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放生功德最为第一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89217561 上传时间:2023-08-0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为什么放生功德最为第一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为什么放生功德最为第一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为什么放生功德最为第一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为什么放生功德最为第一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为什么放生功德最为第一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为什么放生功德最为第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为什么放生功德最为第一(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幸福人生 从深信因果开始、放生就是改善命运最有力的方法之一!人到底有没有命运?如果有,那么命运到底怎么样产生的呢?如何才能真正改善命运 呢?。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其实,人的命运就如同一年有四季一样客观存在的! 我们今生的命运是因为多生以来所造无数的善恶因缘所呈现的一个结果,造善因必得善果, 造恶因必得恶果。因果贯通三世。涅槃经说:“善恶之报,如影随形;三世因果,循环不失”。对于因果规律、六道轮回的存在,也许有些朋友还不太理解。而这些观点远非三言两语 可以阐述清楚的。建议先参看地藏经。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希望拥有幸福的人生,拥有财富,拥有健康 那么,幸福,财富, 健康从何而来呢?就从广修善

2、因开始啊!一念慈悲能聚无量福德! 一切有为善法中,放生功德最为第一,具足财、法、无畏三种 布施,自他两利。放生就是积最大的福!放生就是行最大的善。放生功德最为第一放生就是看到有生命的异类众生,被擒被抓被关被杀,惊惶失措,命在垂危之际,发慈 悲心,买物救赎,予以解救释放的一种行为!放生的对象没有限制。举凡天上飞的如鸽子、 麻雀,地上走的如鸡鸭、牛羊,水里游的如鱼虾、鲈鳗,土里钻的如蚂蚁、蚯蚓,大到狮子、 大象,小到蚊子、苍蝇,只要有生命的个体,都可以放生。戒杀放生是佛陀金口告诫我们,要亲身力行,既可消除业障又可长养慈悲的殊胜法门。 六度万行以布施为首,布施分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难能可贵的是

3、放生功德三种布施, 一概俱备。在放生过程中,因为放生,花钱买物赎命,是财布施;因为放生,与物类众生一 起皈依,一起忏悔,一起念佛,一起回向,是法布施;是为放生,解除物命被擒被抓,死亡 前挣扎怨恨的痛苦恐惧,是无畏布施;三种布施,放生一应俱全,放生功德真的是不可思议!放生是救命的行为功德至大,非其他小善所能比拟!大智度论云:“诸余罪中,杀业最重,诸功德中,放生第一”。寒山问拾得。放生可成佛否。答曰:诸佛无心。惟以爱物为心。人能救物之苦。即能成 就诸佛心愿矣。故一念慈悲。救一物命。是一念观世音也。日日放生则慈悲日日增长。久久 不息则念念流入观世音大慈悲海矣。我心即是佛心。焉得不成佛乎。故知放生因缘

4、。非小善 之所能比。凡我同愿。宜广行劝勉。善令群生同归悲化。诸佛以爱物为心,放生拯救物命, 免于死难,使其重拾生机,就是成就诸佛心愿,诸佛皆大欢喜。诸佛以慈悲为心,放生救赎物命,就是唤醒每个人原本具足的慈悲佛性,放生就是长养 吾人的大慈悲心。常行放生,则常养慈悲,常行放生,与佛心更相契,与佛更应易感应道交, 常行放生,自心充满了慈悲,自心就是佛心,焉有不成佛的道理?所以,放生就是观世音菩萨的大慈大悲,放生就是普贤菩萨的大行大愿,放生是至大至 深的功德,非其他任何小善所能比拟!梵网经云:“若佛子以慈心故,行放生业。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 无不从之受生,故六道众生,皆是我父母,而杀

5、而食者,即杀我父母,亦杀我故身,一切地 水是我先身,一切火风是我本体,故常行放生,生生受生,常住之法,教,放生。若见世人 杀畜生时,应方便救护,解其苦难。”谛闲大师云:“不杀为诸戒之首,而放生为众善之先也”。妙善大师(金山活佛)云:“最好的消业方法,莫过于放生,世界上最大的恶业莫过于 杀生害命,反过来说,世界上最大的善业是莫过于戒杀放生,所以放生是最大的功德。你能 依我的话,赶快量力买生物放生,就能增福延寿的”。李炳南老居士云:“放生是救他生命,解他痛苦,佛戒第一不杀,天有好生之德,可以 想见功德之大,所得善报无量无边”。上等功德,除了断缘外,必须兼放生,佛家有一句话说:“救一众生,胜造七级浮

6、屠”。 七乐浮屠就是寺庙的七层宝塔,这样看起来就知道救一个众生的功德是多么大。“一切众生不但是过去父母,亦是未来诸佛,你放它的性命你就是菩萨”。圆因师父云:“每一个众生最宝贵的是自己的生命,杀了他,他最恼恨,冤仇结得最深,所以说杀业最重, 每一个众生最珍贵的还是自己的生命,救了他,他最感激,福善积得最深,所以说放生第一” C“放生就是救急,与其他的功德不一样,放生是救性命垂危,朝不保夕的受果受难的众 生,我们一放生,当下众生就免除死难,重拾生机,我们不放生,众生就只有受宰待杀的唯 一死路了,放生是救急救命的行为,所以功德至大,非其他小善所能比拟!”放生最重要的是皈依以及念佛。“皈依佛,不堕地狱

7、。皈依法,不堕饿鬼。皈依僧,不堕畜生”。物命在经过三皈依仪式后,承佛法僧三宝加持,畜生报尽,不再沦入三恶道中, 得以转世超生,并且物命亲闻“南无阿弥陀佛”圣号。六字洪名盈盈入耳,既植道种,他日 因缘成熟,必能值遇佛法,念佛修行,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永断六道生死轮回,此乃放生中 之大放生,是放生中最重要的意义。“放生最容易消业障,因为不限时间、不限地点、人多人少、钱多钱少都可以放生,正因 为简单易行,人人可为,太容易消业障,所以我们的冤家债主便无所不用其极,千方百计阻 挠我们放生,不让我们消业障,所以放生所遭受的阻挠最大,所引起的批评最多;这是因为 众生业障深重的缘故。因为业障深重,众生物命无福值

8、遇善人受救免除死难,因为业障深重, 人们无福救赎生命,偿还杀债。一切布施中,法布施第一。诸供养中,法供养第一。诸多功德,放生第一 。一个人要做 大的功德 需要有因缘才行 而放生只要时间、地点允许, 都可以做,而且 其功德巨大。六度万行以布施为首,布施分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难能可贵的是放生功德三种 布施,一概俱备。在放生过程中,因为放生,花钱买物赎命,是财布施;因为放生,与物类 众生一起皈依,一起忏悔,一起念佛,一起回向,是法布施;是为放生,解除物命被擒被抓, 死亡前挣扎怨恨的痛苦恐惧,是无畏布施;三种布施,放生一应俱全,放生功德真的是不可 思议!为什么放生功德最为第一圆因法师讲述译自“戒

9、杀延生录”一个人如果真的想要求得福寿,一定要把善事做的既深又广。然而若想把善事做的既深 又广,所有的善事中没有比放生更彻底更完美的。这是因为一个人嘴巴吃的,肚子装的十分 有限,所以一个人如果戒杀吃素,少杀掉的生命,免造的杀业,仍然有限,即使我们努力相 互告诉,辗转劝说周遭亲友,然而一部分的人相信,一部分的人不相信,真正能够听从我们 的劝告从而感化他们不杀生吃素的人也只是寥寥可数。惟有放生,功德最为无量无边。我们一辈子行善的愿望,可以在一天短短的时间内满足 实现,千千万万人累积善事的功德,我们自己一个人便可单独成就。只要有信心努力去做, 灾祸危难可以马上消除,福报感应可以马上到来,古今中外,从来

10、没有一个人会有例外。#幸福人生 从深信因果开始、而且一般的善事,虽然也可以匡正大意,改变命运,但必须等待机缘,必须遇上机会才 能有所作为。比如说复合别人离异的夫妇,找回别人失散的骨肉,归还别人贵失的钱财,拯 救别人垂危的生命等等,功德也都是很大,但这些都不是常常可以有的事情,未必我们能遇 得上,就算遇上了,也只是偶然而已,绝对不可能有常常可以持续去做的机会。惟有放生,最为殊胜。无论什么地方,无论什么时候都可以进行。钱多的时候,我们便 买多一点,多放一些物命,钱少的时候,我们便买少一点,少放一些物命。自己可以衡量自 己的能力量力而为,没有什么金钱上多少的限制,并且人多人少都可以进行。所以当一个人

11、身患重病,遭遇急难的时候,自己立下誓愿,愿意广行善事,弥补罪业, 藉以延长自己的寿命。当时的发心并非不恳切,但却苦于没有机会碰上适当因缘,而只是苦 苦等待,磋砣命光,徒有善愿却无法著手进行实现,如此怎么能够求得除病消灾延寿免难的 种种感应呢?不如我们自己赶快去放生,短短的时间内即可满足我们的愿望,而且短短的时间内马上 会得到成效。放生这件事情,看起来非常简单,做起来也非常容易,感应效果快速普且所得 功德广大,一个人放生,可以免除一个人身家的疾病灾难,众多人放生,可以挽救世界的浩 劫,改变世界的命运。如此看来,想要自己所行的善事既深又广,真的非放生莫属。所以说,放生功德最为第圆因法师讲述为什么有

12、些人做善事后很快就产生感应,甚至发生奇迹,而有些人却毫无作用,根本没 有善报?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是一般公认的现象,并没有错。问题乃是在一个人所做所为是不是 真正的善,或真正的恶,必须分辨清楚,才能正确的定论。例如一个法官铁面无私,执法如山,毫不接受罪嫌家属的关说,做事绝不徇私。又如一 位老师在监考时非常严厉,一发现违规即照章处罚,这种恶便不是真正的恶。反之一位法官如果对任何人都很随和,对罪犯的判决和处罚也非常具有人情味,处 处予以通融,则这种善也不一定是真正的善。因此这些人将来的果报也就常常不符 合一般人所想像的那样。此外,为何有些人行善后不觉得有善报?这可能有下列几个因素:1 、此人可能业障

13、很重,因此所做的一些布施与过去的业障相较,简直还不成比例,这时 自然就会不能产生明显的效果,正如一个曾经贪渎或倒会几百万元,后来捐了几千元或几万 元作善事,便想获得善报是一样不切实际,因此必须长远布施行善,持之以恒,将来才能收 到真正的效果。佛家曾云:“为善必昌,为善如不昌,其身或祖上必有余殃,殃尽乃昌;为恶必殃,为 恶如不殃,其自身或祖上必有余昌,昌尽乃殃”。一个人为善为恶之后,有时未能立即获得 应有的报应,其理由也在此。2 、所作的善事可能并非真正的善。所谓善应该是纯粹出于利他的动机,为解救别人的不幸或痛苦才不顾一切的施予援手,完全不考虑作此事后,将有何种的回报,或对自己将有何种的好处。如

14、果在布施时,一再考虑自身的好处,甚至只是存心沽名钓誉,那么基于这种自 私的动机,则布施的意义就不一样,将来的果报自然也就大打折扣,因此行善时最好 不要心存回报。这种不求善报的布施,事实上反而能获得更大的功德,以及更多的善报。3 、如果经常布施行善,固然功德不少,然而也可能平时由于不大注意而造成了身、口、 意各方面的一些业障,(例如曾经出手伤人,做事害了人,或不修口德,使人名节受损,或 心中常有贪婪、嫉妒、嗔恨等等不良的杂念,或对父母不孝,待人不仁不善,或纵狗伤人, 或缺乏公德心,造成噪音毒气、废水等等各种的公害,其他类似之事等等)因此“一恶破九 善”、“火烧功德林”善恶两者互相抵销,结果也就毫无功德可言。正如一个人,经常在银行存款,然而一方面却也不断开付支票,结果到月底结算,银行 存款所剩无几,甚至有时还会透支的现象一样。因此为人不仅要尽量行善积德,而且平时更 要注意修持或严守戒律(不杀盗淫妄酒等等)以免造成恶业抵销善行,正如一个人除了要努 力工作增加收入外,还要注意减少无谓的支出,这样才能增进财富,道理完全一样。因此修福与修慧两者都很重要,应该同时并重,不可偏废才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