元测验分数均分60分以下60-7070-8080-9090-100英语38分钟5263261数学45分钟2247368甲组训练英语一周后:科目时间单元测验分数均分60分以下60-7070-8080-9090-100英语30分钟无465373乙组训练数学一周后:科目时间单元测验分数均分60分以下60-7070-8080-9090-100数学39分钟无347483通过对比可以看出:1、 从完成教学任务的时间来看,采用多媒体教学后,许多过程可以直观演示,学生迅速接受了所学内容,界面交互的快速闪现和淙,大大

8、节约了板书和绘图时间。2、 从单元测验的均分来看,甲组训练英语后,其平均分提高了(73-61)12分,乙组训练了数学一周后,其单元训练的平均分提高了(83-68)17分。3、 从跟踪反馈的信息证明,采用多媒体和网络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比较,遗忘率较低。因为手段的先进,不仅创造了良好的视觉效果,融洽了学习气氛,同时鲜明的视觉动感,恰当的配乐,悦耳的解说,又从感观上给学生全方位的刺激,引发了学习极大的兴趣,使学生认真、积极地思考和学习每一个问题,将大量的被迫的有意记忆变成了轻松的无意记忆,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体所接受的外界信息70%是依靠视觉来获得的,多媒体教学鲜明的视觉效果,便是这一原理在现代教学

9、上的成功应用。四、思考与运行1、 利用多媒体教学,缩短了学时,提高了教学质量,老师随时根据课堂进度,灵活运用界面交互,调出所需演示的内容。并通过部分操作和课堂提问使学生情况得到即时反馈,能使老师根据自己的思路,轻松自如地驾驭整个教学过程,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有新鲜感,增强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和参与感,而教师及时给予肯定、纠错及其他反馈,又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判断能力。因而既提高了学习效率,缩短了教学时间,每一节课容量大增,又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快速思维能力,这样就充分利用了课堂,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学生也可以从繁重的学习任务中解

10、脱出来,老师也能从重复性的工作中解放出来。2、 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来学习,消除了因老师、时间、地点及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接受知识能力,学生的基础不同等)带来的影响,而强调学习者本身的实际学习活动,并且允许学生按照他们各自的学习进度、学习顺序来控制整个学习过程,真正实现自主学习。3、 现在科技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人的一生要掌握的和技能成倍增加,因此,教育要摆脱那种传统观念的思想束缚,用“开放式的教育教育制度”来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和“创新知识的能力”。要利用信息技术,针对学生在能力、兴趣、适应性等方面的差异,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符合个人情况的学习或就业机会。使学生在个人教育和终生教育方面打下

11、坚实的基础,以便他们能更新知识适应环境,成为一个国际型人才。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邓小平同志说“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首先是教育自身的现代化,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教学手段的现代化。美国印第安纳大学T.W.Frick教授曾经提出一个技术与工具的应用准则:技术在教育中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结果;技术最好用在那些没有了它就难以进行的教学活动中。信息素养,也就是以“熟练运用常用信息技术,通过对信息的搜集、加工、表达与交流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核心的素养。而信息技术是迅速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最高效的渠道。美国、日本等一些经济发达国家早在二十年前就开始推进信息技术教育在全国的普及

12、,我国政府早在2001年七月由教育部颁发的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但是,要把信息技术教育和网络教育引向纵深,利用信息技术教学中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从而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任重道远。还需要各界人士和教育工作者从多层次、多角度去实践,去摸索。友情提示:部分文档来自网络整理,供您参考!文档可复制、编辑,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