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山水画教学研究探索论文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89223535 上传时间:2022-10-20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67.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校山水画教学研究探索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校山水画教学研究探索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校山水画教学研究探索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校山水画教学研究探索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校山水画教学研究探索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校山水画教学研究探索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校山水画教学研究探索论文(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校山水画教学研究探索论文论文关键词艺术的灵感临摹写生论文摘要唐代张噪提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主张,成为中国画的 指导原则。这样可以得到艺术的灵感和心灵的净化。从毕业到现在,一直担任学生的山水画教学,在这几年教学当中 感触颇深。在中国画发展的过程当中。山水画因能代表民族文化精神 而为蔚大宗,“仁者智山,智者乐水。”也是中国古代最高的人文理 想。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宣扬“老、庄”的宣言诗就发展到一定程 度并成为政治说教,所以变革势在必然。于是自宋初谢灵运始,山水 诗开始了历史之旅。“宋初文咏,体有因革,老庄告退。山水方滋”, 文人士大夫们为追求象“老庄”哲学那样超脱红尘,净化心灵、清静 无

2、为的美学思想。于是,独往烟霞,模山范水,放情林壑。成为“澄 怀观道”者的修养之道。千百年来经过历代画家的前赴后继,不断实 践,完成了对自然景物由“应物象形”,到“表心写意”这一质的飞 跃。画家对大自然有了崭新的视角。唐人著作中将中国画分为六门,山水列为其中之一,可见早在隋 唐时期山水画在中国绘画中已经形成了一个独立的画种,同时,山水 画具有复杂的传统技法和完整的传统理论,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当中 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以确保学生对山水画的认知与实践能力。 我认为山水画学习应经历“临摹一一写生一一创作”三个必不可少的 阶段,下面就从这三个方面谈一谈:一、临摹中国画主要是利用毛笔的特性,宣纸的渗透

3、性。把画面表现的淋 漓尽致。在表现领域,它的关键取决于自然的感受能力和对笔墨语言 的把握能力,两方面把握得好,能绘制出一副很好的艺术品,否则反 之。用毛笔对景直接写生。对于学生来说难度是很高的,如果在学校 里没有经过一定的训练,学生在写生时将束手无策,无从下笔。所以 我们在对景直接写生之前,必须先要让学生进行大量的临摹练习,从 中学习、了解山水画的诸多传统技法,感悟前人山水画中的的精神境 界,以便提高学生对景写生的能力。从北宋的范宽到明清的龚贤,流派很多,技法也很多,但都要经 过大量的临摹学习,所以在临摹的过程中还要善于总结、研究,了解 每一朝代不同时期画派的特点,人文思想和绘画技法。知道画面

4、好在 什么地方,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哪些适合自己重点研究。说到作 画的表现技法,山水画中主要是利用各种皴法来表现山之起伏、树之 繁茂的,较常用到雨点皴、混点皴、披麻皴、大小斧劈皴等,其中以 线为基本表现形态的披麻皴运用颇广,有长、短披麻之分。这种皴法 由五代董源开创,适宜表现江南山水的秀润之态,而荷叶、解索、卷 云、牛毛等皴法亦是由其演化得来。我们利用这些皴法加之对古人的 理解,吸取他们的精华,整体把握,这样临出来的画。既有古人的精神,又有自己的想法,这就为下一步写生打好基础。五代山水画家荆浩在自己的理论著述笔法记中特别强调了对于自然物象的“真”和“似”的区别,即临摹和写生的区别,提到“似”

5、是“得其形而遗其气”:而“真”则为“气质俱盛”,想要再现真实、生动地艺术形象就必须对真山真水进行深入地观察和研究,明确了对景写生的重要性,同时,也客观的表明了临摹和写生的承接关系。二、写生从我们熟悉的城市来到新鲜的大自然,空间的变换给了我们不同的感受,身处自然,感触自然。才能更深刻的表现自然,画家石涛就曾久居深山数十载,之后在自己的画作上无限感慨的题写:“搜尽奇峰打草稿”的字样,其意在于,告诫后辈在进行绘画创作之前,一定要有大量的实践积累作为基础,做到成竹在胸,这样才能创作出生动而丰富的作品。下面是我这几年写生教学中的几点体会:1、感悟自然我每年都要带学生到山区写生, 在写生的过程当中边教学边

6、实践,有了新的思考。首先要培养学生的情感,鼓励他们用心去热爱自然,感受自然,把自己置身于自然,去感受山川的空灵。古人云:“悟对通神”,想要准确的领悟山水画的绝妙境界,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在创作的过程中能够全身心地投入,用自己的真情实感去体会。让自己的心灵融入到纯美的大自然当中,真切地感悟山水的灵魂。只有这样,才能使画者的心灵得到净化, 进而使山水画的精神得以升华, 做到“情境合一”。2、观察自然在感受大自然的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方法,认识大自然的形态、 特征和生长规律。 自然界物与物之间的关系, 山与山之间,山与水之间,山与树之间,树与树之间,水与水之间,人与山水树木之间等等,既要整体,又

7、要局部,整体去观察山的势,局部看精彩的部位,总之,摆在我们面前的自然界犹如一幅画。既有山的开合,又有精彩的画眼和严谨的局部,而关键就在于你要如何去发掘它潜在的魅力。3、描绘自然学生通过前一段的临摹以后基本有了一定的技法基础,根据我们对自然的观察和感受就应该细心的描绘,在描绘自然的同时还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构图因为中国画与西洋画在构图上是有根本区别的,西洋画的构图属焦点透视。而中国画一般都是散点透视,不受定点的约束,意在体现“望秋水,神飞扬:临春风,思浩荡”的感受。取景可分全景和局部 ( 小景 ) ,取全景时要体现主次关系,还要注意加减,山可以加可以减。也可以加些生活素材,如房子、人物、树木、

8、河流等用以点缀,也可取小景,比如山之一角。水之一涯,可构成一幅小画面。变意境在画的同时就是你创作的同时,你可以用心去感受,可以把春天 画成夏天、秋天。还可以把冬天画成秋天等,这样能产生新的感觉, 同时在颜色上加一些变化,比如用赭石色渲染山顶和山坡可以营造深 秋的氛围等等,以此来调动画面的情调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总之,自然中的景物搬到画面上都需要笔者的组织、经营,画面 的构图、面积、虚实的变化和黑白的处理也都要经过深思熟虑、反复 推敲。三、创作创作主要是学生通过写生,用自己的视角和语言来完成一幅感人 的画面,前人的东西我们可以借鉴但不可照搬照抄。山水画就同诗歌 一样要体现出自己的感受,意境是山水

9、画的灵魂,所以“立意”还要 通过构思、构图、笔墨、色调、黑白浓淡等形式相互协调表现出来。立意和技法之间是缺一不可的。立意是想法问题,而技法是技术 问题。没有成熟的立意只有成熟的技巧,画面就没有生气,反之,有 了成熟的立意没有成熟的技巧就组织不起画面。两者相辅相成,缺一 不可,只有这两点掌握好了以后经过反复练习才会创作出好的作品。创作的过程既是一个痛苦的过程也是一个享受和前进的过程。里 面的乐趣是无法用言语来表达的,经过长时间的练习就会逐渐形成自 己的风格,慢慢的成熟起来,但是还要突破自己,增加自己的经历和 感受,打破传统的束缚,尝试新的技法,使自己的画面更加丰富。更 有趣,更有个性,意境更加深远,最后取得圆满的艺术效果,将国粹发扬光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