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河路道路改造工程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89223939 上传时间:2024-01-1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银河路道路改造工程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银河路道路改造工程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银河路道路改造工程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银河路道路改造工程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银河路道路改造工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银河路道路改造工程(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银河路道路改造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第二次公示根据国务院令253 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和国家环境保护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的有关要求,需进行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项目环评报告书已由江苏宝海环境服务有限公司编制完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国家环保总局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现将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有关信息予以公示如下(见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示信息)。相关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如需要了解有关该项目及其环境影响评价的更多信息,或对该项目及周围环境有任何意见和建议,请以信函、传真或电子邮件的形式,向我单位或江苏宝海环境服务有限公司反映。一、建设项目的基本信息项

2、目名称: 银河路道路改造工程建设单位: 扬州景仁建设发展有限公司项目概况:本次银河路道路改造工程范围主要包括:道路工程、绿化工程、雨水管网工程、污水管网工程、杆线下地、照明工程和桥涵改造工程。1、本次拟改造道路西至银柏路以西200m,东至润扬路, 全长 1780.56m ,宽度 35m。横断面布置为: 4.0m(人行道) +4.0m(非机动车道) +2.0m(分隔带) +15.0m (机动车道) +2.0m(分隔带) +4.0m(非机动车道)+4.0m(人行道)35.0m。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采用沥青砼路面,机动车道面积26708.4m2,非机动车道面积14244.48m2,人行道面积1424

3、4.48m2,绿化面积7122.24m2,道路两侧配置LED照明节能路灯118 盏,种植人行道树木712 株。2、杆线下地:铺设强弱电综合管网2000 米。3、雨水管网:改造南北两侧非机动车道下现状合流管,管径600 1000,其中600 管道约980 米,800 管道约1200 米,1000 管道约 1380 米。4、污水管网:道路北侧非机动车道内新建一根污水管,管径400 500,其中400 管道约1590 米,500 管道约400 米。5、同步建设标志标牌、标注标线、信号灯和监控配套设施。6、西银沟桥改造:对局部有破损处进行C40混凝土修复及附属设施改造,桥梁主体结构维持现状。7、吉安河

4、箱涵改造:将现状管涵改造为单孔6 米钢筋混凝土箱涵,涵顶路面及人行道连同道路一同改造,涵洞主体结构维持现状。8、东银沟涵改造:将现状单孔管涵构造改为单孔4 米箱涵。二、区域环境质量现状1、地表水:拟建项目跨越吉安河的PH值、高锰酸盐指数、 氨氮、化学需氧量、 石油类和悬浮物水质指标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 GB3838-2002)类标准要求;西银钩的PH值、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石油类和悬浮物水质指标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标准要求,氨氮有不同程度的超标;东银沟的PH值、高锰酸盐指数、氨氮、石油类和悬浮物水质指标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

5、标准要求,化学需氧量有不同程度的超标,经分析超标原因为周边生活用水所致。2、大气: 监测结果表明,项目评价区域环境空气现状中CO、NO2小时及PM10 日均浓度均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区域大气环境质量较好。3、噪声: 监测结果表明,本项目道路沿线各监测点昼夜间均能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 2 类区标准,区域声环境质量良好。三、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概述施工期( 1)废水:施工区对水环境的影响主要来自施工机械跑、冒、滴、漏的污油及露天机械被雨水冲刷后产生的油污水,以及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另外建材通过运输时洒落、施工机械漏油、施工泥浆、生

6、活垃圾、施工物料受雨水冲刷也会对周围水环境造成影响。( 2)废气:项目施工期间废气污染主要来自施工机械和车辆装卸产生的大量扬尘,以及车辆的燃油废气。( 3)噪声大量施工作业机械和运输车辆是主要的噪声源。( 4)固体废弃物施工期固体废物主要是建筑施工垃圾、施工人员生活垃圾以及工程土方。( 5)生态影响工程施工会造成土地用途改变、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以及对陆生生物的生境产生影响。运营期( 1)废水运营期间主要的水污染来源于降水冲刷造成的路面径流。( 2)废气运营期主要废气污染物为公路车辆尾气、 公路上行驶的汽车轮胎接触路面而使路面积尘扬起, 从而产生的二次扬尘以及在运送散装含尘物时,由于洒落、风吹等

7、原因,使物料产生的扬尘。( 3)噪声主要噪声源为公路运营后车辆的发动机、冷却系统、传动系统等部件产生的噪声;行驶中排气系统、轮胎与路面的摩擦等产生的噪声以及公路路面平整度等原因使高速行驶的汽车产生的整车噪声。( 4)生态影响运营期公路在运营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如处理不当,将会使公路沿线的土壤质量下降,可能使道路两侧的植被绿化等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四、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的要点施工期( 1)水污染防止措施加强对物料和土方堆场的防护,做好机械设备的日常养护工作,减少地表径流冲刷物料和机械形成的污染物污染纳污水体;机械设施设置含油废水处理装置,含油污水由沉淀池收集,经

8、过酸碱中和、沉淀、隔油、除渣等简单处理后,油类等其他污染物浓度减小,施工结束后将沉淀池覆土掩埋。( 2)大气污染防止措施合理布置施工营地,施工材料的装卸应远离居民点,并采取洒水等降尘措施,避免大风天气施工;车辆运输物料应加盖蓬布,车辆进出场应对车身、轮胎进行冲洗,避免扬尘;加强机械保养,控制发动机废气排放。( 3)噪声污染防治措施注意施工机械的保养,加强车辆交通管理,避免因设备故障和交通堵塞产生高噪声;合理安排高噪声施工机械作业的时间,夜间22 点至次日晨 6 点禁止打桩等高噪声设备作业;夜间施工必须向主管环保局提出申请,获准后方可在指定日期内进行。( 4)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设置垃圾集中堆放

9、场地,施工营地生活垃圾集中收集,由营地车辆定期运送至城市垃圾处理场处理;开挖土方用于回填,剩余土方运至政府指定建筑垃圾填埋场处理,无需设置专门的弃渣场;工程竣工后,施工单位尽快将工地上剩余的建筑垃圾处理干净,建设单位负责督促。( 5)生态影响减缓措施道路管理部门必须强化绿化苗木的管理和养护,确保道路绿化长效发挥固土护坡、减少水土流失、净化空气、隔声降噪、美化景观等环保功能;配备专业人员定期对绿化苗木进行浇水、施肥、松土、修剪、病虫害防治,检查苗木生长状况,对枯死苗木、草皮进行更换补种;通过定向营造以乔木、灌木为主体的多结构层次植物群落,预防和减缓苗木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降低道路绿化养护成本。运

10、营期( 1)水污染防治措施路面径流通过边沟排入附近非敏感水体。( 2)大气污染防治措施强化拟建路基边坡、边沟外绿化和日常养护管理,缓解运输车辆尾气排放对沿线环境空气质量的污染影响;提高道路整体管理水平,保障道路畅通,缩短运输车辆怠速工况,减少汽车尾气排放总量;加强运输车辆管理,逐步实施尾气排放检查制度,限制尾气排放超标的运输车辆通行,控制汽车尾气排放总量。( 3)噪声污染防治措施通过加强道路交通管理,可有效控制交通噪声污染;加强路面维护,维持路面的平整度;采取该措施后,可以减小路面交通噪声对敏感点的影响;在路界两侧,道路管理单位应积极采取加密绿化带、铺设低降噪沥青路面等措施,保护沿线居民区等敏

11、感目标。( 4)生态影响减缓措施加强绿化区域的维护管理,加强路段的运输以及绿化区域的管理,通过定向营造以乔木、灌木为主体的多结构层次植物群落,预防和减缓苗木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降低道路绿化养护成本。五、建设项目规划符合性本项目的建设符合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 本)(修正)要求。六、环境影响评价结论该工程的建设符合沿线区域环境功能区划,极大改善本区域的交通发展状况、改善交通运输条件,促进道路沿线的经济及城市化发展。项目的建设运营对当地环境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但只要落实报告书中提出的环境保护措施,加强项目建设不同阶段的环境管理和监控,可以做到污染物达标排放,生态影响最小,项目建成后沿线的环境

12、质量能够满足环境功能的要求。因此,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本项目的建设是可行的。七、征求公众意见的具体形式公众可在信息公示有效期内, 以信函、 传真、电子邮件或者按照有关公告要求的其他方式, 向建设单位或者环境影响评价机构提交书面意见,并提供个人包括姓名、职业、住址和联系方式等准确信息。八、公众查阅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的方式和时间,以及公众认为必要时向建设单位或者其委托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索取补充信息的方式和时间公众可以电话向江苏宝海环境服务有限公司查阅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公众认为必要时可向建设单位或者其委托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索取补充信息。公众可以在公示10 天内查阅报告书简本和索取补充信息。九、联系方式建设单位名称和联系方式建设单位 :扬州景仁建设发展有限公司联系人: 高玲玲联系电话: 0514-87960810评价单位名称和联系方式环评单位: 江苏宝海环境服务有限公司通信地址: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开发西路217 号联系人 :陈工联系电话: 0514-8092639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