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工业的发展史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89220953 上传时间:2023-10-2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4.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酵工业的发展史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发酵工业的发展史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发酵工业的发展史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发酵工业的发展史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发酵工业的发展史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发酵工业的发展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酵工业的发展史(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发酵工业的发展史一、国外发酵工业的发展概况1,发酵工业发展的阶段:天然发酵阶段(古代 1900年)纯培养技术的建立(1905年)微生物工程发酵技术发展的第一个转折时期。通气搅拌发酵技术的建立(1940年)第二个转折时期代谢控制发酵时期(1960年)第三个转折时期基因工程阶段(1979 )(1)第一个阶段(1900年以前)产品只限于含酒精和醋古埃及已经能酿造啤酒17世纪能在容量为1500桶(一桶相当于110升)的木质大桶中进行第一次真正的大规模酿造在1757年已应用温度计1801年就有了原始的热交换器18世纪中期,证实了酒精发酵中的酵母活动规律Paster最终使科学界信服在发酵过程中酵母所遵循的

2、规律18世纪后期,Hansen在Calsberg酿造厂建立了酵母纯种培养技术(2)第二个阶段(1900年1940年)主要的新产品是酵母、甘油、柠檬酸、乳酸、丁醇和丙酮在面包酵母的生产中首先采用了分批补料培养技术在一次大战时,Weizmann开拓了丁醇丙酮发酵,并建立了真正的无杂菌发酵技术。(3)第三个阶段(1940年以后)这以阶段的标志是,在纯种培养技术下,以深层培养生产青霉素解决向培养基中通入大量无菌空气和高粘度培养液的搅拌问题早期青霉素生产与溶剂发酵的不同点还在于青霉素生产能力极低,因而促进了菌株改良的进程,并对以后的工业起着重要的作用。(4)第四个阶段(1960年以后)(5)第五个阶段(

3、1979年以后)二、国外发酵工业的发展趋势1,生物转化(或生物合成)技术成为国外著名化学公司争夺的热点,并逐步从医药领域逐渐向化工领域转移2,生物催化合成已成为化学品合成的支柱之一利用生物催化合成化学品不但具有条件温和、转化率高的优点,而且可以合成手性化合物及高分子。手性化合物是国外目前生物技术的主要生产产品。3,利用生物技术生产有特殊功能、性能、用途或环境友好的化工新材料,是化学工业发展 的一个重要趋势。4,传统的发酵工业已由基因重组菌种取代或改良。许多传统的发酵工程产品如柠檬酸、青霉素等都已开始采用基因工程手段进行改造,大大地提高了产量。在以基因工程为主导的现代生物技术产品中,医药生物技术

4、产品占75 %左右。三、国内发酵工业的发展概况我国传统发酵历史悠久:白酒的起源,当在元朝以前,尚待考证。酱油的酿造,当始自周朝。在汉武帝时代开始有了葡萄酒,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数千年来由于科学技术进步缓慢,各种微生物工业也未能充分发展。直到 20世纪中期才建 立了一系列新的微生物工业。近几年来,由于生物新技术的应用,发酵工业开始进入新的发 展时期。1 ,白酒中国的酿酒业,距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渊源。白酒是我国特有的、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酒种。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我国白酒的产量只有10.8万吨。1996年,我国白酒产量达到历史高峰,总量达到801.30万吨。目前,我国白酒的产量为 400余吨

5、。规模较大的有五粮液、茅台、泸州老窖、剑南春、汾酒、古井。2,黄酒黄酒是我国最古老的酒种,早在夏、商、周三代就已经大量生产了,并流传至今,据史料记载已有6000年左右了。目前年产量为130万吨左右。3,啤酒1900年我国最早的啤酒厂于哈尔滨建成1915年国人投资的双合盛啤酒厂建成1949年啤酒产量仅七千余吨1981年啤酒产量增至 91万吨2005年产量达到 3000万吨左右4,葡萄酒1892年华侨张弼士在烟台建立酿酒公司,这是我国第一个新型的葡萄酒酿造厂目前我国葡萄酒工厂已有近八十家2003年葡萄酒年产量约 34万吨。年产万吨以上的有张裕、王朝、华夏、长城、新天酒业、柳河绿源、烟台威龙、烟台中

6、梁。5,酱油和醋早在三千年前便已掌握了酱油和醋发酵的技术方法,数千年来一直沿用自然发酵法,直到20世纪后才开始采用纯种培养培养技术生产,目前设备及酿造方法逐步实现了现代化酱油年产量约为450万吨,已居世界首位醋年产量约为250万吨6,酒精二十世纪初期,外商在东北设立哈尔滨和阿城两个酒精厂1922年山东溥益酒精厂成立,为第一个由国人设立的酒精厂1934年华侨投资在上海浦东设立中国酒精厂,当时号称远东第一大型酒精厂酒精年产量解放前仅 1万吨左右。2003年酒精产量约为250万吨左右。7,酶制剂1964年才在无锡建立了第一个酶制剂工厂目前有酶制剂生产厂家 40家左右,其中万吨以上,销售额 2000万

7、以上有8家,其余均在万吨以下,目前的年产量为22万吨左右9,微生物制药在上海建立了第一个抗生素工厂(即后来的上海第三制药厂),以生产青霉素为主。1958年我国最大的抗生素工厂一一华北制药厂亦正式投入生产。11 ,基因工程产品我国已经开发成功了21种基因工程药物和疫苗,世界上销售额排名前1。位的基因工程药物和疫苗,我国已能生产8种。四、我国发酵工业的主要进步1 .发酵产品增长快、质量明显提高,在国民经济中起重要作用新型发酵工业:年产量115万吨;产值150亿;利税50亿。酿酒工业(不包括酒精) 年产量2000万吨左右;产值 450亿;利税120亿。2 .科技进步,技术水平提高例如:糖化酶的发酵液

8、酶活力由7000 u/ml提高至30000-40000 u/ml;味精和柠檬酸三个主要指标:产酸率、转化率和提取率提高5%左右。3 .积极开发新产品特鲜味精;无水柠檬酸、柠檬酸盐;高温”-淀粉酶;纤维素酶;3 -葡聚糖酶;异淀粉酶等酶制剂;L-苹果酸;L-乳酸;衣康酸;黄原胶;功能性发酵制品:r-亚麻酸;冬虫夏草;蘑菇、灵芝多糖 ;活性肽;红曲色素,低聚异 麦芽糖、果糖、半乳糖、木糖;海藻糖等等。五、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1,多数工厂规模小、效益低2,生产技术水平比较低3,产品品种单一,结构不合理4,应用的深度和广度不够5,技术装备和检测手段落后,自动化水平低6,综合利用和环境治理差Welcome ToDownload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