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的故事》教学设计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89228688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范仲淹的故事》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范仲淹的故事》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范仲淹的故事》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范仲淹的故事》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范仲淹的故事》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范仲淹的故事》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范仲淹的故事》教学设计(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创情境 抓言行 悟形象范仲淹的故事教学设计(第二学时) 襄阳市襄州区双沟镇中心小学 朱小华教材分析: 范仲淹的故事是s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北宋初年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少年时代刻苦学习的故事。文章中两次浮现范仲淹的千古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使得一条主线贯穿全文;文中又重点通过刻画人物言行,用四个小故事“只身求学、划粥割齑、谢绝佳肴、闭门苦读”来体现范仲淹刻苦学习、胸怀大志、以天下为己任的崇高品质,使人读后深受感动。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阅读感悟能力,可由于本课所描写的人物与背景距离她们生活的时代较远,要想使学生感得真切,悟得

2、深刻,需要教师创设一定的情境,否则学生难以明白范仲淹是如何刻苦求学的更难以理解她为什么要如此刻苦求学。教学目的: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情,我制定了如下可操作性较强的三维目的:知识与技能:1、对的读写本课生字新词。2、能对的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所讲述的范仲淹刻苦求学的四个故事。过程与措施:1、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从文中找出描写人物言行的语句,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人物的理解。2、能在阅读理解的基本上,总结出作者刻画人物的措施抓人物言行,树人物形象。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文后,能热爱敬重范仲淹,自觉学习她的精神品质。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读懂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质

3、。教学难点:领悟文章是如何通过人物的言行来体现人物特点的。教法学法:根据教材的特点、教学目的、结合学生生活实际,采用以读为本的教学理念,借助媒体课件引导学生在读中想象画面,读中理解词句,读中感受情意,读中酝酿体现。从以读为本的教学理念出发,采用如下教学方式措施:学文前收集资料,走近范仲淹;学文时批画句子,走进范仲淹;学文后深情诵读,赞扬范仲淹。教学准备:、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收集范仲淹划粥割齑的视频资料、学生自主预习课文、网上收集范仲淹的有关资料(教师课前指引学生分组收集,即:生平、作品、故事、名言等方面)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走近范仲淹、同窗们,通过上一学时的学习,我们不仅理解了课文的重要内

4、容,还懂得了文中讲了范仲淹刻苦求学的四个小故事,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回到900近年前的北宋,走进范仲淹,研究范仲淹,相信你会故意想不到的收获。二、细品词句,走进范仲淹 、请同窗们放声朗读课文的1、6两个自然段,读后告诉我你懂得了什么? 、学生报告收获。 3、有关范仲淹,你们还懂得什么?学生交流报告课外收集的资料。 4、听了你们的简介,我想用文中的一种词来形容!你们觉得应当用哪个词?杰出(幻灯出示本词)。让我们齐读文中的第一句话,读出你们的感受!(幻灯出示此句)5、过渡:范仲淹能成为一位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与她小时候的刻苦求学是密不可分的。课文哪些自然段写了刻苦读书的故事?分别是什么

5、故事?下面让我们迅速浏览课文5自然段从文中找出描写范仲淹语言和行为的句子,用铅笔画下来,并思考从这些句子中,你感受到了什么?6、报告交流: 故事一:只身求学 预设句子一(幻灯出示): 她曾一人离家去附近山上的寺院里读书。累了,就用冷水洗脸;饿了,就用稀粥充饥。(1) 这一句抓住了人物的什么来写?(行为)从这句中你读出了什么?(生活艰苦)(2) 她一人去附近山上的寺院里读书,想象一下,小小的范仲淹还会遇到哪些苦难?请用同样的句式说说。( )了,就( )。(3) 补充资料:范仲淹两岁丧父,妈妈带着她改嫁到山东淄州的一户姓朱的人家。其实,朱家是本地的富户,但范仲淹为了励志,常去附近山上的一座寺庙寄宿

6、读书。冬季,山上的寺庙非常寒冷,最低温度可达零下20多度,此时的范仲淹还只是个孩子。(补充资料时,幻灯出示材料,教师配乐读书郎深情诵读)(4) 听了资料你想说什么?把你的感受通过朗读体现出来吧。预设句子二(幻灯出示):范仲淹十分爱惜这珍贵的学习机会,废寝忘食地苦读诗书,钻研学问。()、“这珍贵的学习机会”指什么?她是如何爱惜这机会的?()、“废寝忘食”是什么意思?从这个词语中你又读出了什么?(刻苦读书)把你的感受通过朗读体现出来吧.师小结:小范仲淹只身求学,困难重重,究竟是什么力量在支撑着她,让她能废寝忘食的苦读诗书呢?引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幻灯出示)过渡:学习如此刻苦的范仲淹

7、吃的是什么呢?谁能讲讲划粥割齑的由来?故事二:划粥割齑预设句子三(幻灯出示):那时,她的生活极其艰苦,每天只煮一锅米粥,等粥凝冻之后再划成四块,早晚各食两块;并把咸菜切成碎末一起食用。这便是成语“划粥割齑”的由来。然而,范仲淹对这种清苦的生活毫不介意。她发愤苦读,每天差不多都是凌晨鸡鸣即起,攻读诗书,直到夜半才和衣而眠。据说,她曾五年未解衣就寝。(1)请你先讲一讲成语划粥割齑的由来。(2)这种生活真是“极其艰苦”!比较句子,体会用词的精确。(幻灯出示):那时,她的生活极其艰苦。 那时,她的生活艰苦。(3)视频播放:范仲淹划粥割齑的故事,学生观看,谈感受。师过渡:然而,范仲淹对这种清苦的生活毫不

8、介意。她发奋苦读,每天差不多都是凌晨鸡鸣即起,攻读诗书,直到夜半才和衣而眠。这一句是对范仲淹的什么描写?(行为) (1)、“毫不介意”是什么意思?请你读出她的毫不介意。(2)、从“从凌晨”到“夜半”,算算一共多长时间?再算算你们每天在校学习的时间?对比之下,你想说点什么?生报告。(3)、你们想不想和范仲淹同样呢?把句中的“她”换成“我”,读一读(幻灯出示句子,将句中的“我”变成红色)然而,我对这种清苦的生活毫不在乎.我发奋苦读,每天差不多都是凌晨鸡鸣即起,攻读诗书,直到夜半才和衣而眠。小结:同窗们,生活如此的艰苦,你们攻读诗书始终不曾松懈,请问是什么力量在支撑着你们?引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

9、之乐而乐。(幻灯出示)故事三:谢绝佳肴。预设句子四(幻灯出示):“你也太清高了,一点儿吃的东西都不肯接受,岂不让朋友太伤心了!” “老兄误解了,我不是不想吃,而是不敢吃。我已经习惯食用粗茶淡饭,紧张目前吃了鸡鸭鱼肉,后来再也咽不下粥和咸菜了。你的好意我心领了,请你千万不要气愤。”(1)、这一句是对范仲淹的什么描写?(语言)同桌分角色读一读对话。 (2)、范仲淹除了谢绝了好友的佳肴,还谢绝过好友的什么?银两,她会如何委婉地谢绝?请你发挥想象编一段她们的对话。小结:由于你们合理的想象,让我又结识了一种能抵制诱惑甘守清贫的范仲淹。那么,让她能抵制诱惑甘守清贫的强大力量又来自哪里呢?引读先天下之忧而忧

10、,后天下之乐而乐。(幻灯出示)师过渡:后来,当皇帝华丽的轿辇堂皇驶过时,人们怎么做的?范仲淹又是怎么做的?哪两个词写出了她们不同的体现?争先恐后 闭门不出(学生报告后幻灯出示)()、假设情境:习近平人们懂得吗?如果她要来我们学校,你想见她吗?(2)、将“想见”与“不想见”的学生提成两大组,教师随机采访其中一种小组同窗:你为什么要争先恐后的去看皇帝? 采访另一种小组同窗:你为什么闭门不出?(3)、师小结:好一种能排除干扰静心读书又自信的范仲淹,难怪她能考上进士,还当上了大官。(4)、幻灯出示补充资料,师配乐为了谁诵读:范仲淹从政后来,以天下为己任。她修建捍海堰,使大量土地不被沉没;她改革军制,巩

11、固边防;她锐意改革,减轻徭役她的毕生都在践行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抱负。因此南宋出名哲学家、教育家朱熹称她为“有史以来天地间第一流人物”!公元05年,63岁的范仲淹被调往颍州,但在赴任途中溘然长逝。为了她所挚爱的国家和人民,她不仅苦读诗书,并且花尽自己毕生的心血和积蓄。她去世时,其家人贫病交困,仅借官屋暂栖,略避风雨。范仲淹死讯传开,朝野上下一致哀痛。涉及西夏甘、凉等地的少数民族人民,都成百成千地聚众举哀,连日斋戒。但凡她从政过的地方,老百姓纷纷为她建祠画像,数百族人来到祠堂,像死去爸爸同样痛哭哀悼。三、创设情境,赞颂范仲淹师创设情境:范仲淹先生虽然已经作古,但她刻苦读书忘

12、我学习的精神却会永远影响着我们.同窗们,让我们齐读这句话来体现我们的缅怀之情(生接读)“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幻灯出示句子)师创设情境:范仲淹先生虽然已经离我们远去,但她胸怀大志、以天下为己任的形象却不会远去。同窗们,让我们再次齐读这句话来体现我们的追忆(生接读)“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幻灯出示句子)四、总结全课,体会写法:读了这篇文章,范仲淹刻苦读书、胸怀天下的形象已深深定格在我们心中。那么,文章是抓住什么来体现人物的崇高精神的呢?(人物言行)好的,但愿同窗们能将今天学到的写作措施运用到你的习作中去。五、板书设计 范仲淹的故事 只身求学 划粥割齑

13、谢绝佳肴 闭门苦读 志向远大 以天下为己任 读书刻苦 生活艰苦 甘守清贫附教学评价与反思:一节布满语文味的语文课 范仲淹的故事(第二学时)教学反思 襄阳市襄州区双沟镇中心小学 朱小华今天执教了范仲淹的故事第二学时,教后感受颇深。这堂课我到处以学生为主体,采用“以读为本”、“创情境,抓言行,悟形象”的教学方略,引导学生在读中批画句子,在读中想象情境,在读中品味情感,在读中感悟形象。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力求突出课文中所蕴涵的人文精神以天下为己任、刻苦学习。以研究性阅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课堂布满浓浓的语文味;同步也不忽视语文基本知识、基本能力的训练,力求两者的和谐统一。这样的一节课,既凸显了本色

14、语文的内涵,又巧妙地融进了我对“三生”课堂理论的理解与运用。具体来说,我觉得我的课堂上的语文味体目前如下三个方面:其一,这堂课思路清晰,线条流畅,教学主体板块非常突出,富有语文特色。我的这堂课重要由四大板块构成,每个板块均有鲜明的语文特色。第一板块,导课简洁,直奔主题。开课伊始,我带领学生简朴复习上节课的重要内容:课文重要讲了范仲淹刻苦求学的哪四个小故事?这样能较快的把学生带进课堂。第二板块,交流收获,走近范仲淹。范仲淹是北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有关她的资料,诸多诸多。这些资料的获得,既可以来自文本,也可以来自课外。我巧妙地兼顾了这两者,先让学生放声朗读课文1和6两个自然段,然后报告收获

15、,接着又让学生交流来自课外的资料。这些资料的展示,不仅锻炼了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解决信息的能力,还丰富了学生的见识。相信通过这个环节的教学,学生已经走近了范仲淹,除了能看到她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大形象,甚至能听到她忧国忧民的深深叹息。第三板块,以读为本,走进范仲淹,这一板块是教学的主体板块。在这一板块中,我先引导学生默读自然段,找出描写范仲淹言行的有关句子,然后交流报告,接着我又引导学生在不断的朗读训练中,逐渐加深对句子的感受,逐渐加强对人物的结识。第四板块,巧借资料,激发情感,赞颂范仲淹。最后一种板块我补充了范仲淹从政之后的有关资料,让学生对范仲淹的毕生都在践行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抱负有了更深的结识。这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