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德育和大学德育衔接问题探究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89217375 上传时间:2022-12-2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7.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德育和大学德育衔接问题探究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中学德育和大学德育衔接问题探究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中学德育和大学德育衔接问题探究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中学德育和大学德育衔接问题探究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中学德育和大学德育衔接问题探究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学德育和大学德育衔接问题探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德育和大学德育衔接问题探究(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学德育和大学德育衔接问题探究摘要:德育衔接应该是有层次的衔接,不同阶段的青少年有不同的身心开展变化及道德认知特点,因此当前急需对青年进行连贯的有层次的德育,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青少年全面健康成长,切实有效地积极发挥德育作用,提升德育效果。通过探究中学德育与大学德育的衔接现状,分析衔接问题的成因,了解他国德育衔接可借鉴之处,总结并借鉴有益经验,进而探索出解决德育衔接问题的路径,旨在有效指导实践中的中学与大学德育衔接工作,培养出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提升我国整体德育效果。本文源自黑龙江教师开展学院学报,2022,39(08):82-84.?黑龙江教师开展学院?杂志创刊于1985年,是有黑龙江教

2、师开展学院主管主办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国际刊号ISSN:1001-7836,国内刊号CN:23-1609/G4,出版地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社会科学类综合期刊。一、衔接的内涵与价值(一)衔接的内涵“教育部于2022年3月和2022年出台了?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提出要使高中思想政治课与初中思想品德课和高校政治理论课相互衔接,并提出增加选修课以此来作为衔接桥梁,2022年教育部公布了?关于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体系的意见?,明确要求统筹大中小学德育课程体系设计,统筹大中小学德育标准制定和教材编写,保证大中小学德育课程内容的衔接。1同时,还要求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处

3、理好教材之间的衔接关系,由此可见,课程德育工作衔接问题引起了党中央和相关部门的重视。“衔接有很多的关注点,它根据不同的维度可以分为横向衔接和纵向衔接。从教育内容的横向拓展来看,衔接可以指向德智体美劳某一方面之间的前后关联,可以指向语、数、外等各个学科之间的交叉联系,可以指向学校特色课程的延续推进等等。从孩子接受教育程度的纵向开展来看,衔接可以指向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四个学段之间的递升更进。2(二)衔接的价值1. 遵循青年身心开展规律的内在需求“国外许多心理学家、教育学家的研究说明了个体的道德素质的形成和开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且在这个过程中的每一个阶段都要尊重且遵循青少年成长开展规律,

4、如美国著名精神病医师埃里克森的人格开展八阶段理论、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道德开展理论、美国儿童开展心理学家科尔伯格的道德开展阶段“三水平六阶段理论等等。3都说明了,在人的成长过程中,人的道德素养、道德认知水平、身心开展状况等都会随着年龄、阅历的增长,不断地改变、提升,这是一个由低水平向高水平递进的过程,也是由低层次向高层次提升的过程。2. 中学大学德育工作衔接的现实诉求随着时代转型、社会进步与经济开展,家庭对子女的教育问题越来越重视,“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越来越强烈,由此产生的“学段衔接热成为教育开展的必然趋势。在“学段衔接热这一背景下,其中,颇为重要的中学与大学德育衔接工作也随之引起重视,

5、这也就迫使学校必须把各学段德育工作衔接过程中的目标变化、内容变化、途径变化、评价方式变化、学生思维变化、身心开展变化等重视起来,将其作为课题加以研究,关注各学段的德育情况,关注学生道德认知规律、身心开展特点以及相邻学段德育特征,进而科学有效实施德育。二、中学德育与大学德育的衔接现状斯科特曾说:“事实验证才能揭示真理,事实验证才是理论的基石。(乔治维兰特,“格兰特研究,2022)因此,应立足于客观实际,运用社会调查的形式正确认识当前中学政治课与大学思政课内容的衔接现状。(一)我国德育工作衔接现状1. 德育目标衔接现状当前,我国中学与大学德育目标的制定,存在“过高与“虚无的问题,在德育目标确实定上

6、,存在着“高大空的现象,过于理想化,由于目标的“高大空导致德育内容也受到影响,制定得宽泛,不能切实联系实际,而且中学德育目标与大学德育目标缺乏连接性、完整性,同时也脱离了相应学段与相邻学段学生的实际,学生大多会对德育缺乏理解甚至导致缺乏认同,这就极大影响了德育效果,而教育部门及学校、教师会因此将德育演化为道德灌输、道德说教,无视了学生实际和各学段关联性的实际,这样的德育目标,必将引发青少年道德缺失、道德冷漠等问题。2. 德育内容衔接现状“高校德育内容体系事关高校德育教什么的问题,是高校本质属性和根本任务的表达。它既包含了处于应然地位的德育目标,又囊括了处于实然地位的具体内容,是一个指向鲜明、重

7、点突出、内涵丰富、设置有序的全方位系统。4通过理论研究与实际调查,中学政治课与大学思政课的内容一直存在着脱节、重复、倒挂的问题,但通过多年的研究与努力,“倒挂现象已有较大程度的改善,中学政治课的内容与大学思政课的内容根本不再存在倒挂的现象。当前,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脱节和重复。有一些内容比方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确实是需要反复持续学习解读、大力弘扬的内容,但是更多内容还是应该根据各年龄段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和接受知识规律,连接贯穿、循序渐进。中学政治课与大学思政课内容衔接还有脱节的问题,脱节问题不仅仅只是内容没有有序递进,还存在着内容与时代形势脱节的问题。3. 德育途径衔接现状德育途径是

8、指实施德育的渠道,德育有很多种渠道。中学德育大多以思想品德课或者政治课这种课程或者课外活动的形式进行,大学德育以社团活动或者理论宣讲、座谈会、讲座等形式开展,尽管中学德育与大学德育的目标和任务不同,会导致德育途径的不同,但是德育目标还是要具有一致性、完整性的,根据总方向、总目标,各教育阶段的德育途径不应该仅仅是理论与实践简单结合的形式,还是要针对不同阶段学生的不同特点、不同实际去选择途径。无论是中学德育还是大学德育途径都不能局限于课堂,要根据各阶段学生的特点选择适合学生需要的途径,同时要选择相互衔接的途径,实现学段间的紧密联系。4. 德育评价方式衔接现状“现代教育评价的一个重要理念是“评价不是

9、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良。5由于应试教育的制约,我国的评价方式多为考试,考查的是课程上学习的理论知识,是大纲上要求的内容,德育在中学与大学会相应开展,但其评价方式一直没有明确的标准,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当我国学生、家庭以及学校面临着中考、高考的考验,德育不能为考试提供具体、实际“成果,因此考试的内容未把德育参加进去,而且德育根据考试这种评价方式也很难进行评价。德育评价方式无论是适用中学生还是大学生都要脱离单一化,不仅仅是由学校来参与评价,还应该有家庭、社会、学生的参与,这有利于形成德育合力,也有利于提升德育效果。(二)他国德育工作的借鉴之处美国课表上没有专门的“德育课,但是美国“德育却无处不在

10、,随时随处都可能发生。美国“德育目标明确而朴实,就是要把孩子培养成他们认为的好人。他们会有对合格公民的普遍性要求,这是一种社会的大气氛,成为合格公民就必然要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责任心,这是很重要的品质。在德育方式上,美国注重细节上的德育,从生活的细节中逐渐渗透,美国德育会以家庭为根底,例如家庭德育会从小开始,从“谢谢您这样看似简单、平常的礼貌用语开始,教育他们跟别人说话时要看着对方的眼睛等等。学校德育也是表达在每个小细节上的,例如平时的“学唱歌、联系“节假日和时政等等,都无不渗透着德育。在德育效果上,美国有时会花一个月或两个月的时间去进行一个特性教育,比方诚信、责任心、勇气、信念等特性,会为进

11、行一个特性教育而开展很多活动,其中有参观、体验等形式,美国德育更加注重“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更加重视青年的道德行为的培育。三、德育工作衔接问题成因分析(一)应试教育制约,影响政治课德育作用发挥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制约,中学政治课以及大学思政课不能发挥德育的作用,我国初中以及高中德育目标、内容以及评价方式的制定及具体学习都面临着中高考的制约,因此政治课仅作为一门学科,很少发挥它的德育作用,在高中阶段,由于分文理科及教师们陷入了“德育只是政治课老师的任务的误区,学习政治课逐渐沦为“背多分的模式,德育效用逐渐沦丧。教育学家赫尔巴特认为:“道德是人类的最高目的,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6当政治课与德育缺乏联

12、系时,中学大学政治课的内容不再以育人为标准和目的,其衔接也就难免出现脱节、重复等问题。(二)衔接意识匮乏,忽略青少年成长规律在国家制定初高中及大学政治课内容以及教师在课堂教授讲解时,出现各自为政的情况,内容只是依据特定某一学段的需要去规划的,并没有考虑到青少年的身心变化规律以及成长特点,“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开展理论认为所有的儿童都会依次经历四个开展阶段,而且任何一个阶段都不可缺少也不可跨越。7一旦违背青少年身心开展规律,就意味着学习知识的效果会大大降低。(三)学段交流缺乏,缺少德育沟通平台我国初高中、大学可以说根本没有联系,他们各自为营,然而我国要培养的每个青年他们需要的是学习体系,正是

13、由于缺乏各学段沟通平台导致各学段交流缺乏,才造成中学与大学德育工作衔接不当的问题,各学段之间无交流导致的问题就是学生学习目标、方案、内容、途径、评价方式都是零散、片面的,一个学生在每个学段的学习都是零散的不成体系的,这就违背了学生的正常认知,必然会影响教育的效果,出现脱节乃至倒挂的问题。(四)德育体系未形成,亟需长效的衔接机制我国的德育尚未形成体系,还只是停留在一个学段一个学段的学习,各个学段没有衔接起来,目标、内容、途径、评价方式也没有衔接起来,这是因为缺乏长效的衔接机制,“长期以来国家和教育主管部门也没有有目的、有方案地制定一个有利于大学与中学德育衔接的长效机制。7我国的德育一直未形成合力

14、,中学缺乏对大学内容的了解,大学也同样缺乏对中学政治课内容的反响,当务之急就是建立长效的衔接机制,形成各学段的合力以及家庭、学校及社会的合力。四、解决德育工作衔接问题的路径探索(一)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倡导素质教育在我国,应试教育似乎是最公平的方式,但是受此制约,导致政治课极少发挥出德育作用,也导致政治课不再为德育效劳而是为考试效劳,中学与大学政治课的内容就出现脱节、重复乃至倒挂的问题。想要解决此问题,需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将应试教育改为素质教育,可以继续有考试的形式存在,但是同时要注重德育的作用,而且要将德育放在教育的首位,将道德置于一切教育的最终目的地位上,正是当今的教育体制,教育现实逼迫学

15、校教师、家长将眼光只放在分数、名校上,将政治课沦为追求分数的工具,如果德育一直是中学大学追求的重点,那么,所制定、学习的内容就会减少很多衔接问题。(二)提高德育被关注度,增强衔接意识虽然国家一直在强调德育的重要性,发布的文件也会提及道德,但是其实多数家庭和学校都未把德育真正投入到生活和课程中去,我国应积极将德育落到实处,让国家及教育工作者树立衔接意识,在制定中学政治课及大学思政课内容时,注重各学段内容的衔接,提升德育在政治课中的作用与地位,同时,也要对教师进行职业培训,树立教师及教育者的衔接意识,促进中学与大学政治课的德育工作衔接,让中学政治课内容成为大学思政课内容的前提和根底,形成及时、有效的反响,大学思政课可以及时为中学政治课提供指导和方向规划,为衔接做好铺垫工作,切实提升德育效果,提高德育的关注度。“组织专家研究、统筹确定不同阶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